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干燥血小板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曹伟 王艳 +5 位作者 靳鹏 刘安 裴海云 祝瑞泉 叶初燕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83-888,共6页
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 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面膜糖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乙醛处理后血小板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60%以上,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与处理前相比有轻微的降低;5%人血白蛋白冷冻干燥保护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40mmol/L海藻糖冷冻干燥保护液,在血小板聚集活性保持方面,用贫血小板血浆(PPP)再水化结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透射电子显微观察显示,冷冻干燥后血小板胞内细胞器和颗粒物质清晰可见,其中包括线粒体和各种分泌颗粒。乙醛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乙醛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乙醛 冷冻保存 人白蛋白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及数学建模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素萍 李成岳 +3 位作者 刘安 郑建弘 钟仕增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96-900,共5页
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 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d、温度t和起始浓度s的连续函数,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线性回归理论对模型加以拟合,得到了ATP浓度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一般数学物理方程,根据方程推算在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和32℃温度下,以CPDA1保存的全血分别可以有效保存35、35、29、22、18、18、13、8、7、6、6、5、4、4和3天。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保存温度变化时血液质量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为准确判断变温血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ATP 线性回归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输的血小板在体内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永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49-1052,共4页
生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体内清除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脾脏,但衰老和损伤的血小板被体内清除系统识别和清除的机制还并不清楚。这一机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血小板低温保存后体内存活期短,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的难题,为血小... 生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体内清除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脾脏,但衰老和损伤的血小板被体内清除系统识别和清除的机制还并不清楚。这一机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血小板低温保存后体内存活期短,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的难题,为血小板保存提出新的策略。本文就血小板回输体内后的清除机制,包括P-选择蛋白,GPⅠbα及其受体Mac-1和内源性金属蛋白酶在血小板清除进程中的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保存 清除机制 P-选择蛋白 GPIbα 内源性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的牛血红蛋白初步研究——与葡聚糖共价交联<英文>
4
作者 王瑾 王鹤尧 卜凤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本研究用牛血红蛋白为原料,探索牛血红蛋白与葡聚糖进行共价连接的途径,成功地建立了聚合牛血红蛋白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能有效地与葡聚糖交联,增加了血红蛋白分子量,稳定了血红蛋白的结构,同时也保持了修饰后牛血红蛋白较好... 本研究用牛血红蛋白为原料,探索牛血红蛋白与葡聚糖进行共价连接的途径,成功地建立了聚合牛血红蛋白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能有效地与葡聚糖交联,增加了血红蛋白分子量,稳定了血红蛋白的结构,同时也保持了修饰后牛血红蛋白较好的氧亲和力,从而为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红蛋白 葡聚糖 化学修饰 共价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延期保存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任素萍 马恩普 +3 位作者 刘秀珍 韩颖 刘安 靳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4-526,共3页
为了探讨SOD保养液延期保存过程中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应用透射电镜对SOD保养液 4℃保存全血于保存第 0 ,42 ,75及 85天动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GMA液同期保存的标本作为对照 ,应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具有重复测量的三因... 为了探讨SOD保养液延期保存过程中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应用透射电镜对SOD保养液 4℃保存全血于保存第 0 ,42 ,75及 85天动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GMA液同期保存的标本作为对照 ,应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具有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保存第 42 ,75及 85天 3个时间点下 ,SOD保养液组红细胞形变率均低于GMA组 (P <0 .0 1)。SOD保养液组 42 ,75和 85天的红细胞形变率与GMA液保存 42天的红细胞形变率无显著性差别 ,甚至更低。结论 :SOD保养液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红细胞 超微结构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通道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帅争 孙红琰 王全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纳米通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 ,它通过将单链核酸上的核苷酸序列直接转化为电信号 ,能以每秒超过 10 0 0个碱基的速度对其进行超快速序列分析 ,较现有测序方法更简便快速和省钱 .该技术除可用于核... 纳米通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 ,它通过将单链核酸上的核苷酸序列直接转化为电信号 ,能以每秒超过 10 0 0个碱基的速度对其进行超快速序列分析 ,较现有测序方法更简便快速和省钱 .该技术除可用于核酸超快速外 ,还在病原体基因诊断、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样品多成分的快速检测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通道 α溶血素 核酸测序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