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志伟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31-33,44,共4页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通过对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并列表统计,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给出职业病危害防治要点。
关键词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职业病 危害因素 识别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炼化企业乙烯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秀卓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5期84-87,共4页
热裂解生产制备乙烯是现今石化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液化石油气、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等。通过对装置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依据采样规范并结合现场工艺流程和作业人员的实际接触情况,... 热裂解生产制备乙烯是现今石化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液化石油气、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等。通过对装置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依据采样规范并结合现场工艺流程和作业人员的实际接触情况,确定采样点、采样方式和采样对象。其中,工作场所噪声的职业危害较为突出,尤以压缩岗位最为突出。对27个采样个体进行长时间采样,4名(15%)采样对象的8h等效声级结果超标,且全部是压缩岗位外操人员。对现场进行噪声监测,压缩干气岗位9个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噪声≥85d B(A),占56%;急冷岗位6个监测点中3个监测点噪声≥85d B(A),占50%。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如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患职业病的可能性较高。需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减少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缓解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职业病 检测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空气氧化法生产精对苯二甲酸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3
作者 于海彦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某石化公司对二甲苯(PX)空气氧化法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认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非...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某石化公司对二甲苯(PX)空气氧化法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认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防护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温湿度差异对自动监测可吸入颗粒物测定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凯勋 郝凯瑞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59-64,70,共6页
DASIBI 1000系列7001型可吸入颗粒物在线分析仪采用β射线衰减法测量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属于高精度在线监测仪器,在运行时需要恒定温湿度的室内环境。当室内外温度、湿度有较大差别时,其采集的样气中所含的水蒸气易在管壁上凝... DASIBI 1000系列7001型可吸入颗粒物在线分析仪采用β射线衰减法测量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属于高精度在线监测仪器,在运行时需要恒定温湿度的室内环境。当室内外温度、湿度有较大差别时,其采集的样气中所含的水蒸气易在管壁上凝结成小水滴,并最终吸附在纸带上,从而使监测结果偏大。通过大量试验,探索与分析了室内外温湿度差异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全程加热方式消除或降低室内外温湿度差异带来的检测误差,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温湿度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管线输油泵房火灾风险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志刚 陈长飞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07年第3期13-15,25,共4页
输油泵房是长输管线中仪器设备相对集中、易发生泄漏事故的场所,所以火灾风险性相对较大,采用事件树和事故树分析的方法,根据输油泵房泄漏和危害的特点建立了输油泵房泄漏事故失效事件树模型,然后将故障树分析结合到事件树分析中,利用... 输油泵房是长输管线中仪器设备相对集中、易发生泄漏事故的场所,所以火灾风险性相对较大,采用事件树和事故树分析的方法,根据输油泵房泄漏和危害的特点建立了输油泵房泄漏事故失效事件树模型,然后将故障树分析结合到事件树分析中,利用故障树分析初因事件和后续事件的原因及概率,利用事件树分析油品泄漏后的事件序列及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得到了一个输油泵房油品泄漏及火灾爆炸风险概率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房火灾 故障树 事件树 火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人体中血硒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辉 《石化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一种测定人体中血硒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全血试样,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经过盐酸介质处理,试样中的硒元素以气态形式进入原子化器。在波长196.0 nm,原子化器温度200℃,进样体积1 mL实验条件下,确... 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一种测定人体中血硒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全血试样,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经过盐酸介质处理,试样中的硒元素以气态形式进入原子化器。在波长196.0 nm,原子化器温度200℃,进样体积1 mL实验条件下,确定了硒空心阴极灯灯电流为80 mA,载气流量为300 mL/min,原子化器高度为8 mm。在上述测定条件下,该方法精密度为1.5%,血样中硒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4%~102%,满足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血硒含量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送风方式下各类污染物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7
作者 李勇 李琪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40-42,共3页
为了确定适合各类污染物的通风方式,使得污染物得以有效排除,运用离散相模型(DPM)模拟分析了上送下回和屋顶中间半圆送风2种送风方式下3种污染物在大空间厂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送下回方式对排除大密度小粒径或者小密度大粒径的污... 为了确定适合各类污染物的通风方式,使得污染物得以有效排除,运用离散相模型(DPM)模拟分析了上送下回和屋顶中间半圆送风2种送风方式下3种污染物在大空间厂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送下回方式对排除大密度小粒径或者小密度大粒径的污染物较为有效;屋顶中间半圆送风方式对排除小密度小粒径的污染物较为有效。研究结果能为各类建筑中颗粒物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分布规律 送风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