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硅橡胶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5
1
作者 黄艳华 石扬 +3 位作者 薛磊 耿新玲 苏正涛 王景鹤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91,共13页
综述了航空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导电性能及阻尼性能等的研究现状,发现改善生胶结构(主链、端基、侧基以及分子量)、加入特种耐热添加剂(白炭黑、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添加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主要途径;调节改性链... 综述了航空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导电性能及阻尼性能等的研究现状,发现改善生胶结构(主链、端基、侧基以及分子量)、加入特种耐热添加剂(白炭黑、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添加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主要途径;调节改性链节类型、含量,破坏硅橡胶分子链的结构规整性是调节航空硅橡胶耐低温性能的主要途径;优选、并用掺杂导电粒子、改进其分散性是提高航空硅橡胶导电性能的主要途径;设计制备大空间位阻的活性聚硅氧烷阻尼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阻尼性能的主要途径。简要介绍了航空硅橡胶在高低温密封、导电和阻尼减振等方面的应用状况,提出高功能化的硅橡胶,如长期高耐热硅橡胶、耐超低温硅橡胶、高电磁屏蔽硅橡胶、高耐疲劳阻尼减振硅橡胶、准恒模量减振硅橡胶、发动机减振氟硅橡胶等特种材料是今后航空硅橡胶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耐高温 耐低温 导电性 阻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减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绪强 苏正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28,共7页
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控制要求的日趋严格和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具备可再生、可降解、环境友好特点的植物纤维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比传统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阻尼减振性能。本文... 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控制要求的日趋严格和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具备可再生、可降解、环境友好特点的植物纤维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比传统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阻尼减振性能。本文总揽了近十年植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减振领域的研究状况,首先阐述了植物纤维多层级结构特点及其阻尼减振机理,其次介绍了植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表征参数,进而分析了植物纤维铺放角度、长度、含量、表面处理和混杂等因素对植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植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阻尼减振领域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 阻尼减振 动态力学性能 混杂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边界条件下由阻尼材料所制振动梁仿真计算
3
作者 郝敏 苏正涛 +3 位作者 裴高林 王辰 陈高升 张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2期23-27,共5页
根据不同边界条件下振动梁的模态测试结果确定了振动梁振型和材料损耗因子,再由谐响应计算得到振动梁激励点和端点峰值、材料损耗因子,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最终发现振动梁试样一端连接激振设备、另一端无约束(为自由端)、水平放置的实... 根据不同边界条件下振动梁的模态测试结果确定了振动梁振型和材料损耗因子,再由谐响应计算得到振动梁激励点和端点峰值、材料损耗因子,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最终发现振动梁试样一端连接激振设备、另一端无约束(为自由端)、水平放置的实验方案最为合理。同时针对单个振动梁试样在测试频段内共振数据少的缺陷,采用改变试样长度、测试多组试样的方法加以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振动梁 边界条件 模态振型 损耗因子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M-fabric/3266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及冲击后压缩行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慧民 闫丽 +3 位作者 安学锋 钱黄海 苏正涛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离位”技术,分别开发两种新型聚醚砜(PES)点阵附载型(ES-L)和PES无规附载U3160织物型(ES-R)ES^TM-fabric织物,采用RTM工艺制备ES^TM-fabric织物增强3266中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ES^TM-fabric/3266),对其进行冲击阻抗及冲击后压缩... 基于“离位”技术,分别开发两种新型聚醚砜(PES)点阵附载型(ES-L)和PES无规附载U3160织物型(ES-R)ES^TM-fabric织物,采用RTM工艺制备ES^TM-fabric织物增强3266中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ES^TM-fabric/3266),对其进行冲击阻抗及冲击后压缩测试,并利用荧光显微镜、SEM结果分析离位增韧机理,还对比研究未增韧U3160织物增强3266中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低速冲击测试结果表明:相比未增韧U3160/3266(ES-U),ES^TM-fabric/3266的起始损伤阈值载荷显著提高,冲击损伤面积明显减少,裂纹扩展更加平缓,且以层内基体裂纹、纤维束内的纤维-基体脱粘和局部铺层断裂为主。ES-L的CAI值比ES-U增大了37%。ES-R层间出现均布式相反转结构,ES-L层间存在硬相区(富BMI连续相)和软相区(富PES连续相/3266相反转结构);ES-L的相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应力集中、耗散冲击能量,从而使其表现出最佳的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技术 冲击行为 损伤容限 损伤模式 树脂转移模塑(R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阻尼混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马绪强 苏正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比强度比模量高、阻尼减振性能优异等优点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结构材料。混杂化是实现复合材料结构承载与阻尼性能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近十年结构阻尼混杂复合材料研究为基础,从微纳颗粒混杂、层...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比强度比模量高、阻尼减振性能优异等优点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结构材料。混杂化是实现复合材料结构承载与阻尼性能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近十年结构阻尼混杂复合材料研究为基础,从微纳颗粒混杂、层内编织混杂、层间铺层混杂和插层结构混杂四个方面对结构阻尼混杂复合材料的阻尼减振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结构阻尼混杂复合材料在阻尼减振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阻尼复合材料 阻尼减振 混杂 损耗因子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阻尼硅橡胶复合材料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涂春潮 刘刚 +3 位作者 任玉柱 郭瑞毅 余贝贝 苑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通过开炼共混的方式在SE2155阻尼硅橡胶中加入MoS_(2),利用RPA2000分析材料在不同温度、频率、应变下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MoS_(2)填充量的增加,SE2155阻尼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MoS_(2)填充量达到2%时,SE2155阻尼硅橡胶拉... 通过开炼共混的方式在SE2155阻尼硅橡胶中加入MoS_(2),利用RPA2000分析材料在不同温度、频率、应变下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MoS_(2)填充量的增加,SE2155阻尼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MoS_(2)填充量达到2%时,SE2155阻尼硅橡胶拉伸强度可达8.63MPa;但加工性能变差。填充量在10%以内,MoS_(2)不改变SE2155阻尼硅橡胶模量及阻尼特性随温度、频率及应变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硅橡胶 二硫化钼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隔振系统理论建模与试验仿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高升 赖亮庆 +1 位作者 蒋洪罡 苏正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四端参数法建立了基于冰箱压缩机双层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得到了系统的力传递率规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及动态响应分析得到了系统的振型及力传递率。将双层隔振系统力传递率的理论结果及有限... 利用四端参数法建立了基于冰箱压缩机双层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得到了系统的力传递率规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及动态响应分析得到了系统的振型及力传递率。将双层隔振系统力传递率的理论结果及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得到的共振频率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力传递率结果与仿真结果总体趋势一致,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在0 Hz^150 Hz的低频段上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当频率高于150 Hz时,理论结果及仿真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参数法 双层隔振 力传递率 固有频率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国产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孔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慧民 王赫 +4 位作者 孟繁星 耿大喜 李跃腾 钱黄海 苏正涛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4,共11页
针对新型国产T800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在切削过程中因钻削力及扭矩较大易产生的分层撕裂、纤维损失等缺陷问题,搭建包含立式超声加工中心和测力系统的实验平台,采用硬质合金麻花钻、三尖钻、匕首钻对T800... 针对新型国产T800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在切削过程中因钻削力及扭矩较大易产生的分层撕裂、纤维损失等缺陷问题,搭建包含立式超声加工中心和测力系统的实验平台,采用硬质合金麻花钻、三尖钻、匕首钻对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制孔质量对比实验。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对比了三种刀具结构在普通钻削(conventional drilling, CD)下对T800复合材料制孔的切削力、孔出入口表面形貌、孔径偏差及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在优选刀具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钻削(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drilling, UVAD)方法开展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匕首钻可以有效地抑制T800复合材料制孔时的表面缺陷,然而入口孔径精度较差;超声振动辅助匕首钻可以进一步提升制孔质量,特别是通过提高入钻稳定性显著改善孔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00 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钻削 匕首钻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方式对橡胶高频振动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敏 陈高升 +1 位作者 裴高林 苏正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4期198-201,共4页
针对不同约束方式对黏弹性材料高频振动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比较2 000 Hz^6 000 Hz频率范围内不同约束方式对阻尼梁振动性能的相干性,并提取2 000 Hz^6 000 Hz内不同阶数的模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约束方式阻尼梁的振动试验进行仿真... 针对不同约束方式对黏弹性材料高频振动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比较2 000 Hz^6 000 Hz频率范围内不同约束方式对阻尼梁振动性能的相干性,并提取2 000 Hz^6 000 Hz内不同阶数的模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约束方式阻尼梁的振动试验进行仿真。将模态试验结果与出现共振峰最多的中间节点的速度传递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端固支竖直放置工况的相干性最优,两端固支竖直放置工况的试验结果与一端固支竖直放置工况相比与仿真结果更吻合,有关结论为用振动梁法在高频振动条件下测试黏弹性橡胶材料时约束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传递函数 约束方式 相干性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球面橡胶-金属弹性轴承等刚度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高升 栗付平 杨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2,共6页
从理论上推导了叠层球面橡胶-金属弹性轴承各胶层的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计算公式,探讨了胶层压缩刚度、扭转刚度的等刚度设计方法,并将等压缩刚度和等扭转刚度设计方案的理论计算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分别与未进行等刚度设计方案的结果... 从理论上推导了叠层球面橡胶-金属弹性轴承各胶层的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计算公式,探讨了胶层压缩刚度、扭转刚度的等刚度设计方法,并将等压缩刚度和等扭转刚度设计方案的理论计算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分别与未进行等刚度设计方案的结果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等刚度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不同胶层之间的刚度差异,各胶层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轴承 等刚度设计 压缩刚度 扭转刚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填料填充改性聚苯硫醚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睿 苏正涛 +1 位作者 赵艳芬 王珊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简述了聚苯硫醚(PPS)性能上的优缺点,并对其改性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着重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微纳米填料填充改性。根据改性填料种类可分为碳材料、无机矿物、纤维填料的单一填充改性,以及多填料复配填充等4个方面。分别简述了改性填料的处理... 简述了聚苯硫醚(PPS)性能上的优缺点,并对其改性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着重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微纳米填料填充改性。根据改性填料种类可分为碳材料、无机矿物、纤维填料的单一填充改性,以及多填料复配填充等4个方面。分别简述了改性填料的处理、PPS/填料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以及复合材料热学、电磁、力学等性能的改性结果,为PPS的改性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最后,提出了目前PPS改性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未来PPS改性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微纳米填料 填充改性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硅橡胶/丁苯橡胶共混胶动态性能 被引量:17
12
作者 涂春潮 王珊 +2 位作者 任玉柱 蒋洪罡 黄艳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通过热捏合方法制备SE2045/SBR共混胶并利用RPA2000分析共混胶在不同温度、频率、应变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在SE2045阻尼硅橡胶中并入10%的SBR,可以将SE2045阻尼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提高28.4%,达到10.58MPa,撕裂强度提高260%,达到51.6 kN... 通过热捏合方法制备SE2045/SBR共混胶并利用RPA2000分析共混胶在不同温度、频率、应变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在SE2045阻尼硅橡胶中并入10%的SBR,可以将SE2045阻尼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提高28.4%,达到10.58MPa,撕裂强度提高260%,达到51.6 kN/m;但共混胶的工艺性能不如SE2045阻尼硅橡胶.加入10%的SBR后,SE2045阻尼硅橡胶的模量及阻尼性能提高,但材料性能随温度、频率的变化趋势不变;在应变为1% ~ 20%范围内,SE2045/SBR共混胶阻尼性能tanδ随应变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而SE2045的阻尼性能先降低后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丁苯橡胶 共混 模量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压力对橡胶/金属热硫化粘接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鹏 苏正涛 +3 位作者 赖亮庆 薛磊 冯林兆 王景鹤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NR1155天然橡胶在不同硫化压力下热硫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基于90°粘合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分别测量了不同硫化压力下制备的橡胶/金属复合结构试样的粘合剥离强度,并采用低场NMR橡胶交联密度测定仪分析试样中橡胶部分的交联密度,... 研究NR1155天然橡胶在不同硫化压力下热硫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基于90°粘合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分别测量了不同硫化压力下制备的橡胶/金属复合结构试样的粘合剥离强度,并采用低场NMR橡胶交联密度测定仪分析试样中橡胶部分的交联密度,同时采用冷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研究剥离破坏表面。结果表明:NR1155天然橡胶胶料与Chemlok205/Chemlok220热硫化胶粘体系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协同硫化作用。随着硫化压力的提高,橡胶/金属的粘合剥离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且最大剥离力呈现对硫化压力的函数依赖关系,而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压力 胶粘剂 剥离强度 橡胶/金属复合结构 交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珊 苏正涛 赵艳芬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研究了纳米无机填料体系对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热传导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aSO_4,BN和R930相比,三种不同结构形态的碳纳米材料明显延长了氟橡胶的正硫化时间;当硫化橡胶硬度级别... 研究了纳米无机填料体系对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热传导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aSO_4,BN和R930相比,三种不同结构形态的碳纳米材料明显延长了氟橡胶的正硫化时间;当硫化橡胶硬度级别相同时,多壁碳纳米管CNTs、石墨和N990对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补强效果显著,其中CNTs的补强效率最高,添加CNTs可提高氟橡胶的撕裂强度,但严重损害其压缩永久变形性能;添加石墨和N990的氟橡胶可以获得更好的耐空气老化性能和耐高温压缩性能,添加R930耐高温压缩性能最好;石墨和BN有利于氟橡胶的导热性;添加BaSO_4的氟橡胶热失重分解温度最高,且质量损失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纳米无机填料 硫化特性 力学性能 热空气老化性能 热传导性能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表征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并用体系的硫化过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姣 王克俭 +6 位作者 王鹏 苏正涛 刘杰 姬岩岩 贾志诚 谢超杰 刘顺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在料腔安装超声波探头的无转子硫化仪上同步监测天然橡胶(NR)/环氧化天然橡胶(ENR)硫化过程得到了声速曲线和扭矩曲线,对比其相似性提出了超声波表征硫化历程的方法,指出其对微观结构和密实度变化更加灵敏。在压力-体积-温度(PVT)-超声... 在料腔安装超声波探头的无转子硫化仪上同步监测天然橡胶(NR)/环氧化天然橡胶(ENR)硫化过程得到了声速曲线和扭矩曲线,对比其相似性提出了超声波表征硫化历程的方法,指出其对微观结构和密实度变化更加灵敏。在压力-体积-温度(PVT)-超声波检测装置上同步测试了该并用胶的比容和声速,这两种同步测试数据可用直线方程、考虑压力效应的声阻抗方程和从Tait方程推导直接反映温度效应的方程对硫化过程进行较好描述,说明超声波还可直接监测硫化胶的比容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表征 环氧化天然橡胶 硫化仪 声速 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与石墨对聚四氟乙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红波 苏正涛 +1 位作者 杨睿 马绪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8,共7页
以针状的硅灰石和鳞片石墨为填料,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填料含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和转移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填充硅灰石和石墨时,PTFE的磨损率都... 以针状的硅灰石和鳞片石墨为填料,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填料含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和转移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填充硅灰石和石墨时,PTFE的磨损率都会随填料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硅灰石的作用要强于石墨;但硅灰石会使PTFE的摩擦因数明显增大,而石墨会使PTFE的摩擦因数降低;2种填料提升PTFE耐磨性的作用机理不同,硅灰石在摩擦过程中会在滑动界面区域上逐渐堆积,起到优先承担载荷的作用;而石墨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生片层的滑移与剥离,有助于转移膜的形成;适量的硅灰石(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与石墨(含量为5%或10%)复合填充能产生协同效应,使PTFE的磨损率进一步降低,耐磨性比未填充的PTFE提高2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硅灰石 石墨 摩擦磨损性能 密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的取向对聚酰亚胺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睿 苏正涛 +1 位作者 李红波 赵文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5,共5页
通过热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聚酰亚胺(PI)/石墨(NG)复合材料,对其摩擦性能、断面及磨痕形貌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NG在PI基体中沿着与成型压力垂直的方向取向;当载荷不变且滑动速度较低时,垂直于摩擦面的NG比平行于摩擦面的NG更能降... 通过热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聚酰亚胺(PI)/石墨(NG)复合材料,对其摩擦性能、断面及磨痕形貌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NG在PI基体中沿着与成型压力垂直的方向取向;当载荷不变且滑动速度较低时,垂直于摩擦面的NG比平行于摩擦面的NG更能降低PI的摩擦因数;随着滑动速度的提高,这种情况发生转变,而提高载荷后,转变点向低速移动;对比摩擦性能与磨痕形貌的结果发现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磨痕的表面越光滑、粗糙度越低,摩擦因数与磨损率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取向 聚酰亚胺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粒径对聚酰亚胺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睿 苏正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0,共6页
选用了10、20、30、40、50μm 5种粒径的天然鳞片石墨(NG)作为添加剂,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聚酰亚胺(PI)/NG复合材料,对其动态热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及断面、磨痕形貌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NG能够提高PI的储能模量及损耗模量,但是N... 选用了10、20、30、40、50μm 5种粒径的天然鳞片石墨(NG)作为添加剂,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聚酰亚胺(PI)/NG复合材料,对其动态热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及断面、磨痕形貌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NG能够提高PI的储能模量及损耗模量,但是NG的粒径对其影响较小;随着NG粒径的降低,PI/NG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f)和磨损率(ω)依次减小,添加粒径10μm的NG之后,PI/NG复合材料的f为0.088 2,ω为6.19×10^(-7)mm^3/N·m,并且具备比纯PI更平滑的磨损面,以及更连续致密的转移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粒径 聚酰亚胺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相结构与热性能
19
作者 董慧民 安学锋 +4 位作者 闫丽 钱黄海 程丽君 刘丽萍 李跃腾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利用SEM、DMA和TGA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微观相结构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MI/PES复相树脂体系发生了相分离现象,当PES添加量达到15phr时,复相树脂体系中产生了相反转结构,富BMI颗粒相被富PES相紧密包裹;相比... 利用SEM、DMA和TGA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微观相结构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MI/PES复相树脂体系发生了相分离现象,当PES添加量达到15phr时,复相树脂体系中产生了相反转结构,富BMI颗粒相被富PES相紧密包裹;相比于纯BMI树脂,BMI/PES复相树脂中归属于富BMI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BMI/PES-5复相树脂中只有一个Tg,其起始模量降低对应的温度升高;随着PES添加量增大,BMI/PES复相树脂高温塑性行为更加明显;由于PES与BMI间良好的界面作用及富PES相的热防护作用,BMI/PES复相树脂的最大热失重温度和残炭率均得到显著增大;树脂体系在氮气氛围中的耐热性要优于空气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PES) 双马来酰亚胺(BMI) 相结构 玻璃化转变 动态机械热分析(DMA) 热失重分析(T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