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校外STEM教育成效评价:视角、框架与指标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舒 刘新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10,共9页
随着美国校外STEM教育的蓬勃发展,开展有效的评价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致诉求。本文通过对权威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分析,勾勒出美国校外STEM教育成效评价的系统脉络:以"学习生态系统观"作为统领视角,强调评价的系统性和可持续... 随着美国校外STEM教育的蓬勃发展,开展有效的评价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致诉求。本文通过对权威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分析,勾勒出美国校外STEM教育成效评价的系统脉络:以"学习生态系统观"作为统领视角,强调评价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从"个体-项目-区域/共同体"三个层面出发搭建参考框架,满足不同层面工作者的评价需求;制定项目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具体指征,使评价更具操作性;最后,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校外STEM教育的实践土壤,针对我国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STEM教育 评价 学习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与坚守 被引量:17
2
作者 史加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主客体、教学内容和课堂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一线教师需要以接纳、包容、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同...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主客体、教学内容和课堂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一线教师需要以接纳、包容、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坚守,如加强技术的人文关怀、强调课堂的亲身探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既期待技术为实现美好教育愿景提供的可能,也坚守课堂教学是生命互动和生长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小学科学教育 课堂教学 变革坚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设计团队的经验:基于协作课程设计的专业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郁志珍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3,共10页
教师设计团队是一种基于协作课程设计的教师合作形式,也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的、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教师设计团队源起和发展历程;共同愿景、团队成员、团队活动、外部支持是构成教师设计团队组织的4个基本... 教师设计团队是一种基于协作课程设计的教师合作形式,也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的、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教师设计团队源起和发展历程;共同愿景、团队成员、团队活动、外部支持是构成教师设计团队组织的4个基本要素;启动、协作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反思与交流是以教师设计团队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活动的一般程序;参与教师设计团队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学效能感、提高课程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设计团队 协作课程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国际进展——历史脉络、热点主题和新议程 被引量:8
4
作者 裴新宁 孔令鑫 +2 位作者 仝玉婷 梁雨 陈晟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1,共12页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并为新技术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政策与实践所关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探究性学习经过百年演进,已经深入到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态,并成为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文献分析...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并为新技术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政策与实践所关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探究性学习经过百年演进,已经深入到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态,并成为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文献分析表明,针对基础教育学段,近20年国际学界对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多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围绕“科学认识/思维促进”“概念性理解”“协作探究”和“教师探究能力培养”等主题形成了热点领域。在学习科学领域,跨学科视角下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新议程包括:重视并正确运用模型建构及计算思维,做好设计与探究的有机联结,优化反思机会及指导性结构,改进探究性学习环境中的伴随式评价。新议程强调系统地审视学习过程,深耕学习机制,设计精准的技术支持,并重点在探究性学习关键步骤的改进上做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 深度学习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一轮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沙沙 迟少辉 王祖浩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一轮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围绕实践性和跨学科性两大基本特征,强调基于STEM教育理念强化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取向的跨学科实践学习,注重课程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联系、实践与应用,旨在帮助所有学生发展成为快速变化世界中的... 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一轮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围绕实践性和跨学科性两大基本特征,强调基于STEM教育理念强化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取向的跨学科实践学习,注重课程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联系、实践与应用,旨在帮助所有学生发展成为快速变化世界中的科学技术学习者与实践者,确保其具备关键的生活技能和技术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对比旧版,本研究基于课程目标、课程基本概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安省新版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的动向与特征进行剖析。在借鉴其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发展的价值诉求,提出应聚焦素养培养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立足本土发展需求,注重适切性课程内容开发;强化跨学科实践,落实课程综合化实施要求;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健全多维互动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略省 科学与技术 课程标准 STEM 跨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数学MSA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近 吴卫东 潘凌萍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数学教学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练计算,进而学会解决应用问题。美国数学课堂中的MSA教学法致力于促进学生实现这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本文从MSA教学法的提出背景、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并在此... 数学教学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练计算,进而学会解决应用问题。美国数学课堂中的MSA教学法致力于促进学生实现这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本文从MSA教学法的提出背景、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建模素养,重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及重视评价学生真实思维过程”的启示。MSA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数学 MSA教学法 建模 策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学习:学习者、境脉与文化——从《人是如何学习的Ⅱ》看学习科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美 郑太年 +1 位作者 裴新宁 仝玉婷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7,共12页
《人是如何学习的Ⅱ:学习者、境脉与文化》聚焦2000年后的学习研究,围绕文化的复杂影响、学习的类型与过程、知识与推理、学习动机、对学校学习的启示、学习技术、贯穿一生的学习七大主题,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诸多新理解。比较新旧两版《... 《人是如何学习的Ⅱ:学习者、境脉与文化》聚焦2000年后的学习研究,围绕文化的复杂影响、学习的类型与过程、知识与推理、学习动机、对学校学习的启示、学习技术、贯穿一生的学习七大主题,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诸多新理解。比较新旧两版《人是如何学习的》可发现,近20年来学习科学研究呈现四大趋势:1)重视文化境脉对学习的重要影响;2)强调学习持续发展并贯穿一生;3)重视学习过程和机制研究尤其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机制;4)重视技术对各种社会文化境脉下学习的支持。这些新进展和新趋势对我国学习科学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如何学习的Ⅱ》 学习科学 文化境脉 贯穿一生的学习 学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课堂科学探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基于多案例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裴新宁 刘新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21,共15页
伴随国际上科学教育新形式的出现,科学探究的理念和实践受到挑战,但科学探究——强调在参与科学实践中发展科学理解,依然是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本研究从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出发,借助跨文化情境的思考,运用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研... 伴随国际上科学教育新形式的出现,科学探究的理念和实践受到挑战,但科学探究——强调在参与科学实践中发展科学理解,依然是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本研究从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出发,借助跨文化情境的思考,运用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研究追踪了我国W市9位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勾勒了初中课堂科学探究教学的整体特征,描述了教学现象之下的过程结构和细部特征。研究揭示,当下初中课堂具备了科学探究过程的整体结构,教师主导的群体对话式探究环节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但也落入"有形少实"的困境。从教师角度看,对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的片面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和支持工具的匮乏,以及来自评课和培训的外部影响,都可能致其挣扎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教学 科学教育变革 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与台湾初中数学“三角形”内容习题认知难度比较——以沪教版和康轩版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凌云 王秀秀 陈志辉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1,98,共7页
在前人认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习特点,初步构建条件个数、条件辨识度、知识点个数、知识点辨识度和认知负荷五维指标的数学习题认知难度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为例,分析了上海和台湾地区的数学习题,得到如下结论:(1... 在前人认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习特点,初步构建条件个数、条件辨识度、知识点个数、知识点辨识度和认知负荷五维指标的数学习题认知难度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为例,分析了上海和台湾地区的数学习题,得到如下结论:(1)两地区的学生在数学习题的练习上占用的时间比欧美发达国家多,尤其是上海;(2)通过深入分析,两地区的数学习题认知难度的平均水平在各个指标上基本一致,但在习题认知难度分层中,两地区在习题不同认知难度层次的分配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上海较台湾有更多低水平的数学习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三角形内容 数学习题 认知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与要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丽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命题均是依据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考试大纲”。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命题者与教学一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这...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命题均是依据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考试大纲”。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命题者与教学一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这样的“稳定性”会被打破。近几年,便处于变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命题 命题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践路径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高考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构造异构问题解决思维模型的特征研究
11
作者 陈文艺 占小红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4,共7页
基于思维模型理论,通过问卷测试高中生构造异构问题解决的过程,归纳刻画出高中生针对不同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对其建构的思维模型进行思维品质的水平划分。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高中生构造异构问题解决思维模型的类别和水平特征,以期... 基于思维模型理论,通过问卷测试高中生构造异构问题解决的过程,归纳刻画出高中生针对不同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对其建构的思维模型进行思维品质的水平划分。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高中生构造异构问题解决思维模型的类别和水平特征,以期为高中构造异构教学实践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构造异构 问题解决 思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