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技术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鼎锋 崔秋 +2 位作者 乐守玉 范海涛 王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 (blockofabdomialaorta ,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骨盆肿瘤切除术 1 64例 ,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 ) 94例 ,BAA(腹主动脉阻断 ) 70例 ;骶骨肿瘤切除术 1 0 9例 ,NBAA组...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 (blockofabdomialaorta ,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骨盆肿瘤切除术 1 64例 ,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 ) 94例 ,BAA(腹主动脉阻断 ) 70例 ;骶骨肿瘤切除术 1 0 9例 ,NBAA组 53例 ,BAA组 56例。结果 :骨盆肿瘤BAA组肿瘤大小比NBAA组平均大 0 .8cm ,术程平均缩短 2小时 ,术中平均减少出血 2 2 0 0ml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 6 .3 % ,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4 6 %。骶骨肿瘤BAA组肿瘤大小平均比NBAA组大 0 .7cm ,术程平均缩短 1小时 40分 ,术中平均减少出血 160 0ml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 2 3 % ,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 7.5 %。结论 :采用BAA技术 ,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使止血操作时间相对减少 ,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相对延长 ,术野显露更加清楚 ,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技术 骶骨肿瘤 切除 临床评价 骨盆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宜 Bui Marilyn +5 位作者 孙晶 董荣芳 李远 宫丽华 孟淑琴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6-769,共4页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例血管肉瘤,2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上皮样血管瘤,1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Gorhams病。患者年龄3~80岁(平均39岁),接近50%血管源性肿瘤位于中轴骨及骨盆,18例为多发。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可以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硬化。普通血管瘤由于形态学特点可以直接诊断,部分非普通血管瘤病例需做免疫组化证实。92%病例CD31呈阳性(33/36)和83%病例CD34呈阳性(30/36)。结论 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是其主要亚型。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有利于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原发血管肿瘤 血管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多中心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特征和预后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雁 黄真 +15 位作者 陆峥 李苗 支天 孙青 张朝霞 王焕民 葛明 于彤 何乐健 刘嵘 赵卫红 黄东生 武万水 宫剑 牛晓辉 马晓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6-431,共6页
背景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目的总结北京地区多中心诊治的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7家医院确诊的且当时年龄≥10岁... 背景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目的总结北京地区多中心诊治的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7家医院确诊的且当时年龄≥10岁的恶性实体肿瘤初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主要结局指标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共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纳入分析,中位年龄150(120~216)月,男239例(58.2%),女17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83例(44.5%),尤文肉瘤82例(20.0%),横纹肌肉瘤47例(11.4%),神经母细胞瘤33例(8.0%),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29例(7.1%),颅外生殖细胞肿瘤18例(4.4%),其他肿瘤19例(4.6%)。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前3位户籍来自华北地区160例(38.9%),华东地区97例(23.6%),中南地区70例(17.0%)。治疗涉及1家、2家和≥3家医院患儿分别有129例(31.4%)、180例(43.8%)和102例(24.8%)。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6月30日,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6(1~120)个月,生存333例(81.0%),死亡78例,发生肿瘤复发/进展145例(35.3%)。3年总体EFS为60.3%,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高(73.7%),横纹肌肉瘤最低(37.4%);3年总体OS为79.5%,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高(87.9%)。78例死亡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3(1~65)个月,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2例(28.2%),横纹肌肉瘤18例(23.1%),尤文肉瘤16例(20.5%),神经母细胞瘤8例(10.3%),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3例(3.8%),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5例(6.4%),其他肿瘤6例(7.7%)。结论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多见,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实体肿瘤 预后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4
作者 宫丽华 刘巍峰 +3 位作者 孙晓淇 张铭 丁宜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骨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对4例骨内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 目的探讨骨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对4例骨内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IMT中女性1例,男性3例,发生于胫骨、股骨各2例,其中3例同时累及骨及软组织。组织学上由肌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增生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vimentin、SMA、actin、H-caldesmon、CD34均呈阳性,部分细胞表达CD68。结论 IMT是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肿瘤,临床较罕见,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精准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徐启明 崔丽嘉 +7 位作者 徐海荣 李远 单华超 董荣芳 黄真 马珂 夏维波 牛晓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 探讨精准、完整切除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复杂病灶的方法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骨盆TIO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磷、病灶定位、手术方式、术后转... 目的 探讨精准、完整切除骨盆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复杂病灶的方法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骨盆TIO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磷、病灶定位、手术方式、术后转归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4例TIO患者,病灶均定位于骨盆。中位诊断年龄为48(37~65)岁,中位术前血磷为0.39(0.33~0.47)mmol/L。4例TIO患者术前均应用奥曲肽SPECT/CT或^(68)Ga-DOTATATE-PET/CT、^(18)F-FDG-PET/CT联合解剖影像学手段定位肿瘤病灶。采用病灶刮除术2例,整块切除术2例。4例患者中应用术中计算机导航技术3例,术后获得病情缓解2例。结论 骨盆TIO手术难度大,术前对病灶的精准定位,术中导航技术的运用及病灶的完整切除,可能有助于骨盆TIO的精准手术治疗,但仍无法解决骨盆TIO手术未缓解率高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骨软化症 骨盆 计算机辅助导航 病灶刮除术 整块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导航辅助治疗骨样骨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徐海荣 李远 +4 位作者 单华超 徐启明 马珂 鱼锋 牛晓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0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机器人辅助和导航辅助技术在骨样骨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两种技术辅助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首都...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机器人辅助和导航辅助技术在骨样骨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两种技术辅助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或导航辅助治疗的64例骨样骨瘤患者(机器人辅助组,n=25;导航辅助组,n=39)。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部位、术前病灶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前和出院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成功率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部位、术前病灶大小、术前VAS评分和随访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导航辅助组[(102.64±21.65)min vs(120.46±30.98)min,P=0.025]。机器人辅助组与导航辅助组出血量分别为[50(20,50)mL vs 50(20,100)mL],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两组在出院前VAS评分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样骨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在手术时间和手术精度方面表现优越。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这两种技术的长期效果和经济性,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机器人辅助手术 计算机导航技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肉瘤肺转移的单中心大样本外科治疗结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康晓征 闫万璞 +5 位作者 杨永波 戴亮 梁震 黄真 牛晓辉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9-306,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是骨与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远隔转移脏器,肺转移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肺转移瘤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然而对其临床地位、适应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认识目前仍存在争议。由于发病率较低难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同时国际单中心... 背景与目的肺是骨与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远隔转移脏器,肺转移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肺转移瘤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然而对其临床地位、适应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认识目前仍存在争议。由于发病率较低难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同时国际单中心大宗病例回顾研究也极为罕见,国内尚无类似报道。本研究旨在回顾本组单中心大样本肺转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治疗结果,并且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骨与软组织肉瘤,已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框架下完成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并且至少经过1次肺转移瘤切除术的所有患者均纳入分析。收集相关临床变量,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总共行155次肺转移瘤切除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非R0切除、无病间期<1年、肺转移灶数目≥3枚、肺转移灶的长径总和≥45 mm均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行肺转移瘤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转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长期预后。R0切除,无病间期时间较长,转移瘤数目较少及长径总和较小是本组患者良好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软组织肉瘤 转移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被引量:124
8
作者 孙燕 管忠震 +20 位作者 廖美琳 于欣 王长利 王洁 牛晓辉 石远凯 支修益 刘云鹏 刘孟忠 张沂平 杨跃 沈靖南 陈公琰 周清华 周彩存 郭其森 唐丽丽 段建春 梁军 章英剑 程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72,共16页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至1年左右[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专家 诊疗 癌发病率 肺癌患者 原发性肺癌 骨相关事件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肺转移存在诊断治疗不足——中国骨肉瘤肺转移多学科诊疗现况调查 被引量:19
9
作者 康晓征 黄真 +6 位作者 石安辉 王洁 林冬梅 孙应实 朱广迎 牛晓辉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3-160,共8页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尽管多学科框架下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取得瞩目成就,然而影响骨肉瘤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是肺转移。约有1/2以上患者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会发生肺转移,其中10%~15%为同时性肺转移。...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尽管多学科框架下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取得瞩目成就,然而影响骨肉瘤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是肺转移。约有1/2以上患者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会发生肺转移,其中10%~15%为同时性肺转移。毋庸置疑,治疗肺转移瘤的首选方法为外科切除,但因骨肉瘤肺转移的诊疗涉及多学科多专业,而由于各学科之间的理念存在差异,因此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诊疗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当前我国骨肉瘤大型医疗中心在此领域中的诊疗模式现况。方法 2015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一项关于骨肉瘤肺转移的诊疗现况问卷在全国骨肉瘤大型诊疗中心范围内开展。根据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工作年限、年均收治病例数及医学专业不同,进一步行分层分析。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总应答率为70%。首先,关于骨肉瘤肺转移治疗的核心问题,41.0%的调查对象认同骨肿瘤外科专业在骨肉瘤肺转移多学科诊疗实践中的主导地位;首选肺转移瘤切除术作为转移灶局部控制措施的比例约64%;78.1%的调查对象会推荐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术;骨科及胸外科医师较之其他专业更加积极(同骨科专业相比,OR其他专业=0.02;95%CI:0.00-0.22;P=0.001);胸外科医师更倾向根据经验决定肺转移瘤切除术的指证,而非受限于病灶具体数目(OR胸外科专业=20.93;95%CI:2.05-213.64;P=0.001)。其次,关于骨肉瘤肺转移影像学诊断方法,约83%首选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约70%的调查对象推荐原发灶切除术后3个月行胸部CT随诊;约68%认为CT诊断准确度90%水平;约92%同时推荐行肺外影像学评估。最后,关于术后生存获益的定义问题,约46%认为肺转移瘤术后生存期超过6个月即为生存获益。结论本次问卷调查提供了我国骨肉瘤肺转移诊疗模式的现况信息,其反映出缺少统一规范诊疗模式的不足。调查结果为今后研究方向及国际性临床指南提供了基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肺转移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与纤维结构不良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兰 张铭 +5 位作者 孙晓淇 张婷婷 徐海荣 过哲 黄啸原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2-454,4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D标本,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1例LSMFT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男女比为1. 2∶1;年龄6~74岁,平均(42. 5±13. 6)岁。156例FD中男性92例,女性64例,男女比为1. 4∶1。年龄4~65岁,平均(25. 1±14. 0)岁。LSMFT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年长于FD患者,≥40岁患者LSMFT所占比例高于FD(61%vs 18%,P <0. 001),LSMFT发病部位更多见于股骨颈或粗隆间(P <0. 001)。LSMFT中黏液纤维样区、不规则钙化物、Paget样骨、脂肪组织、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区、囊变等6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D (P <0. 05)。LSMFT组和FD组中≥40岁和<40岁年龄组中9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SMFT有区别于FD的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病变来认识,有助于对其疾病本身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 纤维结构不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兰 孙晓淇 +2 位作者 张铭 刘巍峰 张婷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骨原发性EA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9-69岁,平均55岁,病变均为多发。...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骨原发性EA进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9-69岁,平均55岁,病变均为多发。镜检: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上皮样特点,异型性明显,胞质丰富、微嗜酸,泡状核,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及病理性核分裂。肿瘤细胞呈多种方式排列,可实性生长,也可形成网络状、迷路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性血管腔隙的形成及含有红细胞的胞质内空泡是肿瘤的特征性结构。肿瘤出血、坏死常见,间质中可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肿瘤细胞表达5种或至少3种检测的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CD34、FLI-1、FactorⅧ和ERG),vimentin均(+),2例CK局灶(+),Ki-67增殖指数5%-30%。本组中1例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未做手术,行化疗,3个月后死亡;2例行病灶完整切除术,其中1例随访28个月未见复发,另1例失访。结论 骨原发性EA是呈上皮样形态的血管源性高度恶性肿瘤,内皮细胞标志物检测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骨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翔 屈辉 +1 位作者 程晓光 张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 探讨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分析16 例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16例中均摄X线片,13例做CT扫描检查,8 例做MR检查。结果 16 例肿瘤均发生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胫骨近端的6... 目的 探讨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分析16 例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16例中均摄X线片,13例做CT扫描检查,8 例做MR检查。结果 16 例肿瘤均发生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胫骨近端的6例,肱骨近端6例,3例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远端的1 例。X线及CT、MR均可见溶骨性破坏及囊状膨胀性改变。肿瘤破坏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及囊状液平。骨皮质变薄及筛孔样破坏。结论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T1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连娜 彭京京 +2 位作者 刘洪洪 杨芳 蔡槱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结缔和软组织 肿瘤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联合顺铂单次给药治疗晚期骨肉瘤的剂量递增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习之 潘求忠 +5 位作者 翁德胜 赵靖靖 徐海荣 黄真 牛晓辉 张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2-588,共7页
【目的】为了探索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PLD)联合顺铂在骨肉瘤化疗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骨肉瘤患者14例,接受1个周期的PLD联合顺铂方案化疗。PLD分为3个剂量水平(40、50和60 mg/m... 【目的】为了探索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阿霉素(PLD)联合顺铂在骨肉瘤化疗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骨肉瘤患者14例,接受1个周期的PLD联合顺铂方案化疗。PLD分为3个剂量水平(40、50和60 mg/m^2,第1天),每个剂量组计划入组3例患者,按3+3方法进行剂量递增;顺铂(100 mg/m^2,分成4 d使用)的剂量保持不变;每21 d一个疗程。受试者在化疗结束后48 h接受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性升白细胞治疗。按照NCI CTCAE v4.0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为20(14~43)岁。在PLD剂量递增至60 mg/m^2剂量组,入组的2例患者均出现3级口腔黏膜炎合并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达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下调一个剂量等级。在50 mg/m^2剂量组,一共入组9例患者,仅1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4级血小板减少持续大于3 d。在入组的所有患者中,观察到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12例,12/14)、血小板减少(7例,7/14)、贫血(4例,4/14)及口腔黏膜炎(2例,2/14)。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在PLD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骨肉瘤的化疗方案中,PLD的最大耐受剂量为50 mg/m^2,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口腔黏膜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 Ⅰ期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迪凡 牛晓辉 +3 位作者 张清 郝林 丁易 蔡槱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 分析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HDMTX共37次化疗.HDMTX化疗方案:第1天水化碱化;第2天甲氨蝶呤8~12 g/m2静脉点滴,6~8 h后开始甲酰四氢叶... 目的 分析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2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应用大剂量HDMTX共37次化疗.HDMTX化疗方案:第1天水化碱化;第2天甲氨蝶呤8~12 g/m2静脉点滴,6~8 h后开始甲酰四氢叶酸钙9~15 mg肌肉注射.同时行MTX的血药浓度监测.第3天水化碱化.分别于MTX全部滴注后0、1、6、12、24、48及72 h采血,测量MTX的血药浓度.观察无瘤生存时间,MRI改变和不良反应.所得MTX血药浓度数据按照非房室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4 853.53±1 581.53)μmol/(L·h-1),Cmax(最高血药浓度)为(947.79±333.45)μmol/L.EFS(无瘤生存时间)为(41.47±16.07)月,与AUC有明显相关性,与Cmax无明显相关性.AUC<4 000 μmol/(L·h-1)的EFS与AUC>4 000 μmol/(L·h-1)的EFS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例中有1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其AUC均值显著高于无白细胞下降者;4例出现化疗后肝功损害,1例出现口腔溃疡.结论 在HDMTX化疗中,AUC可以作为一个预计远期和近期疗效的药代动力学指标,AUC>4 000 μmol/(L·h-1)可以作为一个指导标准.白细胞的下降与较高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药物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骨肉瘤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宝岳 左庆瑶 赵海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甲状旁腺自身因素造成甲状旁腺素过度分泌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PHPT骨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旁腺外器官的并发症,以骨病为首发症状的PH...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甲状旁腺自身因素造成甲状旁腺素过度分泌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PHPT骨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旁腺外器官的并发症,以骨病为首发症状的PH门在临床常常被忽视或被误诊为肿瘤或其他骨原发性病变,病理活检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可能导致治疗延误、过度或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全身性疾病 病理诊断 破骨细胞 高血钙 骨巨细胞瘤 骨质疏松 多核巨细胞 骨母 血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的化疗 被引量:23
17
作者 牛晓辉 徐海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5,共5页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骨恶性肿瘤。自从化疗引入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大约2/3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骨肉瘤的化疗历史和当前的现状进行述评。骨肉瘤患者应当在专业的骨肿瘤诊治中心接受治疗,我国进...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骨恶性肿瘤。自从化疗引入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大约2/3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骨肉瘤的化疗历史和当前的现状进行述评。骨肉瘤患者应当在专业的骨肿瘤诊治中心接受治疗,我国进行骨肉瘤多中心协作研究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的规范化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晓辉 黄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90-1392,共3页
骨肉瘤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3/100万/年,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多见于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血行转移至肺是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关键词 骨肉瘤 治疗 规范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骨巨细胞瘤伴恶变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兰 宫丽华 +3 位作者 邓志平 孙晓淇 张铭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4-495,共2页
患者女性,15岁。2017年7月因右膝关节活动后疼痛3个月余,肿胀1个月入院。X线示右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质破坏(图1),骨扫描提示除上述2个病灶外,骨骼其他部位也有放射性物质浓聚。遂行PET-CT检查:右髋臼、右股骨远端、右胫骨近端、左股... 患者女性,15岁。2017年7月因右膝关节活动后疼痛3个月余,肿胀1个月入院。X线示右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质破坏(图1),骨扫描提示除上述2个病灶外,骨骼其他部位也有放射性物质浓聚。遂行PET-CT检查:右髋臼、右股骨远端、右胫骨近端、左股骨近端、左腓骨头异常代谢活跃。当地医院行右侧胫骨上段、股骨下段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骨巨细胞瘤,遂转入我院。病理会诊结果提示:病变组织形态多样,有骨巨细胞瘤结构,也有活跃的成骨性病变,建议再取活检。临床根据患者骨破坏程度,于2017年8月行右股骨远端及右胫骨近端全膝切除及关节置换术,其余部位病变随诊观察。术后患者按医嘱复查,2018年1月11日复查骨扫描提示患者左腓骨近端病变进展,临床行“左腓骨近端病灶全切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多中心 恶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肉瘤伴骨转移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宫丽华 孙晓淇 +3 位作者 张铭 苏永彬 刘巍峰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4-1126,共3页
患者男性,60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疼痛,阵发性,症状逐渐加重,活动受限。当地医院经X线诊断“骨肿瘤”入我院。X线显示肱骨干上段髓腔内溶骨灶,内后侧皮质变薄,内部斑点高密度影。CT示肱骨干上段髓腔内骨破坏灶,内后侧皮质变... 患者男性,60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疼痛,阵发性,症状逐渐加重,活动受限。当地医院经X线诊断“骨肿瘤”入我院。X线显示肱骨干上段髓腔内溶骨灶,内后侧皮质变薄,内部斑点高密度影。CT示肱骨干上段髓腔内骨破坏灶,内后侧皮质变薄、部分消失,并有向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内部多发斑点钙化灶;增强后,髓腔内病灶无明显强化,皮质破坏区及骨外软组织肿块区明显强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肉瘤 骨转移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