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裴葆青 师振鹏 +2 位作者 王唯 鲁世保 孔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723,共6页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m的力矩,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转6种生理活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完整的正常脊柱模型相比,3种固定模型在所有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ROM)均有所减少。相比经伤椎双节段内固定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种受力状态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分别增加了78.1%、87.8%、90.5%、81.3%、51.3%,72.3%。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系统的活动度和正常脊柱最为相似,其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可最大可能地保护脊柱原有的力学属性,但其钉棒的最大应力远高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于失稳严重的损伤,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可明显降低螺钉应力,同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速对等温活塞压缩系统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吴博 任腾 +2 位作者 闫泳利 许未晴 谷艳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5-159,179,共6页
等温活塞多孔介质和液体之间存在流动阻力,系统克服阻力做的功会抵消等温活塞由于增强换热而节省的能量,且这一现象表现出显著的转速依赖性。为了探究转速对等温活塞内部流动阻力以及压缩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面心立方结构假设,建立流动... 等温活塞多孔介质和液体之间存在流动阻力,系统克服阻力做的功会抵消等温活塞由于增强换热而节省的能量,且这一现象表现出显著的转速依赖性。为了探究转速对等温活塞内部流动阻力以及压缩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面心立方结构假设,建立流动阻力数学模型,定义等温活塞的节能率和系统压缩效率。通过分析转速对阻力的影响,综合评价等温活塞的节能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阻力功的变化率也随之增加,阻力功占总功的比例逐渐增大,等温活塞压缩系统的节能率和效率逐渐下降;当压缩比为7、节能率为0时,等温活塞压缩系统的最高转速为65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等温压缩 等温活塞 阻力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载性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丽珍 樊瑜波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68,共45页
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injury and protection biomechanics)是研究生物组织或器官损伤机理及其防护方法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属于现代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目标是降低载荷环境下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载荷造成生物组织和... 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injury and protection biomechanics)是研究生物组织或器官损伤机理及其防护方法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属于现代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目标是降低载荷环境下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载荷造成生物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机制、损伤耐受极限以及损伤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动态响应、如何改善组织和器官所处的力学环境降低其损伤程度、有效的防护装备优化设计思路.高过载性载荷由于其作用短时性和爆发性具有较高致命性,因此,人在过载环境下的抗损伤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航空器研制、汽车性能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与充分发挥的瓶颈;尤其是更快、更灵活新型飞机的出现,超音速弹射救生、大过载高增长率的机动飞行防护等问题向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发展机遇.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航空航天、交通事故、体育运动乃至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跌倒等过程中人体冲击过载性损伤越来越呈现发生率高、防护效率低等问题,一方面由于人体耐限实验会造成损伤而难以获得真实数据,另一方面生物组织具有复杂非线性及黏弹性、可再生和重建特性,涉及到如何精准描述生物组织或器官的本构关系、组织解剖学特征与其力学特性之间相关性,建立不同尺度的组织或器官损伤机理与耐受极限、防护方法及防护装备设计准则.为此,本文将主要总结过载性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体在复杂过载环境下的损伤类型、损伤机制(包括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响应)、损伤耐限及防护方法进行回顾,包括近年来该领域国内外的主要进展,并提出该领域发展趋势.过载性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研究对于保障和提高复杂过载环境下人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解决航空航天、交通、体育运动中广泛涉及的骨肌多轴向损伤评价方法与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指导防护装备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该方面研究在工程仿生材料和防护装备方面具有潜在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防护 耐限 生物力学响应 力学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纪念冯元桢先生 被引量:1
4
作者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共2页
生物力学研究生命中的力学以及力的生物学效应。以"近代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为杰出代表的科学家们,自上世纪中叶起,奠基并建立了生物力学学科,将工程学的系统思想和演绎方法运用到对生命组织特性和行为的定量描述和预测中... 生物力学研究生命中的力学以及力的生物学效应。以"近代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为杰出代表的科学家们,自上世纪中叶起,奠基并建立了生物力学学科,将工程学的系统思想和演绎方法运用到对生命组织特性和行为的定量描述和预测中,为人们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推动人类健康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至关重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学科 康振黄 大健康产业 几点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红 姚智恺 付玉明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2020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月球基地、载人登陆火星和火星基地等长时间、远距离的载人航天活动的关键技术之一。梳理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综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与组织在该领...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月球基地、载人登陆火星和火星基地等长时间、远距离的载人航天活动的关键技术之一。梳理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综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与组织在该领域从生物单元到系统集成研究,再到有人密闭实验的研究进展,以及微型水生生物系统的空间实验的尝试。提出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发展路径,指出小型陆生生态系统的空间实验是将该项技术真正应用于太空所需的关键环节,分析了该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地面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地基实验装置 地外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镁及镁合金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怡娟 毕衍泽 +2 位作者 何东磊 于宏燕 李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9,共9页
生物医用镁及镁合金可降解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与人体骨接近,是理想的人体植入物材料。在体液环境中,医用镁合金腐蚀速率较快,常常导致植入物过早失效。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适当改性,可调控合金降解速率、提高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用镁及镁合金可降解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与人体骨接近,是理想的人体植入物材料。在体液环境中,医用镁合金腐蚀速率较快,常常导致植入物过早失效。对镁合金表面进行适当改性,可调控合金降解速率、提高生物相容性。最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是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保护性涂层,这些涂层主要包括可降解高分子涂层和一些无机涂层。综述了近几年可生物降解镁及镁合金的表面改性涂层及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探讨了镁及镁合金表面制备无机涂层和可降解高分子涂层的一些改性方法;简要介绍了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离子注入、溶胶-凝胶、等离子喷涂及化学沉积等表面改性方法的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可生物降解镁及镁合金表面改性涂层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镁及镁合金 表面改性 涂层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应用现状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颖 邓小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同时为了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腔静脉滤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总结腔静脉滤器的应用现状,包括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方式、滤器分类、滤器植入的适应证和存在的问题(禁忌证、并发症等),分析可降解滤器、药... 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同时为了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腔静脉滤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总结腔静脉滤器的应用现状,包括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方式、滤器分类、滤器植入的适应证和存在的问题(禁忌证、并发症等),分析可降解滤器、药物涂层滤器等新型滤器研究的前沿问题,并阐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滤器结构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滤器结构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腔静脉滤器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裂纹导致牙根吸收的力学与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圣钊 李林昊 +2 位作者 姚杰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60-460,共1页
目的牙根吸收是临床正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正畸力加载后牙根表面产生的微裂纹可能是导致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探索微裂纹导致牙根吸收的力学与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经过正畸力离体加载后牙根表面,观察微裂纹的分布情... 目的牙根吸收是临床正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正畸力加载后牙根表面产生的微裂纹可能是导致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探索微裂纹导致牙根吸收的力学与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经过正畸力离体加载后牙根表面,观察微裂纹的分布情况;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牙根表面的应力分布以及牙根尖处的裂纹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正畸力 正畸治疗 牙根尖 生物学机制 牙根表面 微裂纹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及钛合金表面纳米管的生物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琰 赵昱颉 李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34,共9页
钛及钛合金因为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得到广泛使用。通过表面处理后,可以在钛金属基体表面获得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管径和长度尺寸可控,通常具有大表面积、强吸附性和超亲水性,可以提高钛及... 钛及钛合金因为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得到广泛使用。通过表面处理后,可以在钛金属基体表面获得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管径和长度尺寸可控,通常具有大表面积、强吸附性和超亲水性,可以提高钛及钛合金基体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为进一步赋予其更多的生物功能性奠定了基础。对钛及钛合金表面纳米管再次表面改性后,可使其具有更好的促进骨整合、抗菌消炎、药物响应可控释放、生物荧光成像等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介绍了钛及钛合金表面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分析了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纳米管的物理特征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对二次表面改性(包括碱处理、水热处理、电化学沉积、溶胶-凝胶法)影响氧化钛纳米管生物功能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了氧化钛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缓释、响应性释放和疾病检测等生物功能化方面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对氧化钛纳米管生物功能化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及钛合金 纳米管 生物功能化 生物相容性 表面改性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网络的三维生物打印
10
作者 赵印子 邓小燕 +1 位作者 樊瑜波 刘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3-103,共1页
目的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循环受损是导致肢体缺血,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复杂结构(如肝脏,肾脏及心脏)内创建血管化的网络至关重要。3D生物打印平台已经成为可在微组织结构中创建高度有序的三维血管网络的优... 目的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循环受损是导致肢体缺血,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复杂结构(如肝脏,肾脏及心脏)内创建血管化的网络至关重要。3D生物打印平台已经成为可在微组织结构中创建高度有序的三维血管网络的优良平台,成功应用于功能性脉管系统的制造以模拟天然血管的力学特性及生物学性能。然而目前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的微血管模型存在尺寸与人体真实微血管相差过大,且血管模型成管效果差的问题。本研究拟开发一种3D生物打印技术拟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微血管网络的三维生物打印。方法本研究基于微流控的方法,设计了具有个性化的微挤出式的打印喷头并与3D打印平台进行结合,制备出具有尺寸可调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水凝胶纤维以模拟微血管结构,打印微血管网络,而后在流动的条件下培养3D生物打印的微血管,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组装成血管。结果生物打印的水凝胶纤维的精度可以达到20微米左右,与人体真实毛细血管尺寸接近,并能通过3D打印平台进行精确的沉积以实现较好的成型,生物打印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较高,并能快速自组装成管状结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3D打印方法有望打印具有功能性的高精度微血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打印 微血管 打印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性眼外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11
作者 陈铎 刘笑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82-482,共1页
目的弹性模量较低的视网膜极易在眼外伤条件下发生视网膜脱离。据估计,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占所有视网膜脱离10%~20%。通过体外模拟实验了解眼钝击伤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力学机制,对临床病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40只新鲜猪眼,配置10%... 目的弹性模量较低的视网膜极易在眼外伤条件下发生视网膜脱离。据估计,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占所有视网膜脱离10%~20%。通过体外模拟实验了解眼钝击伤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力学机制,对临床病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40只新鲜猪眼,配置10%明胶溶液在30~40℃环境中分次灌注至模拟眼眶完成眼球包埋。搭建眼冲击实验平台,选用0.125、0.25、0.5、1 J 4种能量梯度进行冲击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冲击实验 生物力学研究 明胶溶液 能量梯度 眼外伤 体外模拟实验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的羊脊髓力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冯光宇 何源 +4 位作者 陈方瑶 范云龙 郎周雨喆 童鑫 陈建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0-550,共1页
目的当前治疗脊髓损伤的一大难题,是缺乏精准诊断的技术,难以对患者进行可行靠的分类。有限元建模的技术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以实现脊髓损伤的精准诊断并开发可靠的分类方法,然而现有的研究对接近体内环境和临床常见损伤应变率的脊髓力学性... 目的当前治疗脊髓损伤的一大难题,是缺乏精准诊断的技术,难以对患者进行可行靠的分类。有限元建模的技术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以实现脊髓损伤的精准诊断并开发可靠的分类方法,然而现有的研究对接近体内环境和临床常见损伤应变率的脊髓力学性能,特别是对其非线性黏弹性、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相关性的了解不够充分,又因人脊髓样本获取存在成本过高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羊脊髓的白质和灰质进行力学测试,获得其力学性能参数,为进一步研究人脊髓力学性能开拓道路。方法(1)通过每一节段羊脊髓灰质和白质的拉伸-松弛实验数据优化Kevin L.Troyer等的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的材料常数,拟合出能够在有限元方法中准确表征羊脊髓力学性能的参数;(2)通过对比模型预测结果和动态循环加载实验数据,验证模型拟合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拟合的羊脊髓灰质和白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方均根误差<0.05,获得了准确的羊脊髓灰质和白质力学模型,为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羊脊髓建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人脊髓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 常见损伤 脊髓损伤 体内环境 力学测试 模型拟合 数据优化 材料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体内应力的存在性研究
13
作者 陈方瑶 何源 +6 位作者 冯光宇 范云龙 郎周雨喆 童鑫 刘捷 田林强 陈建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7-217,共1页
目的虽然多数生物组织在体内的应力情况已被广泛研究过,但关于脊髓体内应力的了解尚为空白,导致难以准确分析和解决脊髓的力学相关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脊髓体内应力的存在情况。方法解剖显露大鼠的整条脊髓,从轴向、周向... 目的虽然多数生物组织在体内的应力情况已被广泛研究过,但关于脊髓体内应力的了解尚为空白,导致难以准确分析和解决脊髓的力学相关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脊髓体内应力的存在情况。方法解剖显露大鼠的整条脊髓,从轴向、周向和径向3个方向探究脊髓体内应力的存在情况。(1)轴向:将脊髓按节段横断,测量每一节段脊髓的长度变化量;(2)周向:使用振动切片机从(1)中脊髓每一节段获取2片500μm厚的切片,1片切片使用刀片从中央管处向脊髓右侧沿径向切出开口,测量切口处的张角;(3)径向:对(2)中的另1片切片使用1.5 mm直径的活检打孔器以中央管为圆心沿周向切割打孔,取出切口内的组织并观察其直径是否改变。结果(1)轴向:在横断前后,每一节段脊髓长度均发生明显变化,且胸脊髓的长度变化量普遍较大,其均值为0.586 mm(胸脊髓平均长度为2.859 mm);(2)周向:在径向切割后,切口处白质均出现张角,其均值为20.9°,而灰质始终保持闭合;(3)径向:脊髓切口形状在打孔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存在轴向和周向的体内应力,不存在径向体内应力。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脊髓的力学性质,为准确分析和解决脊髓的力学相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切片机 动物实验 切口形状 胸脊髓 打孔器 长度变化 张角 分析和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残余应力的有限元研究
14
作者 童鑫 何源 +6 位作者 冯光宇 陈方瑶 范云龙 郎周雨喆 刘捷 田林强 陈建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6-576,共1页
目的残余应力广泛存在于血管,大脑和肠道等生物组织内且残余应力的相关研究对于解释相关组织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大量关于残余应力计算的研究,但通过有限元软件来计算残余应力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大鼠... 目的残余应力广泛存在于血管,大脑和肠道等生物组织内且残余应力的相关研究对于解释相关组织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大量关于残余应力计算的研究,但通过有限元软件来计算残余应力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大鼠脊髓张角实验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重建大鼠脊髓灰质和白质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计算大鼠脊髓灰质和白质的残余应力。方法采集大鼠脊髓灰质和白质的切片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大鼠脊髓切片图像,在Solid Works软件中重建大鼠脊髓白质和灰质切片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计算大鼠脊髓灰质和白质的残余应力。结果(1)大鼠脊髓灰质和白质的残余应力作用相反,脊髓灰质处于周向拉伸状态,脊髓白质则处于周向压缩状态;(2)大鼠脊髓灰质的残余应力为287.02~813.2 Pa,白质的残余应力为460.51~1713.6 Pa。结论本研究基于大鼠脊髓张角实验数据,使用有限元软件分别计算大鼠脊髓白质和灰质的残余应力,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脊髓残余应力,也为脊髓残余应力计算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究脊髓残余应力与相关脊髓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HOP软件 脊髓灰质 压缩状态 切片图像 残余应力 有限元研究 疾病发病机制 脊髓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73
15
作者 陶永 王田苗 +1 位作者 刘辉 江山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63,共15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自动化、物联网、医疗健康与智能服务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作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相关工作,分析国内外智能机器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自动化、物联网、医疗健康与智能服务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作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相关工作,分析国内外智能机器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人机协作、无人驾驶、情感识别、脑机接口、仿生软体机器人和云平台、大数据网络等关键与前沿技术的研究作简要的综述,概要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关于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够在把握国内外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发展的同时,为发展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提供相关理论、方法及技术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人机协作 无人驾驶技术 情感识别 脑机接口 大数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飞行器多余物信号识别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孟偲 李阳刚 +1 位作者 张国强 赵长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8-495,共8页
针对飞行器控制电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引入金属线头等微小多余物,从而留下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的飞行器多余物材质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短时自相关函数提取PIND信号的脉冲部分;然后,提取多种... 针对飞行器控制电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引入金属线头等微小多余物,从而留下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的飞行器多余物材质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短时自相关函数提取PIND信号的脉冲部分;然后,提取多种时频域统计特征,并与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特征结合起来;最后,训练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实现材质分类。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集了3种不同材质多余物的PIND信号进行模型训练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材质识别准确率达98%,优于同类方法的相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余物检测 微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 机器学习 信号识别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诱导推力矢量喷管不同气体喷注时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晓明 刘辉 +1 位作者 韩龙柱 袁修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67-2272,共6页
针对激波诱导推力矢量控制研究仅限于主流和次流气体为同种气体的研究现状,开展了不同次流气体分子质量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首先采用二阶精度AUSM+格式和k-ωSST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三维Favre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喷... 针对激波诱导推力矢量控制研究仅限于主流和次流气体为同种气体的研究现状,开展了不同次流气体分子质量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首先采用二阶精度AUSM+格式和k-ωSST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三维Favre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喷管复杂干扰内流场。然后计算了He、N2和CO2等次流气体在不同注气角度、注气压力和主流落压比下的矢量偏转角度和推力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平均分子质量越小的次流气体矢量偏转角度越大,推力损失越小。因此可选用平均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为次流气源,或者将从燃烧室引出的高温燃气与分子质量小的气体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矢量喷管 推力系数 矢量偏转角 多组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加工电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兴刚 朱咸斌 张德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综述了超声电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史,并从硬件上分析了超声电源的各种结构和不同控制方式的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超声电源系统中频率自动跟踪、功率自动调节和阻抗匹配三项关键技术的实现及其优劣,并指出改善超声电源性能的具体措施。... 综述了超声电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史,并从硬件上分析了超声电源的各种结构和不同控制方式的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超声电源系统中频率自动跟踪、功率自动调节和阻抗匹配三项关键技术的实现及其优劣,并指出改善超声电源性能的具体措施。结合当前技术的发展以及超声振动加工的需求,指出超声电源的发展趋势及其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源 频率跟踪 功率自动调节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动脉系统旋动流原理的潜在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萍 刘明 邓小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由于主动脉三维螺旋结构的存在,血流在心脏收缩期成旋动流态。这种旋动流态是人体的一种典型的血流形态,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动脉系统中。研究证明,旋动流有着多种积极生理意义,可以促进血液流动运输,抑制血流扰动,防止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 由于主动脉三维螺旋结构的存在,血流在心脏收缩期成旋动流态。这种旋动流态是人体的一种典型的血流形态,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动脉系统中。研究证明,旋动流有着多种积极生理意义,可以促进血液流动运输,抑制血流扰动,防止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腔表面的沉积,促进氧气输送到动脉壁的输运和减少血细胞在血管表面的黏附。本文对旋动流原理在临床上的潜在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能为血管疾病治疗方案及植介入器械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动流 血流动力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C的可穿戴传感器中柔性/可拉伸天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英 刘乃源 +1 位作者 余臻伟 周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137,共16页
可穿戴传感器利用NFC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测量和读取人体的一些生理参数,在人体运动传感、生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柔性/可拉伸天线是基于NFC的可穿戴传感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利用传统金属材料、柔性金属材料分别与柔性衬底结... 可穿戴传感器利用NFC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测量和读取人体的一些生理参数,在人体运动传感、生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柔性/可拉伸天线是基于NFC的可穿戴传感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利用传统金属材料、柔性金属材料分别与柔性衬底结合可以制备柔性/可拉伸NFC天线。从天线制备方法出发,分别讨论了利用传统金属材料的传统结构、2D结构、3D结构以及利用柔性金属材料中的导电纺织材料、镓基液态金属、导电纳米材料设计柔性/可拉伸NFC天线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可穿戴传感器中的具体应用和目前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NFC可穿戴传感器的发展前景以及柔性/可拉伸NFC天线的研究热点提出了展望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C天线 可穿戴传感器 柔性/可拉伸性 柔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