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自主与现代性自觉——以北京时期的鲁迅为例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2
|
“异国情调”与“中国化”:鲁迅译三篇契诃夫小说手稿研究 |
葛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3
|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鲁迅在《死魂灵》第一卷译稿上的修改情况研究 |
葛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4
|
博物馆临时性展览工作浅识 |
黄乔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1961年3月6日北京《鲁迅传》座谈会记录 |
葛涛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1
|
|
6
|
21世纪鲁迅研究的连续性与变化——韩国鲁迅研究会第二次国际研讨会综述 |
葛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鲁博藏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的四则史料考释 |
葛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翻译与独创性:重估作为翻译家的鲁迅 |
寇志明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9
|
鲁迅杂文前期形态的内在嬗变及其历史情境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0
|
经历·书写·虚构——鲁迅的辛亥与国民性经验的审美生成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1
|
20世纪70年代鲁迅批孔反儒形象的塑造——以批林批孔运动中鲁迅言论集为中心 |
黄乔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2
|
一个文学史意象的产生:鲁迅杂文及其历史景深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3
|
1920年代中期的鲁迅杂文及其文化背景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4
|
“开麦拉”之前的鲁迅——鲁迅照片面面观 |
黄乔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5
|
“讲授痛苦”,还是“承受痛苦”——鲁迅笔下的生存之路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鲁迅与胡应麟的学术联系 |
张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7
|
论鲁迅婚姻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驳“重婚”及“与人通奸者”说 |
周楠本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战士品格 文人情怀:鲁迅形象的两面——在首都图书馆“人文精神与文化名人”讲座上讲 |
黄乔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9
|
提出新论要以充分的史实为据——也谈鲁迅遭段祺瑞政府通缉的真相 |
陈漱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回到历史语境审视鲁迅与许广平的关系——兼与张耀杰先生商榷 |
葛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