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断裂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顾志芬 白伏英 +1 位作者 崔德渝 唐振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6,共8页
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带缺口试样进行了冲击断裂的试验研究。利用冲击摆锤试验,测定了冲击力、冲击点位移以及能量转换的瞬态值。试验表明,纤维沿土45°铺层优于0°铺层,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同时采用有限元和工程梁方法对试... 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带缺口试样进行了冲击断裂的试验研究。利用冲击摆锤试验,测定了冲击力、冲击点位移以及能量转换的瞬态值。试验表明,纤维沿土45°铺层优于0°铺层,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同时采用有限元和工程梁方法对试件分层剥离过程的应力、位移场及冲击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冲击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诱发过程催化活性的电化学本质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茂圃 王宝珏 +3 位作者 沈卓身 潘金星 沈荣富 黄子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73-677,共5页
XPS电子能谱技术的测定表明,化学镀诱发伊始,先只有镍的沉积,然后才有NiP的共沉积出现。结合铜基试样在所设计的4种溶液体系中动电位扫描伏安曲线的结果,初步显示,对化学镀镍具有催化特性的金属,从电化学本质上来说,就... XPS电子能谱技术的测定表明,化学镀诱发伊始,先只有镍的沉积,然后才有NiP的共沉积出现。结合铜基试样在所设计的4种溶液体系中动电位扫描伏安曲线的结果,初步显示,对化学镀镍具有催化特性的金属,从电化学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自身能提供到达或超过镍的析出电位的金属。通过电极电位的理论计算及混合电位的测定,说明了化学镀镍首先是镍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诱发过程 催化活性 电化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对诱发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宝珏 沈卓身 +2 位作者 胡茂圃 潘金星 黄子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采用计算机采样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外电场在诱发非催化活性金属铜表面产生化学镀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铜基体电位等于或低于临界诱发电位时才有可能引发化学镀自催化沉积。试样的表面状况、溶液条件和通电电流密度都对临界... 采用计算机采样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外电场在诱发非催化活性金属铜表面产生化学镀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铜基体电位等于或低于临界诱发电位时才有可能引发化学镀自催化沉积。试样的表面状况、溶液条件和通电电流密度都对临界诱发时间有影响。铜基体达到临界诱发电位-0.520V(vsSCE)和临界诱发时间是引发化学镀镍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计算表明,新生的镍原子如果以单原子层覆盖铜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诱发 化学镀镍 诱发过程 外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12缓蚀杀菌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世超 吴志龙 陈锦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6-18,共3页
研究了含有膦酰基、羧基的季铵盐缓蚀杀菌剂PS - 12对 45 # 碳钢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性能、杀菌性能及缓蚀机理。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说明 :PS - 12对 45 # 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属混合型缓蚀剂。XPS分析结果表明PS - 12... 研究了含有膦酰基、羧基的季铵盐缓蚀杀菌剂PS - 12对 45 # 碳钢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性能、杀菌性能及缓蚀机理。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说明 :PS - 12对 45 # 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属混合型缓蚀剂。XPS分析结果表明PS - 12能与Fe2 + 、Ca2 + 等离子螯合 ,生成螯合物覆盖在金属表面形成性能良好的缓蚀膜。杀菌测试说明P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12缓蚀杀菌剂 缓蚀性能 缓蚀机理 循环冷却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12缓蚀杀菌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世超 吴志龙 +1 位作者 陈锦萍 许维钧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3期109-110,134,共3页
研究了含有膦酰基、羧基的季铵盐缓蚀杀菌剂 PS- 12对 45 #钢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性能及杀菌性能。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说明 :PS- 12对 45 #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属混合型缓蚀剂。杀菌结果说明PS-
关键词 缓蚀杀菌剂 缓蚀性能 模拟冷却水 膦酰基 羧基 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RE共渗处理后的工件的外形尺寸变化及其数学模型
6
作者 李合非 徐峰 +1 位作者 徐东山 侯信高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7-268,共2页
本文通过研究经B—Cr—RE共渗技术强化后的工件尺寸变化的规律,给出了经验公式与数学模型,得出了普通碳钢经共渗处理后的尺寸变化是Fe2B相和FeB相的宽度的线性组合。
关键词 碳钢 B-Cr-RE共渗 表面处理 尺寸变化 经验公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层深度与钢表面碳吸收速率的数学模型
7
作者 高元坤 周铁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8-83,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渗碳过程中钢表面碳浓度和其中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予测其表面碳吸收速率的扩散方程。通过计算证明:碳表面吸收速率和渗碳时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中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和截距取决于渗碳气氛、碳势和渗碳深度。... 本文研究了在渗碳过程中钢表面碳浓度和其中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予测其表面碳吸收速率的扩散方程。通过计算证明:碳表面吸收速率和渗碳时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中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和截距取决于渗碳气氛、碳势和渗碳深度。这些双对数直线关系对于研究渗碳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渗层深度 吸收速率 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聚四氟乙烯无油润滑滑动磨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恒 赵俊 孙希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39,共8页
文章研究了填充聚四氟乙烯/铁基金属摩擦副在无油润滑滑动条件下的磨损机理。提出了疲劳为其主要磨损机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磨料磨损。研究了聚四氟乙烯/铁基金属摩擦副运转膜的形成和老化过程。研究了填充聚四氟乙烯向金属匹配面的... 文章研究了填充聚四氟乙烯/铁基金属摩擦副在无油润滑滑动条件下的磨损机理。提出了疲劳为其主要磨损机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磨料磨损。研究了聚四氟乙烯/铁基金属摩擦副运转膜的形成和老化过程。研究了填充聚四氟乙烯向金属匹配面的转移模型。根据金属表面对填充聚四氟乙烯每一组分吸附的动态过程分析,提出了摩擦界面氧化物之间的“n-p-n”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无油滑动 磨损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