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放颗粒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猛 谭建伟 +1 位作者 韩秀坤 葛蕴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非道路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对其排气颗粒粒径分析后发现: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粒径为0.05-1μm的累积模式;高负荷、中高转速下颗粒浓度最大,低负荷低转速时粒径尺寸最小;一定转速下,较... 通过非道路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对其排气颗粒粒径分析后发现: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粒径为0.05-1μm的累积模式;高负荷、中高转速下颗粒浓度最大,低负荷低转速时粒径尺寸最小;一定转速下,较低负荷时颗粒浓度及粒径都比较小,随着负荷的增加粒径增大。对于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控制微小颗粒生成是控制颗粒物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非道路 排放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和LNG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志华 葛蕴珊 +2 位作者 丁焰 何超 谭建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8-522,共5页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非道路风冷柴油机、柴油机及LNG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功率点和最大转矩点,非道路柴油机排放微粒浓度最高,柴油机与LNG发动机依次相差一个数量级,...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非道路风冷柴油机、柴油机及LNG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及质量分布特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功率点和最大转矩点,非道路柴油机排放微粒浓度最高,柴油机与LNG发动机依次相差一个数量级,且粒径分布结果截然不同;在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柴油机的比排放数量浓度降低,LNG发动机却是先降低后增加;在油门开度不变时,随着转速的增加柴油机的比排放数量浓度增加,LNG发动机随转速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对比二者的中位直径,LNG发动机要明显小于柴油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柴油机 柴油机 粒径分布 中位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燃用乙醇汽油的颗粒物与醛酮排放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宾 葛蕴珊 +4 位作者 谭建伟 代培培 叶文韬 付明亮 余林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依据国家第4阶段排放标准(GB 18352.3—2005),使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汽油车燃用汽油及E10乙醇汽油的颗粒物及醛酮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燃用E10乙醇汽油后,颗粒物排放的数密度、表面积浓度... 依据国家第4阶段排放标准(GB 18352.3—2005),使用电子低压冲击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汽油车燃用汽油及E10乙醇汽油的颗粒物及醛酮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燃用E10乙醇汽油后,颗粒物排放的数密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比燃用汽油时的低,但醛酮类污染物总量比燃用汽油时高,其中乙醛的增幅最大,是汽油车的5倍左右;车辆燃用汽油和乙醇汽油所排放的颗粒物中,PM2.5所占比例分别为99.98%和99.99%,PM0.1的比例为别为95.79%和9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0乙醇汽油 颗粒物 醛酮 电子低压冲击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嵌入式SoC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玮 刘昭度 +2 位作者 杨其校 马岳峰 王斌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介绍了作为泛计算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汽车嵌入式系统由低端到高端的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详细论述了嵌入式SoC系统应用于汽车电子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关键技术,并对汽车嵌入式SoC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泛计算 汽车嵌入式系统 SOC 汽车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子节气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斌 刘昭度 +1 位作者 何玮 王仁广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4,共3页
为提高汽车行驶的动力性、平稳性、经济性以及降低排放污染,电子节气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节气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综述了国内外电子节气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最后对电... 为提高汽车行驶的动力性、平稳性、经济性以及降低排放污染,电子节气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节气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综述了国内外电子节气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最后对电子节气门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节气门控制 系统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超 赵龙庆 +1 位作者 贾德文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0,85,共6页
在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生物柴油的动力性下降,燃油经济性恶化,NO_x和烟度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 在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生物柴油的动力性下降,燃油经济性恶化,NO_x和烟度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的喷油压力和滞燃期影响不大,但喷油始点和燃烧始点均迟于柴油。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最高气缸压力下降,放热峰值出现时刻提前,指示热效率降低。燃烧始点与NO_x排放的相关性最大,喷油始点和放热峰值出现时刻也与NO_x排放呈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供油提前角 燃烧 排放 燃烧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CC雷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何玮 刘昭度 +1 位作者 王斌 崔海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30,35,共4页
介绍了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车载防撞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基于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能特点,阐述了车载防撞雷达的基本性能要求与当前研究的热点。详述了车用毫米波FMCW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基本... 介绍了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车载防撞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基于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能特点,阐述了车载防撞雷达的基本性能要求与当前研究的热点。详述了车用毫米波FMCW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从雷达的探测性能、环境依赖性、工作可靠性、处理速度与成本等方面比较了它们应用于ACC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并对汽车ACC雷达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系统 激光雷达 毫米波 多普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葛蕴珊 刘志华 +2 位作者 杨志强 韩秀坤 高力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4-957,共4页
根据简易瞬态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Vmas)的工作原理,开发了测试系统硬件和控制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标定和响应时间的测定,并完成与定容取样系统(CVS)的实验对比。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能够满足国... 根据简易瞬态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Vmas)的工作原理,开发了测试系统硬件和控制软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标定和响应时间的测定,并完成与定容取样系统(CVS)的实验对比。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瞬态工况 排放测量 V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对NO_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校伟 朱荣福 韩秀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发动机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最高燃烧压力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上升,预混燃烧累积放热率减小,扩散燃烧累积放热率增大;燃烧参数的变化是造成NOx排放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NOX排放 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校伟 韩秀坤 +1 位作者 何超 谭建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6,70,共4页
组建了由德国申克动态测功机组成的发动机试验台,利用该试验台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GB 17691—2005排放限值,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污染物中CO降低了10.4%,HC降低了50.5%,... 组建了由德国申克动态测功机组成的发动机试验台,利用该试验台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GB 17691—2005排放限值,对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污染物中CO降低了10.4%,HC降低了50.5%,烟度降低65.9%,但是NOx排放量有所升高,幅度为12.9%;除了NOx,生物柴油的其他排气污染物都满足第Ⅴ阶段的要求。推迟供油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柴油机 排放测试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景波 刘昭度 +1 位作者 齐志权 马岳峰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3年第2期44-49,共6页
详细叙述了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的组成、工作原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该系统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对ACC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巡航控制系统 汽车 自适应控制 ACC 工作原理 辅助驾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安全电子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边立舰 刘昭度 +1 位作者 齐志权 杨其校 《中国集成电路》 2004年第7期33-37,共5页
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当前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主要的推动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当前国内外都在致力于汽车主动安全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本文介绍了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领域的主要发展。
关键词 主动安全性 汽车电子 汽车动态控制 集成化 微型化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稀释排放连续采样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群麟 葛蕴珊 +1 位作者 韩秀坤 高力平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利用CVS定容量取样系统和AVL五气分析仪组成瞬态排放浓度测试系统,对某汽油车的尾气进行测试,分析了排放物浓度测试的延时时间及形成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汽油车在各个工况下各排放物的浓度值,应用于汽油车电控... 利用CVS定容量取样系统和AVL五气分析仪组成瞬态排放浓度测试系统,对某汽油车的尾气进行测试,分析了排放物浓度测试的延时时间及形成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汽油车在各个工况下各排放物的浓度值,应用于汽油车电控系统标定和调试,排放值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电控系统 标定 调试 取样系统 瞬态排放浓度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气态排放物遥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利君 王军方 +5 位作者 王小虎 尹航 张伟强 刘嘉 刘进 谢忠刚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0年第4期47-52,共6页
遥感检测技术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在柴油车气态排放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还不成熟,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建立了柴油车气态排放物遥感测试数据的反演计算方法,依据柴油车排气烟羽中气体排放物各组分的相对浓度... 遥感检测技术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在柴油车气态排放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还不成熟,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建立了柴油车气态排放物遥感测试数据的反演计算方法,依据柴油车排气烟羽中气体排放物各组分的相对浓度比值和该测试工况的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得到了柴油车尾气排放中各种气体排放物浓度.试验测试结果与车载排放测试结果接近,验证了柴油车气态排放物遥感测试数据反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气态排放物 遥感检测 过量空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中可溶性有机物排放的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春杰 郝利君 +3 位作者 张传桢 颜欣迪 吕立群 王亚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1-248,共8页
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一款柴油机上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装置,研究了DOC前/后排气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固相多环芳烃(PAHs)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负荷对SOF及PAHs排放的影响以及排气中SOF及PAHs排放在排气过程中的... 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一款柴油机上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装置,研究了DOC前/后排气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固相多环芳烃(PAHs)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负荷对SOF及PAHs排放的影响以及排气中SOF及PAHs排放在排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OC能明显降低排气中SOF及PAHs排放,SOF最高减排为50.69%,PAHs最高减排为83.28%,同时PAHs的毒性当量最高降低为49.31%.随着柴油机转速增加,燃烧过程后燃增加,排气中SOF及PAHs有增加的趋势,而随负荷的增加,缸内燃烧温度升高,各成分氧化速率加快使得SOF及PAHs排量逐渐降低.随排气输运距离增加,排气组分冷凝现象加重致使SOF及PAHs排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溶性有机物(SOF) 多环芳烃(PAHs)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动机动态试验台的整车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翔 丁焰 +2 位作者 谭建伟 何超 葛蕴珊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8年第4期25-30,共6页
根据汽车动力学理论,按整车道路行驶工况得到发动机转速和转矩特性的工况点.在发动机动态试验台上对重型车用柴油发动机进行了整车行驶循环的模拟排放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道路行驶循环下的排放与发动机认证试验的排放之间的区别,研... 根据汽车动力学理论,按整车道路行驶工况得到发动机转速和转矩特性的工况点.在发动机动态试验台上对重型车用柴油发动机进行了整车行驶循环的模拟排放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道路行驶循环下的排放与发动机认证试验的排放之间的区别,研究了实际道路工况下重型车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道路循环的排放与发动机认证试验的排放之间差别很大,高速工况下的排放因子低于低速工况的排放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 道路工况 重型车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校伟 韩秀坤 +1 位作者 何超 谭建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台架试验对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生物柴油喷雾特性相关的参数,如喷油器针阀开启时刻、最高喷油压力、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等。在与石化柴油对比研究后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喷雾贯... 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台架试验对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生物柴油喷雾特性相关的参数,如喷油器针阀开启时刻、最高喷油压力、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等。在与石化柴油对比研究后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喷雾贯穿距离和后期喷雾锥角均大于石化柴油,生物柴油的物性指标造成了喷雾特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柴油 喷雾特性 贯穿距离 喷雾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尺寸分布的生物柴油排气微粒组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建伟 葛蕴珊 +2 位作者 何超 尤可为 韩秀坤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26,共5页
使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分级粒径采集了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应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时,排气微粒中挥发性物质(VOF)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气微粒VOF含量高于纯柴油,排气中小粒径微粒的... 使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分级粒径采集了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应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时,排气微粒中挥发性物质(VOF)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气微粒VOF含量高于纯柴油,排气中小粒径微粒的VOF质量百分比均高于柴油,与总微粒的排放规律相同;超细微粒(d<0.100μm)具有较高的VOF质量百分比。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后,总微粒中VOF质量百分比从44.917%上升到70.767%,在0.100μm<d≤0.255μm粒径段,VOF增幅较大,表明生物柴油微粒在此粒径段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柴油机 热重法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葛蕴珊 谭建伟 +1 位作者 姜磊 宋艳冗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13,共5页
提出了一种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方法,并基于Helmholtz共振原理,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设计了进气谐振消声器。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进气谐振器、排气消声器的联合模型。根据发动机工作过程,对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改... 提出了一种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方法,并基于Helmholtz共振原理,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设计了进气谐振消声器。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进气谐振器、排气消声器的联合模型。根据发动机工作过程,对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谐振器和改进后的排气消声器,能够降低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以满足要求,且基本保持汽车输出功率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重轮轮盘强度和刚度的板壳理论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志权 张军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文对负重轮轮盘进行了模型简化 ,运用板壳理论建立并求解了变形微分方程 ,得出轮盘内各点的应变和应力分量 ,并进一步对轮盘进行强度、刚度校核和设计 ,其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接近 ,说明此方法应用合理 .
关键词 负重轮 轮盘 强度 刚度 板壳理论 有限元 履带车辆 轮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