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履带车辆油气弹簧生热机理和热模型研究
1
作者 聂维 何洪文 +1 位作者 孙宇 万义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55-3563,共9页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工作过程中油气弹簧2种工作介质的温度变化特性。设计试验对油气弹簧的热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力做功是油气弹簧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油液温度比气体温度上升更快、平衡温度更高,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油气弹簧不同工作介质的温升情况,为油气弹簧热-机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热机理 能量交换 热阻网络 温度分布 平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的高压共轨系统新型滑模控制方法
2
作者 张付军 张宸瀚 +2 位作者 胡博睿 赵锐娜 崔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6-876,共11页
轨压跟踪控制一直以来都是高压共轨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的难点,而传统滑模控制由于其本质是不连续开关控制,系统在平衡点会发生抖振,同时传统轨压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和处理由于喷油器喷油引起的时变扰动.为了解决系统抖振问题,在基于流体动... 轨压跟踪控制一直以来都是高压共轨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的难点,而传统滑模控制由于其本质是不连续开关控制,系统在平衡点会发生抖振,同时传统轨压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和处理由于喷油器喷油引起的时变扰动.为了解决系统抖振问题,在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的高压共轨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变指数滑模控制方法;为处理喷油器喷油对系统的干扰,设计了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用于估计喷油扰动,并提出了基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的变指数滑模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和AMESim中进行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变指数滑模控制方法后趋近速率提高约18.2%,抖振减小约40.8%,同时在增加GPIO后,趋近速率进一步提高约22.2%,抖振减小约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滑模控制 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 轨压控制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C含量对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耐磨涂层显微组织及性能影响
3
作者 董心宇 魏连坤 +6 位作者 赵元春 赵健 王晓霞 郝恩康 刘光 陈杰 马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针对钛合金基体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用TC4+Ni-WC粉末作为熔覆材料,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钛基复合涂层。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物... 针对钛合金基体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用TC4+Ni-WC粉末作为熔覆材料,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钛基复合涂层。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用数显自动显微硬度计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估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物相主要包括基质相β-Ti、增强相Ti C、金属间化合物Ti_(2)Ni和WC/W_(2)C共析陶瓷相。涂层显微硬度随着Ni-W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52.6HRC,较基材提升了1.65倍,主要是由于Ti C、Ti_(2)Ni等增强相的弥散强化作用,Ni-WC颗粒的溶解促进了涂层原位生成Ti C等硬质相和金属间化合物,提升了涂层的耐磨性。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及粘着磨损,随着Ni-WC含量的增加,剥落及粘着磨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钛基涂层 TC4合金 显微硬度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振动谱测试与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晋英 潘宏侠 +1 位作者 张小强 赵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1,共5页
分析了引起履带车辆振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车辆运动过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速、路面激励与车辆振动谱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典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得出影响该履带车辆振动的主要因素是行动部分传到车体的振动,与车速密切相关... 分析了引起履带车辆振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车辆运动过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速、路面激励与车辆振动谱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典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得出影响该履带车辆振动的主要因素是行动部分传到车体的振动,与车速密切相关,而由动力传动系统传到车体的振动相对较小。在履带车辆减振设计时应主要考虑由车速引起的工作频率与车辆固有频率的耦合问题,同时改变车体多个局部构件的固有频率重叠亦可消除共振耦合现象,减小车体的振动量级,改善车辆人-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振动谱 减振 共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
5
作者 高雅 宋旭杰 +5 位作者 肖林林 任雁 李国强 张晶莹 王朵朵 王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9-742,共4页
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越来越重要。其增强相的种类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和参数不同均会影响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绿色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以... 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越来越重要。其增强相的种类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和参数不同均会影响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绿色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以及热塑性复合材料连接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新型增强相的种类,分析了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同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及其力学性能进行阐述,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绿色纤维 纤维增强 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装甲车辆T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谭伟 张骅 +2 位作者 韩文政 徐滨士 胡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0-543,共4页
本文对转炉 6 16装甲钢T型焊接接头四点弯曲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阐述了提高T型焊接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 :焊趾砂轮打磨能够改善焊缝与热影响区(HAZ)过渡部位形状 ,增大过渡圆弧半径 ,并且能去除焊趾处... 本文对转炉 6 16装甲钢T型焊接接头四点弯曲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阐述了提高T型焊接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 :焊趾砂轮打磨能够改善焊缝与热影响区(HAZ)过渡部位形状 ,增大过渡圆弧半径 ,并且能去除焊趾处咬边、夹渣等焊接缺陷 ,降低了应力集中 ,从而提高疲劳寿命 ;钨极氩弧焊 (TIG)修整虽能改善焊缝形状 ,但弧坑处易于产生裂纹 ,疲劳寿命降低 ;自制钛酸型TWE312不锈钢焊条的抗裂性和工艺性能较A14 7碱性焊条好 ,其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有一定的提高。疲劳裂纹起裂位于热影响区半熔化区和焊缝不完全混合区 ,并向基体扩展 ,与实际装甲车辆裂纹的萌生部位及扩展途径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T型焊接 接头 疲劳寿命 低周疲劳 焊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单轮悬挂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星国 张刃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81-85,共5页
以某履带车辆悬挂系统为例,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单轮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与冲击碰撞原理,研究油气弹簧与液压缓冲器对悬挂系统性能影响及车体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缓冲、吸振性能。结果表明,车辆单轮悬挂模型及动力学仿真... 以某履带车辆悬挂系统为例,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单轮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与冲击碰撞原理,研究油气弹簧与液压缓冲器对悬挂系统性能影响及车体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缓冲、吸振性能。结果表明,车辆单轮悬挂模型及动力学仿真具有简单、可靠、快速等特点,可一定程度上替代整车仿真。油气弹簧与液压缓冲器组成的悬挂系统有非线性、变阻尼特性,在大振幅激励下减振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系统 单轮系统 油气弹簧 液压缓冲器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优势函数的强化学习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 被引量:5
8
作者 邹渊 张彬 +4 位作者 张旭东 赵志颖 康铁宇 郭玉枫 吴喆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59-2169,共11页
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由于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离散化,处理高维问题时存在“维数灾难”的困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采用两个具有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神经网络实现连续控制,消... 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由于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离散化,处理高维问题时存在“维数灾难”的困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采用两个具有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神经网络实现连续控制,消除离散化。在对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动力总成建模的基础上,完成深度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的框架搭建和参数的更新过程,并将其应用于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输出更为细化的控制量以及更小的输出波动性,与深度Q学习算法相比,对于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升了3.96%.通过硬件在环仿真实验验证了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的适应性,以及在实时控制环境下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能量管理策略 归一化优势函数 连续控制 串联式混合动力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完整性对钛合金弯扭疲劳寿命的影响
9
作者 翟冰 刘心藜 +5 位作者 李宏伟 梁嘉斌 宋逸凡 高守锋 王西彬 颜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4,共9页
为提高某型车辆承载轴在弯扭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针对承载轴材料TC11钛合金,建立了包含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的微观有限元模型,基于临界平面法建立TC11弯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表面粗糙度与轴向/周向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 为提高某型车辆承载轴在弯扭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针对承载轴材料TC11钛合金,建立了包含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的微观有限元模型,基于临界平面法建立TC11弯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表面粗糙度与轴向/周向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分别使用车削与超声滚压工艺加工疲劳试样,对比两种工艺下试样的表面完整性,进行疲劳实验,验证预测模型准确性,并通过分析断口形貌研究断裂机理。研究表明:表面粗糙度和轴向残余压应力对寿命的影响显著,随着表面粗糙度Sa由1.6μm下降至0.4μm,寿命提高了135%;轴向残余压应力由100 MPa增大至400 MPa,寿命提高了123%,周向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滚压试样具有更低的表面粗糙度、更高的加工硬化程度以及更高的表层轴向/周向残余压应力,疲劳寿命更高,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可在25%的误差范围带内预测TC11弯扭寿命,为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滚压后试样断口疲劳辉纹间距由0.8~0.9μm减小至0.3~0.4μm,裂纹扩展速率降低,在加工影响层主要断裂形式由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弯扭疲劳 寿命预测 表面完整性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装甲破障车车体结构强度有限元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建保 李邦国 +1 位作者 龚雪莲 赵晨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9-732,共4页
某型装甲破障车的车体结构在复杂组合载荷作用下,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和海上浮力储备等技术要求,有限元仿真技术为快速经济地实现这样的设计目标提供了可能。首先建立车体结构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其中对车体各部件之间复杂的接触条件和... 某型装甲破障车的车体结构在复杂组合载荷作用下,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和海上浮力储备等技术要求,有限元仿真技术为快速经济地实现这样的设计目标提供了可能。首先建立车体结构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其中对车体各部件之间复杂的接触条件和部件形状进行简化处理,给出车体结构承受的外挂部件重力、爆破器发射冲击力、发动机离心力和最大输出扭矩等载荷的等效静力学表达,确定车体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仿真计算各种载荷作用下车体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状况,指出车体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薄弱部位,分析导致计算的最大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原因,提出并仿真验证车体主要承载部件的设计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有限元仿真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车身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星国 田丰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5-69,共5页
为研究履带车辆车身的振动特性,分别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和车壳有限元模型,并合并成为完整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和方法,采用Nastran软件计算得到车身的振动模态,将其同实验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 为研究履带车辆车身的振动特性,分别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和车壳有限元模型,并合并成为完整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和方法,采用Nastran软件计算得到车身的振动模态,将其同实验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准确的,可以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振型图推断车身实际的振动情况,并根据模态分析的结果对车身进行设计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履带车辆 振动特性 车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高速转向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星国 余昊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建立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重点对履带车辆在两种软地面上的高速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讨论了履带车辆在软地面高速转向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履带车辆在软地面高速转向...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建立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重点对履带车辆在两种软地面上的高速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讨论了履带车辆在软地面高速转向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履带车辆在软地面高速转向稳定性差,在干沙路面转向半径比黏土路面大,干沙路面的剪切阻力角比黏土路面大,造成履带受到相对更大的侧向加速度,使得履带车辆更易发生侧翻现象;转向行驶时履带张紧力变化明显,主动轮所需扭矩较大,容易发生脱轮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油气悬挂 转向 多体动力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行驶工况下履带车辆车体刚强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星国 王旭旭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研究履带车辆最大速度行驶时发动机冲击载荷对车体结构的影响,在分析履带车辆最大速度行驶时所受牵引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履带车辆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Pro/E和Hypermesh软件中建立简化模型,综合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 为研究履带车辆最大速度行驶时发动机冲击载荷对车体结构的影响,在分析履带车辆最大速度行驶时所受牵引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履带车辆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Pro/E和Hypermesh软件中建立简化模型,综合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将建立好的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模态分析和发动机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静力分析,验证履带车辆整车刚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结构优化设计提供设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冲击载荷 有限元 HYPERMESH 静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传动液压系统过滤器动态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彬杰 马彪 +1 位作者 郑长松 张小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9,共6页
目前车辆用液压系统过滤器的过滤比通常采用理论过滤比,在实际使用工况下,过滤器的过滤比远低于理论过滤比。针对液压系统过滤器在不同工况下过滤器实际过滤比的确定问题,根据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定义重复过滤率和重复污染率的概念,建立... 目前车辆用液压系统过滤器的过滤比通常采用理论过滤比,在实际使用工况下,过滤器的过滤比远低于理论过滤比。针对液压系统过滤器在不同工况下过滤器实际过滤比的确定问题,根据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定义重复过滤率和重复污染率的概念,建立具有动态过滤比的过滤器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对动态过滤比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重复过滤率和重复污染率对动态过滤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器的动态过滤比随着系统工况的变化始终处于波动状态;随着重复过滤率和重复污染率的增大动态过滤比迅速减小。搭建过滤器实验台,对不同系统流量、压力和温度下动态过滤比的变化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态过滤比模型更符合实际工况,对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过滤器模型 动态过滤比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车辆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H_(∞)最优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小龙 黄晋英 +1 位作者 吕海峰 魏成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46-251,共6页
针对考虑人体模型的五自由度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H_(∞)最优控制器。由于座椅悬架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和作动器未知输入在同一个通道内,所有扰动可视为集总干扰。通过结合低通滤波技术构造辅助变... 针对考虑人体模型的五自由度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H_(∞)最优控制器。由于座椅悬架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和作动器未知输入在同一个通道内,所有扰动可视为集总干扰。通过结合低通滤波技术构造辅助变量,建立增广系统设计滑模观测器,成功实现了利用直接可测量加速度信息对集总干扰的估计,进而利用H_(∞)技术对滑模观测器估计误差和振动输入引起的干扰进行抑制。冲击工况和随机路面激励下的仿真结果表明:(1)滑模观测器能够精确估计座椅悬架系统的未知扰动;(2)带有滑模观测器干扰补偿的H_(∞)最优控制相较无补偿的H_(∞)控制和无控制,座椅悬架的性能指标与乘坐舒适性都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悬架 半主动控制 滑模观测器 H_(∞)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圆柱齿轮齿宽设计方法研究
16
作者 刘培 郑长松 张小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军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因其换挡操作频繁、运行环境恶劣、战技指标苛刻,决定了齿轮需要在有限寿命下可靠传递转速和转矩,而齿轮齿宽是影响传动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军用履带车辆圆柱传动齿轮设计为依托,以满足强度和寿命为基础,以... 军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因其换挡操作频繁、运行环境恶劣、战技指标苛刻,决定了齿轮需要在有限寿命下可靠传递转速和转矩,而齿轮齿宽是影响传动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军用履带车辆圆柱传动齿轮设计为依托,以满足强度和寿命为基础,以符合可靠度要求为准则,对圆柱齿轮表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进行分析,在有限寿命的前提下,从齿轮承载能力的角度,探索了同时满足齿轮齿面接触强度最大值σ_(max)小于许用接触σ_(HP)和轮齿弯曲强度σ_(F)小于许用齿根应力σ_(FP)的齿宽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给出具体实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应力分析 齿轮齿宽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低温起动及暖机过程的颗粒排放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智焜 吴晗 +3 位作者 张树纯 张贵贤 常江 李向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51-2862,共12页
低温环境下重型柴油机起动过程碳烟颗粒排放较高,严重影响起动效率。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受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的影响,为揭示低温环境下柴油机起动过程的碳烟颗粒排放变化规律,通过单缸发动机台架试验,对起动和暖机过程不同初始水温油... 低温环境下重型柴油机起动过程碳烟颗粒排放较高,严重影响起动效率。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受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的影响,为揭示低温环境下柴油机起动过程的碳烟颗粒排放变化规律,通过单缸发动机台架试验,对起动和暖机过程不同初始水温油温条件下的缸内压力、碳烟烟度和颗粒物浓度排放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低温起动初期碳烟排放最高,随着起动和暖机过程中水温油温升高碳烟排放逐渐降低,聚集态颗粒数浓度降低,核态颗粒数浓度升高,总颗粒数浓度受核态颗粒主导而升高;低温起动时提高初始水温、油温,起动和暖机过程中碳烟排放降低,核态颗粒数浓度、粒径、表面积和质量均降低,聚集态颗粒数浓度降低,大尺寸聚集态颗粒增多使得颗粒表面积和质量升高;低温环境下提高加温锅的加热能力以升高初始水温油温,可降低起动过程的碳烟和颗粒数排放,有助于提高起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低温起动 暖机 颗粒排放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CAST的一模多腔YL112铝合金压铸件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嘉伟 张文达 +3 位作者 刘云 刘士渊 侯建斌 陈利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针对YL112压铸铝合金一模多铸产品的组织性能均一性需求,采用ProCAST软件对典型一模多铸工艺进行模拟,比较了两种不同充型顺序的压铸方案。结果表明:基于顺序凝固一模多腔压铸件由于充型与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分布不均,导致近浇口端铸件出... 针对YL112压铸铝合金一模多铸产品的组织性能均一性需求,采用ProCAST软件对典型一模多铸工艺进行模拟,比较了两种不同充型顺序的压铸方案。结果表明:基于顺序凝固一模多腔压铸件由于充型与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分布不均,导致近浇口端铸件出现明显缩松缩孔缺陷,造成铸件性能均一性差。后续采用等流程浇注系统,实现一模多腔铸件同时充型凝固过程,改善了铸件温度场分布,减少了工艺缺陷。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获得了组织性能均一性好的压铸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112压铸铝合金 凝固 数值模拟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动力学建模及特性研究
19
作者 汪浒江 王涛 +2 位作者 林宇 杜甫 冯文韬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2-2132,共11页
浮动式配流盘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轴向柱塞泵/马达高转速下缸体倾覆的难题,契合了其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在近年来得到重视。然而,针对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所特有的结构,仍然缺乏系统级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限制了浮动式配流... 浮动式配流盘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轴向柱塞泵/马达高转速下缸体倾覆的难题,契合了其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在近年来得到重视。然而,针对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所特有的结构,仍然缺乏系统级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限制了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产品的设计。本文针对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建立了考虑其详细结构特征的完全参数化描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着重研究了其高压油路以及辅助液压腔油液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油路表现出“瞬降缓升”的“锯齿形”压力脉动特征,且脉动剧烈。在泵转速1 000 r/min,高压油路平均压力20、40 MPa两个压力等级下,脉动幅值分别高达±1.5和±3 MPa。辅助液压腔油液压力呈现“快速跟随、缓慢下降”的动态变化规律,即辅助液压腔一旦与高速旋转的柱塞腔接通,其油液压力几乎立即无衰减、无滞后地跟随柱塞腔压力变化。而当与柱塞腔脱离之后,其还能很好地维持住腔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马达 浮动式配流盘 高压油路 辅助液压腔 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行驶系统数学模型及张紧力计算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星国 潘仕卫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90,共5页
根据高速履带车辆履带系统的结构,分析履带系统各部分受力,建立负重轮及其曲臂、诱导轮及其曲臂的数学模型,得到履带系统各部位的张紧力以及地面对负重轮法向力的计算公式。建立Recurdyn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多工况下的仿真,得到履带张... 根据高速履带车辆履带系统的结构,分析履带系统各部分受力,建立负重轮及其曲臂、诱导轮及其曲臂的数学模型,得到履带系统各部位的张紧力以及地面对负重轮法向力的计算公式。建立Recurdyn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多工况下的仿真,得到履带张紧力、以及负重轮法向力的仿真结果,将仿真与公式计算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RecurDyn仿真结果具有很好的符合度,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为履带行驶系统张紧力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张紧力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