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C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葛蕴珊 赵伟 +5 位作者 王军方 赵红 韩秀坤 谭建伟 王小臣 余林啸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0-464,共5页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通过HT350动态测功机、AM4000等仪器测量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前后2个固定转速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HC,CO,NOx,PM等影响,并用DRI碳分析仪分析了PM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DOC能大幅降低HC,CO的排放,...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通过HT350动态测功机、AM4000等仪器测量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前后2个固定转速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HC,CO,NOx,PM等影响,并用DRI碳分析仪分析了PM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DOC能大幅降低HC,CO的排放,DOC前后NOx总量变化不大;DOC对颗粒物数量浓度降幅为25%~40%,其中核膜态降幅为16%~36%;随负荷增加DOC对颗粒物总数量浓度、核模态数量浓度降幅逐渐减小,积聚模态降幅逐渐增加;DOC通过降低HC促进SOF氧化从而达到催化氧化有机碳OC,OC对占PM总降幅贡献率在67%以上,EC最高仅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氧化催化转化器 元素碳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与生物柴油微粒排放粒径分布特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晓燕 李芳 +2 位作者 葛蕴珊 李洪文 张学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2,共6页
以石化柴油为参照,在发动机台架上,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及其附带的两级稀释系统测试了燃用柴油、甲醇柴油和生物柴油排放的不同粒径微粒的数量浓度、体积浓度,分析了发动机转速、负荷以及燃油种类对微粒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证明:在外特... 以石化柴油为参照,在发动机台架上,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及其附带的两级稀释系统测试了燃用柴油、甲醇柴油和生物柴油排放的不同粒径微粒的数量浓度、体积浓度,分析了发动机转速、负荷以及燃油种类对微粒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证明:在外特性下,柴油、甲醇柴油排放的微粒数量浓度随转速增大而增加,生物柴油排放的微粒数量浓度随转速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在2 300 r/min,生物柴油和柴油随负荷的减小排放的微粒数量浓度增加;标定功率下,柴油排放微粒的体积浓度大于生物柴油和甲醇柴油,但在核模态范围内,相对于柴油,甲醇柴油排放的微粒数量浓度是下降的,降幅达62.8%,生物柴油是上升的,升幅为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柴油 生物柴油 微粒 排放特性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V公交车实际道路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郭佳栋 葛蕴珊 +3 位作者 谭建伟 张学敏 余林啸 付明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使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北京市4种不同技术路线的14辆国V车辆的实际道路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催化器(DOC)能明显降低天然气公交车的CO排放,但其对THC的降排效果有待提高。采用EGR技术的天然气公交车在低速时NOx减排效果较柴油车... 使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北京市4种不同技术路线的14辆国V车辆的实际道路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氧化催化器(DOC)能明显降低天然气公交车的CO排放,但其对THC的降排效果有待提高。采用EGR技术的天然气公交车在低速时NOx减排效果较柴油车好,但是高速时没有优势。使用SCR系统的柴油车CO和THC排放较低,但低速时NOx排放较高。而天然气车由于排气温度较高,加装SCR系统后可有效降低NOx排放,效果最理想。天然气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排放远低于柴油车,但是由于稀释方式的影响,其核模态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 柴油机 天然气 实际道路排放 后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发动机PM排放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丁焰 葛蕴珊 +3 位作者 王军方 何超 谭建伟 韩秀坤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在1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B100、柴油和掺混油B20的排放特性试验,对3种燃料排放颗粒物的物质形态、数量浓度以及化学组分等理化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排放颗粒物形态与柴油机排放类似;比表面积BET、... 在1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B100、柴油和掺混油B20的排放特性试验,对3种燃料排放颗粒物的物质形态、数量浓度以及化学组分等理化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排放颗粒物形态与柴油机排放类似;比表面积BET、挥发性物质VOF比例和数量浓度均高于柴油机排放;总PAHs低于柴油机排放,但五环PAHs和BaP排放高于柴油机排放;在柴油机排放颗粒物元素分析中发现有硫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直喷式柴油机 理化特性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与二氧化氮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超 汪勇 +2 位作者 李加强 赵龙庆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了柴油机NO2排放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大,高压共轨柴油机NO2排放浓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NO2比排放量均逐渐减小;NO2占NOx比排放量... 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了柴油机NO2排放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大,高压共轨柴油机NO2排放浓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NO2比排放量均逐渐减小;NO2占NOx比排放量百分比为3.4%~33.1%,在低负荷时NO2/NOx增加明显;NO2比排放量和NO2/NOx排放与燃烧重心均呈一定的对数函数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 300r/min时相关系数R2≥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高压共轨 燃烧 二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S用于城市车辆实际道路气体排放测试 被引量:62
6
作者 葛蕴珊 王爱娟 +3 位作者 王猛 丁焰 谭建伟 朱宇晨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应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试了城市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物包括:CO、总碳氢化合物(THC)、NOx和PM。实验车包括:国Ⅲ、国Ⅵ柴油公交车、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以及排量均为1.6L的国Ⅲ、国Ⅵ的出租车;进行了在冷... 应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试了城市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物包括:CO、总碳氢化合物(THC)、NOx和PM。实验车包括:国Ⅲ、国Ⅵ柴油公交车、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以及排量均为1.6L的国Ⅲ、国Ⅵ的出租车;进行了在冷启动和热启动,空调是否开启状态等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际道路上的排放明显高于实验室认证工况下的排放,在实际道路上实验车辆的气体污染物排放因子均随车速的增加而降低;与柴油车相比,CNG公交车PM排放比较低,但是其NOx和THC排放可能比较高;空调的开启导致公交车的排放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车辆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 压缩天然气(CNG)公交车: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公交车行驶工况解析及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志华 葛蕴珊 +3 位作者 谭建伟 樊守彬 王矗 余林啸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5-1289,共5页
为评价ESC和ETC工况与公交车实际行驶工况的一致性,以及其排放限值与实际行驶排放水平的差异,对北京市公交车的行驶工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聚类的统计方法对工况数据进行解析和特征值计算,选择合适的公交车采用SEMTECH气态分析仪对气态污... 为评价ESC和ETC工况与公交车实际行驶工况的一致性,以及其排放限值与实际行驶排放水平的差异,对北京市公交车的行驶工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聚类的统计方法对工况数据进行解析和特征值计算,选择合适的公交车采用SEMTECH气态分析仪对气态污染物实时测量.结果表明:ESC稳态及ETC瞬态工况均与公交车的实际行驶工况有很大的差别,采用通过ESC和ETC标准的发动机在公交车上运转时,CO和NOx的排放量会经常大幅度超过限值,特别是NOx超过50%的时间点均处于限值以上,且偏离程度较大,不能有效地对公交车排放进行限定.对公交车可以在台架上采用特定的工况进行型式认证,或者采用车载测量的方法作为补充的监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 行驶工况 欧洲稳态循环 欧洲瞬态循环 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冷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志华 何超 +1 位作者 谭建伟 葛蕴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7-241,共5页
利用车载排放检测仪(SEMTECH)和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进行了某非道路风冷非增压柴油机的气态污染物的测量和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按照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规定的工况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非道路柴油机气态... 利用车载排放检测仪(SEMTECH)和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进行了某非道路风冷非增压柴油机的气态污染物的测量和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按照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规定的工况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非道路柴油机气态污染物中NOx的排放较差;微粒数量排放均成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积聚模态微粒数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随负荷的减小积聚模态的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移动,变化规律与车用柴油机相似,但粒径整体要大于车用柴油机;不同粒径微粒的质量呈双峰分布,分别对应积聚模态和粗粒子模态,积聚模态微粒对总质量排放的贡献较大,但与车用柴油机相比分担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气态污染物 微粒 粒径分布 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体SCR技术的柴油机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加强 葛蕴珊 +3 位作者 何超 谭建伟 李兰 冯向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3,共6页
在安装有钒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尿素SCR系统与固体SCR系统的NO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固体SCR系统不会产生尿素结晶现象;中低排气温度下应用固体SCR技术可以改善柴油... 在安装有钒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尿素SCR系统与固体SCR系统的NO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固体SCR系统不会产生尿素结晶现象;中低排气温度下应用固体SCR技术可以改善柴油机NOx排放,低排气温度下尤其明显,平均效率比尿素SCR提高了6%;高排气温度下固体SCR系统与尿素SCR系统的NOx转化效率总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氮氧化物 尿素SCR 固体SCR 钒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K20型ABS压力调节器电磁阀的开关响应特性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志远 崔海峰 +1 位作者 刘昭度 王仁广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75,共3页
介绍了基于捷达GTX轿车的ABS/ASR集成液压系统试验测试台架,应用该系统对MK20型ABS压力调节器电磁阀的开关响应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得到了该型电磁阀的响应时间和电磁阀工作中的压力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 ABS 压力调节器 电磁阀 开关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汽油车燃烧甲醇汽油的非法规排放特性
11
作者 梁宾 葛蕴珊 +5 位作者 谭建伟 韩秀坤 高力平 郝利君 代培培 叶文韬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5-939,共5页
对缸内直喷汽油车燃用M15甲醇汽油和汽油的非法规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测试工况包含法规工况和模拟北京市交通状况的3种非法规工况。结果表明:对每一种燃油,法规工况下热起动时排放的醛酮总量、主要醛酮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的BTEX(苯... 对缸内直喷汽油车燃用M15甲醇汽油和汽油的非法规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测试工况包含法规工况和模拟北京市交通状况的3种非法规工况。结果表明:对每一种燃油,法规工况下热起动时排放的醛酮总量、主要醛酮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量比冷起动下排放的低;在每种工况下,燃用M15甲醇汽油的甲醛排放量比燃用汽油时的高;4种工况中,快速工况热起动状态下醛酮总量、主要醛酮污染物、甲醛和BTEX总量的排放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缸内直喷 甲醇汽油 非法规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线性模型树的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放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新宇 何超 +1 位作者 李加强 吴朝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面向闭环控制的柴油机在线排放模型,以1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的转速、扭矩、空燃比、燃烧始点、燃烧重心、燃烧终点、最高燃烧温度、最大缸内压力等运转和燃烧的各项参数为基础,运用局部线性模型树对排放物HC,CO,CO2,NO... 为研究面向闭环控制的柴油机在线排放模型,以1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的转速、扭矩、空燃比、燃烧始点、燃烧重心、燃烧终点、最高燃烧温度、最大缸内压力等运转和燃烧的各项参数为基础,运用局部线性模型树对排放物HC,CO,CO2,NOx和烟度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转速、扭矩、空燃比为输入时,CO,CO2,NOx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转速、扭矩、空燃比、燃烧重心为输入时,HC、烟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排放的期望响应与仿真输出的平均误差在10%以内,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各个排放物的仿真过程单独进行时,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效果。因此,局部线性模型树模型适用于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放物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线性模型树 柴油机 排放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法在机动车排放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珑 葛蕴珊 +1 位作者 刘嘉 刘志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对北京市现行的遥感测试法规增设HC和NO限值提供参考意见,进行了遥感监测设备的静态标准气体对比实验、遥感准确度与车速相关性实验和BASM5024工况法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遥感法静态标准气体测试准确度高,均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车速低于... 为对北京市现行的遥感测试法规增设HC和NO限值提供参考意见,进行了遥感监测设备的静态标准气体对比实验、遥感准确度与车速相关性实验和BASM5024工况法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遥感法静态标准气体测试准确度高,均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车速低于40km/h时,CO和HC的遥感测量值变化不明显,但随着车速升高NO遥测值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与BASM5024工况法对比的结果表明,CO和NO的遥测值和工况值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而HC却没有。因此,经大量实验验证后可增设NO的排放遥感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气排放 遥感监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多环芳香烃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葛蕴珊 何超 +2 位作者 韩秀坤 吴思进 陆小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在一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柴油及其掺混油B20的排放特性试验,分别用玻璃纤维滤膜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XAD-2”采集了尾气排放物中的颗粒相和气相多环芳香烃(PAHs),并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对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在一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柴油及其掺混油B20的排放特性试验,分别用玻璃纤维滤膜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XAD-2”采集了尾气排放物中的颗粒相和气相多环芳香烃(PAHs),并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对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颗粒相、气相以及总PAHs的排放在大多数工况下低于柴油,其平均排放浓度均低于柴油。3种燃料的二环PAHs排放均在5000/,生物柴油的三环以上PAHs所占比例均低于柴油。生物柴油PAHs排放的毒性当量与柴油相比有较大程度地下降。燃用生物柴油可以降低柴油机PAHs排放物对人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多环芳香烃 排放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Ⅳ公交车实际道路排放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佳栋 葛蕴珊 +3 位作者 谭建伟 韩秀坤 郝利君 余林啸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满足国Ⅳ标准的公交车已被广泛用于北京等大城市,为了评价其相对于国Ⅲ公交车的实际减排效果,使用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4辆装有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国Ⅳ公交车和1辆国Ⅲ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并进行对比.结... 满足国Ⅳ标准的公交车已被广泛用于北京等大城市,为了评价其相对于国Ⅲ公交车的实际减排效果,使用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4辆装有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国Ⅳ公交车和1辆国Ⅲ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国Ⅲ公交车,装有SCR系统的国Ⅳ公交车在实际运行工况下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CO、THC和PM分别比国Ⅲ限值降低了60.8%、94.2%和86.2%;但由于实际运行工况中排气温度较低,致使SCR系统效率偏低,只有一辆国Ⅳ公交车NOx排放低于国Ⅲ限值,其他3辆车的NOx排放分别比国Ⅲ限值高187.3%、228.7%和157.3%.国Ⅳ混合动力车的CO2、CO和PM排放比常规动力车分别降低了42.9%、48.8%和89.5%,但NOx排放反而增加了112.1%.实际运行工况下,测试车辆只有12.7%的工况点分布在A转速(1 478 rmin)以上;而ETC工况中在A转速以上的工况点占整个循环的80.5%,造成了满足ETC等型式认证的车辆在实际工况下NOx排放偏高.因此,需要对公交车的实际排放进行有效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 实际排放特征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 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尿素SCR系统稳态及瞬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姜磊 葛蕴珊 +3 位作者 丁焰 刘志华 谭建伟 尤可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2,共5页
利用自主开发的尿素SCR后处理系统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了欧洲稳态循环工况点下的尿素SCR稳态性能,获得了气态污染物及微粒的排放特性,通过对瞬态工况的研究提出了瞬态控制修正参数。结果表明:催化剂温度和空速是影响尿素SC... 利用自主开发的尿素SCR后处理系统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了欧洲稳态循环工况点下的尿素SCR稳态性能,获得了气态污染物及微粒的排放特性,通过对瞬态工况的研究提出了瞬态控制修正参数。结果表明:催化剂温度和空速是影响尿素SCR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两者在不同的工况下重要程度不同;尿素SCR不但可以降低NOx,还会降低HC排放,但同时也造成了CO的增多;钒基SCR催化剂可以部分降低微粒的排放,并改变其粒径分布特性;引入负荷阶跃比可以对柴油机瞬态工况NOx的排放量进行较好的修正,从而有效地减少氨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尿素 选择性催化还原 瞬态特性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乙醇-生物柴油-柴油的醛酮类排放物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学敏 裘博 +2 位作者 谭建伟 王晓燕 李洪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8,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柴油机燃用普通柴油(D)和乙醇-生物柴油-柴油(EBD)排放物中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定转速,10%和50%负荷下,EBD总排放量比D分别降低了2.98%和16.42%,全负荷下,升高了11.79%;排放物以甲醛、乙...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柴油机燃用普通柴油(D)和乙醇-生物柴油-柴油(EBD)排放物中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定转速,10%和50%负荷下,EBD总排放量比D分别降低了2.98%和16.42%,全负荷下,升高了11.79%;排放物以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丙酮等C1~C3污染物为主,占醛酮排放物91.9%以上;负荷增加或转速降低,醛酮类排放物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乙醇 柴油 非常规排放 醛酮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式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超 葛蕴珊 +1 位作者 韩秀坤 陆小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0,15,共5页
在一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柴油及其掺混油B20、B50的性能试验,通过测量喷油器针阀升程、喷油压力和气缸压力曲线,对放热率、滞燃期等燃烧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以研究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 在一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柴油及其掺混油B20、B50的性能试验,通过测量喷油器针阀升程、喷油压力和气缸压力曲线,对放热率、滞燃期等燃烧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以研究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随着掺混油中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喷油始点逐渐提前,喷油延迟角逐渐变大,喷油压力和喷油持续期有所增加;滞燃期逐渐缩短,在大负荷尤为明显;预混合放热峰值逐渐降低,而扩散燃烧放热峰值逐渐增大;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提高,其对应的曲轴转角也逐渐提前。燃用生物柴油后发动机的热效率有所提高,在中等负荷时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直喷式柴油机 燃烧 代用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与生物柴油醛酮类排放物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学敏 李芳 +2 位作者 葛蕴珊 王晓燕 李洪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7-251,共5页
为了解使用甲醇柴油或生物柴油时醛酮类物质非常规排放的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了3种燃料(柴油、生物柴油、甲醇柴油)的14种醛酮类排放物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2种... 为了解使用甲醇柴油或生物柴油时醛酮类物质非常规排放的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了3种燃料(柴油、生物柴油、甲醇柴油)的14种醛酮类排放物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2种代用燃料的非常规排放有较大变化,表现为1)醛酮类排放物总比排放量均有大幅上升,在标定功率工况下,甲醇柴油醛酮类排放物比柴油升高144.6%,生物柴油醛酮类排放物比柴油排放升高67.5%;2)在所测试工况下,甲醛在2种代用燃料的醛酮类排放物中仍占有最大比例,占醛酮类排放物35.3%以上;3)随着转速升高或负荷减少,代用燃料的醛酮类排放物增加。该研究对建立醛酮类排放物标准,满足环保节能要求,合理应用代用燃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 生物柴油 醛类 酮类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系统对公交车NO_X排放降低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佳栋 葛蕴珊 +3 位作者 郝利君 谭建伟 彭子航 张传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7-1231,1239,共6页
使用便携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3辆带有SCR系统的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NO_x排放,对比喷射和不喷射尿素两种情况下的NO_x排放因子,计算了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结果表明:国Ⅳ柴油车由于其排气温度低,催化剂体积小,SCR系统对NO_x的降... 使用便携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3辆带有SCR系统的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NO_x排放,对比喷射和不喷射尿素两种情况下的NO_x排放因子,计算了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结果表明:国Ⅳ柴油车由于其排气温度低,催化剂体积小,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最低,只当车速高于30 km/h以后才能逐步显现出催化效果,NO_x平均降低率只有10%;国V天然气车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最高,它在低速时排气温度就很高,且NO_x排放中NO_2的比例较高,使其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基本上不随车速而变化,NO_x平均降低率达85%;国V柴油车介乎两者之间,使其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约为70%。至于NO_x+HC排放,则是国V柴油车最低,国Ⅳ柴油车最高,国V天然气车由于其甲烷的排放量很高,使其NO_x+HC排放接近而稍低于国Ⅳ柴油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系统 天然气 NOX排放 实际道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