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监管助力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召光 王保珍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以2013—2022年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40个项目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分析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量及达标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2018—2022年验收项目与2013—2017年验收项目相比,水土保持临时措施、... 以2013—2022年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40个项目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分析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量及达标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2018—2022年验收项目与2013—2017年验收项目相比,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达标率都较高,土壤侵蚀模数降低明显,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效果明显提升;同时,总结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水土保持工作产生的积极效果,对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思路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期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水土保持 自主验收 事中事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分析与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66
2
作者 杨芝歌 周彬 +3 位作者 余新晓 樊登星 张艺 王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6,共5页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估和估算,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森林生态类型中,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得分最高的是天然桦树林,为0.76;得分最小是人工油松林,为0.4...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估和估算,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森林生态类型中,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得分最高的是天然桦树林,为0.76;得分最小是人工油松林,为0.49。北京山区总碳储量为49 193 742t,总碳储量最大的是人工经济林,为10 402 900t;得分最小的是天然针叶林,为423 132t。各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平均碳储量均较高。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较大的森林生态类型碳储量也较大,生物多样性与碳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InVEST模型 生物多样性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九龙山不同结构侧柏人工纯林降水的再分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磊 孙长忠 周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2-758,共7页
[目的]基于华北石质山区侧柏人工林2014年(3—10月)降水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降水的再分配规律。[方法]采用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郁闭度、枝下高)侧柏人工林林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2枝下高0.4、0.6、0.8... [目的]基于华北石质山区侧柏人工林2014年(3—10月)降水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降水的再分配规律。[方法]采用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郁闭度、枝下高)侧柏人工林林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2枝下高0.4、0.6、0.8郁闭度林内穿透雨总量分别为181.1、168.1、147.1 mm,穿透雨率分别为78.8%、73.1%、64.0%;树干径流总量分别为6.0、5.9、3.9 mm;总树干径流率分别为4.2%、2.6%、1.7%;林冠截留总量分别为39.5、56.1、79.1 mm;林冠截留率分别为17.2%、24.4%、34.4%。(2)1/3枝下高0.4、0.6、0.8郁闭度林内穿透雨总量分别为175.6、154.8、136.0 mm,穿透雨率分别为76.4%、67.3%和59.2%,树干径流总量分别为8.3、4.9、3.3 mm,总树干径流率分别为3.6%、2.1%和1.4%,林冠截留总量分别为46.3、70.4、90.7 mm,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0.1%、30.6%和39.5%。[结论](1)侧柏人工林同一枝下高不同郁闭度林分林内穿透雨量差异不显著。2种枝下高郁闭度为0.4和0.8之间的树干径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郁闭度0.4和0.6以及0.6和0.8之间差异不显著。(2)郁闭度为0.4、0.6、0.8时,冠厚占树高2/3(即枝下高为1/3)的林分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2的1.17、1.25和1.14倍。(3)2种枝下高各自不同郁闭度间林冠截留量均存在显著差异。(4)同等降雨量情况下雨强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小;2次降雨间隔时间越长,林冠层越干燥,林冠截留能力越强;枝下高越低(即冠层厚度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大,且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林冠截留量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林分结构 林冠截留 穿透雨 树干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网格护坡技术建设初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梅雪梅 高甲荣 +5 位作者 马岚 王建军 王兵 郭凯力 张栋 陈琼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5,共7页
为探讨公路边坡上现浇网格护坡技术建设初期不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以内蒙古自治区千里山公路为例,分别测定了现浇网格技术施工1个月、4个月和2年后网格内种植的4种典型乡土植物的保存率、株高、基径、枝条生物量、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地... 为探讨公路边坡上现浇网格护坡技术建设初期不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以内蒙古自治区千里山公路为例,分别测定了现浇网格技术施工1个月、4个月和2年后网格内种植的4种典型乡土植物的保存率、株高、基径、枝条生物量、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施工4个月后与施工1个月后相比胡枝子的保存率基本不变,而金叶莸、杨柴和柽柳的保存率均下降;施工2年后植物的保存率基本保持稳定,表现为胡枝子(92%)>金叶莸(85%)>杨柴(75%)>柽柳(73%);虽然不同植物的生长指标增量明显不同,但各生长指标增长速度总体表现为胡枝子、金叶莸均大于杨柴、柽柳;基径的变化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15,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1,其他生长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适应能力高低表现为:胡枝子>金叶莸>杨柴>柽柳。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及类似地区的公路边坡植被建设和现浇网格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网格 公路边坡 生态适应性 护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建春 韩朋 +4 位作者 齐春花 孙婷婷 董召光 颜梦宇 王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146-149,共4页
[目的]对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进行分析,为其他地区的河流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利用为期5a(2011—2015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河流水质和旅游经济收入。[结果]生态修复工程对提高该... [目的]对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进行分析,为其他地区的河流生态治理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利用为期5a(2011—2015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河流水质和旅游经济收入。[结果]生态修复工程对提高该区河流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河流水质有着明显的作用;相关修复措施在施工后的第2a逐渐开始发挥作用,施工后地3~4a生态修复效果明显,而施工后的第5a生态修复效果趋于稳定;施工完成后5a内,研究区旅游收入逐年增加。[结论]该工程有利于研究区河流生态的恢复,对河流水质改善明显,影响期为5a左右,同时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旅游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河 生态修复 物种多样性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防洪排涝体系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红 马少鹏 王兵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3期55-56,F0003,共3页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区域短时间强降雨频繁,2021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短时间强降雨引发的重大洪涝灾害,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史料记载,北京市平谷区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北京市平谷区的防洪排涝现状...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区域短时间强降雨频繁,2021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短时间强降雨引发的重大洪涝灾害,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史料记载,北京市平谷区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北京市平谷区的防洪排涝现状设施及机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目前北京市平谷区防洪排涝设施及机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山区洪水防控率低,部分防洪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河道综合治理未全面达标,非工程防洪管控机制不健康等方面,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平谷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洪涝灾害风险也不断加剧,平谷区的洪涝防治体系仍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平谷区 防洪 排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浅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卉芳 徐永年 +2 位作者 池春青 陈超 张玉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5,138,共4页
通过对云南省9个大中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便道区是输变电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其水土流失量约占总量的55.69%,单位线路的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 通过对云南省9个大中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便道区是输变电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其水土流失量约占总量的55.69%,单位线路的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25.03 t/km。此外,通过Matlab软件对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量及施工便道区水土流失量与输变电工程线路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拟合结果较好。并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流量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水土流失 施工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瑜 朱清科 +5 位作者 赵维军 王利娜 马欢 梁非凡 赵兴凯 李安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0,共7页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消耗土壤水分及其稳定性的特征。选取陕北黄土区3种典型人工林地—油松林、山杏林和沙棘林下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选取荒草地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其土壤水分在0-180 cm土层内的...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分消耗土壤水分及其稳定性的特征。选取陕北黄土区3种典型人工林地—油松林、山杏林和沙棘林下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选取荒草地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其土壤水分在0-180 cm土层内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剖面垂直分层特点。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地及山杏林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减小速率分别是0.019 3、0.020 9%/cm,人工沙棘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 6、0.086 3%/cm;根据变异系数法,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3个层次,分层结果与使用有序聚类法分类的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太行山丘陵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估算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会 谭莉梅 +2 位作者 刘鹏 刘金铜 李晓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0-497,共8页
耕地红线划定与人-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耕地资源潜力的研究与开发日显重要。我国耕地面积近2/3分布在山区,因此山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资源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北地区的太行山为研究区域,选择耕地占比和资源潜... 耕地红线划定与人-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耕地资源潜力的研究与开发日显重要。我国耕地面积近2/3分布在山区,因此山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资源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北地区的太行山为研究区域,选择耕地占比和资源潜力最大的丘陵区典型县——河北省井陉县为研究案例,选取13个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基本生态要素,包括5个地形要素和8个直接气象要素或由气象要素计算得到的间接气象要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运用偏最大似然估计向前引入法的拟合方法,筛选提取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关键生态要素;由模型参数Waldc2统计量分析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关键生态要素的贡献率排序;由模型参数回归系数β分析耕地资源潜力与生态要素的相关关系;由模型参数发生比率OR分析量化关键生态要素对耕地资源潜力的影响,最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此模型,在GIS软件中得到井陉县耕地资源潜力分布图,进而估算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3个影响井陉县耕地资源潜力的基本生态要素中8个为关键生态要素;关键生态要素中地形要素配置比气象要素配置更为重要;年平均气温和寒冷指数与耕地资源潜力呈负相关关系,其余生态要素则呈正相关关系;由回归模型估算出井陉县具备垦殖为耕地资源的土地面积为60 400 hm^2,而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出的现有耕地资源为45 600 hm^2,由此井陉县尚具有14 800 hm^2的后备耕地资源,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32.5%,这说明在不考虑垦殖所带来的可能负效应的前提下,井陉县具有较大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该结论为井陉县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丘陵区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生态要素 耕地资源潜力 后备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地震液化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玉生 刘小生 +4 位作者 赵剑明 陈彩虹 杜小凯 薛毅杰 刘启旺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94,共10页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和审查中,经常遇到对各类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合理性存在困惑的问题。鉴于此,在考察不同地震液化评价方法提出的依据基础上,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土体地震液...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和审查中,经常遇到对各类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合理性存在困惑的问题。鉴于此,在考察不同地震液化评价方法提出的依据基础上,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土体地震液化判别的各类方法提出的依据不同,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目前水利行业规范考虑工程运行时标贯试验点应力条件的变化,对试验标贯击数进行校正的方法存在偏差,采用该方法进行地震液化评价可能会导致误判,建议参考水电行业规范推荐的校正方法对水利行业规范土体地震液化评价方法进行修订。对于强震区包括复杂深厚覆盖层地基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议联合室内和现场试验准确确定计算模型参数,在数值模拟和振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地震液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地震液化 评价方法 优缺点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灌区泥沙改良北海新区盐碱地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岳峰 赵慧明 +2 位作者 王崇浩 郭传胜 池春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盐碱地的改良要因地制宜,做到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山东滨州引黄灌区土地资源丰富,但盐渍化严重,同时可利用水资源少,严重制约了当地北海新区新城的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讨利用引黄灌区淤积泥沙进行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根据现有的... 盐碱地的改良要因地制宜,做到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山东滨州引黄灌区土地资源丰富,但盐渍化严重,同时可利用水资源少,严重制约了当地北海新区新城的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讨利用引黄灌区淤积泥沙进行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根据现有的水系、水源、沙源等资料,论证了黄河水沙资源的可利用性潜力,并提出了利用小开河和簸箕李联合管道输沙工程及引黄济青管道输沙工程实现输沙入田的管道线路布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沙资源 盐碱地改良 引黄灌区 管道输沙 滨州北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减蚀效益分析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卉芳 徐永年 +1 位作者 陈超 池春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通过对若干个大中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点型工程和线型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不论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都占到了总水土流失量的85%左右。点型工程水土流失量为86.61 t/hm2,线型工程水... 通过对若干个大中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分析了点型工程和线型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表明,不论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都占到了总水土流失量的85%左右。点型工程水土流失量为86.61 t/hm2,线型工程水土流失量为202.40 t/hm2。点型工程施工期流失量与面积为线型关系,R2=0.9497。线型工程施工期流失量与面积为对数关系,R2=0.8003。实例分析表明,在计算减蚀量时应当慎重选取林草措施减蚀率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减蚀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开发工程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对策——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健 李灿明 +2 位作者 孙中峰 池春青 林田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结合苏里格3个气田开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苏里格气田开发工程的组成、征占地面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别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通过经验总结,提出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表明:1)气田工程项目组成较为复杂,占... 结合苏里格3个气田开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苏里格气田开发工程的组成、征占地面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别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通过经验总结,提出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表明:1)气田工程项目组成较为复杂,占地以临时占地为主,占整个项目占地的75%左右;2)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中,以管网区与道路区所占比例最大,占整个项目占地的90%左右,同时也是整个项目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部位,占整个项目水土流失量的90%左右,是水土流失防治与监测的重点部位。根据调查提出目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开发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苏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赣北红壤侵蚀坡地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昭艳 单志杰 +3 位作者 池春青 左长清 杨洁 李安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7-332,共6页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土壤养分效应差异显著,以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好,然后依次是果树+草本模式(全区覆盖优于带状覆盖)、果+草+农作物模式、果树+纵坡套种农作物,草本、果树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差。赣北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和果树+草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植被重建模式 红壤侵蚀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白河湾水文形态调查及生态修复模式探讨
15
作者 崔强 未林 +3 位作者 王兵 赵哲光 董召光 刘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2期52-54,共3页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河流水文形态逐年变差,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河道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河流水文形态逐年变差,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河道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发展对河流扰动的增加、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和当地群众较差的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在充分了解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原因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河流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以潭代坝、横向生态护岸和局部小型湿地等适合研究区河流水文形态修复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形态 白河白河湾段 生态修复 小型湿地 怀柔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治理中农户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同刚 蒋莞艳 +4 位作者 刘鹏 高会 梁红柱 韩立朴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5-632,共8页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现象非常严重,而对于在盐碱地治理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层农户,其参与意识及影响因素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户的种植结构、管理方式、盐碱地认知程度及参与盐碱地治理意愿等方面...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现象非常严重,而对于在盐碱地治理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层农户,其参与意识及影响因素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户的种植结构、管理方式、盐碱地认知程度及参与盐碱地治理意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利用相对感知强度和多元逻辑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农户盐碱地治理的参与意识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套灌区长期采用大水洗盐的灌溉方式,施肥类型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施用较少。大水洗盐导致地下水位普遍偏高,春季返盐现象严重;较少施用有机肥不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可见河套灌区农户没有通过改变种植和管理方式来治理盐碱地的意识。有54%的农户认为自家的耕地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但是很少有农户主动采取治理措施。有7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投入资金治理盐碱地,但能接受的投入成本较低(不超过750元·hm^(-2))。影响农民参与盐碱地治理意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P<0.05),另外投入成本过高、缺乏技术支持等也是重要因素。因此,调整农作物管理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对农户的补助及技术支持是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的必要方式。该结果可为扩大盐碱地治理的群众基础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土壤盐渍化 种植结构 盐碱地改良 暗管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入渗的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思萱 刘卉芳 +1 位作者 陈彩虹 赵哲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以晋西黄土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降雨机对不同地类的土壤进行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地类土壤入渗率可分为速变期、缓变期、稳定期等三个阶段,而道路路面只分为速变期和稳定期两个过程。在不同地表条件的土壤入渗中,林地的入渗... 以晋西黄土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降雨机对不同地类的土壤进行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地类土壤入渗率可分为速变期、缓变期、稳定期等三个阶段,而道路路面只分为速变期和稳定期两个过程。在不同地表条件的土壤入渗中,林地的入渗量最大,草地和耕地次之,路面最小。鉴于Philip方程对该地区土壤入渗的模拟精度最高,利用简化的土壤入渗方程,将影响土壤入渗的多项因子转换成一个参数,可为土壤入渗空间尺度转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空间分布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胁迫下白皮松生长、生理与吸收特性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晶晶 刘鹏 +2 位作者 郑书旗 陈波 杨新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6-64,72,共10页
【目的】研究臭氧(O_(3))胁迫下白皮松的生长、生理和吸收特性的变化,阐释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其对O_(3)的响应程度。【方法】以白皮松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NF:正常环境大气O_(3)浓度,NF40:正常大气环境O_(3)浓度加40 ... 【目的】研究臭氧(O_(3))胁迫下白皮松的生长、生理和吸收特性的变化,阐释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其对O_(3)的响应程度。【方法】以白皮松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NF:正常环境大气O_(3)浓度,NF40:正常大气环境O_(3)浓度加40 nmlol/mol;NF80:正常大气环境O_(3)浓度加80 nmol/mol)的开顶式O_(3)熏蒸人工控制试验,测定其生长状况、生理特性以及O_(3)吸收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不同O_(3)浓度下白皮松各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白皮松的株高增长(△H)、50 cm处直径增长(DDBH)、气孔大小(S)、气孔密度(M)、气孔开度(K)、气孔导度(G_(s))、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Et)、水分利用率(WUE)、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叶绿素含量(CHL)、整树耗水量(W)和O_(3)吸收速率(FO_(3))均随着O_(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胞间CO_(2)浓度(Ci)和相对电导率(L)则随着O_(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O_(3)胁迫下白皮松生长指标(DH、DDBH)与O_(3)吸收状况(FO_(3)、W)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光合指标(Pn、WUE、Et、G_(s)、Ci)与生长指标(△H、△DBH)和气孔特性(K、M、S),部分生理指标(L、Fv/Fm)与光合(Pn、WUE、E_(t)、G_(s)、C_(i))和气孔(K、M、S)的相关性相对较弱;3)白皮松的各项指标在NF和NF80的O_(3)处理下差异均显著(P<0.05),△H、△DBH、M、CHL、P_(n)、G_(s)、W和FO_(3)在NF和NF40处理下差异最显著,K、S、WUE、F_(v)/F_(m)、E_(t)、C_(i)、L在NF40和NF80处理下差异更显著。【结论】试验证明长期处于高浓度的O_(3)环境中,白皮松的生长缓慢,光合能力下降,对O_(3)的吸收能力也进一步降低,白皮松的生长与O_(3)吸收特性变化相关性最高,气孔特性与光合生理特性相关性最高,而光合能力等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其生长受到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O_(3)胁迫 生长状况 生理特性 臭氧吸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区毛竹护坡的固土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小天 杨麒麟 +1 位作者 王兵 韩重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5-28,共4页
为研究毛竹生态护坡的护坡效果和经济效益,2012~2017年间,针对某一试验区的滑坡体位移、滑落塌陷情况以及毛竹种植经济效益等进行了为期6 a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毛竹的生长,护坡作用越来越明显,毛竹的护坡功能有随着年份的增加而... 为研究毛竹生态护坡的护坡效果和经济效益,2012~2017年间,针对某一试验区的滑坡体位移、滑落塌陷情况以及毛竹种植经济效益等进行了为期6 a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毛竹的生长,护坡作用越来越明显,毛竹的护坡功能有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加强的趋势;毛竹对维护滑坡体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稳定发挥需要3~4 a;毛竹被采伐后,新发竹笋数量明显增加,且竹笋生长迅速,郁闭较快,能够有效地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种植毛竹能够在护坡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可大范围推广。研究成果对生态护坡技术和研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生态护坡 经济效益 滑坡体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九河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立旺 黄爱玲 +3 位作者 郝咪娜 王莎 颜梦宇 齐建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8-371,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生态问题也愈发突显,河流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为研究欧盟面向小型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效果,选取了北京市怀九河的生态修复河段,从2010—2014年进行了为期5a的动态监测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生态问题也愈发突显,河流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为研究欧盟面向小型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效果,选取了北京市怀九河的生态修复河段,从2010—2014年进行了为期5a的动态监测研究。监测内容包括河流水文地貌形态、河流水质和物种多样性,其中河流水文地貌形态调查采用实地观测法每年1次,河流水质调查选取12个监测断面每年7月进行,物种多样性采用样方法、电捕法、浮游生物网法等每年7月一次。研究结果显示:河段施工完成后,河流水文地貌形态有逐年变好的趋势,说明河段的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对河流水文地貌形态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从河水浊度、氨氮含量和化学需氧量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河流水质5a内持续改善;5a内物种多样性持续上涨,说明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能够提高物种多样性;数据显示2013—2014年各项研究数据变化不显著,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措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在完工后的5a左右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九河 生态修复 物种多样性 小型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