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速生林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玲 何林韩 罗玉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118,共7页
高效、高质地利用人工速生材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人工速生林木材生长周期短,幼龄材比例较高,导致其通常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严重限制了人工林速生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提高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 高效、高质地利用人工速生材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人工速生林木材生长周期短,幼龄材比例较高,导致其通常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严重限制了人工林速生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提高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是确保其在建筑、家具和其他工业应用中持久耐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的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方法,包括高温热改性、表面涂层改性、化学改性和浸渍改性等;分析了现有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林速生材资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速生林木材 尺寸稳定性 改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尔妮 王瑜瑶 +1 位作者 李京予 仲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木材是一种具有多级孔隙结构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其孔隙构造尤其是细胞壁孔隙结构至关重要。细胞壁孔隙结构的研究是木材加工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木材孔隙的种类及其表征技术,在此基础... 木材是一种具有多级孔隙结构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其孔隙构造尤其是细胞壁孔隙结构至关重要。细胞壁孔隙结构的研究是木材加工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木材孔隙的种类及其表征技术,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水分对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由水分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揭示木材与水分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孔隙 细胞壁 木材水分 孔隙结构 孔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可视化的竹基材料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3
作者 李言 陈然 宋莎莎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1,共10页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4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竹基材料领域论文进行可视化处理、整理、总结、归纳竹基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年发文量、发文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知网和...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4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竹基材料领域论文进行可视化处理、整理、总结、归纳竹基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年发文量、发文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发表的关于竹基材料的论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作者的合作多集中于特定群体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广泛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间的研究网络已初步形成,但机构间的协作仍有待加强。对竹基材料的研究热点逐渐趋于多元化,不仅聚焦于材料本身的性能优化和功能拓展,还涉及标准体系建设、产业化应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未来研究将以“以竹代塑”倡议为牵引,通过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推动竹基材料的功能化创新和“以竹代塑”的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基材料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仿生矿化增强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凯强 张双保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8,共10页
【目的】探究纳米SiO_(2)与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仿生矿化改性界面增强机理,为改善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改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乳酸树脂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杂化聚合在竹纤维表面构筑功能涂... 【目的】探究纳米SiO_(2)与多巴胺/聚乙烯亚胺仿生矿化改性界面增强机理,为改善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改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乳酸树脂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利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杂化聚合在竹纤维表面构筑功能涂层,经“溶胶凝胶”制备纳米SiO_(2),通过静电作用诱导纳米SiO_(2)在竹纤维表面富集和生长,提高界面结合强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元素和纤维结晶结构变化,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探究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提升竹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机理。【结果】经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后的竹纤维表面Si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竹纤维结晶结构未发生改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8.99%、15.91%和34.34%。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界面处纤维被拔出现象减少,纤维表面更加粗糙,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加紧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_(2)引入使得纤维热降解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分别提高22.81和11.54℃,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聚乳酸分子运动阻力增大、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升高。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储能模量提高、损耗模量降低,说明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减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得到提高。【结论】纳米SiO_(2)仿生矿化改性在竹纤维表面形成SiO_(2)的有机-无机杂化改性网络,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机械锚合与化学键合作用,增加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得到提升,界面相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纳米SiO_(2) 界面性能 增强机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木材干燥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璧光 高建民 +1 位作者 伊松林 王天龙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介绍了我国木材干燥节能减排技术现状。太阳能干燥技术适于木材预干,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是比较理想的组合干燥方式,其节能率可达70%左右。常规木材干燥的排气余热回收目前常用热泵干燥机,其节能率在40%左右。将华北电大与山东省科学... 介绍了我国木材干燥节能减排技术现状。太阳能干燥技术适于木材预干,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是比较理想的组合干燥方式,其节能率可达70%左右。常规木材干燥的排气余热回收目前常用热泵干燥机,其节能率在40%左右。将华北电大与山东省科学院联合研制的振荡流热管换热器用于排气余热回收,其节能率可达20%左右。这种振荡流热管的突出优点是热管内不需要毛细芯,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它可以随意弯曲而且启动迅速;而且与热泵干燥机相比,它投资不太高、不耗能又容易维护管理,因此适于木材干燥行业用于余热回收,同时也可以用于其它工业余热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太阳能干燥 热泵干燥 振荡热管 木材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处理对樟子松木材耐光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洪武 刘毅 +2 位作者 付展 胡极航 张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乙酰化处理对人工林木材耐光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为木材颜色调控技术及高耐光染色木材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木粉为试样,加入乙酸酐和二甲苯溶液,在120℃条件下分别反应5,10,20,40,60 min,测试乙酰化处理时... 【目的】探讨乙酰化处理对人工林木材耐光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为木材颜色调控技术及高耐光染色木材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木粉为试样,加入乙酸酐和二甲苯溶液,在120℃条件下分别反应5,10,20,40,60 min,测试乙酰化处理时间对木粉增重率的影响;分别称取1 g经不同时间乙酰化处理的木粉和未处理木粉,置于UV老化试验箱内辐射100 h,利用红外光谱分析UV辐射前后乙酰化木粉化学官能团的变化,通过热重和扫描电镜分析乙酰化木粉的热稳定性及其形貌变化。【结果】随着乙酰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樟子松木粉的增重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40 min时木粉增重率最大;乙酰化木粉在1 741 cm-1和1 385 cm-1处的CO,C—H特征吸收峰强度均大于原木粉,处理时间40 min时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UV辐射后,乙酰化木粉在1 508 cm-1处木质素苯环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大于原木粉,处理时间40 min时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表明木粉经乙酰化处理后光稳定性得到提升;热重分析显示,经乙酰化处理后,木粉热分解所需的温度明显提高,表明乙酰化木粉的热稳定性好于原木粉;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乙酰化处理可增强木粉微观构造抵抗光劣化的能力。【结论】乙酰化处理能有效抑制樟子松木材的光降解反应并提升其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乙酰化 UV辐射 官能团 耐光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木材的优化匹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璧光 高建民 +2 位作者 伊松林 许彩霞 王天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1-1505,共5页
介绍了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探讨了太阳能与热泵联合运行的优化匹配,当太阳能供热量能满足木材干燥所需热量时,由太阳能系统供热;否则由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阴雨天和夜间由热泵供热。当... 介绍了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探讨了太阳能与热泵联合运行的优化匹配,当太阳能供热量能满足木材干燥所需热量时,由太阳能系统供热;否则由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阴雨天和夜间由热泵供热。当太阳能送风温度低,但高于环境温度时,低温太阳能向热泵送风,可以提高热泵的供热系数和供热量。对应于一定的环境温度,太阳能向热泵送风有一个相匹配的最低温差。例如当环境温度为24℃时,通过理论和实验求得太阳能向热泵送风与环境温度间的最低送风温差分别为4℃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干燥 热泵干燥 优化匹配 木材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光热联合木材太阳能预干燥设备性能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欢 王贵富 +1 位作者 何正斌 伊松林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共6页
设计了一种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温室型太阳能干燥室及控制系统为一体的光电-光热联合木材太阳能干燥设备,探讨了该设备的光电、光热性质及3种试材在设备中的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干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2015年8月的总发电量可... 设计了一种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温室型太阳能干燥室及控制系统为一体的光电-光热联合木材太阳能干燥设备,探讨了该设备的光电、光热性质及3种试材在设备中的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干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2015年8月的总发电量可达221.37 k W·h,满足负载的能耗需求,并节余电量39.9 k W·h;在晴天和晴转多云两种天气条件下,干燥室内空载平均温度分别为51.2和48.6℃,负载平均温度分别为46.7和42.7℃,日累计辐射量分别为20.7和14.3 MJ/m2,日光伏发电量分别为9.44和5.99 k W·h;采用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通风方式,后者温度分布更均匀,但干燥室内整体温度出现一定幅度下降;相比于自然干燥,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方式可分别提高干燥速率41.4%~116.3%,且两种方式对改善木材含水率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木材干燥应力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干燥 光热-光电联合 太阳能干燥 干燥速率 干燥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木材节能干燥技术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建民 伊松林 +1 位作者 张璧光 胡传坤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木材节能干燥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变储热是解决太阳能干燥间歇性的有效方案,太阳能-热泵、太阳能-常规联合,是理想的节能组合干燥方式;除湿机可用于常规干燥的排气余热回收,节能率可达40%以上;振荡流热管用于排气余... 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木材节能干燥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变储热是解决太阳能干燥间歇性的有效方案,太阳能-热泵、太阳能-常规联合,是理想的节能组合干燥方式;除湿机可用于常规干燥的排气余热回收,节能率可达40%以上;振荡流热管用于排气余热回收,节能率在15%~35%,且成本低、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节能干燥 研究现状 技术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联用的利乐包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苟进胜 韩静芸 +3 位作者 李文燕 常建民 韩颜雪 任学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4-56,共3页
以枕式利乐包为原料,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利乐包的热解特性。实验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温度区间为室温至750℃。结果表明:利乐包热解过程分为低温时纸的热解和高温时聚乙烯的热解2个阶段,2个阶段有一定的相互作... 以枕式利乐包为原料,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利乐包的热解特性。实验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温度区间为室温至750℃。结果表明:利乐包热解过程分为低温时纸的热解和高温时聚乙烯的热解2个阶段,2个阶段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热解产物为烃类和含氧有机化合物,同时金属铝也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乐包 热解 TG-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木材干燥室不同供热状况的 损失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璧光 甘雪菲 伊松林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着重分析常规木材干燥室蒸汽管道不同供热状态的损失:当蒸汽管道供热温度一定时,干燥室温度越低,传热温差越大,损失越大;当干燥室温度及蒸汽管道外壁温度一定时,蒸汽管道供热温度越高,传热温差越大,损失越大。传热温差对损失的... 着重分析常规木材干燥室蒸汽管道不同供热状态的损失:当蒸汽管道供热温度一定时,干燥室温度越低,传热温差越大,损失越大;当干燥室温度及蒸汽管道外壁温度一定时,蒸汽管道供热温度越高,传热温差越大,损失越大。传热温差对损失的影响很大,当蒸汽管道供热温度110℃时,传热温差由40℃降到30、20、10℃,其损失分别减少46.08%、77.01%和94.48%,所以要根据干燥室需要的温度尽量减少供热温差,以减少损失。压差流动损失随压差增大而增加,而且压力较高时比压力较低时压降的损失大。蒸汽在管道内压差流动的损失数值比温差传热损失大许多,至少要大1~2个数量级。因此,由锅炉向干燥室供热,应该尽量减少降压节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干燥室 蒸汽供热状况 温差传热[火用]损 压差流动[火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与青杨热学参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昊 高建民 张璧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5,112,共5页
木材热学参数在木材干燥的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木材热学参数都是一片空白。利用准稳态法测量了不同含水率下巨尾桉和青杨径向和弦向的导热系数和比热。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在巨尾桉和青杨的热学性质的影响因素中... 木材热学参数在木材干燥的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木材热学参数都是一片空白。利用准稳态法测量了不同含水率下巨尾桉和青杨径向和弦向的导热系数和比热。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在巨尾桉和青杨的热学性质的影响因素中起主要作用。其热学参数与含水率成曲线关系,且随含水率增加导热系数、比热增大,导温系数减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度0.98以上导热系数、比热的经验公式,并与现有文献中的公式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比热 导温系数 影响因素 巨尾桉 青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蒸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的迁移动力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月红 何正斌 +2 位作者 林作新 彭毅卿 伊松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5,共5页
为研究汽蒸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的迁移动力,在温度为100和140℃下,分别对厚度为2、4、6 cm的杨木试件进行汽蒸处理,并对处理前后试件的质量,以及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场进行研究;另外,在温度为110℃下,对木材内部压力场进行研究。... 为研究汽蒸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的迁移动力,在温度为100和140℃下,分别对厚度为2、4、6 cm的杨木试件进行汽蒸处理,并对处理前后试件的质量,以及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场进行研究;另外,在温度为110℃下,对木材内部压力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后,木材含水率均有所下降,而且处理温度越高,含水率下降越多;当处理温度为100℃时,含水率下降量为23.0%;当处理温度为140℃时,含水率下降量达到78.27%;木材内部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当环境温度为100、140℃时,木材内部最高温度分别为92、110℃;建立了不同处理温度、时间与试件含水率下降量的关系模型,以及木材内部水分减少量的理论模型,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汽蒸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压力场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我国木材干燥业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璧光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从加大木材干燥的科研投入,降低节能干燥设备的税率,对太阳能等新能源干燥技术应用得政策倾斜,鼓励发展规模经营木材干燥的企业,建立木材干燥节能减排示范基地,完善木材干燥行业标准并加强监督实施,逐步实施操作人员(干燥工)持证上岗,... 从加大木材干燥的科研投入,降低节能干燥设备的税率,对太阳能等新能源干燥技术应用得政策倾斜,鼓励发展规模经营木材干燥的企业,建立木材干燥节能减排示范基地,完善木材干燥行业标准并加强监督实施,逐步实施操作人员(干燥工)持证上岗,以及对强制关闭高能耗、高污染木材干燥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干燥 行业发展 政策建议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状态下木材细胞壁孔径分布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仲翔 张少军 马尔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36,共9页
【目的】探究由水分所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与机制,为木材的热质转移、渗透性以及木材改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杨木和杉木分别制成5 mm(径向)×5 mm(弦向)×1 mm(轴向)的木片,基于氮气吸附法、差示扫描热孔计... 【目的】探究由水分所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与机制,为木材的热质转移、渗透性以及木材改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杨木和杉木分别制成5 mm(径向)×5 mm(弦向)×1 mm(轴向)的木片,基于氮气吸附法、差示扫描热孔计法考察试样在绝干状态、气干状态、纤维饱和状态和饱水状态4种典型水分状态下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等特征参数,并对比不同状态和不同树种间的孔隙结构差异。【结果】木材细胞壁孔径大多在10 nm以下,尤其以4 nm以下为主,10 nm以上孔隙相对较少;随着含水率的提升,木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曲线显著升高,从气干状态到纤维饱和状态,杨木和杉木的孔径分布最大值分别增加了52.73%和58.62%,而从纤维饱和状态到饱水状态,两者分别增加了435.24%和470.43%。【结论】在木材由绝干状态逐渐吸湿,以及吸水至饱水状态的过程中,木材细胞壁孔隙体积呈明显增大趋势。在木材达到饱水状态后,细胞壁孔隙体积增大至极限,但由于自由水的冰点下降,其在−2℃左右产生大量吸热信号进而干扰测量结果,故此时差示扫描热孔计法所测得的孔径分布参考范围有限。不同树种间孔隙分布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水分 细胞壁孔径分布 氮气吸附法 热孔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及脱木质素对南方松木材吸湿极限与细胞壁饱和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京予 马尔妮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8,共8页
时域核磁共振(TD-NMR)技术可用于考察木材吸湿极限(HL)和细胞壁饱和(CWS)两种纤维饱和状态下水分的弛豫特性及含水率的差异,对南方松(Pinus spp.)分别进行热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采用TD-NMR技术研究该差异的变化。将试样置于100%相对湿... 时域核磁共振(TD-NMR)技术可用于考察木材吸湿极限(HL)和细胞壁饱和(CWS)两种纤维饱和状态下水分的弛豫特性及含水率的差异,对南方松(Pinus spp.)分别进行热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采用TD-NMR技术研究该差异的变化。将试样置于100%相对湿度环境中调至HL状态,该状态下对应的含水率即为HL状态下的纤维饱和点(FSP);随后对试样进行饱水处理以达到CWS状态,该状态下的FSP通过-3和25℃条件下TD-NMR的反演峰面积计算获得。结果表明:饱水处理后,CWS状态下的木材细胞壁进一步润胀,细胞壁水分受束缚程度减弱;相比未处理材,热处理会使饱水处理而发生的润胀效果减弱,细胞壁水分受束缚程度增强,而脱木质素组效果相反。经过热处理后试样HL和CWS状态下的FSP均有所下降,而脱木质素处理后,两种状态下的FSP均有所上升。未处理组、热处理组和脱木质素组HL与CWS状态下的细胞壁结合水含水率差异分别为10.24%,1.91%,14.09%,即热处理能够减弱HL与CWS状态之间的含水率差异,而脱木质素处理能够提升HL与CWS状态之间的含水率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处理方法改变了细胞壁水分存在的物理环境(孔隙结构)和化学环境(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饱和点 吸湿极限 细胞壁饱和 热处理 脱木质素处理 时域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对木材负离子粉浸渍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刘洁 王佳伟 +1 位作者 何正斌 伊松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6期80-81,共2页
本文以泡桐(Paulownia.)为实验材料,采用功率为300W,频率为40k Hz的超声波对泡桐进行预处理,然后对试材进行负离子粉浸渍处理,最后对浸渍处理材的负离子释放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电镜扫描探究负离子粉在木材内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浸... 本文以泡桐(Paulownia.)为实验材料,采用功率为300W,频率为40k Hz的超声波对泡桐进行预处理,然后对试材进行负离子粉浸渍处理,最后对浸渍处理材的负离子释放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电镜扫描探究负离子粉在木材内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浸渍材的负离子释放效果显著,密闭容器内负离子含量最后可达到24000个/cm3,且负离子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通过电镜图片看出,负离子能够进入木材内部,超声波有利于打通木材内部通道,进而促进后期负离子的浸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超声波 释放规律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时代下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消费启迪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言 宋莎莎 +1 位作者 费本华 王雪花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现象,对圆竹家具的文化符号进行了挖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圆竹家具的消费倾向,得出了文化导向、环保导向、设计导向、工艺导向共同作用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结论。此外,对现代圆竹家具的智造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标准化、连接方式五金化、部件模块化的圆竹家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最后,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四个角度阐述了圆竹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竹家具 传统技艺 艺术传承 文化特质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及其在蛋白基胶黏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心怡 邵家威 李建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6,共14页
蛋白基胶黏剂具有成本低廉、绿色安全、原料易得等优点,对解决传统的醛类合成树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黏剂造成的人居环境甲醛污染和化石资源依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及人造板生产中越来... 蛋白基胶黏剂具有成本低廉、绿色安全、原料易得等优点,对解决传统的醛类合成树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黏剂造成的人居环境甲醛污染和化石资源依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及人造板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是油料作物加工剩余物,来源丰富、成本低,是制备蛋白基胶黏剂的理想原料。然而,蛋白基胶黏剂存在耐水胶接性能差、黏度高、涂布性能不佳等突出问题,且过度依赖化石交联剂削弱了生物质胶黏剂的环保优势,制约其工业化应用和推广。酶法改性技术具有绿色、高效、专一性等特点,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催化改性,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从而有效降低蛋白基胶黏剂的黏度,提高蛋白质的反应活性,减少化学交联剂的用量,提高耐水胶接强度,降低材料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在蛋白基胶黏剂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总结了目前蛋白基胶黏剂存在的问题及改性目标,分析了蛋白水解酶、多糖水解酶、谷氨酰胺转氨酶、酪氨酸酶、漆酶对蛋白质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催化改性机理,综述了酶法改性技术在蛋白基胶黏剂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蛋白基胶黏剂的研发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基 胶黏剂 生物基胶黏剂 蛋白质结构 酶法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聚氯乙烯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丹丹 曹阳 +2 位作者 王翠翠 韦文榜 张双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研究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膜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测定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界面相容机理。结果表明:... 为研究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膜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测定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界面相容机理。结果表明: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时处理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最高、耐水性能最好;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最高。单板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表面处理 木塑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