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肠道病毒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魏桂荣 张敏 +3 位作者 梅元武 董继华 陈运平 袁光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3,826,共4页
的了解脑脊液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进行了脑脊液EVRT—PCR检测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其他病毒... 的了解脑脊液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进行了脑脊液EVRT—PCR检测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其他病毒病原体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18例,占41.9%,男性较多,多发病于7~9月。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的临床症状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异,但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较高,可同时合并血中其他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结论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并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EVRT-PCR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肠道病毒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凝集试验快速检测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继华 卢银平 +1 位作者 江汉珍 田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0-481,共2页
目的探讨炭凝集试验CAT快速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可行性。方法用单克隆抗体mAb制备炭抗体,进行相对应的病毒标本检测,同时以免疫荧光IFA或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用CAT与IFA对比检测40例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炭凝集试验CAT快速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可行性。方法用单克隆抗体mAb制备炭抗体,进行相对应的病毒标本检测,同时以免疫荧光IFA或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用CAT与IFA对比检测40例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2.5%,两者的符合率为95%。用CAT对已知病毒试验,结果所试18株RSV均产生凝集,其它8种病毒均不凝集。用CAT和细胞培养法,对83份临床标本中的RSV检测,CAT的阳性率为69.88%58/83,细胞培养法为39.75%33/83,表明CAT较细胞培养法敏感。结论CAT法的敏感性高于IFA和细胞培养,可用于某些临床标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凝集试验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陆鹏 童强松 +5 位作者 曾甫清 姜凤超 郑丽端 陈方敏 张胜民 董继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分别作用于人膀胱癌EJ细胞、肾小管上皮HKC细胞6~24h后,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法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分别作用于人膀胱癌EJ细胞、肾小管上皮HKC细胞6~24h后,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DNA片段化原位荧光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比率。结果10μmol·L^-1~40μmol·L^-1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11%~66.23%(P〈0.05)、8.96%~68.2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部分癌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DNA直方图上可见“亚G1峰”,1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13%~23.36%(P〈0.05)、12.42%~28.56%(P〈0.05)。两种前体化合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同浓度姜黄素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降低对正常二倍体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制肿瘤靶向性化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姜黄素 前体化合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hepcidi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芳 卢银平 王凯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构建人hepcidin全长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高表达hepcidin的HepG2细胞系,以应用于拮抗hepcidin从而增强铁吸收的活性药物筛选。方法化学合成结合PCR拼接hepcidin全长结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D18-T中,测序正确后再经Hin... 目的构建人hepcidin全长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高表达hepcidin的HepG2细胞系,以应用于拮抗hepcidin从而增强铁吸收的活性药物筛选。方法化学合成结合PCR拼接hepcidin全长结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D18-T中,测序正确后再经HindⅢ与EcoRⅠ双酶切,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内,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人HepG2细胞,G418选择抗性细胞克隆,ELISA检测转染细胞hepcidin的蛋白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hepcidi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epcidin;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经G418筛选3周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其hepcidin蛋白表达量为普通HepG2细胞表达量的3倍。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hepcidin的HepG2细胞,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epcidin降低肠道铁吸收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拮抗hepcidin作用的活性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hepcidin 真核表达 全长结构基因 稳定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尿路斑块蛋白Ib组织特异性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
5
作者 曾甫清 廖贵益 +2 位作者 岳相辉 卢银平 董继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尿路斑块蛋白Ib的组织特异性并克隆与鉴定其启动子。方法:RT-PCR检测32例膀胱癌、16例正常膀胱粘膜、15例正常小肠粘膜、16例正常食道粘膜、19例正常肾实质、20例正常肝实质、8例正常皮肤及8例正常心肌标本中尿路斑块蛋... 目的:研究中国人尿路斑块蛋白Ib的组织特异性并克隆与鉴定其启动子。方法:RT-PCR检测32例膀胱癌、16例正常膀胱粘膜、15例正常小肠粘膜、16例正常食道粘膜、19例正常肾实质、20例正常肝实质、8例正常皮肤及8例正常心肌标本中尿路斑块蛋白Ib的表达。以人正常膀胱粘膜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克隆尿路斑块蛋白Ib启动子片段,并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结果:所有正常膀胱粘膜标本、16例分化Ⅰ级膀胱癌中有15例(93.8%)、9例分化Ⅱ级膀胱癌中有7例(77.8%)、7例分化Ⅲ级膀胱癌中有4例(57.1%)检测到尿路斑块蛋白Ib表达,而正常食道粘膜、小肠粘膜、肾实质、肝实质、皮肤、心肌标本均未检测到尿路斑块蛋白Ib表达。中国人尿路斑块蛋白Ib234bp的启动子被克隆并完成鉴定。结论:中国人尿路斑块蛋白Ib具有高度尿路移行上皮特异性,加上其启动子短小,尿路斑块蛋白Ib启动子非常适合膀胱癌的靶向基因治疗研究。我们成功克隆出中国人尿路斑块蛋白Ib启动子片段,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斑块蛋白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