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被引量:50
1
作者 徐勇 徐增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知识界和政府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热点。文章认为,在20 世纪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农村 中国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61
2
作者 徐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0,共6页
本文认为当下的农村研究虽然成为一门“显学”,但尚未获得深厚的学理支撑。重要原因是方法论的限度。当下农村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经验性研究,但也存在相当的局限:一是只见“社会”,不见“国家”;二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林”;三是只见... 本文认为当下的农村研究虽然成为一门“显学”,但尚未获得深厚的学理支撑。重要原因是方法论的限度。当下农村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经验性研究,但也存在相当的局限:一是只见“社会”,不见“国家”;二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林”;三是只见“描述”,不见“解释”;四是只见“传统”,不见“走向”。为此需要超越经验,转换视角,特别是引入国家的视角。因为当下的农村社会已不是自然天成,离开了国家建构,就无法准确把握当下的农村,也无法作出学理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方法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对当前中国农村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雪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7,共5页
当前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的中国农村研究,主要是以与西方对话为特点的农村学术研究和以总结推广农村实践经验为特点的农村政策研究。这两类研究的共同弱点是,缺乏对中国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其非均衡状况的关注。通过研究农村政策在农村实践... 当前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的中国农村研究,主要是以与西方对话为特点的农村学术研究和以总结推广农村实践经验为特点的农村政策研究。这两类研究的共同弱点是,缺乏对中国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其非均衡状况的关注。通过研究农村政策在农村实践的具体机制及后果,以理解中国农村非均衡的内部结构,从而将抽象的中国农村具体化,可以构成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从而为农村政策研究提供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政策基础研究 村庄政治社会现象 区域研究 农村非均衡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建构与概念化:知识再生产的基础——以中国农村研究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7
4
作者 邓大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5,共6页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础,没有概念就难以形成理论,中国农村研究的学者在概念建构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拟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中国农村研究中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化的途径。作者认为概念建构有四个途径:一是抽象事实建构概念;二是借用移植建构...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础,没有概念就难以形成理论,中国农村研究的学者在概念建构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拟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中国农村研究中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化的途径。作者认为概念建构有四个途径:一是抽象事实建构概念;二是借用移植建构:三是比较研究建构;四是发展建构。通过对概念和概念化四个途径的分析可以得知,概念建构不仅是知识生产过程,它还是知识再生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问题 概念建构 概念化 知识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野中的政治:农民、民主与国家——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义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2,共7页
本文对中国农村研究著名学者徐勇在中国农民政治、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国家建构等领域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和评析。文章指出,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引导了中国政治学实现从庙堂到田野再回归庙堂的辩证扬弃过程,在对基础性政治社... 本文对中国农村研究著名学者徐勇在中国农民政治、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国家建构等领域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和评析。文章指出,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引导了中国政治学实现从庙堂到田野再回归庙堂的辩证扬弃过程,在对基础性政治社会持之以恒的观察基础上,提炼出了一系列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创新性分析框架、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文章结合中国农村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讨论了徐勇的学术实践和重要观点对中国农村研究的学术贡献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勇 中国农村研究 农民政治 基层民主 现代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述评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理财 李世敏 +1 位作者 张良 夏国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本文依次从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内涵、内容和问题、模式与体制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研究进行了梳理述评,勾勒出既有研究的大致脉络和总体面相。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之不足,以期引起重视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震林 吴毅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当前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影响了农村的正常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城市在内的全社会支持。为此 ,应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 ,围绕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需求 ,实行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品多中心供给。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 公共品 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湖北省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项继权 罗峰 许远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我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发展方向。认为传统的农村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是对乡村社会事务实行部门化、计划化和集权化管理的产物,不适应日益增长的农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及农村... 本文通过对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我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发展方向。认为传统的农村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是对乡村社会事务实行部门化、计划化和集权化管理的产物,不适应日益增长的农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及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农民需求导向,政府主导、多元供给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农村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建设:中国问题与韩国经验--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反思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辉祥 万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90,共5页
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家外部推动有力、村庄内部参与积极的乡村建设的成功范例,其经验值得我国新农村建设借鉴。中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既需要国家加大乡村建设的力度,通过政策杠杆,使农村、农民和农业分享经... 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家外部推动有力、村庄内部参与积极的乡村建设的成功范例,其经验值得我国新农村建设借鉴。中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既需要国家加大乡村建设的力度,通过政策杠杆,使农村、农民和农业分享经济建设的成就,从而达到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效果;也需要重视调动农村内部积极因素,使乡村社会在乡村建设中真正"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村运动 国家力量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发展的前景与村庄建设的意义——县乡村体制设计的远虑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雪峰 杜晓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92-98,共7页
本文认为 ,中国农村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 ,区域非均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发达地区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为现代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县乡村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中西部农村则因为长期处于“温饱... 本文认为 ,中国农村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 ,区域非均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发达地区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为现代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县乡村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中西部农村则因为长期处于“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状况 ,需要国家重视为农民生产、生活、娱乐提供三位一体场所的村庄的建设。文章认为 ,国家今后的发展战略应是“实村弱乡” ,“实村弱乡”成为县乡村体制设计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体制 农村发展 区域非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被引量:187
11
作者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共8页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农村社区 地方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 被引量:77
12
作者 徐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7,共6页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率先崛起 ,城市社区自治又迅速突破 ,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化过程中最有活力的基础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 ,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 ,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但...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率先崛起 ,城市社区自治又迅速突破 ,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化过程中最有活力的基础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 ,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 ,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但两者处于不同的背景和生态之下 ,在制度变迁的背景、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发展走向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看 ,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强 ,外部环境则较紧张 ;城市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弱 ,但外部环境较为宽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自治 村民自治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阶段农民问题”研究课题之一 乡村文化的“丛林原则”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理财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69,共2页
30多年来,农村经历着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迁。近年来,人们对农村"硬文化"建设重视较多,但对农民的思想理念、农村的"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期专题聚焦农村文化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农村文化 丛林 思想理念 软文化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厚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近二十年来,村民自治所取得的意义重大、成绩斐然,民政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功不可没。对村民自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不可低估,文章特别强调要搞好村民自治,在村一级实现社会主... 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近二十年来,村民自治所取得的意义重大、成绩斐然,民政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功不可没。对村民自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不可低估,文章特别强调要搞好村民自治,在村一级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乡镇以上各级政府部门的配合,形成上下互动;必须有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支撑;必须实现工农业和城乡之间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系统工程 良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村民自治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敬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5-96,F00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治理 村民自治 经济发展 村委会选举 民主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县政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苑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60,共10页
近30年来,学界对中国县政的研究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第一批成果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学者们从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出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县政、民国时期的县政和建国后的县政作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 近30年来,学界对中国县政的研究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第一批成果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学者们从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出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县政、民国时期的县政和建国后的县政作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我们继续深化、拓展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制 县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在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及其论争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理财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宗教发展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宗教发展这一变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宗教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四大宗教相比较,基督教的发展尤其迅速。在农村地区,基... 宗教发展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宗教发展这一变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宗教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四大宗教相比较,基督教的发展尤其迅速。在农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以"家庭教会"为主要形式,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相连接,甚至成为一些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新兴形态,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关注。农村宗教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妨解读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和亟待重构的一种变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中国农村 农村公共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以豫西北平原聚集村落(群)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8
18
作者 孔娜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6,共6页
城乡统筹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本文站在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为实现社会公平,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需... 城乡统筹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本文站在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为实现社会公平,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需要纳入国家目标和国家规划,需要中央财政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为兼顾效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应在具备人口规模、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需求集合等社会基础条件的村庄先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社区建设 公平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志愿服务——兼论大学生下农村基层的政策创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项继权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
志愿服务不仅促进了社会服务的改善,也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个人的道德完善,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本文还将现代志愿服务划分为"支助型志愿服务"和"自助型志愿服务"两大类型,强调当前要大... 志愿服务不仅促进了社会服务的改善,也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个人的道德完善,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本文还将现代志愿服务划分为"支助型志愿服务"和"自助型志愿服务"两大类型,强调当前要大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对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及社会的文明进步所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还对大学生下基层政策进行讨论,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将大学生下乡纳入农村志愿服务的范围,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运动”到“试点”:新中国乡村治理体系建构中的政治传播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广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6,共3页
建国以来,在两次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政治传播呈现了不同的模式。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对两次村治体系建构过程中政治传播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通道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而概括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传播模式。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乡村治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