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军 蔡航航 王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c-Kit/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5例GIST标本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c-Kit基因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c-Kit/PDGFR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5例GIST标本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c-Kit基因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最常见,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混合突变为主,并见3例双外显子突变。外显子9在小肠GIST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胃GIST,且均为A502-Y503串联重复突变,提示小肠GIST有独特的基因型。PDGFRA在上皮样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梭形细胞型GIST。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的中高危GIST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且复发转移患者中发生二次突变率较高,表现为c-Kit基因外显子13、14、17或18点突变,以13号外显子V654A最为常见。CD117和DOG1的表达与基因突变之间无相关性,不能作为预测疾病基因突变的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增殖指数、危险程度分级、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GIST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靶向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预后。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和外显子9突变的GIST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c-Kit基因9号外显子在小肠GIST中突变率较高,PDGFRA基因在上皮样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中突变率较高。c-Kit基因外显子11缺失突变的中高危GIST易发生二次突变导致术后复发转移,外显子11缺失突变可作为GIST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基因 PDGFRA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IF-1α、VEG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珺 于世英 +1 位作者 殷铁军 徐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与HIF-1α、VEGF表达的关联性。结果7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的AQ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33.3%(1/3)和20.0%(1/5),鳞癌无阳性表达。阳性物质呈均质细颗粒状定位于胞质和(或)胞膜,亦见细胞核着色,瘤体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表达增多。肺腺癌中AQP1的表达与N分期、复发/转移和生存时间存在关联性(P<0.01或P<0.05),与HIF-1α、VEGF的表达亦存在关联性(均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AQP1的表达,与HIF-1α和VEGF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促进肺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华雄 吴翠环 +4 位作者 周晟 徐毅 王秀红 黄邦杏 王智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型感染状态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 DNA,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形态学观察癌组织中的挖空细胞。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23例(52.27%)HPV 16/18型呈整合状态,9例(...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型感染状态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 DNA,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形态学观察癌组织中的挖空细胞。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23例(52.27%)HPV 16/18型呈整合状态,9例(20.45%)呈大部分游离少许整合状态,12例(27.27%)阴性。15例非肿瘤肺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到HPV 16/18型,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7例肺鳞状细胞癌(61.36%)P53蛋白阳性,其表达与HPV16/18在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关(P<0.05);19例(43.18%)可见挖空细胞。HPV的感染、挖空细胞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一部分肺鳞状细胞癌的致癌因素之一,这部分癌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HPV阴性和存在游离状态HPV的病例。挖空细胞某种程度上预示HPV的感染,但不是确定HPV感染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P53蛋白 原位杂交 挖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P-gp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彦 吴翠环 +3 位作者 袁兵 刘娟 蒋春樊 郭峻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OX-2、P-gp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COX-2在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分析NSCLC中COX-2、P-g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NSCLC及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OX-2、P-gp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COX-2在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分析NSCLC中COX-2、P-g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NSCLC及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P-gp蛋白表达,应用PCR法检测两组中HPV16/18 DNA的表达。结果①NSCLC中COX-2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和46.3%(25/54),远癌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②COX-2阳性组中P-gp的表达阳性率为65.6%(21/32),明显高于COX-2阴性组的18.2%(4/22),两者有显著相关性(r=0.468,P<0.05);③肺腺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73.1%(19/26),明显高于肺鳞癌46.4%(13/28)(P<0.05),NSCLC中COX-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吸烟史等无关(均P>0.05);④NSCLC中HPV16/18 DNA总检出率为40.7%(22/54),肺良性病变组为6.3%(1/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COX-2阳性的病例中HPV DNA同时阳性有13例,22例COX-2阴性病例中有13例HPV DNA阴性,两者无相关性(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9/22)及50.0%(16/3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上调P-gp的表达而参与对NSCLC多药耐药的调节;NSCLC中COX-2、P-gp表达与HPV感染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氧化酶-2 P-糖蛋自 多药耐药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月娥 晏菲 +2 位作者 高雨彤 朱朋成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其与其他儿童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CCSK及其他肾脏相关肿瘤38例,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CCSK的形态学特征,EnVision法检测Cyclin D1、Bcl-2、C...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其与其他儿童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CCSK及其他肾脏相关肿瘤38例,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CCSK的形态学特征,EnVision法检测Cyclin D1、Bcl-2、CD99、WT-1以及其他相关免疫指标在CCSK及相关肾脏肿瘤中的表达,并结合组织学表现分析Cyclin D1等标记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11例CCSK患者均为婴幼儿。其中男性7人,女性4人;年龄从6d^7岁不等;肉眼观,肿块大小7~13cm不等。CCSK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细胞大小均一,胞质染色淡或呈透明状,细胞界限不清,间质为纤细的分支状血管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示Cyclin D1在所有11例CCSK中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而在其他肿瘤中不表达或仅有弱表达;Bcl-2在CCSK和其他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D99在CCSK不表达,在其他肿瘤中不同程度表达。结论 CCSK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脏恶性肿瘤,具有相对独特的组织学表现,免疫标记物Cyclin D1可作为CCSK临床病理诊断中相对特异的免疫标记物,同时结合Bcl-2、CD99等标记的联合使用,可有效地鉴别CCSK与其他肾脏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肉瘤 CYCLIN D1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及其与Ki67、p53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冰生 吴焕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1,F004,共5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isomeraseⅡα ,TopoⅡα)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Ki6 7蛋白、p5 3基因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94例无术前化疗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TopoⅡα、Ki6 7蛋白的表达 ,并用...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isomeraseⅡα ,TopoⅡα)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Ki6 7蛋白、p5 3基因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94例无术前化疗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TopoⅡα、Ki6 7蛋白的表达 ,并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p5 3基因 5、 6、 7、 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TopoⅡα、Ki6 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30 % ( 2 8/ 94 )和 39% ( 37/ 94 ) ,且TopoⅡα的表达在鳞癌中明显高于腺癌 (P <0 0 5 ) ,中、低分化的肿瘤组织高于分化较好的肿瘤 (P <0 0 5、P <0 0 1) ,吸烟患者高于非吸烟患者 (P <0 0 1)。等级相关结果显示TopoⅡα的表达与Ki6 7呈正相关 (r =0 7381,P <0 0 1)且与p5 3基因也相关 (r =0 2 6 2 3,P<0 0 5 ) ,p5 3基因突变型组TopoⅡα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组 (P <0 0 5 )。 结论 ①TopoⅡ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核增殖抗原Ki6 7显著相关 ,其检测可作为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活性、分化程度的特异指标。②p5 3基因与TopoⅡα的相关性提示TopoⅡα的过表达可能受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拓扑异构酶Ⅱα KI67基因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活检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卫红 郑望苟 李娜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舌组织活检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992年5月至2003年6月31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舌的临床表现有肿大、点状出...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舌组织活检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992年5月至2003年6月31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舌的临床表现有肿大、点状出血及口干,其中29例舌活检有淀粉样物质沉积。结论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中舌为好发部位之一,舌活检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况东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48,156,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在B细胞发育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gene rearrangement,LBCL-IRF4)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生发中心来源的成熟B细胞淋巴... 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在B细胞发育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gene rearrangement,LBCL-IRF4)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生发中心来源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最初归入滤泡性淋巴瘤的特殊暂定类型,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发现其有别于经典型滤泡性淋巴瘤(classic follicular lymphoma,cFL)、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 follicular lymphoma,PTF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第五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正式将此肿瘤归入大B细胞淋巴瘤项下的一个独立类型。为了较全面认识该肿瘤,该文对LBCL-IRF4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淋巴瘤 IRF4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双微粒体-2基因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郑美蓉 赵霞 +1 位作者 杨木兰 阮幼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鼠双微粒体 2 (murine double minute 2, MDM2) 基因和突变型 p53 基因表达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 TUNEL 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MDM2基因和突变型 p53基因...  目的 探讨鼠双微粒体 2 (murine double minute 2, MDM2) 基因和突变型 p53 基因表达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 TUNEL 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MDM2基因和突变型 p53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 并分析 MDM2 基因和 p53 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类型、增殖和凋亡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MDM2蛋白和mRNA 、p53蛋白和mRNA 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均P<0 .05); MDM2 mRNA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和类型无相关关系 (均P>0 05); p53 mRNA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关系 (P<0 .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阳性率分别为 100%和 50%, 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1); MDM2mRNA 和 p53 mRNA阳性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均具有相关关系 (均P<0. 05), 但与肝癌细胞凋亡均无相关关系 (均P>0. 05)。结论 MDM2 和 p53的蛋白和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状态, MDM2 基因和 p53基因过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组织 凋亡 增殖 MDM2 突变型P53 肝癌细胞 RNA P53基因表达 分化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
10
作者 汪永平 吴翠环 +3 位作者 吴人亮 袁春艳 郭峻莉 胡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PCR、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6例NSCLC及13例肺良性病变中HPV16、18型DNA、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PCR、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6例NSCLC及13例肺良性病变中HPV16、18型DNA、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分别计算增殖指数(MI)和凋亡指数(AI)。结果NSCLC中HPV16、18型总阳性率为40.8%(31/76),而肺良性病变组阳性率为7.7%(1/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PV感染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SCLC中HPV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MI及A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HPV16、18型感染在NSCLC发生中可能有病因学意义,其致癌机制之一可能通过减少癌变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细胞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2在人脑胶质瘤侵袭性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静 任大宏 +1 位作者 郭滟 熊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分析层粘连蛋白 (LN)、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 2 (TIMP 2 )在人脑胶质瘤侵袭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探讨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MMP 2和TIMP 2... 目的 分析层粘连蛋白 (LN)、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 2 (TIMP 2 )在人脑胶质瘤侵袭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探讨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MMP 2和TIMP 2在脑胶质瘤、颅内转移瘤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LN和MMP 2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1) ,TIMP 2的表达从正常 ,低级别 ,高级别到转移瘤组依次减少 ( χ2 =7 3736 ,P <0 0 1) ;MMP 2 /LN比值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 ,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该值相对恒定 ;MMP 2 /TIMP 2比值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颅内转移瘤中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抗转移 (LN及TIMP 2 )和促转移 (MMP 2 )分子之间的平衡转化使得胶质瘤呈现出沿血管壁广泛浸润迁移却不破坏血管壁转移到颅外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型抑制物 脑胶质瘤 肿瘤侵袭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勤 阮秋蓉 +2 位作者 付文荣 周丽梅 盛均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其中又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其中又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型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免疫标记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胃肠道黏膜活检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VEGF和bax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黎 李娜萍 刘光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促凋亡基因bax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4 5例妊高征胎盘组织 (妊高征组 )和 2 0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 (对照组 )中V...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促凋亡基因bax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4 5例妊高征胎盘组织 (妊高征组 )和 2 0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 (对照组 )中VEGF和bax的表达。结果 在中、重度妊高征胎盘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轻度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bax在中、重度妊高征胎盘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和bax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妊娠期胎盘滋养层细胞的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升和VEGF表达下调之间密切相关 ,并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组织 妊高征 VEGF表达 VEGF 对照组 患者 促凋亡基因 表达水平 负相关 胎盘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9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晓敏 朱朋成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76,共5页
目的探讨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MASC)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7、P63、Mam... 目的探讨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MASC)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7、P63、Mammaglobin、S-100、SOX10、DOG1、MUC4及Ki-67等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7.4岁。7例患者病变位于腮腺,1例病变位于颌下腺,1例位于硬腭;9例均表现为孤立性肿块;肿瘤大小1.0~3.8 cm,平均直径2.5 cm。原发病例8例,复发转移病例1例。病理组织学表现,低倍镜下,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5例表现为瘤细胞排列成经典的管状、管状囊性和筛状结构,2例表现为囊性乳头状结构。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罕见,无明显坏死。免疫组化显示所有肿瘤显示CK7强阳性,S-100和Mammaglobin中度至强阳性。在所有病例中均检测到SOX10弱阳性表达,在6例中MUC4灶性阳性。P63和DOG1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8%~10%。FISH检测结果示8例存在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类乳腺分泌性癌是较为罕见的低度恶性涎腺型癌。病理形态学与其他涎腺病变类似,易误诊。免疫组化显示S-100及Mammaglobin阳性。ETV6基因易位是特征性的分子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乳腺分泌性癌 涎腺 ETV6-NTRK3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唐忠志 郑智 +2 位作者 唐瑛 任大宏 唐胜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4,351,共4页
为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以 WKY大鼠为阴性对照 ,SHR大鼠为 SHR阳性对照 ,观察丹参对 SHR收缩压、胶原含量及心脏左心室醛固酮 (AL D)、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影响。结果显示 :丹参组... 为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以 WKY大鼠为阴性对照 ,SHR大鼠为 SHR阳性对照 ,观察丹参对 SHR收缩压、胶原含量及心脏左心室醛固酮 (AL D)、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影响。结果显示 :丹参组除收缩压 (SBP)明显高于 WKY组与 SHR组无明显区别外 ,左室 I、 型胶原及AL D含量明显低于 SHR组 ,而明显高于 WKY组 ;NO、 SOD含量则明显高于 SHR组 ,但仍明显低于 WKY组 (P<0 .0 5 )。结果提示 :丹参具有预防和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 ,促进心脏局部胶原分解、抑制心肌局部醛固酮生成、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调节氧自由基代谢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心肌纤维化 逆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肺耐药蛋白、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协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少江 吴人亮 +4 位作者 郭峻莉 郑少萍 王志华 焦嫦亮 汪永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 (LRP) 和酸性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π)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协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的NSCLC组织中LRP、GST- π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LRP...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 (LRP) 和酸性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π)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协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的NSCLC组织中LRP、GST- π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LRP、GST-.π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 8% (47/62); 66. 1% (41/62)。LRP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GST -π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LRP与 GST π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LRP、GST -π在不同类型的NSCLC中均可表达, 但水平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 GST-Π NSCLC 蛋白表达 肺耐药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意义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分化程度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F-1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孔令慧 吴翠环 +2 位作者 李莹 张明 张玉慧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而肺癌中亦有HPV的检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实验旨在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高危HPV感染情况及其与E2F-1和survi...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而肺癌中亦有HPV的检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实验旨在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高危HPV感染情况及其与E2F-1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初步探讨HPV感染可能导致NSCL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特异型PCR检测47例NSCLC和1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是否有HPV16、18DNA存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2F-1和survivin蛋白在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组HPV16、18DNA检出率为42.55%(20/47),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的7.69%(1/13,P<0.05)。NSCLC组中HPV的感染率与患者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SCLC组中E2F-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9.57%(28/47),其中64.29%(18/28)呈高表达,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23.08%(3/13,P<0.025)。NSCLC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70%(29/47),而肺良性病变组无表达。NSCLC组中E2F-1、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51,P<0.05),且两者在HPV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17/20)和80.00%(16/20),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的40.74%(11/27)和48.15%(1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感染在NSCLC的发生中可能有病因学意义,其致癌机制可能与E2F-1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 E2F-1 SURVIVIN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肝脏微循环病变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涛 杨镇 +1 位作者 任大宏 阮幼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9-521,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 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 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 ,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 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 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 ,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见肝内门静脉、肝动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多 ,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透射电镜下见肝窦内皮受损严重 ,细胞大多崩解、破裂 ,窦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毛细胆管扩张 ,肝细胞肝窦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断裂 ,肝窦呈毛细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感染 肝纤维化 家兔 肝脏 微循环病变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诱导卵巢癌细胞株A2780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丽端 童强松 +1 位作者 吴翠环 曾甫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细胞株 A2 780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 5 0μm ol/ L姜黄素作用 6~2 4 h后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 ,末端 Td T酶标记技术和 DNA L adder检测细胞凋亡 ;透...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细胞株 A2 780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 5 0μm ol/ L姜黄素作用 6~2 4 h后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 ,末端 Td T酶标记技术和 DNA L adder检测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株 A 2 780的体外生长 ,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 ;细胞周期阻滞于 G0 / G1 期 ;部分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 ,凝胶电泳可见“梯形”条带 ,凋亡率为 6 .4 1%~ 2 8.4 8% (P<0 .0 1)。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A2780细胞株 姜黄素 中药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时NF-κB和P53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敖启林 熊密 +1 位作者 郝春荣 王迪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对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进行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无血清培养基 (SFM)组中 PASMC核因子 - κB(NF- κB)阳性指数明显低于低氧 48h (H48h)组 (P<... 对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进行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无血清培养基 (SFM)组中 PASMC核因子 - κB(NF- κB)阳性指数明显低于低氧 48h (H48h)组 (P<0 .0 5 ) ,H48h组 P5 3阳性指数与 SFM组相比有增高趋势。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I)在 SFM组明显低于 H48h组 (P<0 .0 5 ) ,SFM组抑制性 - κBα(I- κBα)的含量是 H48h组的 2 .5倍 ,SFM组的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 H48h组 (P<0 .0 5 ) ;NF- κB阳性指数与 AI呈负相关 (r=- 0 .737,P<0 .0 5 )而与 PI呈正相关 (r=0 .80 2 ,P<0 .0 5 )。提示 :低氧时 PASMC中 NF- κB活性明显增加 ,表明 NF- κB可能抑制 PASMC的凋亡并促进其增殖 ;低氧时 P5 3有增高的趋势 ,其对 PA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可能被激活的 NF- κB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P53基因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低氧 肺血管构型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