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郑亚杰 张长弓 李晓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8,142,共4页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纯化山楂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工艺参数。方法 以对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附率及吸附速率为考察指标 ,采用D10 1、DM3 0 1、AB 8、SP82 5 4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总黄酮进行纯化。结果  4种大孔吸附树...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纯化山楂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工艺参数。方法 以对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附率及吸附速率为考察指标 ,采用D10 1、DM3 0 1、AB 8、SP82 5 4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总黄酮进行纯化。结果  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中总黄酮的静态吸附量 :D10 1≥AB 8>DM3 0 1>SP82 5 ,其解吸附率 :AB 8>DM3 0 1>D10 1>SP82 5 ,其吸附速率 :AB 8>DM3 0 1≥D10 1>SP82 5。在所选的树脂中 ,D10 1、AB 8、DM3 0 1的静态吸附量较大 ,每 1g树脂吸附 95mg以上的总黄酮 ,而且树脂的解吸附率均在 70 %以上。 结论 在所选树脂中以AB 8吸附与洗脱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山楂 总黄酮 纯化 工艺参数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总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丽 钟巧妮 +2 位作者 雷玉霞 程明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研究柴胡总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柴胡总苷中柴胡苷a、d的含量。方法利用HPLC-DAD检测、梯度洗脱的方法,在210nm波长的条件下,测定了10批柴胡总皂苷样品。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 目的研究柴胡总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柴胡总苷中柴胡苷a、d的含量。方法利用HPLC-DAD检测、梯度洗脱的方法,在210nm波长的条件下,测定了10批柴胡总皂苷样品。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二元梯度洗脱:30%-40%A(0-20 min),40%-50%A(20-35 min),50%-60%A(35-45 min);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10批柴胡总苷色谱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批次提取的柴胡总苷中柴胡苷a、d含量。表明柴胡总皂苷制备工艺稳定性良好,可有效地富集皂苷类化合物。结论柴胡总苷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为柴胡总苷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备工艺的评价提供依据,再结合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柴胡总苷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总苷 指纹图谱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总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巧妮 赵丽 +2 位作者 雷玉霞 程明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考察柴胡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柴胡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柴胡总皂苷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径<180μm的柴胡粉末在80℃条件下以70%乙醇回流提... 目的考察柴胡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柴胡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柴胡总皂苷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径<180μm的柴胡粉末在80℃条件下以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每次加乙醇量为柴胡粉末量的8倍。结论验证实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柴胡总皂苷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总皂苷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妙娜 王腾 +1 位作者 李巍 张长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2-685,690,共5页
目的探讨桦木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雄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经典CCl4造模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大、中、小剂量(80、40和20mg/kg)桦木酸干预治疗,并以秋水仙碱(0.1mg/kg)作有效对照。治疗40d结束时,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桦木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雄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改良经典CCl4造模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大、中、小剂量(80、40和20mg/kg)桦木酸干预治疗,并以秋水仙碱(0.1mg/kg)作有效对照。治疗40d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及关键性肝纤维化指标,光镜下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桦木酸治疗组的血清ALT、AST、PC-Ⅲ、C-Ⅳ、LN和HA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下降程度与桦木酸治疗浓度存在相关性,其中高剂量桦木酸治疗组下降最明显(P<0.01)。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各桦木酸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桦木酸具有抗肝纤维化的活性,在改善肝纤维化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桦木酸抗肝纤维化的功能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酸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断及其炮制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以付 汪建平 +1 位作者 张长弓 谢虹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0期769-770,共2页
目的 :探讨续断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锌 (Zn)、钙 (Ca) ,以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锰 (Mn)、硒 (Se)在续断及其炮制品的含量。结果 :炮制品中Zn、Ca、Mn、Se的含量均高于生品。结论 :续断炮制对续断中微量元... 目的 :探讨续断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锌 (Zn)、钙 (Ca) ,以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锰 (Mn)、硒 (Se)在续断及其炮制品的含量。结果 :炮制品中Zn、Ca、Mn、Se的含量均高于生品。结论 :续断炮制对续断中微量元素的影响与其功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 炮制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雷玉霞 张长弓 +3 位作者 赵丽 钟巧妮 程明 付琴琴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红花水提取液浓缩后上大孔吸附树脂柱,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色素分离纯化的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AB-8型树脂为红花黄色素最佳分离纯化树...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红花水提取液浓缩后上大孔吸附树脂柱,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色素分离纯化的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AB-8型树脂为红花黄色素最佳分离纯化树脂,其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条件:上样浓度25 mg.mL-1,上样液pH值为4,吸附流速1 mL.min-1,每毫升树脂最大吸附量为0.65 g红花饮片,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流速为2 mL.min-1,洗脱剂用量为6倍量树脂柱床体积,树脂反复使用次数为4次。结论AB-8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能较好地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其固形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65%,黄色素的回收率>85%。该法适用于工业上大规模制备红花黄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树脂类 合成 分离和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白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考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程明 温荣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技术用于葱的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考察确定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中试放大试验对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立工业化大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 目的探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技术用于葱的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考察确定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中试放大试验对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立工业化大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50℃,先静态浸提30min再动态萃取2h,CO2流量250~300L·h^-1。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葱白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脂溶性部位 萃取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愈伤组织培养及喜树碱的产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冬青 李跃春 +1 位作者 张长弓 王小刚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喜树愈伤组织生长和喜树碱产生的培养条件。方法:选用不同培养基对喜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分化出胚状体,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其是否含有喜树碱。结果:最适合培养基为B_5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为1... 目的:研究影响喜树愈伤组织生长和喜树碱产生的培养条件。方法:选用不同培养基对喜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分化出胚状体,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其是否含有喜树碱。结果:最适合培养基为B_5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为1.0 mg·L^(-1)萘乙酸及0.2 mg·L^(-1)激动素。结论: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化出的胚状体与喜树碱生物合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植物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白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薇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考察葱白中总黄酮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葱白中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葱白总黄酮化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径<0.175mm的葱白干燥粉末在80℃... 目的考察葱白中总黄酮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葱白中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葱白总黄酮化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径<0.175mm的葱白干燥粉末在80℃条件下以8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每次加乙醇量为葱白粉末量的10倍。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葱白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白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白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低极性挥发性组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银波 张长弓 +4 位作者 付琴琴 王仲 王薇 王琼 温荣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葱白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从葱白中提取挥发油;再用硅胶柱层析法,以石油醚(30~60℃)为流动相,按极性由小到大得到组分A和组分B;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个组分进行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葱白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从葱白中提取挥发油;再用硅胶柱层析法,以石油醚(30~60℃)为流动相,按极性由小到大得到组分A和组分B;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个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组分A和组分B共分离、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含二萜类、脂肪酸类、黄酮类、烷烃类和含硫类化合物。结论了解葱白超临界萃取挥发性组分中低极性组分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制剂搏心通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白 挥发性组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鉴定学教学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建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1025-1025,共1页
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用技能为教学目的,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药鉴定学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教学 改革 实用技能 教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小平 刘静幽 +2 位作者 马丹 隆清娥 赵娅柯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建立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作为五鹤续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eli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90:10:0.03,冰乙酸调节pH为6.0);检测波长210nm;柱温23℃。结果... 目的建立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作为五鹤续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eli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90:10:0.03,冰乙酸调节pH为6.0);检测波长210nm;柱温23℃。结果熊果酸保留时间为12.35min,进样浓度在23.8~714.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0.5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准确,可用于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鹤续断 熊果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咳停颗粒的止咳与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的止咳和抗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豚鼠氨水引咳法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法制作动物咳嗽模型,研究热咳停颗粒5,10,20g·kg1对豚鼠和猫的止咳作用;采用腹腔接种肺炎球菌的方法制作感染小鼠模型,分别在注射肺炎球菌...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的止咳和抗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豚鼠氨水引咳法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法制作动物咳嗽模型,研究热咳停颗粒5,10,20g·kg1对豚鼠和猫的止咳作用;采用腹腔接种肺炎球菌的方法制作感染小鼠模型,分别在注射肺炎球菌前1h和注射后1.6,12h给予小鼠热咳停颗粒药液灌胃,测定热咳停颗粒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热咳停颗粒20g·kg1可明显延长氨水诱导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豚鼠的咳嗽次数(均P0.01),且止咳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给予热咳停颗粒10g·kg1,给药后1~3h猫的咳嗽阈值明显升高(P<0.01);2g·kg1时,给药后0.5~3.5h猫的咳嗽阈值明显升高(P<0.01)。热咳停颗粒对肺炎球菌腹腔攻击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感染肺炎球菌后5d的存活率也增加。结论热咳停颗粒有明显的的镇咳和抗菌作用,镇咳和抗菌作用与剂量相关,剂量越高作用越显著,作用时间也随之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咳停颗粒 止咳作用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与沸腾造粒法制备热咳停颗粒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俊 张明伟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荆的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考察影响干燥与成型的单个因素,包括物料相对密度、入塔风压、进出风温度、辅料种类与用量、制粒工艺等,确定最佳喷雾干燥条件及成型工艺。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60℃下药液...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荆的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考察影响干燥与成型的单个因素,包括物料相对密度、入塔风压、进出风温度、辅料种类与用量、制粒工艺等,确定最佳喷雾干燥条件及成型工艺。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60℃下药液相对密度为1.10,入塔风压为-1700Pa,进风温度为160-170℃,出风温度为70-80℃,干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为8:3,浸膏相对密度为1.10(60℃),沸腾制粒浸膏与喷雾干燥浸膏比例为1:2;沸腾造粒参数为进液速度50—55mL·min^-1,喷雾压力0.37MPa,物料温度为55-60℃,进风温度78-88℃,出风温度40~45℃,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50%时成型最好。结论该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热咳停颗粒荆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咳停颗粒 喷雾干燥 成型工艺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