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美拉唑预防腹部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溃疡42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新波 申铭 +1 位作者 唐启彬 刘进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8期562-562,共1页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在预防腹部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腹部外科重症患者 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 ,给予奥美拉唑 40mg ,iv。对照组 44例 ,给予西咪替丁 0 .8g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或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5 0...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在预防腹部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腹部外科重症患者 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 ,给予奥美拉唑 40mg ,iv。对照组 44例 ,给予西咪替丁 0 .8g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或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5 0 0mL ,静脉滴注。两组均每天 1次 ,连用 7~ 10d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分别为 1例 (2 .4% )和 8例 (18.2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腹部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西咪替丁 渍疡 应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健康教育实施组长竞聘制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君慧 汪晖 董翠萍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组长竞聘制在外科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护理部引导下,对我院外科12个专科的23个病区实施健康教育组长竞聘制,组长接受相关的培训后在护士长指导下督导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结果实施健康教育组长...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组长竞聘制在外科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护理部引导下,对我院外科12个专科的23个病区实施健康教育组长竞聘制,组长接受相关的培训后在护士长指导下督导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结果实施健康教育组长竞聘制后,患者满意度从81.3%~89.6%提高至92.8%~98.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组长竞聘制能及时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组长竞聘制 组长选拔 工作模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途径调节瘦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3
3
作者 牛丽文 曹琦 +2 位作者 李俊 杨镇 王晓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 目的研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活化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瘦素诱导的HSC胶原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蛋白合成以及JAK1、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JAK1抑制剂AG490对瘦素诱导的JAK1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AG490、LX-2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状态的影响;应用RT-PCR法检测LX-2转染STAT3-ASON对瘦素诱导的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增加LX-2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呈剂量效应关系,当瘦素浓度为8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瘦素促进JAK1、STAT3磷酸化,呈时间效应关系;AG490完全阻断瘦素诱导的JAK1、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LX-2转染STAT3-ASON阻断瘦素诱导的STAT3磷酸化和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瘦素通过增加HSC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而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并调节该过程,AG490和LX-2转染STAT3-ASON可有效阻滞此传导途径。在人HSC中,活化的JAK1和STAT3信号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肝星状细胞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 Ⅰ型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文树 付向宁 +3 位作者 徐澄澄 张霓 潘小杰 刘曌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pH监测提示: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5min酸返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00的总时间、pH值<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结果传统手术组>管状胃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管状胃组反流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食管吻合术 管状胃 胃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的性别差异及机制 被引量:24
5
作者 邢昕 廖永德 +3 位作者 唐和孝 陈广 具晟 游良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625-630,共6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治疗效果差的恶性肿瘤。肺癌在流行病学、病理类型、疗效和预后、甚至发病机制等多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对这些差异的深入剖析能更好地认识男女性别肺癌各自的特点,为肺癌防治采用不同的性别化措...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治疗效果差的恶性肿瘤。肺癌在流行病学、病理类型、疗效和预后、甚至发病机制等多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对这些差异的深入剖析能更好地认识男女性别肺癌各自的特点,为肺癌防治采用不同的性别化措施提供新线索和思路;而对导致性别差异的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肺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性别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HIF-2α在肝癌细胞中的时相差异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健 易继林 +2 位作者 王炜煜 王从俊 许荣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 ib le factor-2 alpha,H IF-2α)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结构功能相似却不可相互替代;两者在缺氧过程中的表达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检测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中H IF-2α和H IF-1α的时相表达差异并探...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 ib le factor-2 alpha,H IF-2α)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结构功能相似却不可相互替代;两者在缺氧过程中的表达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检测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中H IF-2α和H IF-1α的时相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调节机制和意义。方法:以1%低氧培养箱模拟细胞低氧环境,检测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H IF-1α和H IF-2αmRNA量和蛋白量,以及反义H IF-1α(natural antisense hypoxia induc ib lefactor-1,αaH IF)的mRNA量。同时应用氯化钴(CoC l2)和转录抑制剂5,6-二氯苯并咪唑1-beta-D-呋喃核糖苷(5,6-d ichlorobenzim ida-zole-1-beta-d-ribo furanoside,DRB)检测H IF-1α和H IF-2αmRNA的半衰期,评价H IF-1α和H IF-2αmRNA的稳定性。结果:急性缺氧迅速诱导H IF-1α和H IF-2α蛋白在细胞内堆积。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 IF-1αmRNA的稳定性下降,其蛋白表达降低,而H IF-2α和aH IF蛋白表达持续增高。结论:H IF-2α可能在肿瘤的放疗和化疗抗性以及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H IF参与了H IF-1αmRNA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缺氧诱导因子-2a 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a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对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童宜欣 陈清贵 +4 位作者 卞毅 徐丰 王桂华 邓豫 胡俊波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探讨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PN)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肝肾功能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将8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在术后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两组均给予普通脂肪乳,治疗组加用ω-3鱼... 目的探讨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PN)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肝肾功能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将8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在术后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两组均给予普通脂肪乳,治疗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于手术前1 d和术后第6天分别测定患者的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血清总胆固醇(TC)以评价营养状况;测定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肌酐(Cr)等以评价肝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6 d的肠外营养治疗,两组之间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使用普通脂肪乳与使用含ω-3鱼油脂肪乳作为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术后肠外营养支持,对其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而使用含ω-3鱼油脂肪乳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鱼油脂肪乳 全胃切除术 营养 肝肾功能 并发症 感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预防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震宇 杨藩 +1 位作者 童兵 黄志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TUDCA)预防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90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45例。TUD...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TUDCA)预防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90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45例。TUDCA 组口服 TUDCA(500 mg,每天1次,每月连续服用5天后停药25天,治疗期为2年),对照组不服药。2组随访方法相同,比较术后2年肝胆管结石复发率和因结石复发的再手术率。结果术后2年 TUDCA 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6.7%(3/45),对照组为26.7%(12/45)(χ2=6.480,P =0.011);TUDCA 组再手术率为2.2%(1/45),对照组为20.0%(9/45)(χ2=7.200,P =0.007)。结论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能够有效预防胆管结石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术后复发 牛磺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电碎石仪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 被引量:5
9
作者 俞亚红 卢兴培 +1 位作者 丁志强 杨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液电碎石仪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优点。方法 总结2001 年 7 月至 2004 年 3 月应用液电碎石仪治疗216例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其中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185 例, 肝外胆管残余结石 31 例。结果 214例患者取石成功,...  目的 探讨应用液电碎石仪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优点。方法 总结2001 年 7 月至 2004 年 3 月应用液电碎石仪治疗216例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其中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185 例, 肝外胆管残余结石 31 例。结果 214例患者取石成功, 取石成功率为99. 07 %, 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液电碎石仪的应用简化了操作,减少了取石次数,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降低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液电碎石 肝内 残余结石 胆管 取石 患者 降低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T-cadherin分子表达异常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戴志慧 严群 +3 位作者 李兆明 黄志勇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2,132,共3页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cadherin分子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对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cadherin分子表达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cadherin分子表...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cadherin分子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对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cadherin分子表达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cadherin分子表达阳性率为20%(10/50),50例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分子的表达阳性率为62%(31/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cadherin分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T-cadherin分子表达的缺失或低水平表达,而且随着肿瘤的恶性进展,T-cadherin分子的表达进行性下降。提示T-cadherin分子表达异常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dherin分子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移植瘤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耘 罗智勇 +2 位作者 郑启昌 龚建平 吴亚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51-1753,共3页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I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I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n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红娇 汪世元 +5 位作者 张渝候 李强民 夏瑾瑜 王奇 谢红 赖世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 ,与单味天然牛黄对照研究 ,共治疗乙脑患者 165例 ,其中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组 12 4例 ,天然牛黄对照组 41例。结果 ... 目的 观察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 ,与单味天然牛黄对照研究 ,共治疗乙脑患者 165例 ,其中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组 12 4例 ,天然牛黄对照组 41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 3 8 7%、 54 0 %和 3 1 7%、 43 9% ,总有效率分别为99 2 % ,87 8%。两种牛黄均有较好的疗效。心电图及实验室各项检查表明 ,两种牛黄治疗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育牛黄 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ascin-C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传昌 廖晓峰 +3 位作者 陈雯 郭跃清 易继林 李兴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研究Tenascin-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HCC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HCC、32例肝硬化、17例正常肝组织中Tenascin-C的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研究Tenascin-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HCC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HCC、32例肝硬化、17例正常肝组织中Tenascin-C的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enascin-C mRNA,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Tenascin-C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4、6和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Tenascin-C在HCC组织内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162.15±9.77)vs.(149.24±8.25),t=2.192,P<0.05]。HCC组织Tenascin-C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0.593±0.110)vs.(0.138±0.089),t=2.894,P<0.05]。有包膜浸润的HCC组织中Tenascin-C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浸润者(t=2.248,P<0.05),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中HCC属Ⅲ~Ⅳ级的Tenascin-C含量明显高于Ⅰ~Ⅱ级者(t=2.698,P<0.05),HCC有转移的Te-nascin-C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者(t=2.785,P<0.01)。HCC组织中Tenascin-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68,P<0.05)。获随访的46例(85.2%)HCC患者在随访期间(3~30个月,平均11.5个月),Tenascin-C阴性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Tenascin-C阳性表达的患者[(22.01±6.95)月vs.(15.08±7.06)月,P<0.05,log-rank test]。结论 Tenascin-C对HCC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Tenascin-C和MVD可以作为预测HCC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ASCIN-C 原发性肝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国庆 高峰 +2 位作者 张珊 黄道中 吴毅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比较超声、CT、MRI、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4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C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MRI诊断符合率各为91%... 目的比较超声、CT、MRI、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4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C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MRI诊断符合率各为91%(20/22)、73%(11/15)、94%(15/16)、100%(4/4)。结论超声、C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MRI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超声和99mTc-MIBI核素显像应作为首选的术前定位检查方法,若条件允许可以行其它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诊断 术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基因在人胆管癌细胞化疗增敏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剑 曹治华 +3 位作者 刘民锋 左石 董泾青 邹声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p27kip1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高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人p27ki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27mt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在胆管... 目的探讨外源性p27kip1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高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人p27ki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27mt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经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TX)对转染p27kip1前后的QBC939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Ad-p27mt转染后5-FU、MMC和CTX对QBC939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由转染前的41.89%、45.59%和38.91%显著增加为56.15%、55.65%和51.69%;凋亡率也由13.76%、11.76%和10.46%,明显升高为41.39%、35.94%、34.4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p27kip1在QBC939细胞中高表达,能显著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基因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胆管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腺病毒 化疗敏感性 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软骨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6
作者 廖永德 李静 +2 位作者 游良琨 周晟 付向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关键词 肺软骨瘤 肺错构瘤 Carney三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澄澄 付向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可引起机体高凝血状态,可能导致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手术创伤则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普胸外科临床有效病例74例,分为肺癌组和肺良...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可引起机体高凝血状态,可能导致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手术创伤则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普胸外科临床有效病例74例,分为肺癌组和肺良性疾病组。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D二聚体(D-dimer,D-D)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指标反应的凝血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表现,比较组间组内之间的差别。结果术前肺癌组较肺良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肺癌类型中腺癌患者较鳞癌患者术前Fib升高并高于正常值(P<0.05)。肺癌组患者出现PT在术后第1天-第7天延长,APTT在术后第3天-第7天缩短,Fib在术后第3天-第7天、D-D在术后第1天-第7天升高,PLT在术后第1天、第3天较术前呈下降趋势而术后第5天、第7天有升高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较肺良性疾病组患者术后第7天PT、D-D升高(P<0.05)。术后肺癌组出现1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肺良性疾病组未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前后易出现高血凝状态并发VTE,有必要行一定的干预措施避免VT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凝血功能 高凝状态 静脉血栓栓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化疗栓塞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晓锋 易继林 +1 位作者 杨志芳 李兴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研究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2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中的 MVD进行检测 ,其中单纯手术 2 0例 ,介入治疗后二期手术 2 2例。结果发现 :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 MV... 研究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 2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中的 MVD进行检测 ,其中单纯手术 2 0例 ,介入治疗后二期手术 2 2例。结果发现 :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 MVD分别为 (5 3.4± 2 1.9) / 0 .37m m2 、 (2 7.6± 9.2 ) / 0 .37m m2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0 1)。提示 :TACE治疗可能导致肝细胞癌缺氧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细胞周期时相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培权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448,51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HL6 0细胞周期变化 ,进一步揭示细胞分化在细胞周期中的时相特异性。方法 以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 (终浓度为 10 μmol/L)影响下不同时间点的HL6 0细胞为检测对象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大小及...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HL6 0细胞周期变化 ,进一步揭示细胞分化在细胞周期中的时相特异性。方法 以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 (终浓度为 10 μmol/L)影响下不同时间点的HL6 0细胞为检测对象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大小及细胞表面的分化标志 ;碘化丙啶 (PI)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从而对已分化细胞进行确认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 ,检测G1期的Ki6 7表达水平 ;再应用流式分选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期细胞形态。结果 ①随着药物诱导时间的延长 ,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 ,被诱导的细胞出现髓系细胞表面的分化标志物CD11b。②全反式维甲酸导致HL6 0细胞周期的G0 /G1峰升高 ,S期水平下降。③随着药物诱导时间的延长 ,G1期的Ki6 7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④只在G1期细胞中可见到已分化细胞。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HL6 0细胞周期的G1早期→G1晚期阻滞 ,并诱导HL6 0沿着粒系方向分化 ,细胞分化完成于细胞周期中的G1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HL60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及癌组织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军 吴毅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不同Dukes分期的56例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GF-1进行检测,应...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不同Dukes分期的56例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GF-1进行检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结肠癌组织VEGF的表达,1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结果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水平及正常对照,结肠癌组织VEGF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结肠癌血清IGF-1水平与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结肠癌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癌组织VEGF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GF-1和VEGF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作为结肠癌诊治的重要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