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2004-2023)——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重点专栏为基础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勤 曾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9,共16页
2023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农村研究”专栏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通过对2004-2023年“中国农村研究”专栏所载文章的年度发文情况、作者和来源机构等进行分析,发现该栏目持续关注“三... 2023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农村研究”专栏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通过对2004-2023年“中国农村研究”专栏所载文章的年度发文情况、作者和来源机构等进行分析,发现该栏目持续关注“三农”问题,近二十年来陆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作者的来源机构地区和梯队层次分布广泛,其中高校是该领域科研成果产出的主力军,作者队伍中既有知名专家,亦不乏青年学者,包罗海内外优秀学者,国际化程度高。借助Citespace进一步分析专栏载文的高频关键词,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中国农村观察》两种期刊对比发现,“中国农村研究”专栏一直紧跟国家战略方针、关注时代前沿的核心议题,主要聚焦乡村治理、村民自治和农村改革等重要议题,体现了中国农村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同时,该栏目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形成了以“田野政治学”为代表的特色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农村研究”专栏 中国农村研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费师范生入职初期从业状况及相关建议——基于华中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燕君 徐珊珊 岳凌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4,共6页
调查从四个方面考查免费师范生入职初期的职业状况:教学工作、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职业心理。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日常教学工作强度的适应情况较好;人际交往情况良好;在任教学校中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调查从四个方面考查免费师范生入职初期的职业状况:教学工作、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职业心理。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日常教学工作强度的适应情况较好;人际交往情况良好;在任教学校中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效能感较低;对工作所在地物质环境的满意度不高;职业成就感整体状况不佳,部分有离职倾向。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各级政府依法提高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权益;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师范院校改进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任教学校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切实的支持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入职初期 职业适应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治理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25年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学科学术会议综述
3
作者 崔晓楠 蒲蕊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38,共3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25年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学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教育治理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展开研讨。他们立足理论与实践,融汇多学科研究视角,就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25年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学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教育治理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展开研讨。他们立足理论与实践,融汇多学科研究视角,就教育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学校治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我国教育治理应以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为指引,打造多元主体共治格局,增强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助力我国早日建成教育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现代化 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管理学科 学校治理 校家社协同育人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 被引量:33
4
作者 付义朝 付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4-152,共9页
本文以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职业类型、职业性质等方面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个人、家庭和政策三个层面对影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职业规... 本文以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职业类型、职业性质等方面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个人、家庭和政策三个层面对影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职业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和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就业意向 政策宣传 职业规划 政府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建成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洪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召开,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召开,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统一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教育大会 教育强国 建成教育强国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洪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8,共6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利益与目标变化和国内国际形势,立足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制定的重大决...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利益与目标变化和国内国际形势,立足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制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其颁布实施体现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奋斗的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纲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实施落实的组织保障等,紧紧围绕教育的“三大属性”,将深化改革贯穿全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以确保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付卫东 付义朝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3,共6页
本文在对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就业结果、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个人素质和国家相关政策是决定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就业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文章据此提出加强免... 本文在对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就业结果、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个人素质和国家相关政策是决定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就业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文章据此提出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和适当调整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费师范毕业生 就业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积淀、内涵呈现与激励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申国昌 姬溪曦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倡导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精神文明谱系的赓续与创新,是对古代传统师道文化的追本溯源,是对近代知识分子救国图强信念的赓续传承,是对当代“大先生”立德树人使命的承典塑新。教育家精神精准呈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在进德修业、守正创新、... 倡导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精神文明谱系的赓续与创新,是对古代传统师道文化的追本溯源,是对近代知识分子救国图强信念的赓续传承,是对当代“大先生”立德树人使命的承典塑新。教育家精神精准呈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在进德修业、守正创新、育人强国和兼善天下等方面的人格画像和精神风范。教育家精神所蕴藏的深厚内涵,为推动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提供了坚实的价值遵循和精神根基。精准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意蕴,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激励效应,从而为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锚定精神坐标,为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开启时代篇章,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营造尊师风尚,为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振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历史积淀 价值意蕴 激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状况及就业心理研究——基于某部属师范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1,共5页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华中某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签到了重点中学,大多数人工资水平在2000-3000元/月,跨省就业、支教问题及职后教育修读方式成为其主要关注点,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结果...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华中某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签到了重点中学,大多数人工资水平在2000-3000元/月,跨省就业、支教问题及职后教育修读方式成为其主要关注点,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结果满意。建议拓展生源地、师范院校和免费师范生三方的沟通渠道,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保障和奖励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届免费师范生 就业状况 就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要义、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10
作者 顾金玲 许锋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先强教,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要建立起以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深度合作...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先强教,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要建立起以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深度合作,将分散的教育、科技、人才集聚在一起,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的广泛参与,促进产、学、研、用的充分合作,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歧、科技创新导向与人才培养方式的争持、科教融合旨趣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博弈。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等途径进行优化,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过程,这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体系升级 制度优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中国科学教育通史》评介
11
作者 申国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升全体国民科学素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历来重视科学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中国教育史学界,科学教育史始终是充满张力的研究领域。东... 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升全体国民科学素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历来重视科学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中国教育史学界,科学教育史始终是充满张力的研究领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曲铁华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科学教育通史》,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当代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史料新颖,观点鲜明,磅礴而不失精微,全面而不失灵动,总体给人“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通达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铁华 史料 先秦 张力 科学教育 当代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12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3,共8页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优质的教育历史积淀,是民族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与赓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当代创新,二者...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优质的教育历史积淀,是民族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与赓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当代创新,二者之间具有深厚渊源与内在关联。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涵育与滋养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脉,是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活力源泉。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则蕴含着和而不同与开放包容、以人为本与主体关怀、贵和尚中与和谐共生等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精神内核。而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有机地嵌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紧扣时代之需,深化现代诠释,赋予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新的时代形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只有立足中国本土的文化底蕴与教育传统,培植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品格,创造中国教育发展模式,才能为世界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范式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内在关联 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育数字化的教师角色转变:逻辑理路、现实阻滞与推进策略
13
作者 罗儒国 吴青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教师角色转变是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发展过程。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起步探索阶段,教师角色转变面临多重困境,主要体现在角色更迭加速与角色... 教师角色转变是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发展过程。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起步探索阶段,教师角色转变面临多重困境,主要体现在角色更迭加速与角色惰性阻隔的矛盾、角色期待多重与角色认知模糊的困囿、数字角色涌现与角色能力不足的窘境、角色失调频生与角色支持乏力的困局等方面。为此,需要涵养教师角色素养,强化角色认同与自觉;加强学校数字文化建设,重塑教师角色生态;完善社会角色建设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构筑多重保障机制,助推教师角色有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育数字化 数字角色 角色素养 角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4
作者 申国昌 郭媛媛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高质量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是在深刻把握其政策、理论、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研判。高质量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基础,通过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一关键纽带,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高质量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是在深刻把握其政策、理论、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研判。高质量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基础,通过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一关键纽带,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未来要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优质资源整合等方面协同推进,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教育在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科技创新持续突破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南非教育学院的合并及其影响
15
作者 李先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后,开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为解决南非独立教育学院管理制度碎片化、办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毕业生供过于求等问题,南非教育部在1997-2001年,对独立教育学院实施了并入大学或理工学院的政策。... 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后,开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为解决南非独立教育学院管理制度碎片化、办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毕业生供过于求等问题,南非教育部在1997-2001年,对独立教育学院实施了并入大学或理工学院的政策。通过合并,南非政府完成了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但这为南非农村小学师资短缺埋下了隐患,导致南非农村小学教师质量下降、数量严重不足。为此,南非政府颁布了多项激励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但收效甚微。这些经验和教训对解决我国师范教育布局调整后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独立教育学院 合并 农村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教育对口援疆的创新探索——基于1999—202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险峰 柳中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战略决策,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边疆地区发展稳定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通过对1999—2022年湖北省教育对口援疆数据的研究发现,湖北省教育援疆呈现出由“输血式”援疆向“造血...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战略决策,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边疆地区发展稳定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通过对1999—2022年湖北省教育对口援疆数据的研究发现,湖北省教育援疆呈现出由“输血式”援疆向“造血式”援疆和“活血式”援疆演进特征,变革的动力由单纯的外部注入变为内外双向发力,工作机制由散点突进变为协同并进。创新举措主要有:支持援疆名校办分校、注重并鼓励结对帮扶、加快工作制度化进程、多点全学段“组团式”援疆、组织层面加强驱动、理顺援受方对口关系、选优配强援疆教师等。未来,湖北省教育援疆应在引领智力援疆、推动科技援疆、拓展就业援疆、助力产业援疆和实施文化润疆等领域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教育 对口援疆 创新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兴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教育传承
17
作者 李永 周洪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进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质。教育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方式,也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角度看,教育为“连续性”铸就坚实的文脉根基;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进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质。教育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方式,也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角度看,教育为“连续性”铸就坚实的文脉根基;从发展角度看,教育为“创新性”输送持续的强大动力;从政治角度看,教育为“统一性”构建稳固的政治理念;从文化角度看,教育为“包容性”打造多元的开放胸怀;从社会角度看,教育为“和平性”营造和谐的内外环境。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教育传承,有助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归聚各族人心,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教育传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教育哲学对孤独症早期干预的启示
18
作者 欧阳茜 万国斌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51,共6页
孤独症早期干预领域长期存在行为主义与发展学派的理念之争。前者强调通过系统化训练和外部强化改变儿童行为,体现出传统教化教育思想;后者则强调情感联结和个性化发展,体现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经验的连续性... 孤独症早期干预领域长期存在行为主义与发展学派的理念之争。前者强调通过系统化训练和外部强化改变儿童行为,体现出传统教化教育思想;后者则强调情感联结和个性化发展,体现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原则为基础,为两派整合提供了理论支点。通过分析杜威有关教育经验生成的论述,揭示行为主义和发展学派在动态经验系统中实现整合的逻辑路径,进而回应不同发展阶段和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的多样化需求。从这一哲学视角出发,为构建综合性、动态调整的早期干预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早期干预 杜威教育哲学 经验连续性 行为主义 发展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要义
19
作者 夏豪杰 张汶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7-40,65,共5页
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是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耦合,是中华民族师道精神的集中展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召唤,体现了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与实践向度。基于此,弘扬并践行教育家精神应基于历史、立足现实、着力创新,切实做到鉴古观... 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是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耦合,是中华民族师道精神的集中展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召唤,体现了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与实践向度。基于此,弘扬并践行教育家精神应基于历史、立足现实、着力创新,切实做到鉴古观今,传承赓续教育家精神;力学笃行,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践行教育家精神;革故鼎新,构建践履教育家精神新体系,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传承与创新的合力,不断让教育家精神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出新时代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人类”的道德共情面临的挑战及教育应对
20
作者 喻学林 孙银光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共情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情感生活的基本方式。道德共情是个体对他人道德境遇的理性认知及其道德情感和行为反应,道德共情能力是维系人的道德关系的基础性能力。科技的狂飙猛进使人类从“自然人类”进入“技术人类”时代,并给人类道德共... 共情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情感生活的基本方式。道德共情是个体对他人道德境遇的理性认知及其道德情感和行为反应,道德共情能力是维系人的道德关系的基础性能力。科技的狂飙猛进使人类从“自然人类”进入“技术人类”时代,并给人类道德共情带来了巨大威胁。尤其是以智能互联网为集中表现的技术对现代人的支配导致了四种道德共情危机:世俗伦理生活渐现道德共情式微、媒体海量信息催生道德共情麻木、扭曲的价值观引发道德共情瓦解、资本利益算计驱逐道德共情隐退。遏制技术对人的道德共情的侵蚀,既需要积极寻求技术伦理制度的约束,以制度强制规范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的行为,还要重视通过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基本的数字生活素养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积极建构内心与社会间“人—技和谐”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类 道德共情 技术伦理制度 人—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