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7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型研究生Seminar环节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翠琼 王兰珍 张志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18,共5页
采用自编问卷,就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Seminar环节开展现状对994名学术型研究生和313名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导师和研究生对Seminar的开展频率、主要形式、组织/参加起始时间、做专题汇报的平均时间等四个方面的看法比较一... 采用自编问卷,就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Seminar环节开展现状对994名学术型研究生和313名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导师和研究生对Seminar的开展频率、主要形式、组织/参加起始时间、做专题汇报的平均时间等四个方面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导师要求研究生参加Seminar的起始时间和研究生每学期汇报次数因学科类型不同而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同时,研究生在Seminar模式的了解、科研能力、语言表达、学术兴趣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学位 研究生 SEMINAR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泽坤 史明昌 +2 位作者 杨润泽 王奋忠 王世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目的]探究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可对科学制定高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北京密云区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7个径流小区,选取了2010—2021年20场自然暴雨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 [目的]探究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可对科学制定高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北京密云区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7个径流小区,选取了2010—2021年20场自然暴雨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和面源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了降雨、土壤、植被因子与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2010—2021年研究区年降雨总量相对平缓,但年降雨频率有所增加、暴雨发生次数呈现出上升趋势。(2)在20次暴雨条件样本中,荆条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94.13%和99.76%,减流减沙效益优于刺槐+侧柏+鱼鳞坑、玉米+梯田等其他组合。荆条、刺槐+侧柏+鱼鳞坑对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较好,污染指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3)降雨因子、植被因子与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平均雨强、I30、I60与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73,0.7;平均雨强、I60与泥沙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5;植物盖度与径流量、泥沙量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8。[结论]综合考虑暴雨条件下的径流泥沙数据,我们认为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荐该地区采用荆条作为优先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暴雨 产流产沙 水土保持效益 北方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坡面小区侵蚀性降雨标准
3
作者 张继永 肖玉玲 +1 位作者 邹伟婷 信忠保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9,共10页
[目的]为厘定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径流小区发生产流产沙的场次降雨侵蚀性降雨标准,并探究侵蚀性降雨标准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黄土丘陵区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桥子沟试验场17个标准径流小区的2011—2020年降雨产流产沙观测资料,采用频... [目的]为厘定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径流小区发生产流产沙的场次降雨侵蚀性降雨标准,并探究侵蚀性降雨标准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黄土丘陵区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桥子沟试验场17个标准径流小区的2011—2020年降雨产流产沙观测资料,采用频率分析法和泥沙连通性IC值,评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侵蚀性降雨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水土保持措施减小不同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与对照小区相比,草地和林地小区的产流产沙下降最明显,减沙率分别为80.39%和79.78%,农地减沙率明显小于草地和林地,仅为47.41%;水土保持措施提高侵蚀性降雨标准,对照小区侵蚀性降雨标准为场次降雨量11.62 mm,而林地和草地的标准分别为18.26、18.08 mm,农地居中,为13.76 mm;侵蚀性降雨标准与产流场次数、连通性指数(IC)、径流系数等指标呈负相关,侵蚀性降雨标准越大,IC值越小,径流系数越小,水文连通性越弱。[结论]经过水土流失治理后,坡面的水文连通性降低,侵蚀性降雨量减小,产流能力显著下降,而侵蚀性降雨标准显著上升,且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间存在差异。研究揭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面侵蚀性降雨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黄土高原坡面水土流失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坡面产流产沙 侵蚀性降雨标准 水土保持措施 泥沙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产流产沙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4
作者 唐朝 罗欢 +2 位作者 马晓清 赵辛雪 国铭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40-44,59,共6页
以石匣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2013—2022年坡耕地、鱼鳞坑、人工植草3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与对照裸地无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探究降雨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次降雨... 以石匣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2013—2022年坡耕地、鱼鳞坑、人工植草3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与对照裸地无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探究降雨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次降雨径流深与降雨量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减流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植草、鱼鳞坑、坡耕地、裸地。②次降雨产沙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减沙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鱼鳞坑、人工植草、坡耕地、裸地;对照裸地来看,坡耕地的产沙量明显减小,人工植草和鱼鳞坑径流小区则几乎不产沙。③在大雨强条件下,除降雨Ⅱ时TP流失量人工植草大于坡耕地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对总氮(TN)、总磷(TP)流失量的削减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鱼鳞坑、人工植草、坡耕地、裸地;在小雨强条件下,鱼鳞坑和人工植草径流小区的TN、TP流失量比裸地径流小区显著减小,坡耕地径流小区的TN、TP流失量比裸地径流小区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土壤养分 产流产沙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小区 石匣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河岸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8
5
作者 夏晓平 信忠保 +1 位作者 赵云杰 孔庆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7,83,共8页
通过野外简易径流小区的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北京山区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果差异。试验设计4,6,8L/min 3种上方来水流量以及6种植被类型小区坡面,冲刷历时31min,试验过程收集径流泥沙样,分析不同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 通过野外简易径流小区的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北京山区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果差异。试验设计4,6,8L/min 3种上方来水流量以及6种植被类型小区坡面,冲刷历时31min,试验过程收集径流泥沙样,分析不同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各植被类型小区平均总产流产沙量(43.29L/m^2,0.71kg/m^2)均显著小于裸坡下平均总产流产沙量(65.86L/m^2,3.21kg/m^2)(p<0.05)。植被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且减沙效益(78.66%)大于减流效益(36.16%);(2)不同植被类型间减流减沙效果不同,随着放水流量的上升,坡面产流速率、产沙速率不断上升,其中以狗牙根小区平均产流速率(6.16L/min)、平均产沙速率(55.50g/min)最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3)不同植被类型小区稳定入渗速率差异显著(p<0.05),均大于裸坡条件下的稳定入渗速率(42mm/h),其中以狗牙根小区坡面的径流稳定入渗速率最大(129.0mm/h)。综上所述,植被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土效益,且不同的植被类型间减流减沙效果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北京山区河岸带进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并且为河岸边坡的植被修复物种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 径流 泥沙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石质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冲性的影响--以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徐佳佳 于占成 +2 位作者 史陇俊 张小侠 张建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为评价北京山区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果,也为以后小流域治理和植被重建提供理论支撑,以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地,采用典型样地调查、野外抗冲性实验和室内样品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 为评价北京山区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果,也为以后小流域治理和植被重建提供理论支撑,以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地,采用典型样地调查、野外抗冲性实验和室内样品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和抗冲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各类措施下土壤密度均呈现增大趋势,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现减小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没有明显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有改善(侧柏林除外),改善程度由好到差依次为:辽东栎次生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石坎梯田>油松林>落叶松林>灌丛;各类措施下土壤颗粒均以细、中粉粒为最多,分形维数显示各类水保措施土壤通透性均较为良好;相比荒地,各类措施下土壤冲刷量显著减小,径流时间延长,冲刷量依次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0.82 kg/cm^3)<侧柏林(1.14 kg/cm^3)<落叶松林(1.30 kg/cm^3)<辽东栎次生林(3.91 kg/cm^3)<油松林(5.96 kg/cm^3)<荆条灌丛(10.88 kg/cm^3),延缓径流冲刷时间由大到小依次为:辽东栎次生林(55.65 s/m)>油松落叶松混交林(46.82 s/m)>落叶松(28.19 s/m)>荆条灌丛(22.39 s/m)>侧柏林(17.48 s/m)>油松林(16.94 s/m)。土壤抗冲性与细、中粉粒体积分数(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最为密切,由此推出大根径的根系穿插形成的非毛管孔隙对土壤抗冲性是负效应。综上,油松落叶松林混交林提升土壤蓄水持水性能、土壤抗冲性均显示出很大的优势;石坎梯田效果也较好,是小流域治理应首先考虑的2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物理性质 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低山区水土保持林评价与分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兰花 孙树光 +1 位作者 朱金兆 赵微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37,共4页
以北京低山区同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栎类(O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2个30m×30m标准样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专家... 以北京低山区同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栎类(O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2个30m×30m标准样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专家咨询法筛选出三级共12个评价指标,构建水土保持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综合模型,计算林分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各林分进行了评价。将水土保持林分为四级:一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S≥8;二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5≤S<8;三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2≤S<5;四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S<2。探讨了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生长状况及立地特征,并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低山区 水土保持林 评价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基地建设方案简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英 段淑怀 +4 位作者 李永贵 刘振国 陈芳孝 周玉喜 田玉柱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共2页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拟在延庆县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基地 ,按照设计方案 ,该基地建设包括小型堆渣侵蚀试验区、钢槽侵蚀试验区、试料堆放场、边坡防护效果试验与展示区、道路、广场、停车场。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开发建设项目 监测 试验 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植物措施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婕 郭伟 孙素琪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3期21-23,共3页
植物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北京市房山区常见的房地产、道路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三大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植物措施设计,指出现... 植物措施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北京市房山区常见的房地产、道路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三大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植物措施设计,指出现有植物措施设计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设计不具有典型性、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树种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植物措施设计 存在问题 对策 北京市房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定量研究--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柔 吴秀芹 +3 位作者 石婕妤 李旭 倪朦朦 刘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24-9934,共11页
探究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贫困山区永胜县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 探究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贫困山区永胜县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县域2009—2022年间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及其障碍因子进行研究,为当地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9—2022年水土保持技术发展水平呈动态上升趋势,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则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二者经过“低水平同步发展型-水土保持技术领先发展型-高水平同步发展型”,当前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已经迈入同步向好的发展状态;(2)2009—2022年,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一直处于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从中级耦合阶段进入高级耦合阶段且快速增长,二者当前属于高级协调-同步型发展阶段;(3)2009—2022年,影响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为森林覆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主要的障碍要素为技术效益、技术相宜度、产业效率和产业效益。永胜县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当前应以提升技术相宜度和产业融合为主要目标,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提升技术成熟度,提高政策法规的适宜度,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进一步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定量研究 西南高山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特征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理阳 李华林 +5 位作者 张帆 张馨予 章孙逊 刘晔 谢晨新 张守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22,共12页
降雨易引发水土流失,增加非点源污染风险,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的基本方法。当前多种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产流产沙与氮磷流失协变规律尚不清晰。应用2023年4—9月北京山区30个径流小区坡面的降雨、产流产沙、氮磷流... 降雨易引发水土流失,增加非点源污染风险,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的基本方法。当前多种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产流产沙与氮磷流失协变规律尚不清晰。应用2023年4—9月北京山区30个径流小区坡面的降雨、产流产沙、氮磷流失监测数据,探究降雨特征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种草、梯田、水保林、水保林+工程措施)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影响机理,揭示坡面产流产沙与氮磷流失的协变规律。结果表明:坡面产流量、产沙量,与降水量、降雨历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氮、磷流失量,与降水量、降雨历时均呈显著相关(P<0.05);Ⅳ雨型(超长历时、超高雨量、中高雨强)坡面产流量、产沙量、氮磷流失量均为最大。水土保持措施可显著削减坡面产流产沙,对产流量、产沙量削减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0.00%、94.90%;水土保持措施对总氮、总磷削减的贡献率分别为78.10%、66.50%。除水土保持林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降低坡面氮磷流失量;坡面氮磷流失量均与产流产沙量呈幂函数关系,随着产流产沙量增加而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水土保持 坡面 氮磷流失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北京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春泥 程金花 陈晓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7,共9页
北京山区是调节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带,水土保持是北京山区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建立北京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具有特殊意义。以北京的7个山区、县为研究对象,参考现有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方法,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 北京山区是调节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带,水土保持是北京山区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建立北京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具有特殊意义。以北京的7个山区、县为研究对象,参考现有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方法,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影响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的13项指标,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标体系选取2007,2009,2012这3a的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2007-2012年北京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09年北京山区7区县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指数由0.2008~0.2753上升至0.2205~0.3268,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状态整体呈现好转趋势;2009-2012年其状态受自然灾害影响明显,状态呈现下降趋势,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指数下降至0.2001~0.2825。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指数与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呈显著正相关,自然灾害引起的指标变化成为影响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水土保持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熵权法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东 袁定昌 +1 位作者 李金海 王冬梅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2期126-129,135,共5页
对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地实施监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土壤蓄水能力对工程营造林地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不同造林措施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工程营造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消减泥沙的作用... 对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地实施监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土壤蓄水能力对工程营造林地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不同造林措施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工程营造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消减泥沙的作用明显.2004~2007年工程营造林地累计固土量为64814.71t,累计固定肥力约10085.2t;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是水源涵养的主体(累计贡献率为69.3%),人工造林和配套荒山造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林 水土保持效益 涵养水源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系统的研建与应用——以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春竹 赵天忠 +2 位作者 孙若修 于占成 张建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不仅对推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更是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GDP考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提高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的效率,实现评价的程序化,本研究以小流域地形图、土...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不仅对推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更是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GDP考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提高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的效率,实现评价的程序化,本研究以小流域地形图、土地利用分布图、土壤质地图及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和Arc 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开发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系统。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水文效应评价、保持土壤功能评价、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主沟道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6个功能,本研究将对保持土壤功能评价和主沟道评价2个主要功能进行阐述。基于构建的系统,对北京市房山区最早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蒲洼小流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前后相比,土壤侵蚀强度大幅度减小,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植被恢复是土壤侵蚀保护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沟道水文地貌等级总体情况较好,评价较差的沟道主要分布在中下游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人类活动是影响沟道环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综合治理 效益评价 土壤侵蚀 沟道水文地貌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周子赫 颜婷燕 +2 位作者 王姣 程金花 王云琦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3,135,共11页
[目的]定量分析小流域的功能结构,探究小流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为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延庆区的碓臼石小流域、怀柔区的鱼水洞小流域、密云区的古北口小... [目的]定量分析小流域的功能结构,探究小流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为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延庆区的碓臼石小流域、怀柔区的鱼水洞小流域、密云区的古北口小流域以及昌平区的葫芦河小流域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域,结合研究区域的主要特征和治理目标,构建北京市北部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运用系统障碍度模型揭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各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葫芦河小流域由初级标准提升至中级标准,碓臼石小流域、鱼水洞小流域和古北口小流域综合建设均已达到初级标准。②文中引入障碍度模型,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进行量化,提高了评价的精准性。③在北京市北部山区小流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应关注土壤侵蚀模数,经济效益应关注经济投产比和土地生产率,社会效益应关注恩格尔系数和乡村从业人员比例,水质提升效益应关注COD含量。[结论]①本研究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在北京市北部山区是实用可行的。②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北京市北部山区水环境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小流域内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提高,促进了小流域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北部山区 生态清洁小流域 障碍度模型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评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子库视角的北京市高速路边坡喷播植被演替特征研究
16
作者 欧阳群文 郭小平 +1 位作者 郝嘉航 郭宇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949,共9页
在中国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认识高速路边坡喷播的植被演替特征,对于提高植物群落稳定性和改善公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高速路边坡植被喷播效果缺乏后期跟踪研究。以北京市内3条高速路不同恢复年限边坡及周边... 在中国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认识高速路边坡喷播的植被演替特征,对于提高植物群落稳定性和改善公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高速路边坡植被喷播效果缺乏后期跟踪研究。以北京市内3条高速路不同恢复年限边坡及周边自然边坡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时间法,通过样地植被调查以及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研究边坡土壤种子库密度、相似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从种子库的角度揭示地上植被演替规律,为后期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北京高速公路边坡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在8.89×10^(2)-1.04×10^(3)seed·m^(-2)之间,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2)边坡种子库之间的相似性在0.51-0.80之间,人工边坡种子库在恢复15年时与自然边坡相似性达到了极相似水平;3)边坡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多样性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边坡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在0.29-0.40之间,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边坡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多样性逐渐增加,保留周边自然植被对土壤种子库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但补充作用有限,并且土壤种子库在演替后期对地上植被的恢复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路边坡 喷播绿化 土壤种子库 植被演替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资源利用效率生长季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李钦渊 周泽园 +6 位作者 李廷山 于海群 赵洪贤 刘新月 高瑶 刘鹏 查天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0,共12页
【目的】探究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光能、水分利用效率的生长季内季节变异特征、受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资源利用效率间的权衡关系,为预测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响应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 【目的】探究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光能、水分利用效率的生长季内季节变异特征、受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资源利用效率间的权衡关系,为预测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响应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生长季内的碳、水通量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物理因子进行连续原位监测,分析生态系统碳、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异及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资源利用效率间的权衡关系。【结果】1)生长季内碳利用效率6月较低、10月较高,波动在0.14~0.97;光能利用效率8月份高、10月较低,波动在0.15~2.19 g·MJ^(−1);水分利用效率6月较低、10月较高,波动在0.74~8.00 g·kg^(−1)。2)碳利用效率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光能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温度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呼吸间接影响碳利用效率,表现为负效应(P<0.05);散射辐射通过影响总初级生产力间接影响光能利用效率,表现为正效应(P<0.05);饱和水汽压差通过影响蒸散发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负效应(P<0.05)。3)碳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P<0.01),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主要发生在碳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时。【结论】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生长季中期下降,光能利用效率在生长季中期达到最大值。土壤温度升高会降低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土壤含水量和散射辐射增加均会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汽压差增加会限制水分利用效率。生态系统资源利用效率间存在权衡关系,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伴随着较低的碳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强调水分条件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资源利用效率间权衡关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季节变异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侵蚀性降雨特征及水保措施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
18
作者 王玥欢 颜婷燕 +4 位作者 魏商 赵娅娜 徐发军 王云琦 程金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索密云水库上游降雨类型和不同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为该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石匣坡面径流场2014—2022年92次侵蚀性降雨实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侵蚀性降雨下不同措... [目的]探索密云水库上游降雨类型和不同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为该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石匣坡面径流场2014—2022年92次侵蚀性降雨实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侵蚀性降雨下不同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1)研究区2014—2022年共观测到92次侵蚀性降雨事件,年均侵蚀性降雨量为311.27 mm,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2)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划分为3类:Ⅰ雨型(长历时、大雨量、小雨强)、Ⅱ雨型(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Ⅲ雨型(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Ⅱ雨型发生频次最高。(3)不同措施小区的水土保持效益有所差异。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与裸地相比,高覆盖度草地(苜蓿)、鱼鳞坑(侧柏)、土坎梯田(玉米)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佳;而耕作措施小区没有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反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4)各措施小区产沙量与最大30 min雨强呈一定的正相关,产流量与降雨侵蚀力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与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最大30 min雨强和降雨侵蚀力是影响该区域不同水保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关键指标。高覆盖度植被措施和多种措施相结合的配置模式是减少坡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达到水土保持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侵蚀性降雨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研究
19
作者 林敬兰 岳辉 +3 位作者 谢文心 唐丽芳 刘必豹 江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间长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74.6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48.30亿元。其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6.79亿元增长为2022年的144.38亿元,增长率高于全县水平,其占全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89%提升至2022年的41.45%。该结果可为长汀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资产增值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现状与建议——以延庆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国铭 路炳军 +1 位作者 王文凯 杜洋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65-66,共2页
通过对2008—2013年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教育参与人数和组织方式进行统计,调研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实施效果,分析得出现阶段北京市水土保持教育存在开展范围小、形式枯燥、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示范园自身建设... 通过对2008—2013年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教育参与人数和组织方式进行统计,调研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实施效果,分析得出现阶段北京市水土保持教育存在开展范围小、形式枯燥、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示范园自身建设、增加宣传方式方法、增强部门联动配合等建议,以充分利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提高中小学生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水土保持教育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