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融合、平台贯通、坚持特色、全方位育人——华中农业大学牛精英培养报告
1
作者 何长久 周扬 +5 位作者 张淑君 梁爱心 李家奎 郭爱珍 杨利国 李翔 《中国乳业》 2020年第S01期55-58,共4页
华中农业大学依托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建院体制、学科和平台的优势,注重学院统筹下的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实践平台的联合贯通。在“牛精英”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促进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和国内交流平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育人和国际化育... 华中农业大学依托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建院体制、学科和平台的优势,注重学院统筹下的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实践平台的联合贯通。在“牛精英”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促进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和国内交流平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育人和国际化育人,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社会需求,培养创新性、实用性和国际化的牛业人才,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体系。自2015年加入“牛精英联盟”以来,学校乘牛精英之东风,开展“竞训励”育人,团结全国各兄弟院校,创新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面向区域牛业需求,培养卓越牛精英人才,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农业大学 牛精英 人才培养 学科融合 养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猪肌肉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甲基化差异基因筛选
2
作者 陈俊峰 王璟 +4 位作者 靳玮 柴进 张家庆 任巧玲 邢宝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0,共8页
为进一步开展淮南猪分子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经济性状,选取淮南猪胚胎期(days post coitus, dpc)第38、58、78天和出生后第21天4个发育阶段的淮南公猪背最长肌,开展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并通过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调控肌肉发... 为进一步开展淮南猪分子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经济性状,选取淮南猪胚胎期(days post coitus, dpc)第38、58、78天和出生后第21天4个发育阶段的淮南公猪背最长肌,开展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并通过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调控肌肉发育的甲基化差异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基因主体的CpG甲基化程度高于基因上下游2 kb序列的CpG甲基化,基因组元件中内含子、3'UTR和重复序列等甲基化程度最高。随着发育时间的增加,基因主体的CpG甲基化水平逐渐下降,上下游2 kb则是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基因组元件中内含子区、3'UTR区和重复序列的甲基化水平都逐渐下降,启动子区则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在淮南猪相邻的发育阶段38~58 dpc、58~78 dpc、78 dpc~21 d三者间的差异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黏着斑信号通路存在CpG甲基化差异基因,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分别为0.000 9、0.000 4、0.000 1),细胞黏附连接信号通路存在CHH甲基化差异基因,且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值分别为0.013 2、0.012 8、0.000 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2个信号通路中筛选到辅肌动蛋白Α4基因(actinin-4, ACTN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1)基因。ACTN4基因调节肌动蛋白结合过程,在4个发育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55.75%、11.18%、10.18%、59.75%,FGFR1基因和肌肉细胞分化相关,在4个发育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81%、0.78%、7.52%、0.44%。以上结果表明,在淮南猪肌肉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筛选到的2个甲基化差异基因ACTN4和FGFR1可作为淮南猪肌肉发育候选基因进行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猪 甲基化 差异基因 肌肉组织 肌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巢小甲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3
作者 韩文素 王媚 +3 位作者 杨馨宇 张新春 高景林 李翔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蜂巢小甲虫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21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蜂巢小甲虫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21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6种亚型)、刺形感器(4种亚型)、栓锥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腔形感器(1种)、耳形感器(2种)、Bohm氏鬃毛(1种),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最多。此外,触角上还着生少量表皮孔。雌虫触角上毛形感器ST3,锥形感器SB1、SB2、SB3,刺形感器SC1,腔锥形感器SCo1,耳形感器SA1、SA2长度显著长于雄虫,而锥形感器SB4、SB5,腔锥形感器SCo2显著短于雄虫。雌虫触角上毛形感器ST3,锥形感器SB2、SB3、SB4基部直径显著长于雄虫,而锥形感器SB6显著短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小甲虫 触角 触角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核病大罐奶抗体检测方法的评估
4
作者 陈颖钰 张琼文 +2 位作者 王杰 陈洁 郭爱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了评估大罐奶抗体检测是否可用于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预警,本试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法,对采自湖北省3家规模化奶牛场的85头奶牛的奶样与其对应的血样进行牛结核病抗体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检测27家奶牛场的大罐奶和2998... 为了评估大罐奶抗体检测是否可用于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预警,本试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检测法,对采自湖北省3家规模化奶牛场的85头奶牛的奶样与其对应的血样进行牛结核病抗体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检测27家奶牛场的大罐奶和2998份个体奶样,分析大罐奶抗体水平与牛结核病流行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大罐奶抗体检测的牛结核病的流行率预测模型;为确定不同效价阳性奶样在大罐奶中的检测能力,通过对不用阳性奶样进行稀释后混样检测,分析阳性奶样的效价和具有相近大罐奶S/P值的牛群中动物个体的抗体水平经验分布函数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奶样和血样的牛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62)和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976,P<0.01)。大罐奶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与牛结核病流行率之间具有中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681,P<0.01),流行率预测模型y=e4.7010+1.8784ln(x)-0.01(R2=0.8933)的预测能力为89.33%。分别稀释不同效价的阳性奶样,牛结核弱阳性奶样2倍稀释后阳性检出率为16.67%,中阳性奶样16倍稀释后阳性检出率为50.00%,高阳性奶样16倍稀释后阳性检出率为100%。结果表明,奶样可用于牛结核病的抗体检测,且大罐奶抗体水平与牛结核病流行率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可以通过模型预测牛结核病的流行率。大罐奶抗体检测可作为一项经济快捷的检测手段用于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着较高流行率或存在有强阳性个体的牛场,该检测方法敏感性更高,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大罐奶 效价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蓄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5
作者 高明辉 马立保 +3 位作者 葛立安 梅春生 徐海涛 陈伟 《南方水产》 2008年第4期73-79,共7页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一种潜在的污染物,淡水鱼类通过鳃主动吸收亚硝酸盐,导致体内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海水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敏感性较低,但仍可以通过肠和鳃吸收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的因素很多,文章就亚硝酸盐在水生...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一种潜在的污染物,淡水鱼类通过鳃主动吸收亚硝酸盐,导致体内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海水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敏感性较低,但仍可以通过肠和鳃吸收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的因素很多,文章就亚硝酸盐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及蓄积的影响因素这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吸收机制 毒性作用 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胃动物微量元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贾刚 田刚 +3 位作者 方热军 孙铝辉 龙定彪 赵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59-4673,共15页
微量元素在动物生长、代谢、免疫调控、抗应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的合理利用,可以起到增强动物抗病力、提升动物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作用,同时一些新型微量元素的使用,也可以起到减量增效、减少环境排放和缓解环境压力的... 微量元素在动物生长、代谢、免疫调控、抗应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的合理利用,可以起到增强动物抗病力、提升动物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作用,同时一些新型微量元素的使用,也可以起到减量增效、减少环境排放和缓解环境压力的作用。本文主要以猪、禽为对象,对近5年中国畜牧业工作者围绕微量元素(铜、铁、锌、硒、锰、碘)与生产性能、畜禽健康、机体抗氧化、畜产品品质以及微量元素减量增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涉(RNAi)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定校 樊斌 +1 位作者 刘榜 李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9-844,共6页
RNAi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RNAi作用机制及RNAi实验操作技术的探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RNAi作用模式与植物有所不同。... RNAi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RNAi作用机制及RNAi实验操作技术的探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RNAi作用模式与植物有所不同。文章对RNAi作用机制、哺乳动物细胞RNAi实验的一般策略(包括靶siRNA序列选择s、iRNA获取方法、siRNA转染、RNAi效果检测等)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述,以供类似工作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基因功能分析 哺乳动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8
作者 赵婉玥 徐肖文 +3 位作者 常舒舒 项志杰 郭爱珍 陈颖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1335,共12页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等。掌握引发BRDC的主要病毒的分布情况是对该病进行精准防控、疫苗研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地区肉牛、奶牛、牦牛及屠宰场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和RT-PCR技术对来自全国30个牧场的75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BRDC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个体检出率为9.47%(95%CI:7.5,11.8),群体检出率为33.33%(95%CI:17.9,54.3);优势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07%(95%CI:3.6,6.9);IBRV的群阳性检出率最高,达到20.00%(95%CI:7.7,38.6),其余三种病毒的群阳性率也都大于10%。肉牛中主要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62%(95%CI:3.9,7.8);奶牛中仅检出BVDV,阳性检出率为13.33%(95%CI:3.8,30.7);牦牛仅检出IBRV,阳性检出率为6.09%(95%CI:2.5,1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区域间,患有BRDC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夏季和秋季相较春季更为易感。>14周龄牛相较≤14周龄牛感染的风险显著高,尤其是感染BVDV的风险。在有呼吸道症状牛中,BRDC主要病毒为BVDV,且有BVDV分别与BPIV3、BRSV混合感染的情况。在无呼吸道症状牛群中,IBR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综上,本研究确定了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携带分布情况,确定了不同地区、季节、品种感染BRDC病毒的风险,为BRDC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副流感病毒3型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余婕 晏向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12-2017,共6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能够感受一系列细胞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氨基酸浓度、能量水平、生长因子等进而调节细胞生长。氨基酸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底物,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mTORC1信号通路,促进蛋白质合成。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能够感受一系列细胞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氨基酸浓度、能量水平、生长因子等进而调节细胞生长。氨基酸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底物,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mTORC1信号通路,促进蛋白质合成。溶酶体是氨基酸激活mTORC1信号通路过程中一个重要细胞器,mTORC1感应氨基酸的上游信号通路需要溶酶体相关蛋白及胞浆蛋白的参与完成。本文综述了氨基酸调节mTORC1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为营养因子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关键通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Ragulator RAG GTPASE GATOR Sestrins 亮氨酰tRNA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炎湖 詹志春 +1 位作者 胡昌彬 齐德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共2页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反刍动物 饲养 应用 尿素 脲酶 作用机理 氧肟酸类化合物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模式《小动物透明标本制作与技术改良》建设与教学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敏 陈曦 徐德全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6,共3页
《小动物透明标本制作与技术改良》课程引入国际流行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主动动手操作,并总结汇报实验成果的教学流程,探讨小动物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技术改良手段,... 《小动物透明标本制作与技术改良》课程引入国际流行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主动动手操作,并总结汇报实验成果的教学流程,探讨小动物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技术改良手段,以及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基于PBL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自主操作改良了小动物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案,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科普并巩固了动物解剖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实验课程 小动物 透明标本 技术改良 PBL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GnRH-I免疫去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燕国 刘桂琼 +2 位作者 吴琰 项性龙 姜勋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9-400,F0003,共3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I)在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免疫去势。GnRH-I免疫去势经历了被动免疫、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疫苗阶段。目前,GnRH-I基因疫苗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GnRH-I免疫...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I)在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免疫去势。GnRH-I免疫去势经历了被动免疫、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疫苗阶段。目前,GnRH-I基因疫苗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GnRH-I免疫去势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I 免疫去势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以某农林院校SRF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长春 杨秀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133,共3页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现状,并结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现状,并结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tudent Research Found,SRF)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体验,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现状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兴斌 张翅 +1 位作者 李育林 程国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阐明了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现实意义,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的实践,得出了校企双方需建立互利共赢关系,高校才能将企业变成学生就业基地、科技产品中试基地和技术示范基地,企业才... 阐明了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现实意义,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的实践,得出了校企双方需建立互利共赢关系,高校才能将企业变成学生就业基地、科技产品中试基地和技术示范基地,企业才能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后盾和科技研发基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联合办学 新模式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运输应激预防药物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孝然 邹昌新 +4 位作者 周祥 范海瑞 刘佳佳 李翔 杨利国 《中国奶牛》 2015年第14期42-45,共4页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受冷热、饥饿、缺水、疲劳、拥挤、外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从而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奶牛则容易造成酮病和低血钙等营养代谢疾病。同时,伴随机体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免疫机... 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受冷热、饥饿、缺水、疲劳、拥挤、外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从而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奶牛则容易造成酮病和低血钙等营养代谢疾病。同时,伴随机体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免疫机能破坏,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生。本文旨在介绍缓解动物运输应激的药物和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奶牛 运输应激 缓解 药物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延利 齐德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3,共4页
维生素A对于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维持正常视觉、动物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维生素A在体内的吸收、转运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维生素A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想 逍遥 +1 位作者 张鑫 杨利国 《中国奶牛》 2009年第12期25-30,共6页
近几年,转基因技术已成为生物界的研究热点,转基因动物作为一项生物高新技术成果,涉及到农牧业、生物医学和药物产业等诸多方面,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的经济价值。转基因技术对影响21世纪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健康等问题的最终... 近几年,转基因技术已成为生物界的研究热点,转基因动物作为一项生物高新技术成果,涉及到农牧业、生物医学和药物产业等诸多方面,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的经济价值。转基因技术对影响21世纪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健康等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改良动物经济性状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疾病动物模型从而加快人类疑难杂症的治愈、生产高价值的生物药品等。随着理论上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转基因动物必将真正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生产行业中的一种新兴产业。本文就转基因动物生产的方法、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动物 方法 应用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德生 王玉莲 +1 位作者 何瑞国 张妮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Z1期197-199,共3页
本科生毕业实习时间与择业时间冲突、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本科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研究了提高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 本科生毕业实习时间与择业时间冲突、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本科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研究了提高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科学 本科生 毕业实习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在SPF实验动物饲料灭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红军 时建忠 +1 位作者 顾宪红 王君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6,18,共4页
本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就微波处理前饲料的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和料层厚度对饲料灭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对微波比较敏感,经过3min的微波处理,都未检出。2)饲料水分含量... 本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就微波处理前饲料的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和料层厚度对饲料灭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对微波比较敏感,经过3min的微波处理,都未检出。2)饲料水分含量、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功率和料层厚度对饲料中菌落总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影响程度为:微波加热时间>料层厚度>微波功率>饲料水分含量。3)最优工艺组合为饲料含水34%、微波加热9min、功率为700W、料层厚度为12mm,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微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SPF动物 饲料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中的DNA主动去甲基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遥 张华林 +3 位作者 白莉雅 王晓民 李文功 杨利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8-306,共9页
DNA甲基化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可遗传的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均发现有DNA主动去甲基化现象,其机制在植物中已基本得到阐释,但在哺乳动物中尚未鉴定出一种有效的DNA去甲基化酶,并且DNA主动去甲基化途径也存在争议。文章综合分析... DNA甲基化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可遗传的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均发现有DNA主动去甲基化现象,其机制在植物中已基本得到阐释,但在哺乳动物中尚未鉴定出一种有效的DNA去甲基化酶,并且DNA主动去甲基化途径也存在争议。文章综合分析了近期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哺乳动物中发生DNA主动去甲基化的时空特异性,并从细胞和组织特异性角度介绍DNA主动去甲基化的可能通路和机制,即5-甲基胞嘧啶的氧化作用、5-甲基胞嘧啶脱氨基以及DNA修复等,旨在为破译表观遗传重编程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去甲基化 细胞重编程 活化诱导的胞嘧啶脱氨酶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