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物对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植物叶片和茎秆水δ^(18)O和δD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宪菁 温学发 +3 位作者 张心昱 韩佳音 孙晓敏 李晓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9-1365,共7页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利用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获得的植物叶片和茎秆水中含有甲醇和乙醇类有机污染物,造成δ18O和δD的IRIS测量值偏离IRMS测量值(2.64±0.43)‰和(3.6±0.8)‰,超过了仪器精度。本研究利用纯水混入不同浓度的色谱纯甲醇或乙醇,结合Los Gatos公司的光谱分析软件确定甲醇(NB)和乙醇(BB)类物质污染程度的光谱度量值,建立了δ18O和δD的光谱污染校正方法。研究表明,同一台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无明显的时间漂移;不同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存在显著差异;IRIS校正值与IRMS测量值的交叉验证表明,IRIS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片和茎秆水的δ18O和δD可以被准确地校正,与IRMS的差值分别为(0.11±0.12)‰和(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污染校正 叶片水 茎秆水 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 Δ18O δ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果草吸水深度研究:以洛川塬不同果−草复合系统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露 赵妮 +2 位作者 戈建珍 程积民 金晶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6-737,共12页
洛川塬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因而水分已成为洛川塬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精确测量植物的吸水深度,分析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利用情况,对改进、推广果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洛川... 洛川塬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因而水分已成为洛川塬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精确测量植物的吸水深度,分析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利用情况,对改进、推广果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洛川塬不同果−草复合系统[苹果(Malus domestic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苹果−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中果树木质部水以及白三叶、黑麦草茎部水与不同层位土壤水氢同位素比率δD值特征,分析探讨不同果−草复合系统对果树水分来源及对不同层位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0−50和5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水分均来源于10−20 cm土层,与果树不存在水分竞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均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的利用率,增幅分别为27%和9%;在7月,白三叶、黑麦草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浅层和深层土壤,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但白三叶与果树的竞争效应小于黑麦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和0−20 cm土壤水的利用;在8月和10月白三叶提高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及果树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率。结果说明,种植白三叶比黑麦草能更好地调节果树水分利用层位及各土壤层位的利用率,使果树最大程度吸收水分。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壤−植物系统水分循环的驱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洛川塬果−草复合系统林下间作牧草品种的选择、果园水分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分来源 白三叶 黑麦草 苹果园 洛川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示踪的不同生境果草复合系统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玲 张露 +2 位作者 赵妮 戈建珍 金晶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明确不同生境果草复合系统的水分利用策略。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不同生境(陕西关中杨凌和陕北洛川)单作苹果(SA)和果草复合系统(苹果+白三叶(AW)、苹果+黑麦草(AR))土壤水、木质部和茎部水的氢、氧同位素值,利用直接对比法和I... 为明确不同生境果草复合系统的水分利用策略。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不同生境(陕西关中杨凌和陕北洛川)单作苹果(SA)和果草复合系统(苹果+白三叶(AW)、苹果+黑麦草(AR))土壤水、木质部和茎部水的氢、氧同位素值,利用直接对比法和IsoSource模型分析不同生境下果草复合系统在不同季节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陕西关中杨凌土壤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较陕北洛川大,杨凌地区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大于洛川地区,杨凌果园旱季种植白三叶会加大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旱季时,洛川地区果树主要利用土壤水深度为40—100 cm(63.0%),牧草为0—20 cm(65.0%);杨凌地区果树水分利用层位较洛川低,SA和AW的果树为20—40 cm(54.3%),AR为40—100 cm(65.0%),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为0—20 cm(59.3%)和20—40 cm(62.2%)。雨季时,两地果树水分来源层位相同,SA主要利用20—40 cm,AW和AR主要利用40—100 cm,牧草介入使果树吸水层位下移。结果说明,不同生境下,果草复合系统会随季节变化调整水分利用策略,洛川地区果草复合系统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更快,在水分不足时加大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避免水分竞争,对生境异质的适应机制较杨凌地区好。杨凌地区果草复合系统对土壤起到蓄水作用,但旱季会加大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应适时补充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同位素 果草复合系统 水分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焙烧渣资源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斌 李亚军 苏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027-2029,共3页
以硫酸溶液浸出硫铁矿烧渣,可使硫、砷分别降低到0.35%,0.04%。正交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矿浆浓度30%,硫酸浓度为15%,反应时间120 min,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
关键词 硫铁矿焙烧渣 资源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固氮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向明 韩妍 韩秉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8-1273,共6页
定量描述大豆生物固氮量对于施肥管理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固氮模型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定量预测大豆生物固氮速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不同环境因子对固氮的影响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多未从定... 定量描述大豆生物固氮量对于施肥管理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固氮模型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定量预测大豆生物固氮速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不同环境因子对固氮的影响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多未从定量角度出发。国外的生物固氮模型按构建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两类,其中机理模型研究较多,也是目前生物固氮模型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简述了这两类模型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5种目前国外使用较为广泛的田间尺度下的大豆生物固氮机理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中采用的环境因子响应函数的差异,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以期为国内大豆生物固氮定量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固氮 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