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与免疫指标在可切除性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祎菲 梁新军 魏少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5-851,共7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年轻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免疫及炎症介导的抗肿瘤反应尤为重要,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年轻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免疫及炎症介导的抗肿瘤反应尤为重要,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这些系统炎症指标对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也已成为研究热点。早在2005年就有研究发现,对于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其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与这部分患者的预后相关,往往TIL密度越高其预后越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在不断验证这些结论的同时也在深入探究其机制。传统的TNM分期系统虽已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但其代表的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能精确地预测肿瘤患者的死亡及复发风险。有研究建立了个体化的预测模型,利用列线图将预测模型可视化,更高效能地对可切除性结直肠癌的预后进行预测。今后应探讨炎症与免疫指标在可切除性结直肠癌中的预测价值,同时建立更高效能的结直肠癌预后模型,以便对可切除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更精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炎症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