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浅析
1
作者 梁才 童千秋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302-304,共3页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2021—2023年该区农村雷电灾害、雷电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和该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基本吻合;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多发与该区农村自建房存量数据及自建房防雷...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2021—2023年该区农村雷电灾害、雷电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和该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基本吻合;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多发与该区农村自建房存量数据及自建房防雷现状密切关系。同时,针对该区农村自建房防雷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雷电灾害 防御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冰雹过程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日升 涂小萍 +3 位作者 杜坤 丁烨毅 朱佳敏 杨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7-1689,共13页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多普勒雷达和凉帽山岛370 m高塔边界层资料,对宁波市2012年7月7日(个例1)和2013年3月22日(个例2)两次冰雹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发生在不同季节和天气背景下,个例1由强热对流...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多普勒雷达和凉帽山岛370 m高塔边界层资料,对宁波市2012年7月7日(个例1)和2013年3月22日(个例2)两次冰雹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发生在不同季节和天气背景下,个例1由强热对流单体所致,个例2则是具有高架雷暴特征的移动性强对流带所造成。地面流场都显示:雹暴前侧入流辐合带和后侧下沉气流辐散区相对雹暴中心位置变化不大,两次过程前部冷出流边界前沿距离降雹中心约8~10 km及其后约4 km处形成了下沉尾涡。雹暴前侧入流区边界层主要表现为气压下降、气流转向雹暴中心、风速及辐合加大等;而下沉辐散区则表现出天气要素的剧烈变化。个例1高塔处于冰雹前侧入流区,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低层先于高层,临近降雹时由于拖曳作用削弱了抽吸作用,近地层各气象要素均有短时间的反向变化。个例2高塔处于低层入流区时,风速增大也最先出现在塔层底部;雹暴过境时,冷高压出流造成高塔处边界层风向、风速剧烈变化,上下各层时间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边界层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臭氧污染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晓 董群 +3 位作者 涂小萍 徐璐 常婉婷 张国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35-1040,1053,共7页
臭氧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开展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对防治大气污染十分重要。利用2014—2019年浙江112个环境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浙江春... 臭氧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开展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对防治大气污染十分重要。利用2014—2019年浙江112个环境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浙江春、夏季臭氧污染较重,杭州、嘉兴、金华、衢州5—9月臭氧浓度高,宁波4—5月臭氧浓度高。臭氧浓度日变化特征明显,一般14:00达到日最高值。利用K均值聚类法对春夏季全省性臭氧高浓度日分型,Ⅰ型为浙东北型,Ⅱ型为全省型。春季Ⅰ型占70.3%,Ⅱ型占29.7%;夏季Ⅰ型占67.7%,Ⅱ型占32.3%。臭氧浓度受风向、风速影响明显。杭州在西北风控制下,嘉兴在西南风控制下,金华在西南、东南风控制下,衢州在偏西、东南风控制下,容易造成臭氧浓度增高。浙江在500 hPa高度场为弱负距平,附近区域850 hPa风场为偏北风,相对湿度偏低,下沉运动偏强等天气特征下,容易导致全省臭氧浓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时空特征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气象要素梯度观测分析海表特征的方法试验
4
作者 蒋璐璐 朱佳敏 +1 位作者 杜坤 涂小萍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及宁波凉帽山高塔梯度观测资料,对浙江近海2010年12月28日一次冷空气大风个例进行风、温等气象要素边界层特征分析,计算摩擦速度、粗糙度和粘性副层厚度等特征参数,探讨冷空气大风对浙江近海海面粗...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及宁波凉帽山高塔梯度观测资料,对浙江近海2010年12月28日一次冷空气大风个例进行风、温等气象要素边界层特征分析,计算摩擦速度、粗糙度和粘性副层厚度等特征参数,探讨冷空气大风对浙江近海海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摩擦速度、粗糙度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对2010年12月29日21时—30日24时和2015年1月21日19—22日10时两次冷空气大风个例进行风廓线拟合检验,基于此推算这两次个例海面10 m风速,并与浮标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锋面逐渐靠近时风速随高度递增率明显大于锋面过境远离时段。摩擦速度与风速呈线性关系,粗糙度与风速呈二次多项式增长。光滑流时对数律风廓线对100 m以下高度风速拟合效果最好,当低层风速较小时,对数律拟合风速易偏小,反之则易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塔 冷空气 风速廓线 对数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2次南大风局地农业灾情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晶晶 陈迪辉 史学凡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46-149,156,共5页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站和宁波市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宁波凉帽山风塔和雷达探测数据,对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柴楼村2017年4月5日和2018年2月28日2次致灾南大风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次过程均是由南支槽东移发展引导槽前西南急流的热力降...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站和宁波市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宁波凉帽山风塔和雷达探测数据,对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柴楼村2017年4月5日和2018年2月28日2次致灾南大风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次过程均是由南支槽东移发展引导槽前西南急流的热力降压和动力抽吸作用导致地面低值系统发展,同时海上高压维持,气压梯度堆积从而形成南大风。2次局地大风均呈双峰型日变化,最大风力出现在半夜至凌晨,这与3 h负变压的日变化特征有关。同时,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夜间大气不稳定度降低有利于高层风动量下传,导致半夜至凌晨风力明显增强。夜间风力陡增还与局地山谷风有关,夜间至凌晨山风最强,且山风与环境风同向叠加,风力明显大于周边区域,上游带状山谷的地形强迫效应也是导致2次大风较周边区域明显偏大的原因。研究表明,对于灾情所在地以及类似复杂地形的冬春交界南大风的预报服务和防御应当进行一定的订正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风 日变化 山谷风 农业灾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污染物浓度的气象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群 肖王星 +1 位作者 俞科爱 张晶晶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475-1478,共4页
利用2015—2018年气象和环境数据,分析影响北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发现,北仑区PM2.5、NO2、SO2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环境状况日益改善,且污染物浓度具有较明显时间特征。气温、风速的日变化趋势与SO2的日变化... 利用2015—2018年气象和环境数据,分析影响北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发现,北仑区PM2.5、NO2、SO2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环境状况日益改善,且污染物浓度具有较明显时间特征。气温、风速的日变化趋势与SO2的日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与NO2和PM2.5相反;相对湿度与NO2和PM2.5比较一致、与SO2相反。根据大气环境承载力,需要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提高作物生长质量,保证农业经济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污染物 气象条件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仑花木高温气象指数保险探讨与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学凡 张晶晶 潘婧茹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909-1912,共4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是浙江省花木种植最大的区域,由于花木绝大多数为露天种植,极易受到高温及连阴雨气象灾害的影响,对花木种植造成极大损失。自2017年开展花木高温气象指数保险以来,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是首次试点运用,气象指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是浙江省花木种植最大的区域,由于花木绝大多数为露天种植,极易受到高温及连阴雨气象灾害的影响,对花木种植造成极大损失。自2017年开展花木高温气象指数保险以来,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是首次试点运用,气象指数保险指标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优化。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利用连续5日最高气温滑动平均值作为高温气象保险指标,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更加真实科学地反映花木种植过程中实际遭受到的气象灾害影响程度;2)筛除部分短暂高温未造成实际影响却获得理赔的情况发生;3)减少农业主管部门政策补贴负担,有利于促进高温气象指数保险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使花木种植业得到稳定发展,对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有实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苗木 高温灾害 指数保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吉气候生态产品总值探索和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翟晓瑶 王阔 +6 位作者 李正泉 宋超辉 方贺 姚霞 张含 郁珍艳 徐婵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本研究探索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以浙江安吉为例从气候资源开发价值、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气候固碳释氧价值、气候文旅附加价值四大类目核算安吉县气候生态经济价值量和功能量。结果显示,安吉县2022年气候生态产品总值为259.08... 本研究探索构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以浙江安吉为例从气候资源开发价值、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气候固碳释氧价值、气候文旅附加价值四大类目核算安吉县气候生态经济价值量和功能量。结果显示,安吉县2022年气候生态产品总值为259.08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582.37亿元)的44.49%。其中,气候资源开发价值为13.35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5.15%;气候调节服务价值为167.11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64.50%;气候固碳释氧价值为33.88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13.08%;气候文旅附加价值为44.74亿元,占气候生态产品总值的17.27%。安吉县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和光能资源潜在开发价值丰富,总功能量为281.43亿kW∙h,总值达到141.52亿元。研究表明,气候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可以货币化反映安吉县的气候生态环境状态和变化,为地方绿色发展规划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态产品总值(GEPC)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价值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基于浮标的有效波高分析和数值预报订正
9
作者 姚日升 肖王星 +3 位作者 涂小萍 朱佳敏 周凯 庞琦烨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基于2010年10月―2022年12月浙江沿海5个浮标站观测资料和2020—202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模式海浪和海面10 m风预报资料,对浮标站的风、浪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有效波高预报进行评估和订正方法研究。0~240 h预报偏差和均方根误差... 基于2010年10月―2022年12月浙江沿海5个浮标站观测资料和2020—202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模式海浪和海面10 m风预报资料,对浮标站的风、浪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有效波高预报进行评估和订正方法研究。0~240 h预报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表明:模式对远岸浮标的预报比实况稍偏大,对近岸浮标预报则略偏小,预报不稳定性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增大。远离海岸的浮标站24 h预报与实况的相关性高于近岸站,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94和0.85。有效波高预报存在一定系统偏差,且是预报误差的主要来源。近岸浮标有效波高预报值小于观测值,远岸浮标的预报值偏差则随着有效波高的增大由正转负,负偏差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对于远岸浮标,仅针对有效波高进行预报和实况的一元一次回归就有很好的订正效果,但近岸浮标受地形影响大,海浪预报的误差更大,同时引入有效波高和10 m风速作为预报因子,进行二元一次回归的订正效果更好。订正方程应用到同类型的周边海区浮标站仍然有很好的订正效果,可推广到浙江沿海同类型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海面10 m风 数值预报 订正 浙江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地区PM_(2.5)中多环芳烃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宏辉 徐婧莎 +2 位作者 何俊 浦静姣 俞科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47-3253,共7页
为了研究浙北地区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性变化和它们的来源,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集了杭州和宁波2个城市中4个采样点的PM_(2.5)样品,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17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PAHs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4.1~51.9ng/m... 为了研究浙北地区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性变化和它们的来源,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集了杭州和宁波2个城市中4个采样点的PM_(2.5)样品,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17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PAHs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4.1~51.9ng/m^3,平均值为(35.5±12.3)ng/m^3.2~3环PAHs在PM_(2.5)中的浓度较低(<1ng/m^3),而4~6环PAHs占总PAHs的77.0%.∑PAHs的浓度与PM_(2.5)呈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浓度最高而夏季最低.惹烯作为软木燃烧的示踪物,冬季的浓度是夏季的4倍,表明在冬季软木燃烧的排放和对PM_(2.5)的贡献都有所增加.除了夏季的2个城区站点,其它季节和站点∑PAHs浓度和PM_(2.5)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征PAHs比值显示,浙北地区气溶胶相关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燃烧和热解排放,如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而交通排放和石油挥发源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M2.5 浙北地区 季节性变化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萱草的耐涝性田间鉴定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天荣 徐志豪 +3 位作者 张晨辉 王建军 郭方其 叶琪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6-51,共6页
2012、2013、2019年宁波遭受了台风造成的洪涝灾害。该研究对宁波降雨情况、大花萱草的受害情况、受害后的恢复情况等进行了记载观察。经过筛选以生长状况、涝害后受损程度、灾后存活率、整体姿态、叶色、观赏价值为耐涝性田间鉴定有效... 2012、2013、2019年宁波遭受了台风造成的洪涝灾害。该研究对宁波降雨情况、大花萱草的受害情况、受害后的恢复情况等进行了记载观察。经过筛选以生长状况、涝害后受损程度、灾后存活率、整体姿态、叶色、观赏价值为耐涝性田间鉴定有效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8份大花萱草材料的田间表现进行了耐涝性鉴定。结果表明:18份大花萱草的耐涝性均较强,与理想耐涝品种的关联度均在0.53以上;其中x11、x3、x2、x4、x16和x1的耐涝性较强,与理想耐涝品种的关联度均达到0.70以上,适合在宁波地区推广栽培;而x12和x13的耐涝性较差,因其恢复较快,可以考虑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配置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萱草 耐涝性鉴定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台风灾情评估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12
作者 顾小丽 陈有利 +2 位作者 钱燕珍 朱佳敏 蒋璐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9-498,共10页
筛选了1956—2016年间对宁波地区影响大、具有较完整灾情记录的台风个例30个,分析了台风灾情特征,并进行灾情评估;利用模糊算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宁波地区台风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台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量、水利和... 筛选了1956—2016年间对宁波地区影响大、具有较完整灾情记录的台风个例30个,分析了台风灾情特征,并进行灾情评估;利用模糊算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宁波地区台风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台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量、水利和农作物受灾呈下降趋势;但是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浙江登陆台风造成养殖业的损失也有增大趋势。实际灾情指数(ADI)达到1级特重的台风有4个,达到2级(严重)及以上的有9个,ADI总体呈减小趋势。风险评估指数(RAI)与实际灾情指数(ADI)的相关系数为0.78,二者等级的一致率为73%;不一致的样本中,2000年之前风险评估等级小于灾情等级,2000年之后风险评估等级大于灾情等级。风险评估指数RAI和直接经济损失率的相关系数为0.7。业务中,可根据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即将影响台风的RAI,利用直接经济损失率与RAI的拟合方程或者相近RAI的历史台风,估算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情评估 风险评估模型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晓 徐璐 +2 位作者 俞科爱 岑炬辉 罗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2-1421,共10页
以2015年1月25—26日宁波地区重度霾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常规地面站资料、颗粒物观测数据、M ODIS产品、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探空数据及轨迹模拟模式,从气象条件和污染源输送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污染过程颗粒物主要... 以2015年1月25—26日宁波地区重度霾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常规地面站资料、颗粒物观测数据、M ODIS产品、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探空数据及轨迹模拟模式,从气象条件和污染源输送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污染过程颗粒物主要集中在近地面800 m以下,北方弱冷空气南下携带的污染物近距离输送造成宁波地区颗粒物浓度迅速增加。中低层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使该地区维持高湿,空气中大量水汽包裹颗粒物下沉,造成污染加剧。逆温和高湿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颗粒物浓度积累增长。污染过程结束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时,此时风速增加,扩散条件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激光雷达 垂直特征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大花萱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天荣 徐志豪 +4 位作者 张晨辉 王建军 沈岚 施永泰 倪建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2013年夏天宁波遭遇60年来最高气温,持续时间较长且干旱少雨,本研究对宁波天气情况、18份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材料的受害情况及其受害后的恢复情况等进行了记载观察。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大花萱草材料在田间表现存在较大差... 2013年夏天宁波遭遇60年来最高气温,持续时间较长且干旱少雨,本研究对宁波天气情况、18份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材料的受害情况及其受害后的恢复情况等进行了记载观察。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大花萱草材料在田间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耐高温干旱能力强的材料生长未受影响,耐受性较弱的材料叶片出现枯黄萎蔫。经过筛选,以生长状况、热害指数、越夏成活率、整体姿态、叶色、观赏价值作为耐热性田间鉴定有效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田间的18份大花萱草材料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X16、X8、X11和X15耐热性较强,与理想耐热品种的关联度超过0.9,适合在宁波地区推广栽培;耐热性较差的材料X1、X18和X12,因其恢复较快,可以以林下地被花卉的形式进行配置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 耐热性鉴定 热害指数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夏杭州湾一次海风锋触发雷暴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福浪 李晓丽 +2 位作者 於敏佳 张晶晶 刘耀杰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浙江省自动站加密资料、NCEP/FNL再分析资料,结合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杭州湾地区2016年7月28日一次海风锋触发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海风锋是此次...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浙江省自动站加密资料、NCEP/FNL再分析资料,结合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杭州湾地区2016年7月28日一次海风锋触发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海风锋是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2)中尺度模式WRF较好地模拟出此次雷暴过程的降水和低层风场、温度场分布以及海风锋水平垂直结构。3)海风锋对局地比湿及涡度特征的加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4)分析对流参数演变曲线的突变位置,对雷暴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报意义,杭州湾南侧单纯的海风锋也可以触发雷暴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雷暴 数值模拟 W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20年北仑大风特征及天气分型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霞 王杰 史学凡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9期40-43,共4页
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仑区大风月、季、年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北仑年平均大风日数24 d,大风日数1998年最多,2011年最少。秋、冬两季出现大风的日数较多,春季出现日数最少,持续时间1 d最多,北... 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仑区大风月、季、年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北仑年平均大风日数24 d,大风日数1998年最多,2011年最少。秋、冬两季出现大风的日数较多,春季出现日数最少,持续时间1 d最多,北仑大风的风向以西北风(NW)为主,偏北大风日数大于偏南大风日数。影响北仑大风天气系统可分为冷空气、低压倒槽、高压后部、热带气旋、中小尺度、低涡东移六类,冷空气大风在所有大风类型比例最多,风向常为偏北风,热带气旋型次之,低涡东移型最少。通过分析北仑的大风特征及天气分型,提升大风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气候变化 天气学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梅山湾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科爱 骆亚敏 +2 位作者 史学凡 张晶晶 吴永凯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271-2273,2279,共4页
利用宁波市2007—2017年梅山气象资料和2017年负氧离子资料,统计分析梅山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山湾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偏小,夏季偏凉,6—8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27. 1℃,年均高温日仅3. 2 d。6—9月雨量、雨日、暴雨日均少于宁... 利用宁波市2007—2017年梅山气象资料和2017年负氧离子资料,统计分析梅山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山湾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偏小,夏季偏凉,6—8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27. 1℃,年均高温日仅3. 2 d。6—9月雨量、雨日、暴雨日均少于宁波市区,暴雨日年均仅2. 5 d,8:00—15:00是一天中下雨概率最低的时间段。梅山是夏季避暑胜地之一,梅山湾适宜和基本适宜旅游的天气共占全年的91. 6%,人体舒适度表现为以清凉和最为舒适天气最多,极少炎热,没有寒冷、暑热和酷热天气。梅山气候特征适宜旅游。梅山湾负氧离子年平均值为2 276 c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全年无不利健康天气。有利健康的天气可达93%,一般天气占7%。6—8月负氧离子浓度呈跳跃性降低,平均浓度可达5 511 cm-3,6月最大,为8 538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气候资源 负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品质模型及品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栋 李清斌 +4 位作者 孙军波 魏莎莎 朱佳敏 丁烨毅 黄鹤楼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904-1908,共5页
为探究宁波地区设施草莓品质时空分布特征,评估设施草莓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利用2010—2014年大棚草莓品质及棚内外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法构建大棚草莓综合品质模型,结合307个自动气象站资料,模拟近10年宁波地... 为探究宁波地区设施草莓品质时空分布特征,评估设施草莓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利用2010—2014年大棚草莓品质及棚内外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法构建大棚草莓综合品质模型,结合307个自动气象站资料,模拟近10年宁波地区设施草莓品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品质预报模型能较好模拟各品质要素,对单果重、平均果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畸果率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01 g、0.28 cm、0.85%和3.60%。近10年,宁波地区设施草莓综合品质呈先升后降,地区差异呈逐年增大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品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奉化中南部、余姚、鄞州东部和宁海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受地形和种植效益等要素影响,宁波大棚草莓的主要种植区和品质高值分布区分布存在差异,但高品质区和耕地叠加区域周边均有草莓种植,一定程度保证了宁波地区设施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草莓 品质 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东钱湖致灾大风特征分析及天气分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杰 郑健 +4 位作者 姚霞 王健捷 辛欣 叶天 闻丹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2期4-7,共4页
大风是东钱湖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东钱湖地区致灾大风年、季、月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纳分类。结果表明:大风天数以2012年最多,2015年最少。大风全年均可出现,4个季节出... 大风是东钱湖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分析东钱湖地区致灾大风年、季、月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纳分类。结果表明:大风天数以2012年最多,2015年最少。大风全年均可出现,4个季节出现频率较为平均。大风各月均有出现,8月最多,6月最少。大风风速6级最多,偶有10级出现,大风持续时间1 d的数次数最多,偶有连续5、6 d大风过程。大风在16个方位均有出现,西西北风(WNW)最多。影响东钱湖大风的天气系统可分为冷空气、高压边沿和后部、热带气旋、中小尺度、低涡东移、低压倒槽六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大风 极大风向风速 特征分析 天气学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双偏振雷达在浙北强对流天气的应用分析——以2020年3月21日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王星 董群 吴福浪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本文选取了对农业经济影响严重的2020年3月21日浙北强对流为例,分析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双偏振雷达回波演变。结果表明:回波特征上为明显的强回波前倾;低层为有界弱回波,中高层回波悬垂,强回波后侧有弱回波通道和V型缺口,相对风暴速度垂直... 本文选取了对农业经济影响严重的2020年3月21日浙北强对流为例,分析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双偏振雷达回波演变。结果表明:回波特征上为明显的强回波前倾;低层为有界弱回波,中高层回波悬垂,强回波后侧有弱回波通道和V型缺口,相对风暴速度垂直剖面展现了回波前沿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大于60dbz的回波区延伸到-20℃高度;双偏振参量上出现明显的冰雹特征(ZDR为0~1,CC值<0.9,KDP为-0.1~0.1°/km),HCL和HI产品对冰雹落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 强对流 冰雹 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