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城竞争大学教师相互流动吗?——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进 林松月 孔繁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10,F0003,共11页
当前,学术界视同城竞争大学为有趣现象,对同城竞争大学教师流动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科学评判中国学术职业生态状况,并影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学术界缺乏对同城竞争大学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深层考察。通过引入简历分析法,对清华大学... 当前,学术界视同城竞争大学为有趣现象,对同城竞争大学教师流动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科学评判中国学术职业生态状况,并影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学术界缺乏对同城竞争大学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深层考察。通过引入简历分析法,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组同城竞争大学的教师流动规律展开分析发现,大学教师流动规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密切相关;同城竞争大学的教师流动水平远高于非同城竞争大学;同城竞争大学的教师流动在学科、籍贯、学缘等规律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东部高校和中部高校的同城竞争大学的教师流动规律差异显著。新时期的中国大学教师流动仍在增速,同城竞争大学具备成为专业学术概念的潜力,学术界应加强同城竞争大学及各类大学教师流动规律研究,高校应规范大学教师流动制度、形成差异化的大学教师流动策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破“五唯”力度、避免“五唯”问题延伸到教师流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城竞争大学 教师流动 简历分析 “推拉”理论 学术职业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巴赫谈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进 高媛 +1 位作者 Philip G.Altbach Hans De Vit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8,共8页
阿特巴赫教授认为: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正面临危机,其中部分危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经显露;疫情正导致全球学生流动下降,尤其是中美关系恶化将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潮;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严峻挑战。阿特巴... 阿特巴赫教授认为: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正面临危机,其中部分危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经显露;疫情正导致全球学生流动下降,尤其是中美关系恶化将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潮;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严峻挑战。阿特巴赫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国际化影响总体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各种挑战可以通过“在地国际化”等途径予以部分化解,疫情也为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过度商业化的国家提供反思和转型的机会。进入后疫情时期,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将可能发生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将可能占据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更重要的位置。中国和美国都要调整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针;中国应该降低对美依赖,面向欧洲开辟学术人才流动新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高等教育国际化 阿特巴赫 “在地国际化” 高等教育交流 学术人才 流动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进 李岳璟 林松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274,共12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布局未来全球人才竞争的战略性举措,当前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进入启动阶段,但学界有关未来技术学院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尚处于探索之中。为此,笔者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布局未来全球人才竞争的战略性举措,当前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进入启动阶段,但学界有关未来技术学院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尚处于探索之中。为此,笔者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建设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与传统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具有本质性差异;中外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并以此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重构各类资源和要素;未来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应重在谋全局、建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未来技术学院应坚持多样化、高质量建设和常态化管理,其成效评价应放长周期、减少频次、增加弹性、宽容失败,真正为颠覆式、创新性、领军类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技术学院 新工科 高质量发展 工程教育 技术预见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应深化研究生课程的学科融合--基于对MIT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借鉴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进 吕文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0-45,共6页
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融合趋势,认为应将交叉式、贯通式、协作式的课程体系,作为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新的NEET改革理念、方法和技术,认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串编课程为主要方式的新... 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融合趋势,认为应将交叉式、贯通式、协作式的课程体系,作为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新的NEET改革理念、方法和技术,认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串编课程为主要方式的新的课程组织模式,符合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实际。人工智能时代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主要阵地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尽快做出适应性调整乃至适度超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科融合 研究生教育 课程改革 新工科 NE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研究生因何质量不高?--基于结构-功能-环境的深度访谈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3,54-60,共8页
来华研究生质量问题已成为来华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术界有关来华研究生招生质量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较为欠缺,为此本文构建了结构–功能–环境三维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7所高校、1家中介机构、6类人群开展了深度访谈调查,将来华... 来华研究生质量问题已成为来华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术界有关来华研究生招生质量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较为欠缺,为此本文构建了结构–功能–环境三维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7所高校、1家中介机构、6类人群开展了深度访谈调查,将来华研究生质量问题归为前置学业基础薄弱、中置学业表现不佳、后置学业失败率高3种主要类型,并从结构、功能、环境三维视角对上述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处于留学生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转型期,早期以扩大规模为核心目标的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战略及相关结构、功能、环境设计亟待改变。研究围绕着力改变重规模、轻质量的留学生招生理念,引导形成与质量提升相匹配的招生结构、功能、环境系统,形成闭合式招生质量监督、评价、修正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系统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研究生 招生质量 结构功能主义 深度访谈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调解产生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执行困境与突破——兼论《新加坡调解公约》与中国法律体系的衔接 被引量:16
6
作者 连俊雅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62,共13页
经调解产生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因缺乏统一高效执行机制而使其高效、经济、友好地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优势难以充分彰显。新近生效的《新加坡调解公约》为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统一高效执行提供了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调解立法... 经调解产生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因缺乏统一高效执行机制而使其高效、经济、友好地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优势难以充分彰显。新近生效的《新加坡调解公约》为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统一高效执行提供了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调解立法体系,更没有独立的商事调解法,也未形成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调解队伍,还未培育出成熟的社会诚信体系,有碍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执行。为有效应对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执行困境,在中国已签署《新加坡调解公约》的背景下,建议积极研究该公约与中国法律制度的衔接问题,完善商事调解法律规范并适时制定独立的商事调解法,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培育成熟的社会诚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国际商事和解协议 《新加坡调解公约》 统一高效执行 国际法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基于7所“双一流”高校的访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林松月 刘进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一直是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方向,但由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性质、招生历史、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原因,高校难以真正做到趋同管理。而学界关于“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的根源性研究近乎空白。基... 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一直是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方向,但由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性质、招生历史、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原因,高校难以真正做到趋同管理。而学界关于“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的根源性研究近乎空白。基于此,研究通过对7所“双一流”高校留学生工作人员等相关利益者进行深度访谈,系统探讨该问题。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与招生体系设计缺失是趋同管理难以实现的根源性因素;教育教学管理缺陷、留学生学习投入不足是趋同管理难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留学生管理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失之偏颇是趋同管理难以实现的现实性因素。在趋同管理势成必然的当下,应从“根源”出发,建立来华留学生资格审查机制,严把入学门槛,完善招生体系;从“基础”建造,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标准;从“现实”改观,完善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体系,改善服务机制与服务理念;做到“招生—培养—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趋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趋同管理 留学生质量 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