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美琴 杨铠冰 +3 位作者 冀燃 庞清华 张大保 张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遗传因素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易感基因,通过对易感位点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通过旁路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发生、进展,从而发现... 本文主要介绍遗传因素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易感基因,通过对易感位点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通过旁路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发生、进展,从而发现重要的枢纽基因,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靶点。由于遗传变异信息的分散性,需要借助详细的文献、网上搜索和一些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归纳LOAD的致病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本文以3个常用数据库为来源,采用多手段、多途径的分析和挖掘数据方法,充分利用已有AD数据资源,为AD基因学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单核苷酸多肽性 通路 数据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董雯 王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10-614,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机制复杂,理想的动物模型对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多种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观察和评价指标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基础与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机制复杂,理想的动物模型对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多种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观察和评价指标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模型 动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3
作者 张静爽 王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21-724,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生机制 淀粉样蛋白 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细胞培养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康美美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5,共4页
2D细胞培养的细胞在体外环境下随着增生会逐渐丧失原来的性状;动物模型实验繁琐,价格昂贵;而3D细胞培养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动物模型和2D细胞模型的缺陷,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2014年数据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6... 2D细胞培养的细胞在体外环境下随着增生会逐渐丧失原来的性状;动物模型实验繁琐,价格昂贵;而3D细胞培养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动物模型和2D细胞模型的缺陷,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2014年数据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在5.14%,我国AD患者2016年已达800万,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AD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及难点。本文将简单介绍2D细胞培养和3D细胞培养,并对3D细胞培养近些年在AD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细胞培养 3D细胞培养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整合策略挖掘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美琴 杨铠冰 +3 位作者 冀燃 庞清华 张大保 张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7-1123,共7页
目的阐明阿尔茨海默病(AD)已知致病基因的作用与新发现的相关基因,对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靶点。方法从网站数据库(OMIM、Alz Gene)搜集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数据信息;运用多种致... 目的阐明阿尔茨海默病(AD)已知致病基因的作用与新发现的相关基因,对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靶点。方法从网站数据库(OMIM、Alz Gene)搜集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数据信息;运用多种致病基因预测工具(Endeavour、Gene Prospector、GLAD4U、Proph Net)进行生物分析,从而预测致病基因,并通过GENE、Pub Med数据库进行结果验证。结果从两个数据库中直接获取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利用4种工具软件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筛选出基因出现次数≥3的基因),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得到一个含有25个基因的列表,这些基因包括CALHM1、ABCA7、A2M、CLU、SORL1、HFE、CD2AP、APP、ACE、PICALM、APOE、NOS3、MS4A6A、PLD3、CR1、ADAM10、MS4A4E、BLMH、PSEN1、CD33、PSEN2、MPO、APBB2、BIN1和PLAU。结论 CALHM1、ABCA7、A2M、CLU等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为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学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数据库资源 易感基因 基因预测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黄娜雁 宋鲁平 +2 位作者 童志前 魏翠柏 吕继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皮层刺激方法。rTMS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脑网络,以及神经递质、营养因子等多种途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 精神 行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社区管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4
7
作者 郝立晓 贾建国 +2 位作者 韩璎 孙宇 王晓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285-4290,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老年人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鉴于该病无有效治愈手段、预后差,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并干预尤为重要。做好该病的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老年人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鉴于该病无有效治愈手段、预后差,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并干预尤为重要。做好该病的社区管理工作,不仅能延缓疾病进程,改善疾病预后,更能进一步减轻我国的家庭及社会负担。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AD临床前期阶段而引起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国际上对于该阶段的社区规范化管理研究较少,国内研究更是空白。本文拟通过对SCD的社区管理予以综述,以期为我国AD临床前期SCD社区管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主观认知下降 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维纳 韩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47-650,共4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随之增多。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首先由Bowler等在1995年提出,称之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VCI是指由于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随之增多。脑血管病伴发的认知障碍首先由Bowler等在1995年提出,称之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VCI是指由于颅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心脏病变或颅外大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流异常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战扬 崔文韬 韩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701-705,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受损到痴呆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伴随着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诊断工具,可以无创地观察患...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受损到痴呆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伴随着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诊断工具,可以无创地观察患者脑组织的变化。结合自动分割算法,对采集到的MRI数据进行分类,在识别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MRI在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病 多模态磁共振 自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棕榈酰化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10
作者 刘文颖 王舒衡 贾建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40-2356,共17页
蛋白质棕榈酰化(palmitoylation)是一种常见的S-酰化修饰,通过将蛋白质锚定在细胞膜上,动态且可逆地调节其在膜上的分布,这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ZDHHC(zinc finger Asp-His-His-Cys motif-contain... 蛋白质棕榈酰化(palmitoylation)是一种常见的S-酰化修饰,通过将蛋白质锚定在细胞膜上,动态且可逆地调节其在膜上的分布,这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ZDHHC(zinc finger Asp-His-His-Cys motif-containing)蛋白酰基转移酶(以下简称ZDHHC酶)在神经元发育和可塑性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棕榈酰化失调则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病因。本文综述了ZDHHC酶在神经系统中不同脑区和细胞类型的表达及功能差异,探讨了蛋白质棕榈酰化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新兴作用。研究表明,ZDHHC酶在蛋白质序列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具有区域特异性和细胞类型依赖性。这种异质性可能是调节神经元功能和突触传递的关键机制之一。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病理蛋白(如淀粉样蛋白和亨廷顿蛋白)及其相关蛋白(如淀粉样前体蛋白和β位点切割酶1)都可以被棕榈酰化。异常的棕榈酰化可能通过影响这些蛋白质的稳态,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进程。因此,通过调节这些病理蛋白的棕榈酰化状态,可能抑制其异常聚集及随之而来的神经毒性反应,进而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潜在靶点。然而,当前的棕榈酰化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限制,特别是在量化方面尚未有简便的方法。现有的棕榈酰化检测方法主要基于棕榈酸和半胱氨酸的标记和分析,但这些方法通常复杂且成本较高。此外,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导致棕榈酰蛋白质组的结果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挑战性。深入理解棕榈酰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检测技术,对于揭示其致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化 阿尔茨海默病 棕榈酰基转移酶 酰基生物素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脑益智方剂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张景燕 张静爽 +5 位作者 曹子青 赵志炜 张旭 吴燕川 王玉兰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0,I000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中药救脑益智方剂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生长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救脑益智1号方组和3号方组,每组药物剂量分别为0.062...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中药救脑益智方剂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生长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救脑益智1号方组和3号方组,每组药物剂量分别为0.0625 mg/m L、0.125 mg/m L、0.25 mg/m L、0.5 mg/m L和1 mg/m L,测定各组细胞的噻唑蓝(MTT)代谢率,选定0.125 mg/m L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救脑益智组MTT代谢率升高(P<0.05),细胞形态好,表现为细胞胞体饱满、贴壁良好、突起延长,IRS-1和CREB表达增加。结论复方中药救脑益智水提液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提高神经元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因子IRS-1和CREB表达,推测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复方中药 救脑益智方剂 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版主观认知下降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郝立晓 胡笑晨 +1 位作者 韩璎 贾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3238-3245,共8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治愈,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因对AD临床前期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备受关注,其简易筛查工具的研发可以帮助社区医生早期识别可能的AD临床前期患者...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治愈,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因对AD临床前期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备受关注,其简易筛查工具的研发可以帮助社区医生早期识别可能的AD临床前期患者,同时进一步减轻患者及医生负担。目的通过汉化英文版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SCD-Q9),探索AD早期简易筛查工具。方法取得英文版SCD-Q9原作者的问卷授权,采用Brislin“两人直译、回译”翻译法汉化SCD-Q9,原作者对比回译中文版与原版语言和文化的细微差别。并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及预调查对中文版SCD-Q9初稿进行条目修订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SCD-Q9。2016年9月6-15日,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0例顺义区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SCD-Q9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采用项目区分度(前27%高分组和后27%低分组)极端组比较法及项目同质性检验相关系数法进行项目分析;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数法进行信度分析;采用专家评价法进行内容效度分析;采用KMO检验、Bartlett’s球形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中文版SCD-Q9包含2个维度、9个条目,分别是整体的记忆功能及时间对比(4个条目)、日常活动能力(5个条目)。采用项目区分度(前27%高分组和后27%低分组)极端组比较法将被调查者分为高分组(54例)、低分组(54例),各条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SCD-Q9各条目和总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400,各条目均可保留。信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α系数为0.886,在删除问卷中的任一条目后,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0~0.881,无特异高值,无提示需要删除的条目。分半信度结果显示,Spearman-Brown分半系数为0.892。中文版SCD-Q9 KMO值为0.883,Bartlett’s球形检验χ^2=1 059.320,df=36,P<0.001,表明该问卷适合进一步做因子分析。利用EFA对问卷提取公因子,特征值≥1.000的公因子有2个,公因子1的特征值为5.116,方差贡献率为56.846%,因子2的特征值为1.231,方差贡献值为13.673%,2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519%。结论中文版SCD-Q9内部效度及信度良好,该问卷的研发,为后续中文版SCD-Q9在中国人群中的运用奠定基础,同时为SCD早期简易筛查工具的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下降 问卷调查 筛查 信度 效度 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演变与解读 被引量:53
13
作者 孙宇 韩璎 戴建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在1995年由Bowler等提出,包括重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伴血管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非痴呆的血管性...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在1995年由Bowler等提出,包括重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伴血管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nodementia,VC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限制对 C57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志炜 马丽娜 +5 位作者 王蓉 张旭 王玉兰 吴燕川 陈娟 张景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对C57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3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高能量组(n=10)、低能量组(n=10)。6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对C57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3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高能量组(n=10)、低能量组(n=10)。6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每组各抽取5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小鼠脑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组蛋白脱乙酰酶(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磷脂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磷酸化应答原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的表达。结果低能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表明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前增高,SIRT1、IGF-1、IR、IRS-1、PI3K、Akt/PKB、p-CRE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热量饮食提高C57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小鼠脑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学习记忆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社区筛查工具的应用现状
15
作者 郝立晓 韩璎 贾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324-2328,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鉴于该病无有效治愈手段,预后差,实现"三早"尤为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AD最早期阶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于该阶段社区筛查工具的选...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鉴于该病无有效治愈手段,预后差,实现"三早"尤为重要。主观认知下降(SCD)作为AD最早期阶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于该阶段社区筛查工具的选择意见不一。本文对SCD社区筛查工具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以利于一个广泛有效的社区筛查工具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主观认知下降 社区 筛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小血管病所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白质结构损害与认知下降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琪 唐毅 +5 位作者 曲怡达 周爱红 丁建平 尹筠思 刘勇 贾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目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亚型,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为VCIND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但传统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 目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亚型,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为VCIND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但传统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能较好阐明结构改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本项目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VCIND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及其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DTI对31名VCIND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全脑246个脑区的白质连接完整性检测,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评估。然后分析患者各脑区DTI各向异性程度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中介分析。结果VCIND患者全脑246个脑区中的部分关键区域发生了显著的白质连接改变,尤其额叶脑区显著。FA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正相关,MD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负相关。中介分析发现VCIND患者白质结构连接的改变介导了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的改变。结论本研究显示DTI可以为VCIND的早期诊断及认知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白质结构损害 认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527对热量限制保护SH-SY5Y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静爽 马丽娜 +4 位作者 王蓉 张景燕 吴燕川 赵志炜 王玉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SIRT1抑制剂EX527对热量限制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热量限制组(CR组)和热量限制加SIRT1抑制剂组(CR+EX527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各组细胞噻唑蓝... 目的观察SIRT1抑制剂EX527对热量限制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热量限制组(CR组)和热量限制加SIRT1抑制剂组(CR+EX527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各组细胞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代谢率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SIRT1表达量。结果与NC组相比,CR组细胞形态好,表现为细胞胞体饱满、突起伸展、贴壁牢固,MTT代谢率升高(P<0.05),LDH漏出率有降低趋势,CR组和CR+EX527组SIRT1表达均增加(P<0.05);与CR组相比,CR+EX527组细胞形态较差,突起回缩,贴壁性不好,MTT代谢率降低(P<0.05),LDH漏出率有升高趋势,SIRT1表达略减少。结论热量限制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SIRT1抑制剂EX527能够减弱热量限制的神经保护作用,提示热量限制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SIRT1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SIRT1抑制剂 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调节突触蛋白Synapsin 1表达和神经元树突生长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群 黄琴 +4 位作者 徐子淇 吴凡 尹晓敏 张旭 钱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3-1358,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就出现突触功能紊乱。沉默调节蛋白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与AD相关的重要去乙酰化酶。本研究探讨了SIRT1对突触蛋白1(synapsin 1)表达和对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Wester...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就出现突触功能紊乱。沉默调节蛋白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与AD相关的重要去乙酰化酶。本研究探讨了SIRT1对突触蛋白1(synapsin 1)表达和对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SIRT1显著抑制小鼠神经瘤母细胞系N2a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内突触蛋白1的蛋白质表达(P<0.01)。而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处理可使突触蛋白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说明其抑制作用可能与突触蛋白1的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有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SIRT1活化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发现RSV可促进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并抑制其分支生成。SIRT1^+/-杂合子小鼠脑内突触蛋白1的蛋白质表达较之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SIRT1可抑制突触蛋白1表达并且调节神经元树突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沉默调节蛋白1 突触蛋白1 神经元树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