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电针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和有效处方初探
1
作者 方梦悦 李熳 +5 位作者 李晨楠 景向红 徐斌 马艳 陈爱玲(Sulukkana Noiprasert) 余玲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2-1748,共7页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电针是脓毒症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能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预防多系统器官损伤,但系统性综述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电针治疗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病死率高。电针是脓毒症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能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预防多系统器官损伤,但系统性综述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电针治疗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综述电针在脓毒症及其并发症领域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总结有效的穴位处方。最终确定电针在单纯脓毒症以及脓毒症并发消化道、肺、心肌、脑损伤的应用中获得了有效临床证据,并推荐如下有效穴位处方:①单纯脓毒症推荐“足三里+关元”“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②合并消化道损伤,推荐“足三里+上巨虚+天枢”“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③合并肺损伤,推荐“足三里+尺泽”;④合并心肌损伤,推荐“内关+足三里+神门+太冲+血海+膈腧+三阴交+合谷”;⑤合并脑损伤,推荐“百会+水沟”。研究结果能为电针应用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初步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脓毒症 脓毒症并发症 疗效 取穴规律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激活NF-κB/αvβ3而增加A549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建华 胡娜 +1 位作者 赵岚 黄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背景与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HMGB1促进肺癌A549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肺癌A549细胞经HMGB1,NF-κB抑制剂6-amino-4-quinazol... 背景与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HMGB1促进肺癌A549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肺癌A549细胞经HMGB1,NF-κB抑制剂6-amino-4-quinazoline(QNZ)或Bortezomib(Bort)处理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F-κB活性;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NF-κB和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HMGB1能增强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NF-κBp65蛋白的表达,同时增强A549细胞NF-κB活性,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HMGB1上调肿瘤细胞αvβ3表达。NF-κB抑制剂QNZ或Bort消除HMGB1促进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增强NF-κB表达和活性以及αvβ3表达的效应。结论:HMGB1通过激活A549细胞NF-κB上调αvβ3表达促进A549细胞迁移与侵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A549 肿瘤转移 NF-ΚB ΑV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火针结合低频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10、CXCL10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凌霄 马朝阳 +7 位作者 高英 李熳 毛红蓉 桂星花 王青青 曹梦 韩婷 程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93-2097,共5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及该疗法对血清IL-10(Interleukin-10)、CXCL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按照1:1:2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2组...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及该疗法对血清IL-10(Interleukin-10)、CXCL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按照1:1:2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2组各12例,治疗3组21例。治疗1组给予毫火针联合低频电针治疗,治疗2组给予单纯低频电针治疗,治疗3组给予更昔洛韦钠针静脉滴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3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价3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疱疹观察指标(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同时测定患者血清IL-10、CXCL10浓度。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其镇痛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 3组患者在止疱、结痂、脱痂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 05),其中治疗1组、2组的时效均短于治疗3组,治疗1组时效最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组、3组血清IL-10浓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3组血清CXCL10含量明显降低(P 〈0. 05)。结论:毫火针结合低频电针疗法疗效颇佳,能明显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并有效控制疱疹增长,促进皮损结痂、脱痂,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带状疱疹 神经痛 IL-10 CXC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无发热症状新冠肺炎与尿毒症肺炎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业胜 张东友 +2 位作者 姚庆东 王鹏 袁德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无明显发热症状2019新冠肺炎(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胸部CT影像对比分析,提高尿毒症患者无发热症状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13例尿毒症患...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无明显发热症状2019新冠肺炎(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胸部CT影像对比分析,提高尿毒症患者无发热症状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13例尿毒症患者初次CT检查无明显发热症状COVID-19及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22日25例尿毒症肺炎患者CT影像表现。结果:COVID-19的磨玻璃影(10/13)、实变影(2/13)及空气支气管征(3/13)占比与尿毒性肺炎(11/25、2/25、2/25)无明显区别(P>0.05);尿毒症肺炎小叶间隔增厚(10/25)及胸腔积液(9/25)明显多于COVID-19(0/13、0/13)(P<0.01及P<0.05);COVID-19“铺路石征”或“晕征”(5/13)明显多于尿毒症肺炎(0/25)(P<0.01);COVID-19病灶仅肺外周分布(9/13)及单肺分布(3/13)明显多于尿毒症肺炎(0/25、0/25)(P<0.01及P<0.05),而尿毒症肺炎病灶肺中心分布或中心及外周同时分布(22/25)、双肺分布(25/25)多于COVID-19(4/13、10/13)(P<0.01及P<0.05)。结论:CT检查在尿毒症患者中能够鉴别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对此类人群中无发热症状COVID-19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减少交叉感染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尿毒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