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放颗粒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猛 谭建伟 +1 位作者 韩秀坤 葛蕴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非道路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对其排气颗粒粒径分析后发现: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粒径为0.05-1μm的累积模式;高负荷、中高转速下颗粒浓度最大,低负荷低转速时粒径尺寸最小;一定转速下,较... 通过非道路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对其排气颗粒粒径分析后发现: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粒径为0.05-1μm的累积模式;高负荷、中高转速下颗粒浓度最大,低负荷低转速时粒径尺寸最小;一定转速下,较低负荷时颗粒浓度及粒径都比较小,随着负荷的增加粒径增大。对于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控制微小颗粒生成是控制颗粒物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非道路 排放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和LNG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志华 葛蕴珊 +2 位作者 丁焰 何超 谭建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8-522,共5页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非道路风冷柴油机、柴油机及LNG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功率点和最大转矩点,非道路柴油机排放微粒浓度最高,柴油机与LNG发动机依次相差一个数量级,...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非道路风冷柴油机、柴油机及LNG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功率点和最大转矩点,非道路柴油机排放微粒浓度最高,柴油机与LNG发动机依次相差一个数量级,且粒径分布结果截然不同;在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柴油机的比排放数量浓度降低,LNG发动机却是先降低后增加;在油门开度不变时,随着转速的增加柴油机的比排放数量浓度增加,LNG发动机随转速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对比二者的中位直径,LNG发动机要明显小于柴油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柴油机 柴油机 粒径分布 中位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燃用乙醇汽油的颗粒物与醛酮排放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宾 葛蕴珊 +4 位作者 谭建伟 代培培 叶文韬 付明亮 余林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依据国家第4阶段排放标准(GB 18352.3—2005),使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汽油车燃用汽油及E10乙醇汽油的颗粒物及醛酮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燃用E10乙醇汽油后,颗粒物排放的数密度、表面积浓度... 依据国家第4阶段排放标准(GB 18352.3—2005),使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汽油车燃用汽油及E10乙醇汽油的颗粒物及醛酮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燃用E10乙醇汽油后,颗粒物排放的数密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比燃用汽油时的低,但醛酮类污染物总量比燃用汽油时高,其中乙醛的增幅最大,是汽油车的5倍左右;车辆燃用汽油和乙醇汽油所排放的颗粒物中,PM2.5所占比例分别为99.98%和99.99%,PM0.1的比例为别为95.79%和9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0乙醇汽油 颗粒物 醛酮 电子低压冲击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排放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冬 丁焰 +1 位作者 刘志华 葛蕴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
分别采用GPS和HEX+CAN系统,记录了实际道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和其他相关行驶参数,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工况解析,得到了城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道路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标准工况相比,平均速度较低,怠速比例较高,... 分别采用GPS和HEX+CAN系统,记录了实际道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和其他相关行驶参数,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工况解析,得到了城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道路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标准工况相比,平均速度较低,怠速比例较高,加减速比例差别不大,但加减速较小,变化频繁,匀速比例较低。在整车排放试验台架上按得到的实际行驶工况进行排放试验,与ECE+EUDC工况的排放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冷启动时,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工况相比,CO排放高35.1%,HC高13.4%,NOx高23.1%;热启动时,实际行驶工况与ECE+EUDC工况相比,CO排放高21.4%,HC高26.3%,NOx高13.1%。研究表明,不论是在冷启动还是热启动状态,实际工况排放状况均与认证工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采用ECE+EUDC工况不能代表不同城市实际车辆的污染排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汽车 实际行驶工况 ECE+EUDC工况 排放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用汽油车瞬态工况排放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葛蕴珊 杨志强 +2 位作者 张学敏 韩秀坤 高力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通过对15辆车采用相同的底盘测功机,分别用汽车排放总量分析系统(VMAS)和定容采样系统(CVS)进行瞬态采样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VMAS由于系统测量精度、系统响应时间、工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HC、CO、CO2和NOx的测量... 通过对15辆车采用相同的底盘测功机,分别用汽车排放总量分析系统(VMAS)和定容采样系统(CVS)进行瞬态采样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VMAS由于系统测量精度、系统响应时间、工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HC、CO、CO2和NOx的测量与CVS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但VMAS仍有较好的测试准确性和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在用汽油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排放总量分析系统 定容采样系统 汽车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超 赵龙庆 +1 位作者 贾德文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0,85,共6页
在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生物柴油的动力性下降,燃油经济性恶化,NO_x和烟度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 在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生物柴油的动力性下降,燃油经济性恶化,NO_x和烟度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的喷油压力和滞燃期影响不大,但喷油始点和燃烧始点均迟于柴油。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最高气缸压力下降,放热峰值出现时刻提前,指示热效率降低。燃烧始点与NO_x排放的相关性最大,喷油始点和放热峰值出现时刻也与NO_x排放呈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供油提前角 燃烧 排放 燃烧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K20型ABS压力调节器电磁阀的开关响应特性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志远 崔海峰 +1 位作者 刘昭度 王仁广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75,共3页
介绍了基于捷达GTX轿车的ABS/ASR集成液压系统试验测试台架,应用该系统对MK20型ABS压力调节器电磁阀的开关响应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得到了该型电磁阀的响应时间和电磁阀工作中的压力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 ABS 压力调节器 电磁阀 开关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MAS排放测试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钟科 朱荣福 韩秀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结合国标中对瞬态排放测试系统的具体要求,构成以VMAS系统为基础的简易瞬态测试系统。提出系统软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因素,并通过试验总结影响排放的因素。
关键词 VMAS 排放 在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校伟 韩秀坤 +1 位作者 何超 谭建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6,70,共4页
组建了由德国申克动态测功机组成的发动机试验台,利用该试验台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GB 17691—2005排放限值,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污染物中CO降低了10.4%,HC降低了50.5%,... 组建了由德国申克动态测功机组成的发动机试验台,利用该试验台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GB 17691—2005排放限值,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污染物中CO降低了10.4%,HC降低了50.5%,烟度降低65.9%,但是NOx排放量有所升高,幅度为12.9%;除了NOx,生物柴油的其他排气污染物都满足第Ⅴ阶段的要求。推迟供油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柴油机 排放测试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中可溶性有机物排放的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春杰 郝利君 +3 位作者 张传桢 颜欣迪 吕立群 王亚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1-248,共8页
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一款柴油机上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装置,研究了DOC前/后排气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固相多环芳烃(PAHs)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负荷对SOF及PAHs排放的影响以及排气中SOF及PAHs排放在排气过程中的... 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一款柴油机上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装置,研究了DOC前/后排气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固相多环芳烃(PAHs)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负荷对SOF及PAHs排放的影响以及排气中SOF及PAHs排放在排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OC能明显降低排气中SOF及PAHs排放,SOF最高减排为50.69%,PAHs最高减排为83.28%,同时PAHs的毒性当量最高降低为49.31%.随着柴油机转速增加,燃烧过程后燃增加,排气中SOF及PAHs有增加的趋势,而随负荷的增加,缸内燃烧温度升高,各成分氧化速率加快使得SOF及PAHs排量逐渐降低.随排气输运距离增加,排气组分冷凝现象加重致使SOF及PAHs排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溶性有机物(SOF) 多环芳烃(PAHs)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校伟 韩秀坤 +1 位作者 何超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台架试验对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生物柴油喷雾特性相关的参数,如喷油器针阀开启时刻、最高喷油压力、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等。在与石化柴油对比研究后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喷雾贯... 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台架试验对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生物柴油喷雾特性相关的参数,如喷油器针阀开启时刻、最高喷油压力、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等。在与石化柴油对比研究后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喷雾贯穿距离和后期喷雾锥角均大于石化柴油,生物柴油的物性指标造成了喷雾特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柴油 喷雾特性 贯穿距离 喷雾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融合技术在汽车安全行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景波 刘昭度 +1 位作者 马岳峰 齐志权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208-1210,共3页
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汽车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转(ABS/ASR)开发的汽车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转/自适应巡航(ABS/ASR/ACC)集成系统,并针对以往集成系统开发中将ACC控制程序直接嵌入到ABS/ASR控制程序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解决方案... 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汽车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转(ABS/ASR)开发的汽车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转/自适应巡航(ABS/ASR/ACC)集成系统,并针对以往集成系统开发中将ACC控制程序直接嵌入到ABS/ASR控制程序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解决方案,给出了集成系统的信息融合控制模型和ACC理想安全距离控制的静态模型。通过把各传感器信号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三个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Matlab环境下对集成系统静态模型的仿真表明应用信息融合技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ASR ACC 集成 信息融合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CC雷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玮 刘昭度 +1 位作者 王斌 崔海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30,35,共4页
介绍了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车载防撞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基于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能特点,阐述了车载防撞雷达的基本性能要求与当前研究的热点。详述了车用毫米波FMCW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基本... 介绍了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车载防撞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基于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能特点,阐述了车载防撞雷达的基本性能要求与当前研究的热点。详述了车用毫米波FMCW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从雷达的探测性能、环境依赖性、工作可靠性、处理速度与成本等方面比较了它们应用于ACC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并对汽车ACC雷达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系统 激光雷达 毫米波 多普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动力传动集中控制──变速箱控制系统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长禄 葛蕴珊 +2 位作者 黄英 张付军 李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为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减轻驾驶员负担,实现车辆动力传动的集中控制,开发了变速箱控制系统.系统以80C5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了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主油压控制规律,最后进行了系统联机调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 为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减轻驾驶员负担,实现车辆动力传动的集中控制,开发了变速箱控制系统.系统以80C5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了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主油压控制规律,最后进行了系统联机调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速箱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给定的换档控制规律适时换档和进行变矩器的解锁和闭锁控制,系统主油路油压控制合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 动力传动系统 汽车 集中控制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BS电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其校 刘昭度 +1 位作者 齐志权 马岳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71-772,共2页
详细论述了实现汽车ABS电机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硬件电路设计,并将其应用于自主开发的ABS故障诊断系统中,经实车试验,效果良好。
关键词 汽车 ABS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用车简易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玮 刘昭度 姚圣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6-638,共3页
详细论述了在用车简易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法的概念、内容和要求,针对目前世界最流行的简易工况法ASM、IM240和VMAS,比较了它们的不同标准与特点,重点介绍了VMAS检测设备的原理、组成、检测方法和特点,最后指出了简易工况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怠速法 简易工况法 ASM V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蕴珊 刘志华 +2 位作者 杨志强 韩秀坤 高力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4-957,共4页
根据简易瞬态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Vmas)的工作原理,开发了测试系统硬件和控制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标定和响应时间的测定,并完成与定容取样系统(CVS)的实验对比。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能够满足国... 根据简易瞬态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Vmas)的工作原理,开发了测试系统硬件和控制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标定和响应时间的测定,并完成与定容取样系统(CVS)的实验对比。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瞬态工况 排放测量 V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对NO_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校伟 朱荣福 韩秀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发动机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最高燃烧压力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上升,预混燃烧累积放热率减小,扩散燃烧累积放热率增大;燃烧参数的变化是造成NOx排放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NOX排放 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激光雷达扫描平面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玮 刘昭度 +1 位作者 王斌 张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0,23,共3页
基于扫描式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和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的工作要求,指出了对激光雷达扫描平面进行定位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2个点目标和楔形块斜面进行扫描测量,确定了激光雷达扫描透镜即激光探头在光学保护罩内的深度和激光扫描平面... 基于扫描式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和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的工作要求,指出了对激光雷达扫描平面进行定位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2个点目标和楔形块斜面进行扫描测量,确定了激光雷达扫描透镜即激光探头在光学保护罩内的深度和激光扫描平面的高度,并进行了补充实验对测量结果加以验证,证明测量误差在1 cm以内,为确定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理想安装位置,减小系统误差,避免ACC系统发生误报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 激光雷达 扫描平面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测距雷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斌 刘昭度 +2 位作者 何玮 佀海 张景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共3页
车用测距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前向碰撞报警系统、主动避撞系统以及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先进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之中。它对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和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车用测距雷达进行了分类和对比,介绍了当前车用测距雷... 车用测距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前向碰撞报警系统、主动避撞系统以及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先进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之中。它对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和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车用测距雷达进行了分类和对比,介绍了当前车用测距雷达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主动安全技术 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