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的补焊性能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闫忠杰 陈书翔 +2 位作者 尚哲 刘雪松 方洪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4,115,共6页
以高速列车用A7N01铝合金原始焊接接头和一次补焊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残余应力测试、拉伸试验、硬度试验、金相分析以及断裂韧度测试等手段对补焊前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补焊前后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测... 以高速列车用A7N01铝合金原始焊接接头和一次补焊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残余应力测试、拉伸试验、硬度试验、金相分析以及断裂韧度测试等手段对补焊前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补焊前后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依据试验结果对补焊前后构件临界失稳断裂长度进行计算,由金相分析结果假定补焊前后初始裂纹长度,利用Paris公式对含有初始缺陷的补焊前后焊接接头进行疲劳剩余寿命计算,计算结果说明尽管补焊工艺一定程度造成了材料性能损失,在存在裂纹的情况下依然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补焊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任务分配与航迹规划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41
2
作者 孙小雷 齐乃明 +1 位作者 董程 姚蔚然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72-2776,共5页
针对无人机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多无人机任务分配与航迹规划的整体控制架构。将威胁和障碍区域考虑为合理的多边形模型,使用改进的A*算法规划出两个航迹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并利用该路径航程作为任务分配过程全局目标函数的输入,采用... 针对无人机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多无人机任务分配与航迹规划的整体控制架构。将威胁和障碍区域考虑为合理的多边形模型,使用改进的A*算法规划出两个航迹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并利用该路径航程作为任务分配过程全局目标函数的输入,采用与协同系统相匹配的粒子结构进行改进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任务分配迭代寻优。根据分配结果并考虑无人机性能约束,基于B-spline法平滑路径组合,生成飞行航迹。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保证计算速度和收敛性能的同时,能够产生合理的任务分配结果和无人机的可飞行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任务分配 航迹规划 改进A^*算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线罩误差的雷达导引头隔离度影响与UKF在线补偿 被引量:8
3
作者 宗睿 林德福 +1 位作者 兰玲 王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9-1278,共10页
针对雷达导引头隔离度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带来的严重影响,建立了包含天线罩误差在内的雷达导引头隔离度模型,对比分析了弹簧力矩、阻尼力矩及天线罩误差引起的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性和时域频域性能,并研究了不同干扰输入条件下导弹脱靶... 针对雷达导引头隔离度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带来的严重影响,建立了包含天线罩误差在内的雷达导引头隔离度模型,对比分析了弹簧力矩、阻尼力矩及天线罩误差引起的隔离度寄生回路稳定性和时域频域性能,并研究了不同干扰输入条件下导弹脱靶量与隔离度幅值的对应关系,重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隔离度在线补偿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导引头隔离度的存在会削弱制导控制系统稳定性、降低制导精度,其中负的天线罩误差斜率影响最为严重;闪烁噪声输入下,负的天线罩误差斜率和弹簧力矩隔离度引起的脱靶量较大,而在目标随机机动输入下,正、负天线罩误差斜率隔离度引起脱靶量较大;所提出的UKF隔离度在线补偿方法分别在速度指向误差和目标常值机动输入下均能够同时估计出弹簧力矩系数、阻尼力矩系数和天线罩误差斜率,并实现了对隔离度的有效抑制,达到了改善制导性能,提高制导精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导引头 天线罩误差 隔离度寄生回路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UKF的光学捷联导引头刻度尺误差补偿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宗睿 林德福 +1 位作者 刘泰然 兰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77-3584,共8页
针对光学捷联导引头刻度尺误差带来的隔离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刻度尺误差实时补偿方法。分析了刻度尺误差引起隔离度问题的机理,由弹目相对运动方程以及光学捷联导引头量测方程建立了考虑刻度尺误差影响的非线... 针对光学捷联导引头刻度尺误差带来的隔离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刻度尺误差实时补偿方法。分析了刻度尺误差引起隔离度问题的机理,由弹目相对运动方程以及光学捷联导引头量测方程建立了考虑刻度尺误差影响的非线性滤波模型,采用UKF滤波算法,对刻度尺系数进行估计,并用所提出的补偿方法进行实时补偿,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及半实物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出刻度尺系数,经补偿后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捷联导引头 刻度尺误差 无迹卡尔曼滤波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的捷联红外导引头隔离度在线补偿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宗睿 林德福 +2 位作者 王伟 盛晓彦 兰玲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5,共9页
以捷联红外导引头的工程应用为研究背景,针对刻度尺误差带来的隔离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multiple model,MM)的隔离度在线补偿方法。建立了捷联红外导引头隔离度模型,分析了隔离度对导弹制导系统稳定性和制导精度的影响;对刻度尺... 以捷联红外导引头的工程应用为研究背景,针对刻度尺误差带来的隔离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multiple model,MM)的隔离度在线补偿方法。建立了捷联红外导引头隔离度模型,分析了隔离度对导弹制导系统稳定性和制导精度的影响;对刻度尺误差进行离散建模,采用基于MM的滤波算法,实时更新每个模型与真实值匹配的条件概率,得到刻度尺误差的估计值,最后将当前时刻的刻度尺误差估计值代入到制导回路进行在线补偿。研究结果表明,捷联导引头隔离度的存在会削弱制导系统稳定性、降低制导精度,特别在寄生回路正反馈时影响更为严重;所提出的基于MM的隔离度在线补偿方法可较好地实时估计出作用于系统的刻度尺误差,并有效实现了对刻度尺误差引起的隔离度的在线抑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达到了改善制导性能,提高制导精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红外导引头 刻度尺误差 隔离度 多模型 在线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防御系统延迟使其预测误差最大的突防弹道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齐乃明 周啟航 +1 位作者 崔乃刚 董程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9-414,共6页
对中段多脉冲机动突防弹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原理与方法有别于成熟的航天器多脉冲变轨,而是基于路径规划的思想对弹道设计问题简化。考虑敌方防御系统延迟,改进多脉冲点火模型,并基于变射面的思想对关机点参数进行了设计及... 对中段多脉冲机动突防弹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原理与方法有别于成熟的航天器多脉冲变轨,而是基于路径规划的思想对弹道设计问题简化。考虑敌方防御系统延迟,改进多脉冲点火模型,并基于变射面的思想对关机点参数进行了设计及优化。然后,从使敌方预测误差最大的角度提出评价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最后,给出了一种同时满足导弹机动突防与打击精度要求的多脉冲弹道设计方法。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的有效性、灵活性、迭代效率及精度等方面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在PC机仿真中,20 s内就设计出一条保证打击精度的中段突防弹道。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提出的突防弹道设计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 预测误差 系统延迟 变射面 机动突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车间人员宏观行为数字孪生模型快速构建的小目标智能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庭煜 钟杰 +3 位作者 刘洋 何必秒 段华 陆增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3-1473,共11页
作为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员的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人员行为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已成为阻碍数字孪生车间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出于火工品生产安全考虑,航天装备等许多产品的制造对车间中不同区域人员的宏观... 作为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员的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人员行为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已成为阻碍数字孪生车间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出于火工品生产安全考虑,航天装备等许多产品的制造对车间中不同区域人员的宏观分布有严格的控制需求。鉴于此,针对人员宏观行为数字孪生模型构建问题提出一种三阶段级联卷积神经网络(3-Stage CCNN)的深度学习算法,对车间现场视频中的车间人员进行识别,以支撑人员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提取,并为后续构建人员的宏观行为数字孪生模型的实现提供基础。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国际公开数据集Caltech Pedestrian和复杂机电产品某院实际数据集上都达到了较好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人员宏观行为 智能检测 深度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冷库冷风机除霜控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申江 窦伟 +2 位作者 向鹏程 胡开永 张自强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冷库冷风机“按需除霜”,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将湿空气物性参数、冷风机运行时间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基于BP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霜量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并利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 冷库冷风机“按需除霜”,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将湿空气物性参数、冷风机运行时间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基于BP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霜量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并利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结霜量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为10.11%,除霜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小于5%。本文所建立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霜量预测模型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冷风机结霜量与除霜时长,为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确定除霜起始点和除霜时长实现冷风机“按需除霜”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按需除霜 除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罩寄生回路影响与自校正控制在线补偿 被引量:2
9
作者 宗睿 林德福 +1 位作者 范世鹏 兰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8-1898,共11页
以雷达寻的导弹的制导系统设计为应用背景,建立了天线罩寄生回路模型,采用无量纲方法分析了寄生回路对制导系统稳定性及制导性能参数的影响。基于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天线罩寄生回路的在线补偿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 以雷达寻的导弹的制导系统设计为应用背景,建立了天线罩寄生回路模型,采用无量纲方法分析了寄生回路对制导系统稳定性及制导性能参数的影响。基于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天线罩寄生回路的在线补偿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线罩误差斜率的存在导致寄生回路的生成,从而削弱整个制导系统的稳定性,且随着剩余飞行时间的减小,制导系统稳定性恶化加剧,寄生回路会改变制导系统的有效制导时间常数和有效导航比,从而影响制导精度。所提补偿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寄生回路的在线补偿,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从而达到了增强制导系统稳定性,改善制导系统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天线罩寄生回路 极点配置 自校正控制 在线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车间生产行为识别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庭煜 陆增 +3 位作者 孙毅锋 刘芳 何必秒 钟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3-2156,共14页
传统的依赖视频监控的人员行为管理方式费时且易产生疏漏,难以适用复杂的生产制造环境,为了实现更加有效的人员行为管理,针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行为识别与智能监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体骨架信息的生产行为识别方法。基于三维深度视觉传... 传统的依赖视频监控的人员行为管理方式费时且易产生疏漏,难以适用复杂的生产制造环境,为了实现更加有效的人员行为管理,针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行为识别与智能监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体骨架信息的生产行为识别方法。基于三维深度视觉传感器采集人体骨架关节位置数据,用标准化重构方法对骨架关节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合成人体行为的时空特征RGB图像。在此基础上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时空域的生产行为识别。最后通过CUDA GPU加速环境下面向MSR-Action3D数据集和自建验证数据集NJUST3D进行实验验证,说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视觉 行为识别 骨架 深度学习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综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勇 陈海涛 +4 位作者 刘润芳 李忠盛 张敏 丛大龙 何庆兵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237,共6页
目的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具有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不仅缩短了武器弹药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实弹射击中极易造成炸膛等恶性事故,因此对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技术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方法以弹药金属包装材料腐蚀机理分析为... 目的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具有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不仅缩短了武器弹药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实弹射击中极易造成炸膛等恶性事故,因此对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技术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方法以弹药金属包装材料腐蚀机理分析为出发点,结合现有金属防腐技术,为弹药金属包装材料防腐方法提供合理性建议。结果当储存的环境相对湿度达到60%以后,几种常用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速率明显加快,且铁的腐蚀速率大于铜的腐蚀速率,铜的腐蚀速率大于铝的腐蚀速率。结论弹药金属包装材料腐蚀的原因主要为电化学腐蚀,而高湿热、海洋环境、粗糙的表面状态和高的内部应力都会促进腐蚀的加重,材料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密封防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可以有效解决弹药金属包装材料的腐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金属材料 弹药 包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超声辅助切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振邦 袁松梅 +3 位作者 李真 李麒麟 宋肖珺 李燕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1期55-62,共8页
为研究镁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_f/Mg)的切削力与已加工表面质量,开展了硬质合金铣刀与硬质合金钻头超声辅助切削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超声辅助铣削C_f/Mg复合材料时铣削力随每齿进给量及铣削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随主轴转速... 为研究镁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_f/Mg)的切削力与已加工表面质量,开展了硬质合金铣刀与硬质合金钻头超声辅助切削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超声辅助铣削C_f/Mg复合材料时铣削力随每齿进给量及铣削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随主轴转速的增加而减小;试验中,在超声辅助铣削时每齿进给量0.025mm、铣削深度0.2mm、转速6000r/min加工参数下铣削力最小,每齿进给量0.025mm、铣削深度0.2mm、转速4000r/min加工参数下表面质量较好;采用硬质合金钻头进行单因素钻削试验时,轴向钻削力随主轴转速的升高而减小;与传统钻削相比,超声辅助钻削能减小轴向钻削力,在机床转速6000r/min、机床进给速度100mm/min加工参数下超声辅助钻削相比传统钻削可减小约36%的轴向钻削力;超声辅助钻削相比传统钻削能改善钻孔出口的毛刺、分层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Mg) 超声辅助切削 切削力 切削参数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钛合金相变点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荣 刘润芳 +2 位作者 杨益军 康凤 林军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获得一种低成本钛合金Ti12LC准确的相变点。方法采用差热分析法和连续升温金相法,对钛合金的相变温度进行了测定。首先通过差热分析,初步确定了该钛合金相变温度范围,接着采用连续升温金相法,进一步精确分析钛合金的相变点。通过分... 目的获得一种低成本钛合金Ti12LC准确的相变点。方法采用差热分析法和连续升温金相法,对钛合金的相变温度进行了测定。首先通过差热分析,初步确定了该钛合金相变温度范围,接着采用连续升温金相法,进一步精确分析钛合金的相变点。通过分析DSC曲线中的吸热、放热现象,对该合金的相变温度范围进行研究,再通过试样淬火后的金相分析,研究α相和β相的数量及分布。结果确定了Ti12LC钛合金的相变温度在880~890℃之间,而连续升温淬火金相法测得Ti12LC钛合金的相变温度为885℃。结论由于淬火温度间隔小,两种分析方法下,该相变温度的测定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2LC钛合金 相变点 Α相 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爆炸喷涂铝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永静 郝晶莹 +2 位作者 王长亮 宇波 汤智慧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4,共5页
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0.45mm厚的Al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力学试验机等对涂层显微组织、相组成和结合强度进行分析;依据GJB 2604-1996和GJB 6190-2008分别测试涂层表面导电性能和电磁屏... 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0.45mm厚的Al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力学试验机等对涂层显微组织、相组成和结合强度进行分析;依据GJB 2604-1996和GJB 6190-2008分别测试涂层表面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爆炸喷涂技术制备铝涂层结合强度达到8.63MPa,孔隙率约为1.26%,优于传统火焰喷涂和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铝涂层表面电阻率达到0.181mΩ/,1~40GHz全频段电磁屏蔽效能达到60dB,是一种电磁屏蔽材料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喷涂 AL涂层 结合强度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装配角误差传播建模研究
15
作者 宁丹峰 陈万春 +2 位作者 于江祥 张家杰 刘新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4,67,共8页
装配过程的误差建模是分析装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影响导弹装配结果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装夹定位精度,将装配误差源分为工装装夹精度和产品制造精度2类,不同形式的误差通过虚拟夹具的概念进行统一表达,基于误差流理论对导弹装... 装配过程的误差建模是分析装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影响导弹装配结果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装夹定位精度,将装配误差源分为工装装夹精度和产品制造精度2类,不同形式的误差通过虚拟夹具的概念进行统一表达,基于误差流理论对导弹装配建立误差传播的状态空间模型,求出该过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应用该模型对装配过程中的角误差进行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同蒙特卡罗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3%,说明该方法可行。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分析复杂装配过程,还可对各工序装配效果进行观测及向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装配 角误差 虚拟夹具 误差流 状态空间 蒙特卡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2铝合金双光束激光填丝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艳利 杨长春 +1 位作者 李瑞 姚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6-188,194,共4页
以YAG激光为热源,开展了2A12铝合金双光束激光填丝焊焊接工艺研究,对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送丝速度、光斑间距等主要焊接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焊接参数可以显著改善焊缝成形。与双光束自熔焊相比,双光束填丝焊可... 以YAG激光为热源,开展了2A12铝合金双光束激光填丝焊焊接工艺研究,对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送丝速度、光斑间距等主要焊接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焊接参数可以显著改善焊缝成形。与双光束自熔焊相比,双光束填丝焊可以有效抑制裂纹的产生;与单光束填丝焊相比,双光束填丝焊可以减少焊缝内部气孔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束激光填丝焊 铝合金 焊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飞行器角误差控制
17
作者 宁丹峰 陈万春 +1 位作者 杨明辉 孙燕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针对飞行器装配角误差过程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逐步最小化角误差法及全局最小化最终角误差法,并与直接装配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装配法角误差服从莱斯分布并逐渐增加;逐步最小化角误差法和全局最小化最终角误... 针对飞行器装配角误差过程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逐步最小化角误差法及全局最小化最终角误差法,并与直接装配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装配法角误差服从莱斯分布并逐渐增加;逐步最小化角误差法和全局最小化最终角误差法角误差服从广义极值分布,逐步最小化角误差法不受装配零件个数的影响,全局最小化最终角误差法角误差均值与标准差均随零件增加收敛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模型 飞行器 装配 蒙特卡罗仿真 误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稳定平台力矩电机选择及驱动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佳佳 邱国廷 +1 位作者 安庆勇 牛海东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用于航空遥感测量的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是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度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承载比大的特点。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的主要作用是隔离环境和飞行载体自身等扰动因素对成像载荷的影响作用,为成像载荷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而驱动... 用于航空遥感测量的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是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度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承载比大的特点。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的主要作用是隔离环境和飞行载体自身等扰动因素对成像载荷的影响作用,为成像载荷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而驱动系统则是实现平台稳定控制的重要环节。针对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稳定回路设计,进行了干扰力矩计算和力矩电机选型,选择了单级齿轮传动方式,并设计了力矩电机电流环功率驱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系统可以高速的响应输入指令,且对飞机干扰角运动有良好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负载惯性稳定平台 驱动系统 力矩电机 电流环 扰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织梯度织物/酚醛树脂斜叠防热材料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盼盼 刘漪涛 +3 位作者 秦蓉蓉 王猛 范一凡 乔懿元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89,共5页
针对超高速飞行器防热材料需求,提出了一种混织梯度织物/酚醛树脂斜叠防热材料,该防热材料是一种梯度功能材料,材料功能从外层向内层逐步由抗烧蚀向隔热过渡,从而实现防隔热一体化。抗烧蚀和隔热两个功能层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面,两个功... 针对超高速飞行器防热材料需求,提出了一种混织梯度织物/酚醛树脂斜叠防热材料,该防热材料是一种梯度功能材料,材料功能从外层向内层逐步由抗烧蚀向隔热过渡,从而实现防隔热一体化。抗烧蚀和隔热两个功能层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面,两个功能层采用相同的耐高温树脂基体,但是抗烧蚀层增强纤维以耐烧蚀纤维为主体,隔热层增强纤维以耐高温纤维为主体。功能层及功能梯度由抗烧蚀纤维和隔热纤维混织带实现。该防热材料采用倾斜层叠结构,铺层与飞行器航向呈一定夹角,以提高其抗冲刷性能。所得材料在高温超音速燃气流发动机上的考核结果表明,可以抵抗最高表面温度为1750℃,热流密度为2000 k W/m^2,长达40 s的燃气流烧蚀冲刷,单位面积质量损失率小于40 g/100 cm^2,背温低于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热材料 酚醛树脂 增强纤维 混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控制组合嵌入式处理技术
20
作者 张自强 薛健 +3 位作者 陈光信 刘芳 王艳辉 李硕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179,共8页
传统导弹电气控制组合以模拟电路和分立器件为主,体积大,与地面传输电缆复杂,控制精度低。采用嵌入式处理技术,利用嵌入式系统体积小、软件固化的优点,通过电气控制组合与地面系统数字通讯,实现功能控制和信号采集。处理电路体积小,控... 传统导弹电气控制组合以模拟电路和分立器件为主,体积大,与地面传输电缆复杂,控制精度低。采用嵌入式处理技术,利用嵌入式系统体积小、软件固化的优点,通过电气控制组合与地面系统数字通讯,实现功能控制和信号采集。处理电路体积小,控制精度高,可靠性与集成度高,为后续型号电气控制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控制组合 嵌入式 数字通讯 控制精度 可靠性 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