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腹部CT第三腰椎水平骨骼肌影像组学-临床模型预测创伤患者脓毒症
1
作者 赵建立 徐李钢 +1 位作者 王智博 王艳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3-104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第三腰椎腹部CT图像上提取的骨骼肌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脓毒症相关临床指标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5月-2024年1月因外伤在本院就诊并进行了腹部CT平扫的151例创伤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第三腰椎腹部CT图像上提取的骨骼肌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脓毒症相关临床指标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5月-2024年1月因外伤在本院就诊并进行了腹部CT平扫的151例创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纳入本研究。其中,109例在创伤后3~14 d发生了脓毒症,42例无脓毒症。搜集每例患者入院时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体重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患者的基础疾病史(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肝脏疾病)以及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肌酐和D-二聚体)。提取每例患者入院时腹部CT图像上L 3水平所有骨骼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一阶特征、形态特征、纹理特征和小波特征),采用5折交叉验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的方法进行特征的筛选和降维,然后采用深度学习全连接网络(FCN)算法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因素的脓毒症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指标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预测模型的AUC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自每例患者第三腰椎水平骨骼肌共提取了1223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35个最优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80,临床指标模型的AUC为0.7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AUC为0.85。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与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指标模型的AUC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3)。DCA显示如果创伤患者阈值概率高于0.215,则使用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预测创伤患者患脓毒症的概率能获得更好的净收益。结论:基于腹部CT图像第三腰椎水平骨骼肌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创伤患者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脓毒血症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教学优化及实践
2
作者 李哲英 程晶 +7 位作者 汤曼力 刘湘萍 刘果 王飒 孙丽冰 白祥军 张连阳 李占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1-84,共4页
目的对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提升创伤救护培训效果。方法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项目管理小组根据学员反馈意见及培训需求,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法、专家咨询法,综合考虑创伤护士角色内涵和角... 目的对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提升创伤救护培训效果。方法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项目管理小组根据学员反馈意见及培训需求,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法、专家咨询法,综合考虑创伤护士角色内涵和角色职能,从落实线上课程、更新理论课程、升级工作坊及完善考核内容方面对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升级。对911名护士进行创伤救治理论授课和工作坊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结果798名护士完成考评。培训后学员理论综合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升(P<0.05),团队工作坊考核成绩为(86.14±7.61)分,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分均在4.50分以上。结论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教学优化可提高护士创伤救治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实现创伤救护培训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护士 创伤救治 创伤护理 工作坊 线上线下培训 知识 技能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湘萍 程晶 +8 位作者 李哲英 郝玉平 汤曼力 张敏 陈水红 孙丽冰 白祥军 张连阳 李占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0,7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通过专家访谈、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构建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组建讲师团队,对975名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和工作坊相结合的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满意度... 目的探讨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通过专家访谈、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构建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组建讲师团队,对975名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和工作坊相结合的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满意度调查。结果897名护士完成考评,培训后学员理论综合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升(P<0.05)。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分均在4分以上。结论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可提高护士创伤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护理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 护士培训 核心能力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早期护理干预 被引量:17
4
作者 汤曼力 张晓玲 +2 位作者 胡倩 吕少敏 王珺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2期76-79,共4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个体易感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方面。做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观察和评估,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症护理等有利于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aFGF对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大鼠软骨与滑膜中M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宁 白祥军 +3 位作者 易成腊 廖忆刘 胡耑 陈继革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大鼠软骨和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以及关节腔注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实验... 目的观察实验性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大鼠软骨和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以及关节腔注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采用切断右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切除部分内侧半月板的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大鼠在造模术中及术后1周分别在手术侧关节腔注入rh-aFGF1μg。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关节软骨和滑膜内MMP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MMP1表达明显增高,而实验组大鼠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MMP1表达则较对照组减少。结论rh-aFGF关节腔注射可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大鼠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中MMP1的表达,从而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过程中对关节软骨的退变和滑膜组织的炎症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aFGF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关节炎 创伤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3方舱医院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莹 李燕辉 +1 位作者 白祥军 刘顺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9-1072,共4页
2022年2月底以来,上海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持续,“静态管理”下医疗资源挤兑严重,针对感染人群的慢性疾病服务相对缺位。方舱医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殊时期慢病患者就医需求,监测慢病患者疾病变化、防止慢病急性... 2022年2月底以来,上海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持续,“静态管理”下医疗资源挤兑严重,针对感染人群的慢性疾病服务相对缺位。方舱医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殊时期慢病患者就医需求,监测慢病患者疾病变化、防止慢病急性发作或急危重症发生。该文结合实践经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要点进行探讨,为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舱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慢病管理 高血压病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 被引量:8
7
作者 胡露红 汪晖 +5 位作者 黄素芳 崔金锐 刘俊雅 刘雪晴 肖欢 戚春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护理管理策略及实践效果。方法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健全护理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应急响应、多点触发、网格分组、定岗定责、开通绿色通道、医护高效协作、... 目的探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护理管理策略及实践效果。方法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健全护理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应急响应、多点触发、网格分组、定岗定责、开通绿色通道、医护高效协作、成立专护小组、患者身心保障等系列举措,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并应用于风灾应急救援实践。结果接到救援任务后,在30 min内集结护理人员50人,在1 h内完成缓冲病区筹备;在3 h内共接诊6批次伤员22例,收治住院伤员11例;平均急诊处置时间8.18 min,平均急诊停留时间10.91 min;所有伤员住院期间均无护理并发症、不良事件及创伤后应急障碍。结论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创建全面保障的护理管理机制,有利于突发灾害事件的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突发事件 医疗护理急救 疫情常态化防控 灾害护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在创伤性连枷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汤曼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促进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肺功能早期快速康复的方法,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9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呼吸训练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呼吸训练模式的... 目的探讨通过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促进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肺功能早期快速康复的方法,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9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呼吸训练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呼吸训练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能有效提高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连枷胸 定容型呼吸训练 患者激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7
9
作者 崔金锐 胡露红 +3 位作者 旷婉 肖欢 张海燕 刘俊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现状,探讨其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为提升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4名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医护人员医学...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现状,探讨其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为提升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4名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总分(133.94±12.72)分,医学叙事能力总分(149.46±20.04)分。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处于高水平,其文人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相关。加强叙事医学能力培训可不断增强人文关怀理念与感知,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品质 医学叙事能力 叙事医学 叙事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19例多发伤院内救治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杨帆 白祥军 +3 位作者 唐朝晖 李占飞 刘开俊 宋先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19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情况、并发症、死亡原因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多发伤后致伤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410例,53.33%)、暴力伤(747例...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19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情况、并发症、死亡原因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多发伤后致伤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410例,53.33%)、暴力伤(747例,16.53%)、坠落伤(575例,12.72%);主要受伤部位颅脑(2247例,18.71%)、腹部和骨盆损伤(2118例,17.64%)、胸部损伤(1853例,15.43%);主要并发症为休克(1497例,33.13%);后期主要致死原因为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28例,82.35%),显著高于同时段其他致死原因(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临床病情、急救与诊断有其特点,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体化救治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临床特点 急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内毒素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促炎递质NO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帆 白祥军 +2 位作者 刘开俊 杨业金 曾叶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递质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MΦ,用LPS激活,与不同浓度TP进行培养,以Griess试剂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以ELISA法检测培养...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递质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MΦ,用LPS激活,与不同浓度TP进行培养,以Griess试剂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6的浓度。结果TP在浓度0.01~10.00μg·mL-1范围内,时间4~24h范围内,对MΦ产生NO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P在浓度0.001~10.000μg·mL-1范围内,时间12h,对MΦ产生IL-6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P可以抑制被LPS激活的MΦ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内毒素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内毒素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帆 刘开俊 +1 位作者 曾叶 杨业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细菌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以探讨过度炎症反应中高细胞因子血症的调控药物和措施。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腹腔Mφ,用LPS激活,与TWP共同孵育;以间接MTT法和...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细菌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以探讨过度炎症反应中高细胞因子血症的调控药物和措施。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腹腔Mφ,用LPS激活,与TWP共同孵育;以间接MTT法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TWP在浓度6.25~100μg/L,时间4~24小时范围内,对Mφ产生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WP在浓度6.25~50μg/L范围内,时间12小时,对Mφ产生IL-6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WP可以抑制LPS激活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内毒素(LPS)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基因表达与人骨肉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新志 陈安民 +4 位作者 易成腊 郭风劲 罗正强 黄仕龙 徐卫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具有很高的转移特性,以肺转移多见。尽管能成功控制原发瘤,但5年内仍然有超过30%的患者死于肺转移。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候选基因,其表达增高与乳腺癌及胃癌、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能力成正...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具有很高的转移特性,以肺转移多见。尽管能成功控制原发瘤,但5年内仍然有超过30%的患者死于肺转移。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候选基因,其表达增高与乳腺癌及胃癌、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能力成正相关。MTA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通过比较MTA1基因在人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的表达水平,探讨MTA1表达与骨肉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MTA1的表达情况,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两株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用脂质体介导的MTA1基因转染MG-63低转移株细胞,通过RT-PCR检测MTA1的表达;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MTA1在MG-63低转移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低(1.32),在高转移细胞株中表达水平高(6.27)(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显示MG-63高转移株细胞体外侵袭力强,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为(46.3±2.4)%,低转移株细胞体外侵袭力较弱,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12.6±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MTA1基因后,低转移细胞株转移潜能较未转染细胞明显增高。结论:MTA1与人骨肉瘤细胞转移潜能有密切关系,MTA1对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干预肿瘤转移靶基因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骨肉瘤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纤维切断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华 陈继革 +2 位作者 陈安民 夏仁云 郭风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为探讨臀部软组织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16 5例臀部软组织挛缩症进行临床回顾性调查 ,发现 86 %的病例与臀部的注射相关 ,白色纤维切断术后 ,平均随访 3.5年 ,优良率达 96 %。作者全面复习有关资料 ,分析并讨论其病因、病理解剖、... 为探讨臀部软组织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16 5例臀部软组织挛缩症进行临床回顾性调查 ,发现 86 %的病例与臀部的注射相关 ,白色纤维切断术后 ,平均随访 3.5年 ,优良率达 96 %。作者全面复习有关资料 ,分析并讨论其病因、病理解剖、发病机制 ,建议采用注射性臀部软组织挛缩症命名此症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纤维切断术 臀肌挛缩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F波时间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雅丽 高伟 +3 位作者 郭铁成 尤春景 许涛 喻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F-CD值在完全性SCI(损伤程度A)的患者中偏大(10.8±1.7ms),且与其它损伤程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CD值在损伤程度为B、C和D的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痉挛Ashworth评分与F-CD之间的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F波的最小潜伏期在SCI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F波最小潜伏期与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可以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SCI后的痉挛以及为完全性SCI患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F波 潜伏期 痉挛 脊髓损伤 SCI 正常人 显著性 差异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骨七厘片治疗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华 陈继革 陈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4,104,122,共5页
目的 观察接骨七厘片用于大鼠桡骨骨折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制成动物模型后 ,每日胃管注入接骨七厘片 ,于第 1d、第 2周、第 4周、第 6周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放射学、组织学... 目的 观察接骨七厘片用于大鼠桡骨骨折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制成动物模型后 ,每日胃管注入接骨七厘片 ,于第 1d、第 2周、第 4周、第 6周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 :接骨七厘片可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改善血液流变性 ,使骨折部位的血供得到明显改善 ,加速血肿吸收、机化 ,促使纤维组织增生 ,缩短了纤维骨痂转变为骨性骨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七厘米 骨折 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国寿 白祥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77-1477,1483,共2页
关键词 早期机械通气 颅脑损伤 重型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湘萍 胡友珍 +2 位作者 陈园园 黄素芳 赵鸿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实践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4例慢性伤口患者伤口的特点,确立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合理的伤口修复策略,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的治疗,评定其临床应...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实践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4例慢性伤口患者伤口的特点,确立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合理的伤口修复策略,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的治疗,评定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例患者的伤口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17~32d痊愈,且治疗费用较其前期常规治疗减少。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实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治疗慢性伤口,效果良好,是一种慢性伤口治疗护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前后环外固定器在多发伤C型骨盆骨折的急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成腊 白祥军 +6 位作者 宋先舟 郑国寿 田利华 刘开俊 唐朝晖 廖忆刘 陈安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骨盆前后环外固定器多发伤C型骨盆骨折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5年11月至2007年8月16例多发伤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ISS评分29(19~58)分,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6.5岁。骨盆Tile分型:C1型11例,C...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骨盆前后环外固定器多发伤C型骨盆骨折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5年11月至2007年8月16例多发伤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ISS评分29(19~58)分,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6.5岁。骨盆Tile分型:C1型11例,C2型3例,C3型2例。均合并休克,急症应用髋臼上缘前环外固定器和后环骨盆钳外固定治疗。分析手术时间、复位情况、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结果外固定器手术平均时间45~90min,平均63.5min,术后4例死亡,1例脑外伤,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2例获得2~23个月随访,平均9.1个月。4例出现针道感染,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大腿外侧麻木,无骨不连及骨折移位,Majeed记分,优6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骨盆前后环外固定器可恢复C型骨盆骨折稳定性,减少出血,从而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适用于多发伤C型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骨盆骨折 外固定器 急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SCI后神经生长导向因子Netrin和Slit的表达及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卫东 易成腊 +3 位作者 陈安民 陈娟 廖光军 周海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3-846,I0002,I0003,共6页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不同时点Netrin和Slit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再生轴突的导向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SCI后2、4、7、14d组和对照组共5组,每组8只,SCI组采用Allen′s法制作SCI模型,按时间点顺序取材,免疫荧...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不同时点Netrin和Slit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再生轴突的导向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SCI后2、4、7、14d组和对照组共5组,每组8只,SCI组采用Allen′s法制作SCI模型,按时间点顺序取材,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检查Netrin-1和Slit2蛋白在损伤脊髓局部的表达及定位。结果:SCI后2d,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即出现Netrin-1和Slit2的同步表达上调,而后均迅速增强并于1周时达到峰值,且二者在轴突胞膜上均有表达,之后缓慢下调;SCI后同一时点Netrin-1在脊髓中均匀表达,而Slit2则在脊髓前、后角及中央管等不同部位存在表达差异。结论:成年大鼠SCI后脊髓中枢存在吸引因子Netrin-1和排斥因子Slit2的同步高表达及轴突胞膜上共同表达,这可能是SCI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一种表现,可能对轴突导向性再生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 脊髓损伤 表达 轴索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