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地区汉族青年人群3.0T CMR左右心室功能和室壁厚度及心肌T_(1)-mapping、T_(2)-mapping正常参考值的研究
1
作者 王曦 徐紫谦 +10 位作者 黄增发 王万鹏 李祚钦 曹桂娟 李友 刘芬 马锋 刘子豪 张树桐 陈玉成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4-719,共6页
目的:归纳中部地区汉族健康人群3.0T磁共振的左右心室功能、室壁厚度及心肌T_(1)值、T_(2)值正常参考值。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SSFP)、MOLLI序列和FLASH序列对100例中部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进行心脏磁共振... 目的:归纳中部地区汉族健康人群3.0T磁共振的左右心室功能、室壁厚度及心肌T_(1)值、T_(2)值正常参考值。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SSFP)、MOLLI序列和FLASH序列对100例中部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进行心脏磁共振扫描,包括3个长轴平面(两腔、三腔和四腔视图)、短轴平面电影图像和3个短轴平面(基底部、中间部和心尖部)。采用Q-Mass软件根据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CMR)指南进行参数测量,获得总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相应参数。男性和女性相对应参数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男性和女性健康人群LVEF和R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健康人群组LVEDV,LVESV,LVSV,LVCO,LVmass、RVEDV,RVESV和RVCO均显著高于女性健康人群组(P<0.05)。男性健康人群组的左心室心肌室壁厚均>女性健康人群组(P<0.05)。女性健康人群组左心室心肌的T_(1)值均>男性健康人群组(P<0.05)。女性健康人群组大部分左心室心肌的T_(2)值>男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中部地区汉族健康人群3.0T的左右心室功能、室壁厚度及心肌T_(1)值、T_(2)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并且与性别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心室功能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头颅CTA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卉 谢元亮 +1 位作者 张树桐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行单Volume头颅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头颅CTA检查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监测法进行扫描(实验组),40例采用手动触发法进行扫描(对照组)。选取椎动脉、基底... 目的:探讨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行单Volume头颅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头颅CTA检查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监测法进行扫描(实验组),40例采用手动触发法进行扫描(对照组)。选取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眼动脉为目标动脉血管,上矢状窦、直窦及乙状窦为目标静脉血管,测量目标动脉、目标静脉的CT值,同时记录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眼动脉的CT值分别为(448.83±81.43)vs(480.07±112.50)HU、(403.40±92.11)vs(433.55±109.88)HU、(357.96±82.83)vs(375.57±104.10)HU、(452.56±91.50)vs(471.65±118.60)HU、(343.84±85.76)vs(374.31±114.66)HU、(205.47±60.69)vs(206.61±70.41)HU,实验组的目标动脉血管CT值小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3、1.330、0.837、0.806、1.346、0.078,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上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的CT值分别为(117.18±56.60)vs(151.31±61.20)HU、(145.41±63.08)vs(177.06±65.10)HU、(96.40±46.38)vs(136.18±49.78)HU,实验组目标静脉血管的C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9、2.208、3.698,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363.8±8.99)mGy·cm和(366.5±8.68)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实验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63±0.59)高于对照组(4.2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结论: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行单Volume头颅CTA可显著降低颅内静脉污染,更准确地突显目标动脉,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CT血管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卉 胡云婷 +2 位作者 谢元亮 王翔 万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中心医院2018年1-10月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DCE⁃MRI图像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中心医院2018年1-10月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DCE⁃MRI图像及临床资料。使用FireVoxel纹理分析软件逐层勾画肿瘤边界,统计得到整个瘤体的纹理分析相关参数: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峰度、不均匀度和熵6个纹理特征以及肿瘤体积大小。比较上述特征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与Luminal B型乳腺癌之间的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对ER阳性乳腺癌亚型的诊断效能。结果Luminal A型组与Luminal B型组乳腺癌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和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不均匀度和熵可有效区分两种分型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诊断恶性肿块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59和0.891(P<0.01),以熵的鉴别效能最佳,熵≤4.22诊断Luminal B型的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8.95%。结论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特征,峰度、不均匀度和熵有助于鉴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熵可成为最佳纹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联合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妮 王淑霞 +2 位作者 谢元亮 黄增发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联合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且行双能量CT静脉期增强扫描及超声检查的90个甲状腺结节(乳头状癌6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7个),计算标准化碘值(NIC),记录结节CT形态学及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联合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且行双能量CT静脉期增强扫描及超声检查的90个甲状腺结节(乳头状癌6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7个),计算标准化碘值(NIC),记录结节CT形态学及超声表现,比较两组结节的NIC,评价NIC、超声、CT形态学独立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NIC平均值为0.32±0.33、0.77±0.16(P<0.05),当NIC以0.65为阈值时,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NIC、超声、CT形态学独立诊断的敏感度为85.20%、76.19%、73.81%,特异度为88.90%、66.67%、77.78%,符合率为80%、76.67%、73.33%。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82.50%,特异度为92.60%,符合率为84.44%。结论:双能量CT静脉期增强NIC及CT形态学联合超声检查能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碘浓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中感兴趣区选择方法对参数一致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瑞红 王翔 +2 位作者 沈丽娟 孟凡华 尹化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0-708,共9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基于双指数计算模型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定量参数的准确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探讨乳腺癌患者在IVIM成像中采用不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基于双指数计算模型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定量参数的准确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探讨乳腺癌患者在IVIM成像中采用不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选择方法对参数一致性的影响,并分析乳腺腺体类型、微钙化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对IVIM参数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行双侧乳腺12个b值(0~1 200 s/mm2)IVIM检查。2名医师分别在肿瘤最大层面采用肿瘤轮廓法和固定半径法勾画ROI,测量IVIM参数值,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其中医师1间隔1个月后重复上述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land-Altman法比较各参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并比较乳腺腺体类型、微钙化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对IVIM参数可重复性的影响。结果:医师1第1次采用肿瘤轮廓法、固定半径法测得的D值、f值、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医师两次以及不同医师之间采用不同ROI勾画方法所测得的D值、f值可重复性均较好(ICC≥0.773),D*值可重复性较差(ICC<0.7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肿瘤轮廓法测定的D值分布更集中,提示肿瘤轮廓法在同一医师及不同医师间的重复测量中一致性区间小,准确性好。微钙化、乳腺腺体类型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分组间IVIM各参数重复性均较好(ICC≥0.811)。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肿瘤轮廓法与肿瘤固定半径法测得的IVIM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肿瘤轮廓法重复测量一致性评估变异度小,可重复性较好。乳腺腺体类型、微钙化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对IVIM参数的重复性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