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生物肥料高效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22
1
作者 董昌金 蒋宝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从供试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几株高效解磷、解钾和自生固氮菌菌株 ,其中 ,以菌株P1 、K1 、N1 解磷、解钾和固氮效果最好。盆栽试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相比 ,高效菌株组合P1 K1 N1 能使番茄和油菜的生物量分别提高 65 .9%和 68.4%。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解钾细菌 自生固氮菌 微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降解苯酚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国军 杨凯 李友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2-793,共2页
从武汉市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1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CY1。通过逐级驯化,CY1可在含1 000 mg·L-1苯酚的培养基中降解苯酚并生长。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属于假单... 从武汉市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1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CY1。通过逐级驯化,CY1可在含1 000 mg·L-1苯酚的培养基中降解苯酚并生长。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降解 假单孢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马干沙漠存在超耐β-内酰胺环抗生素微生物的证据及对一个新物种的生物化学特性描述(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雪松 潘云帆 +4 位作者 石晶晶 代俊 侯莎 方呈祥 彭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4,共9页
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土著微生物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10株细菌能够在含有1 000 mg/L氨苄青霉素的0.1×TSB平板上生长.这些微生物具有广泛的β-内酰氨类抗生素耐受性.它们均属于变形杆菌纲,其中5个菌株鉴定为条件致病菌Stenotrophomona... 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土著微生物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10株细菌能够在含有1 000 mg/L氨苄青霉素的0.1×TSB平板上生长.这些微生物具有广泛的β-内酰氨类抗生素耐受性.它们均属于变形杆菌纲,其中5个菌株鉴定为条件致病菌Stenotrophomonas matltophila,还有4个菌株与Mesorhizobium amorphae亲缘关系很近.有趣的是,菌株A-3-E T与已知物种同源性低,通过基于生物化学方法的多相分类学研究,我们将其确定为一个新属,并命名为Paramesorhizobium desertii gen.nov.,sp.nov.,发现高浓度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1000 mg/L的唑啉头孢菌素或250 mg/L的头孢氨噻肟,依然无法抑制其生长.此外,该菌株还能耐受所测试28种抗生素中的17种,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是一个新的β-内酰胺环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自然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药细菌 塔克拉马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44
4
作者 唐俊妮 史贤明 +1 位作者 王红宁 周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50,53,共4页
细菌通过自身合成的水合多聚物粘附在固体表面,以固着的方式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涉及到几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殖、生物膜的成熟、及最后细菌的脱离等四个阶段,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细... 细菌通过自身合成的水合多聚物粘附在固体表面,以固着的方式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涉及到几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殖、生物膜的成熟、及最后细菌的脱离等四个阶段,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以及帮助细菌逃逸寄主的免疫攻击等,从而引起临床上持续性的慢性感染等各种问题;生物膜结构非常复杂,除了细菌分泌的各种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外,最新的研究表明,DNA也是生物膜的一个重要成分。针对近年来的最新文献报道分别对生物膜的形成、结构以及调控机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形成 结构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Cd^2+胁迫对gfp基因标记的饭豆(Vigna umbellate L.)根瘤菌生物毒性的研究
5
作者 邵继海 何绍江 冯新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7-461,共5页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研究了土壤中Cd2+胁迫对饭豆(Vigna umbellate L.)根瘤菌JMC1402G腐生存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Cd2+胁迫对其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YMA培养基平板培养时,Cd2+对JMC1402G的LC50为8.15μg·mL-1...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研究了土壤中Cd2+胁迫对饭豆(Vigna umbellate L.)根瘤菌JMC1402G腐生存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Cd2+胁迫对其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YMA培养基平板培养时,Cd2+对JMC1402G的LC50为8.15μg·mL-1。不管土壤灭菌与否,当土壤中Cd2+添加量为3mg·kg-1时,向土壤接种的37d内对JMC1402G的腐生存活无影响,当Cd2+添加量为20mg·kg-1时,土壤中JMC1402G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随着Cd2+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大,土壤中JMC1402G的数量迅速落于104cfu·g-1以下。饭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d2+添加量在0 ̄20mg·kg-1范围内对JMC1402G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不大,当土壤中Cd2+添加量达到50mg·kg-1时,对JMC1402G产生较明显的生理毒性,当Cd2+添加量达到100mg·kg-1,饭豆根瘤菌-饭豆体系失去结瘤能力。JMC1402G质粒快检结果表明,JMC1402G在Cd2+添加量为0、3、20、50、100mg·kg-1的土壤中营腐生生活37d,未出现质粒丢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豆 根瘤菌 CD 生物毒性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8
6
作者 尤佳琪 吴明德 李国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6-976,共11页
木霉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类生防真菌。本文阐述了木霉在多种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防治效果,并概括了木霉在生防过程中对植物病原物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等,以及木霉与植物互作中对植物促生... 木霉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类生防真菌。本文阐述了木霉在多种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防治效果,并概括了木霉在生防过程中对植物病原物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等,以及木霉与植物互作中对植物促生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目前,世界上含木霉的商品化制剂已超过250种,在不同国家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更多的优秀生防木霉菌株也在通过野生菌株筛选或遗传改良等方式开发。木霉生物防治及机制研究对推广生物防治和减少化学农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木霉商品化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二联亚单位疫苗在小鼠的免疫效力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建平 魏燕鸣 +6 位作者 宋岱松 张强 朱剑 周明光 李冉 康超 金梅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9-164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防制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型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评价。选择猪链球菌2型蛋白溶血素SLY、HP0197和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D15和HPS06257 4种蛋白,重组表达并纯化,添加一定比例的佐剂制成...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防制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型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评价。选择猪链球菌2型蛋白溶血素SLY、HP0197和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D15和HPS06257 4种蛋白,重组表达并纯化,添加一定比例的佐剂制成含有不同组分的亚单位疫苗。研究表明该二联亚单位疫苗及各单苗能够引起小鼠良好的体液免疫,并能保护机体分别抵抗致死剂量猪链球菌2型(SS2)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强毒株的攻击。此外,调理吞噬试验表明疫苗高免血清能够有效杀死细菌,并赋予机体被动抵抗SS2和HPS感染的能力。研究证实制备的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二联亚单位疫苗在小鼠具备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副猪嗜血杆菌 二联亚单位疫苗 调理吞噬试验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牛体毒力和免疫原性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瑞 崔朋 +8 位作者 巴晓亮 汪漫 韩潇潇 祁晶晶 彭清洁 陈曦 胡长敏 陈颖钰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132,共7页
牛支原体肺炎是我国肉牛的新现传染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本研究比较3株牛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和1株ATCC参考株PG45的牛体毒力和免疫原性,筛选免疫原性良好的强毒株,为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研究提供侯选菌株。6月龄左右本地健康黄牛经气... 牛支原体肺炎是我国肉牛的新现传染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本研究比较3株牛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和1株ATCC参考株PG45的牛体毒力和免疫原性,筛选免疫原性良好的强毒株,为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研究提供侯选菌株。6月龄左右本地健康黄牛经气管注射相同剂量的牛支原体,连续观察22d后处死,记录攻毒前后试验牛的临床症状,血液白细胞变化,体重变化,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等;剖检观察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抗原量。4株牛支原体菌株中,临床分离株XY毒力最强,导致牛体重减轻,临床症状明显,大体和组织病理变化严重,同时能诱导较好的免疫反应。然而,各株牛支原体抗原在感染牛肺和淋巴结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通过牛体试验,筛选出1株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研究侯选菌株,同时为牛支原体毒力研究和疫苗效力评价提供了牛体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人工感染 毒力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聚-γ-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景文 徐建 +1 位作者 陈守文 喻子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8-292,共5页
为了提高聚-γ-谷氨酸(PGA)的产量,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发酵培养基组分中谷氨酸、葡萄糖、柠檬酸、甘油的配比进行试验设计,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PGA产量与培养基组分浓度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到四种主... 为了提高聚-γ-谷氨酸(PGA)的产量,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发酵培养基组分中谷氨酸、葡萄糖、柠檬酸、甘油的配比进行试验设计,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PGA产量与培养基组分浓度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到四种主要组份的最佳配比:谷氨酸21.2g/L、葡萄糖75.4g/L、柠檬酸7.2g/L、甘油10.8g/L,PGA产量达到12.8g/L,采用上述方法优化后的培养基使PGA的产量原始培养基提高了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γ-谷氨酸 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矿粉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俊艳 胡红青 +2 位作者 李荣纪 陈守文 张素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1-446,共6页
用γ-聚谷氨酸(γ-PGA)与摩洛哥磷矿粉(MPR)混合处理后,在红壤、黄棕壤、黄褐土上分别进行了油菜幼苗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3种土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处理。红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与对照(CK)... 用γ-聚谷氨酸(γ-PGA)与摩洛哥磷矿粉(MPR)混合处理后,在红壤、黄棕壤、黄褐土上分别进行了油菜幼苗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3种土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处理。红壤上,改性磷矿粉处理与对照(CK)和磷酸二氢钙(SP)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改性磷矿粉处理的油菜幼苗含磷量和吸磷量都高于相应的单施磷矿粉处理,甚至显著高于SP;并可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和磷肥利用率。在土壤培养试验中,磷矿粉施入3种土壤后,均能提高土壤pH值、有效磷和交换性钙镁含量,降低红壤中交换性铝含量。上述各指标增加或降低幅度大小顺序均为:改性磷矿粉>磷矿粉>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γ-PGA) 磷矿粉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原毒素在蒙脱石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学永 陈守文 +1 位作者 吴新世 黄巧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2-996,共5页
采用河南信阳产钠型蒙脱石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苏云金芽胞杆菌(Bt)工程菌株WG-001原毒素蛋白(130kDa)在粒径为0~0.2μm和0~2μm的蒙脱石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蒙脱石在碳酸盐缓冲体系(pH9)对Bt原毒素蛋白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 采用河南信阳产钠型蒙脱石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苏云金芽胞杆菌(Bt)工程菌株WG-001原毒素蛋白(130kDa)在粒径为0~0.2μm和0~2μm的蒙脱石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蒙脱石在碳酸盐缓冲体系(pH9)对Bt原毒素蛋白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当原毒素与蒙脱石的质量比例相同时,蒙脱石的平均粒径越小,单位质量吸附量越高。在磷酸盐体系(pH6~8)pH7时单位质量吸附量最大,在碳酸盐体系(pH9~11)单位质量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下降。Bt原毒素在蒙脱石上的吸附0.5~1.0h就能达到平衡。随着蒙脱石质量比例的增加,蒙脱石对原毒素的单位质量吸附量减小,但吸附百分率增加。在10℃~50℃范围内,温度对单位质量吸附量影响不大。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吸附原毒素前后蒙脱石的粒径没有明显改变。XRD分析证实,吸附原毒素后蒙脱石层间距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原毒素 蒙脱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表甲烷氧化菌异常勘探天然气藏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向廷生 周俊初 袁志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用最大或然数(MPN)微生物计数法测定油田深度为1.0~1.5 m地表土壤样品的甲烷氧化菌数量,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消耗甲烷的速率,来分析供试地区甲烷氧化菌的异常,推断地下天然气藏的分布.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其活性具有正... 用最大或然数(MPN)微生物计数法测定油田深度为1.0~1.5 m地表土壤样品的甲烷氧化菌数量,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消耗甲烷的速率,来分析供试地区甲烷氧化菌的异常,推断地下天然气藏的分布.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其活性具有正相关性,但不具有明显的规律特征.甲烷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背景值.供试油田土壤的湿度、pH值和岩性对甲烷氧化菌的数量与活性影响不明显.通过对油田20个测点土壤中甲烷氧化菌数量及相关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可以作为指示天然气藏分布的指标.试验油田东部及东南部为有利气勘探区.该方法作为天然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快速、低成本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甲烷氧化菌 关井 试油 天然气勘探 井位 天然气藏 异常 地表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陀螺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爱华 马富英 +1 位作者 罗信昌 黄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紫陀螺菌子实体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索进行组织分离,结果从子实体得到的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致密,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菌丝生长快,絮状不致密。以紫陀螺菌干子实体DNA为参照样品,对得到的相关分离纯培养物...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紫陀螺菌子实体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索进行组织分离,结果从子实体得到的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致密,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菌丝生长快,絮状不致密。以紫陀螺菌干子实体DNA为参照样品,对得到的相关分离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供试的26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对所有供试样品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且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DNA指纹与干子实体的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生长期得到的2个菌株相似系数0.979,它们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884,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分离物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389。结果表明,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2个菌株与对照物相似度最高,可以认定是紫陀螺菌的纯培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陀螺菌 菌株 分离 亲菌鉴定 培养基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瑞宁 邓明亮 +2 位作者 刘玉辉 陈颖钰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疱疹病毒Ⅰ型 疫苗 流行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处理烟叶碎片制备烟草浸膏 被引量:17
15
作者 庞登红 李丹 +2 位作者 熊国玺 王娜 陈守文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607-612,共6页
为了实现烟叶碎片的再利用,开展了中性蛋白酶处理烟叶碎片提取物制备烟草浸膏的工艺研究。优化了pH调节剂、酶添加量、酶处理温度和酶处理时间,优化条件为:pH调节剂浓度为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性蛋白酶的质量浓度为6.0 g/L,酶处理... 为了实现烟叶碎片的再利用,开展了中性蛋白酶处理烟叶碎片提取物制备烟草浸膏的工艺研究。优化了pH调节剂、酶添加量、酶处理温度和酶处理时间,优化条件为:pH调节剂浓度为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性蛋白酶的质量浓度为6.0 g/L,酶处理温度40℃,酶处理时间4 h。与对照样品比较,酶法浸膏能改善烟气状态,降低刺激性,减少残留;烟叶碎片提取物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增加了211.1%-316.7%,还原糖质量分数增加了8.0%-8.8%,蛋白质质量分数减少了11.2%-43.0%;且此酶法浸膏中含吡喃和吡嗪环状小分子结构的香气物质质量分数增加了5.5%,高分子醇、酸和烷烃质量分数减少45.5%,尼古丁质量分数降低了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碎片 烟草浸膏 中性蛋白酶 气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芳 刘瑞宁 +1 位作者 陈颖钰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7,共5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疱疹病毒1型 诊断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解钾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43
17
作者 蒋宝贵 赵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从华中农业大学农场试验田不同土壤中分离到一系列解磷、解钾及自生固氮菌,经比较筛选得到 1组菌株PJ07、P01、HZ03、NY03,它们分别具有较强的降解难溶态的磷、分解有机磷、降解难溶态的钾和固定空气中游离态氮的能力。各菌株经鉴定...  从华中农业大学农场试验田不同土壤中分离到一系列解磷、解钾及自生固氮菌,经比较筛选得到 1组菌株PJ07、P01、HZ03、NY03,它们分别具有较强的降解难溶态的磷、分解有机磷、降解难溶态的钾和固定空气中游离态氮的能力。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或接近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teri 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coccum)。统计学分析表明由各菌株组成的复合菌剂在玉米盆栽试验中可显著增加作物的总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解钾细菌 自生固氮菌 筛选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 PCR-RFLP分析的侧耳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富英 罗晶 罗信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GS1扩增片段长度发生变异,红平菇和桃红侧耳为1.1 kb,其他侧耳为1.0 kb,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1.3 kb。对扩增片段分别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可与侧耳分开,18种侧耳分为五大类:具核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鲍鱼菇和囊盖侧耳,金顶侧耳,其他侧耳聚为一类,鲍鱼菇和囊盖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都只代表1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 分子系统学 RDNA PCR-RFLP 大亚基核糖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西藏分离株HA和N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索朗斯珠 邹威 +2 位作者 王灿 陈焕春 金梅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59-1666,共8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掌握西藏各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情况及其与国内外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之间的关系,作者选择了2009年不同时间从西藏部分地市养殖场分离的3株禽流感H9N2亚型毒株,采用RT-PCR技术对其HA和NA...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掌握西藏各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情况及其与国内外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之间的关系,作者选择了2009年不同时间从西藏部分地市养殖场分离的3株禽流感H9N2亚型毒株,采用RT-PCR技术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得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株西藏分离病毒之间的HA和NA基因变异程度不大,同源性达到98%以上,在遗传进化中均属于欧亚分支中的类Bj/94亚分支,3株西藏分离毒的HA基因与Bj/94的同源性在核苷酸水平为88.7%~88.8%,在氨基酸水平为93.4%~93.6%;NA基因与Bj/94的同源性在核苷酸水平为92.7%~93.0%,在氨基酸水平为93.4%~94.0%;3株西藏分离毒株可能与Bj/94由同一毒株进化而来。由于基因突变使Tb/1毒株的HA基因在313位出现了1个新的糖基化位点,Tb/4毒株的NA基因缺失了146位的糖基化位点;唾液酸吸附位点上有明显的突变;HA的裂解位点附近和N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区域内都有氨基酸突变。HA和NA基因的变异可能与适应高原缺氧、高海拔等特殊气候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HA基因 NA基因 遗传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A增效剂在温州蜜柑中施用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润凡 尹业雄 +5 位作者 胡世权 刘进 柯云 张红艳 张帆 姜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4-887,共4页
研究了聚γ-谷氨酸(PGA)肥料增效剂和增效肥对温州蜜柑果重、外观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聚γ-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后,温州蜜柑的果实单果重、榨汁率和维生素C含量3个指标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明显差异。200mg/L的聚γ-谷氨酸... 研究了聚γ-谷氨酸(PGA)肥料增效剂和增效肥对温州蜜柑果重、外观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聚γ-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后,温州蜜柑的果实单果重、榨汁率和维生素C含量3个指标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明显差异。200mg/L的聚γ-谷氨酸使温州蜜柑单果重极显著增加;添加0.2g/L磷酸二氢钾时,300mg/L的聚γ-谷氨酸处理使果实的榨汁率显著增加,200mg/L的聚γ-谷氨酸处理后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增加。在宜昌市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使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35.4%和11.7%;200mg/L的聚γ-谷氨酸水溶剂灌根处理使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40.2%和19.3%。荆门市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聚γ-谷氨酸增效剂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大棚栽植柑橘的外观品质,使露地的果实整齐一致,果形圆正,着色均匀,具有天然打蜡的效果,外观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Γ-谷氨酸 温州蜜柑 肥料增效剂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