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迪执政以来印俄关系发展的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杨胜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莫迪执政以来,实用主义的目标取向以及实现大国梦想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印度尽管与美国的关系更加趋近,但与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关系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发展。综合莫迪执政以来的印俄关系发展现实,主要表现... 莫迪执政以来,实用主义的目标取向以及实现大国梦想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印度尽管与美国的关系更加趋近,但与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关系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发展。综合莫迪执政以来的印俄关系发展现实,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政治关系方面有所延续,但也出现了分歧,尤其是双方年度首脑峰会的“中断”;二是在关键的防务安全合作领域呈现出逐渐弱化趋势;三是虽然在经贸合作中持续推动但动力依然显现不足。这些主要特征体现出的是莫迪执政以来的印俄关系虽有不足,但发展态势依然强劲,其驱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一是印度追求大国影响的持续动力,需要来自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其二是作为印度的传统伙伴,俄罗斯是其持续深化关系的重要对象;其三是共同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驱使两国继续发展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俄罗斯 印俄关系 莫迪 大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色
2
作者 郭金月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8-72,共5页
介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的学位设置及其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该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某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霍普金斯大学 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 研究生培养 学位设置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之于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研究的适用性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孟维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2-31,共10页
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用于对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的分析中,但国际关系理论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度,国际关系理论在应用于分析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时必须谨慎使用。有些中国古代政治行为体间的关系不适合用西方国际关... 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用于对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的分析中,但国际关系理论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度,国际关系理论在应用于分析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时必须谨慎使用。有些中国古代政治行为体间的关系不适合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来研究,有些中国古代政治行为体间的关系也不适合作为部分理论的案例。尽管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判断上述适用性的前提,是对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的性质及其演变过程做完整而系统的分析。以处于"分裂格局"中的行为体关系为例,对这种适用性进行分析认为,尽管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未必适合对中国的研究,但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过滤方法,就可以最大可能地将其作为分析工具,这可能是未来的一项重要研究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古代国家间关系 适用性 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动因及挑战
4
作者 杨伟峰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5,共21页
澳大利亚是首个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自1974年正式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澳大利亚与东盟关系的演进大体经历初步发展、调整磨合、拓展深化3个阶段,构筑起较为成熟的合作体系。2021年,澳大利亚与东盟在原有基础上确立以东... 澳大利亚是首个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自1974年正式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澳大利亚与东盟关系的演进大体经历初步发展、调整磨合、拓展深化3个阶段,构筑起较为成熟的合作体系。2021年,澳大利亚与东盟在原有基础上确立以东盟共同体三大支柱(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为主要合作内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既源于各自经济与安全利益维护的客观需要,也得益于双方外交战略再定位过程中的相互借重,更是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权力向多极方向转移的态势下,主动塑造地区秩序、扩大自身地区影响力的结果。澳大利亚在发展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即突出海上安全问题、“补课式”优化对话机制、筛选关键性东盟成员、“摇摆式”制定对东盟政策等。由于澳大利亚与东盟在战略取向与文化传统上存在差异,且欠缺刚性制度约束和强大行动能力,二者关系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东盟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印太”战略 地区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89
5
作者 姜睿 苏舟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从中国养老地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看,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集约化与养老服务高端化是催生中国养老地产的内在动力,养老地产金融化是养老地产的发展依托和现实路径。养老地产作为一种融合复合地产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尽管发展潜... 从中国养老地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看,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集约化与养老服务高端化是催生中国养老地产的内在动力,养老地产金融化是养老地产的发展依托和现实路径。养老地产作为一种融合复合地产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其系统性和复合度很高,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行养老服务政策更强调福利性和公益性,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本属性和产业属性关注尚待加强。国内各类业态企业已经涉足养老地产业,从未来策略来看,投资企业还需在权衡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以及创新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与发展模式等方面着手把握养老地产市场投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地产 发展模式 投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背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惠玲 张陟遥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1期5-7,44,共4页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占据了国家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政治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占据了国家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政治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所释放出的巨大势能仍无处不在。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在阐述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之后,对意识形态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国际关系 对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澳日“准同盟”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汪诗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7,共13页
"二战"后至今,澳日关系经历了戏剧性变化,即由战后初期的敌对国家关系发展成为今天的"特殊战略伙伴"关系或"准同盟"关系。澳日关系的衍变为国内学界观察和研究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案... "二战"后至今,澳日关系经历了戏剧性变化,即由战后初期的敌对国家关系发展成为今天的"特殊战略伙伴"关系或"准同盟"关系。澳日关系的衍变为国内学界观察和研究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澳日"准同盟"关系给予了期待之中的关注,涌现了一些有独特视角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围绕澳日"准同盟"关系构建的时间、动因、机制、影响以及前景来铺展。其中有些观点较为中肯,但也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澳日"准同盟"关系仍在发展之中,需要学界予以持续关注。未来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把现状考察与史实梳理、宏观分析与微观透视、学理阐发与文本解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日关系 《安全合作联合声明》 准同盟 “亚太再平衡”战略 “印太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哲学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阎德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40,共9页
中日两国交往发展史堪称国际关系史之最,两千余年的历史纵深和客观史实,足以满足归纳两国关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要条件。从大历史的视角出发,历史宿命的国家主义与古为今用的天下主义、忧患意识外溢的日本对外侵略与中国改朝换代、"... 中日两国交往发展史堪称国际关系史之最,两千余年的历史纵深和客观史实,足以满足归纳两国关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要条件。从大历史的视角出发,历史宿命的国家主义与古为今用的天下主义、忧患意识外溢的日本对外侵略与中国改朝换代、"天朝礼治体系"与"大东亚秩序"两种东亚秩序的建构、战争发源地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力学作用、两国政治领导人的历史担当与义利观等要素,构成中日关系历史哲学演绎的主要范畴,从中得出的规律性与合理性结论,理应成为中日关系"以史为鉴"的重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哲学 天皇信仰 天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资本的维度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世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64-70,共7页
在经历环境决定论、人地或然论与征服自然论之后,人地关系和谐成了全球共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之道。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环境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互动、转化。不同类型资本及... 在经历环境决定论、人地或然论与征服自然论之后,人地关系和谐成了全球共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之道。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环境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互动、转化。不同类型资本及同类资本内部的替代与互补,实现各要素间动态平衡是人地关系和谐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之作——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静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1,共3页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以对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为逻辑出发点,引出国际关系这一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并客观介绍各自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各种理论流派的内在相互关系,展示...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以对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为逻辑出发点,引出国际关系这一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并客观介绍各自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各种理论流派的内在相互关系,展示出该领域非线性的理论发展图景。这本论著以深邃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厚度、涵盖内容的广度和引用原生资料的详尽程度吸引了国际关系研究者的注意,被誉为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精神的历史 客观性和原生性 理论发展的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人工智能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阎德学 郜晗轩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0,共13页
近年来,东盟不断推进区域人工智能治理进程,增强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弥合区域人工智能鸿沟。东盟将人本理念作为核心治理原则,着手构建人工智能网络化治理机制,通过“多层治理”模式统筹东盟人工智能治理。... 近年来,东盟不断推进区域人工智能治理进程,增强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弥合区域人工智能鸿沟。东盟将人本理念作为核心治理原则,着手构建人工智能网络化治理机制,通过“多层治理”模式统筹东盟人工智能治理。在设计思路上,东盟人工智能治理展现出国际化视野,同时深入考量本土化需求;在实践进程中,则强调治理规范的包容性,吸纳多方意见,通过国际软法等灵活调整机制,展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由于现行人工智能治理规范的宏观性和模糊性,以及缺乏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风险的考量,东盟人工智能治理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加上东盟成员国之间人工智能水平差距较大,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摆脱人工智能鸿沟的影响。因此,在现有规范基础上,东盟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功经验,促进区域人工智能治理的“软法”与“硬法”协同发展,加强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人工智能治理 规范框架 “软法”治理 多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茨·迪特里希与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海因茨·迪特里希的"21世纪社会主义"学说以物质的永恒运动属性为哲学依据,在对资本主义现状与前景进行否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民主计划的等值经济和参与式民主的主张,并认为当代科学技术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 海因茨·迪特里希的"21世纪社会主义"学说以物质的永恒运动属性为哲学依据,在对资本主义现状与前景进行否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民主计划的等值经济和参与式民主的主张,并认为当代科学技术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海因茨·迪特里希对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从热切支持到失望与否定的过程。海因茨·迪特里希"21世纪社会主义"与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的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反对资本主义、经济人道主义、参与式民主、拉美一体化四个方面,但对二者关系更具决定作用的是双方在思想来源与经济模式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这也是导致海因茨·迪特里希与委内瑞拉政府分歧的根源。海因茨·迪特里希"21世纪社会主义"与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处于不同的思想谱系,具有不同的来源、品格与追求,不能混为一谈。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描述海因茨·迪特里希"21世纪社会主义"与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其他拉美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茨·迪特里希 委内瑞拉 21世纪社会主义 等值经济 参与式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乌冲突与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笔谈 被引量:24
13
作者 赵隆 刘军 +2 位作者 丁纯 徐明棋 邵育群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78,158,159,共25页
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西方矛盾的总爆发,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使俄罗斯融入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政治、安全、外交安排基本以失败告终。各方围绕俄乌冲突展开全面博弈,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广泛,国际秩序、全球治理将受到深刻影响。欧... 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西方矛盾的总爆发,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使俄罗斯融入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政治、安全、外交安排基本以失败告终。各方围绕俄乌冲突展开全面博弈,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广泛,国际秩序、全球治理将受到深刻影响。欧洲国家将承受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民生压力;欧美关系更趋紧密,北约被重新唤醒;欧盟“战略自主”将严重受挫但不会消亡,欧洲一体化在获得危机带来的向心力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阻力。西方的制裁对当前的俄罗斯经济的确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俄罗斯的客观经济环境和条件决定了通过制裁使俄罗斯经济崩溃不具有现实性。而在面对高度对外开放和高度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经济体时,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否具有实施类似制裁的条件,也需另论。坚持开放和实施新型全球化策略,是中国打破西方封锁和“脱钩”等威胁的最佳战略选择。就全球经济机制和架构而言,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长期以来通过金融制裁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做法将导致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发生重大调整和演变。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愿直接、公开卷入俄乌军事冲突,但努力谋求达到俄罗斯无法以军事手段改变欧亚大陆安全格局的目的,同时又保持自身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节奏。美国试图通过强化盟友与伙伴体系加大对中国的威慑,这仍是其对华竞争战略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国际秩序 欧美关系 制裁 全球经济 对华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抗压能力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南平 梁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各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美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植根于市场风险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在实行"...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各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美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植根于市场风险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德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有着非常严格的管制体系,它们体现出了最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在实行"合作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日本,尽管其政策性金融机构尚处在改革进程中,但危机并未给它们带来多大影响。由此可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对于一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构造和结构平衡作用重大,具有抗风险的特殊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策性金融机构 抗压能力 市场经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俄在中亚地区互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向红 黄敬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70,共9页
中国与俄罗斯在目前中亚地区的互动中,体现出一种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复杂态势。机制的有无及其演变过程,对中俄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复杂竞合关系有重要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转,促进了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和在应对美国干预中亚... 中国与俄罗斯在目前中亚地区的互动中,体现出一种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复杂态势。机制的有无及其演变过程,对中俄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复杂竞合关系有重要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转,促进了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和在应对美国干预中亚国家内政问题上的合作,却无力有效缓解中俄在传统安全与促进上合中亚成员国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的分歧。在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过程中,除了双方利益的趋同或分异,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的聚合性和离散性效果,同样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中亚 中俄关系 聚合性效果 离散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澳关系为何由“冷”转“热”——从澳大利亚方面的考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8,共9页
2009年中澳关系经历了由"冷"到"热"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仅从澳大利亚方面来看,维护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它融入亚洲的题中之义及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澳大利亚开拓... 2009年中澳关系经历了由"冷"到"热"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仅从澳大利亚方面来看,维护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它融入亚洲的题中之义及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澳大利亚开拓在华商品市场,从而促进其国内经济发展。而陆克文本人也急于证明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他领导的工党并不像反对党所指责的那样束手无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澳关系 力拓案 陆克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区域主义与中澳在南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合作 被引量:17
17
作者 汪诗明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74,共21页
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区域主义具有开放属性。同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澳在南太平洋岛屿地区开展合作不仅是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在逻辑要求,也符合南太平洋岛国对多样化援助的需求,更有利于这一地区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而太... 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区域主义具有开放属性。同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澳在南太平洋岛屿地区开展合作不仅是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在逻辑要求,也符合南太平洋岛国对多样化援助的需求,更有利于这一地区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而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开放属性、中澳都反对贸易与投资领域保护主义的立场以及双方都重视与南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关系等,为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澳对外援助理念的差异,澳方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南太政策的误解,美欧等国的干扰等,使中澳在南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合作仍面临挑战和阻碍。中澳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可就南太平洋岛屿地区事务建立对话或磋商机制,并在联合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以及"一带一路"等框架下探讨可行的合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岛屿地区 开放的区域主义 中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秩序转型视野下的乌克兰危机——基于演进过程、深层结构、解决方案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绍雷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8,共15页
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一场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或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而且是一场在国际权力转移敏感时期发生的多方力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国际冲突,同时还是21世纪以来牵动全球秩序重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以及人们对世... 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一场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或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而且是一场在国际权力转移敏感时期发生的多方力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国际冲突,同时还是21世纪以来牵动全球秩序重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以及人们对世界事务中关键问题重新认知的一项重大事件。乌克兰危机存在深层背景与直接诱因,其发展演进可分为10个阶段,且各有要点。乌克兰危机带来大国恶性竞争长期延续、乌克兰国内格局难以出现转机、俄罗斯面临持续挑战却有强劲抗衡能力以及争议地带诸多困境等巨大影响。其前景可能出现"大交易""大悬空""大陷阱""大转型"等情况,需要一个包含各方利益与意愿,统摄各个领域复杂需求与可能的总体性解决方案,才可能找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明斯克协议 大国竞争 地缘政治 诺曼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转型与政党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惠玲 张陟遥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83-85,共3页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给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置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全面...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给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置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执政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中去思考,协调多种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制度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 利益群体 基本特征 社会矛盾 利益要求 利益关系 实践问题 历史任务 政治诉求 多样化 执政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关系中的认知差异及其影响评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烨 顾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1,96,共9页
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冲突背后,双方对同一事件与现象的认知差异日益凸显出来。中欧关系中的认知差异大致可体现为以下四种类型:欧洲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自我定位之差异;中国对欧洲的认知与欧洲自我定位之差异;中欧双方对相... 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冲突背后,双方对同一事件与现象的认知差异日益凸显出来。中欧关系中的认知差异大致可体现为以下四种类型:欧洲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自我定位之差异;中国对欧洲的认知与欧洲自我定位之差异;中欧双方对相互关系的认知差异;中欧双方对"涉及中欧关系第三方"的认知差异。将中欧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若干认知差异按程度不等进行划分,可把中欧的认知差异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状况:逐渐趋向一致的认知差异;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弥合的认知差异;尖锐对立难以弥合的认知差异。中欧在认知差异逐渐趋向一致的领域能成功进行合作;在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弥合认知差异的领域也能展开某种程度的合作;而双方认知差异尖锐对立且难以弥合的一些问题则有可能干扰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认知差异 中欧关系 合作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