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三种典型城市绿地类型的保健功能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译文 秦永胜 +3 位作者 李荣桓 周金星 鲍风宇 杨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72-1878,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健康受到城市污染的影响,因而城市绿地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实地监测的方法,选择北京3种典型类型的绿地、在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的季相条件组合下,对形成绿地保健功能的空气负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健康受到城市污染的影响,因而城市绿地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实地监测的方法,选择北京3种典型类型的绿地、在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的季相条件组合下,对形成绿地保健功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噪音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绿地类型的保健功能有较大的差距,以同一时段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为例,其最大值发生在郊野公园(1 810 cm-3),高于单位绿地(980 cm-3),远高于作为对照的商业中心(110 cm-3);(2)在同一绿地的不同空间位置也存在明显差异,以道路绿化防护林带为例,林带中心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高达1 900 cm-3,高于林缘(591 cm-3)和林外(120 cm-3);(3)同一绿地保健功能随季相变化发生明显改变,在有叶期的道路绿化防护林带中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1 900 cm-3)是落叶期相同位置空气中负离子浓度(750 cm-3)的两倍多。空气温湿度、噪音、CO2浓度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类似于空气负离子。本研究获得的数据支持了城市绿地保健功能理论,可为合理设计城市绿地增强其保健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二氧化碳 噪音 气象因子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森林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菁 骆有庆 +1 位作者 石娟 张军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人工林的增加大大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也同时增加了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风险。生态调控技术克服了传统控制策略的不足,是目前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的最佳策略之一。论文回顾了森林有害生物的管理策略思想的发展历程,简述了生态调控(Ecolo... 人工林的增加大大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也同时增加了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风险。生态调控技术克服了传统控制策略的不足,是目前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的最佳策略之一。论文回顾了森林有害生物的管理策略思想的发展历程,简述了生态调控(Ecological regulation)策略与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in forest,SPMF)的理念与核心原则。通过对有害生物的实例研究的概括,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特征、调控对象有害物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三个方面,综述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相应策略。文章也指出了该策略的发展前景及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控 森林 有害生物 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对欧美107杨木材生长量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陈森锟 尹伟伦 +2 位作者 刘晓东 夏新莉 孙尚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0-135,共6页
As a basic measure for forest management,pruning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ree trunk shape,wood qulity,etc. At present,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ing plantation,afforestation was took i... As a basic measure for forest management,pruning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ree trunk shape,wood qulity,etc. At present,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ing plantation,afforestation was took into account,whereas management after planting was ignored,which had much detrimental effect on woodland’s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The paper studied the topic to find a scientific pruning model that could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in forest production. The plantation and the intercropping of poplar-crop were pruned in four different levels in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 The levels were respectively light p1 (1/6 crown was pruned),medium p2 (2/6 crown was pruned),strong p3 (3/6 crown was pruned),heavy p4 (4/6 crown was pruned) and the control (unpruned). Heights and 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DBH) were measured. Diameter growth and cutting-area increment in one year from ten parsed trees were counted. The volume growth of trunk (below 9 m)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were:1) the difference of relative growth rate for different pruning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which demonstrated the nutrition for height growth came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he top crown; 2) The difference of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DBH was significant(P<0.01). That is,the greater of pruning intensity,the smaller relative growth in the DBH. 3) The stem growth of parsed disk at different height was fluctuant among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From stem base (0.0 m) to 9 m height of the trunk,the stem increase of the lower half reduc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runing intensity,while the growth of the upper half in pruning trees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non-pruning ones. 4) The difference of volume growth rate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all of the pruning treatments were bigger than the control. The medium p2 had the biggest growth,and the order was CK<p4<p1<p3<p2,which suggested that reasonable pruning can improve the growth of volume. However an excessive pruning reduced volume growth. 5) Pruning can decrease relative taper of trunk,make trunk straight and satiety,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volume increasing for one year. 6) In 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the reasonable pruning should be moderate intensity as pruning p2,in which 1/3 crown length was rem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杨树 生长率 材积 尖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对欧美杨107杨水分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亓玉飞 尹伟伦 +1 位作者 夏新莉 孙尚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大小基本相同。这表明同正常月份未修枝CK相比,适当修枝(P1)使杨树树干液流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较低水平,抗旱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整个生长季内,蒸腾速率(Tr)和叶水势(LWP)都呈现出CK<P1<P2的规律,表明修枝后杨树的单叶水分生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树干液流 蒸腾速率 叶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授粉受精期油茶子房的元素含量 被引量:7
5
作者 邹锋 袁德义 +4 位作者 高超 廖婷 陈文涛 韩志强 张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5-1099,共5页
为探明油茶授粉受精期的营养元素需求规律,应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授粉受精期的油茶子房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并且对各矿质元素含量在自交和异交情况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茶授粉受精过程中,九... 为探明油茶授粉受精期的营养元素需求规律,应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授粉受精期的油茶子房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并且对各矿质元素含量在自交和异交情况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茶授粉受精过程中,九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呈"S"或"W"型曲线变化。N,K,Zn,Cu,Ca,Mn元素含量变化在自交和异交情况下都呈"S"型曲线,N含量在自花授粉20 d达到最高,为3.4458 mg·g^(-1);K含量在异花授粉20 d达到最高,为6.275 5 mg·g^(-1);Zn含量在自花授粉10 d达到最高,为0.070 5 mg·g^(-1);Cu含量在异花授粉5 d到最高,为0.061 0 mg·g^(-1);Ca含量在异花授粉15d达到最高,为3.714 5 mg·g^(-1);Mn含量在自花授粉30 d达到最高,为2.161 5 mg·g^(-1)。Fe,P,Mg元素含量变化自交时呈"S",异交时呈"W"型曲线,Fe含量在自花授粉10 d达到最高,为0.453 0 mg·g^(-1);P含量在自花授粉20 d达到最高,为6.731 8 mg·g^(-1);Mg含量在自花授粉25 d达到最高,为2.724 0 mg·g^(-1)。研究结果可为油茶花期喷施叶面肥,提高油茶结实率和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 原子吸收光谱法 油茶 授粉受精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北极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利 杨林生 +1 位作者 黄季夏 JinmeiLu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63,共18页
以北极研究为中心,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s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17数据,采用CiteSpace,系统展示了中国和国际(含中国)在北极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机构合作特征。研究表明,国内的北极研究经历了由气候海冰—航... 以北极研究为中心,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s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17数据,采用CiteSpace,系统展示了中国和国际(含中国)在北极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机构合作特征。研究表明,国内的北极研究经历了由气候海冰—航运—北极治理的研究过程,发文量以北极航运为主导。国际针对北极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逐步加速阶段:1990、2000和2005,北极八国和德、英、法是北极研究的主力军。北极科技合作仍主要以国家内部合作为主,但科研机构合作频率高度爆发且出现一批以“Helmholtz Centre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德国)、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挪威)、Aarhus University(丹麦)和KoreaPolar Research Institute(韩国)”为代表的北极研究合作爆发单位;北极研究领域多样,呈现出以“arcticocean”、“climate”、“arctic temperature”、“variability”、“sea ice”、“model”等为重点的关键词,表明近年国际北极研究主要热点在气候变化、海冰、洋流等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叉。通过对国内外北极通航经济性的系统综述分析得出:国内外学者均认为与北极海冰有关因素是制约北极通航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北极通航的经济效益较为乐观,而国外学者则较为辨证且谨慎。这与研究所考虑的角度有关,国内学者较多考虑北极通航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能耗、时间和政治等因素,而国外学者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侧重于贸易需求、通航意愿性和通航对气候的影响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科技 CITESPACE 合作 通航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及展望 被引量:27
7
作者 崔磊 赵秀海 张春雨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就化感作用的研究历史,化感物质的生物测定、释放方式、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森林演替过程中化感作用对森林更新及物种组成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现况,对今后化感作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降水与树木径向生长关系研究现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露双 赵秀海 张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79,共4页
树木的生长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是反映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是根据树木径向生长的特点获取数据,进而重建环境因子的变化史实。树木径向生长特点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论述了温度、降水... 树木的生长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是反映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是根据树木径向生长的特点获取数据,进而重建环境因子的变化史实。树木径向生长特点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论述了温度、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林线处树木径向生长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提出了将林线形成的时间过程和林线的空间格局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以揭示气候变化与林线、树线之间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径向生长 温度 降水 林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CAD VBA的滴灌系统设计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凯 项辉宇 苏德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55-59,共5页
VBA作为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能够使AutoCAD数据与其他的VBA应用程序直接共享,实现无缝连接,交换处理数据.通过AutoCAD内嵌的VBA语言实现滴灌软件的设计,用户可以在此软件环境下对滴灌系统各参数进行筛选和计算.该软件主要有查询模块,计... VBA作为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能够使AutoCAD数据与其他的VBA应用程序直接共享,实现无缝连接,交换处理数据.通过AutoCAD内嵌的VBA语言实现滴灌软件的设计,用户可以在此软件环境下对滴灌系统各参数进行筛选和计算.该软件主要有查询模块,计算设计模块,文档的管理模块.用户可以充分利用该软件的各功能,完成设计工作,也可通过电子表格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此外还为以后的完善提供了设计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EXCEL 滴灌 V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浆网膜含有膜质微区结构(英文)
10
作者 王玲 卢存福 张旭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细胞膜质微区(microdomain)是细胞膜上特殊的结构域,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膜质微区来源于全细胞膜,即包括质膜和细胞器膜.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器膜如高尔基体膜也有膜质微区,因此分离了猪心肌浆网膜... 细胞膜质微区(microdomain)是细胞膜上特殊的结构域,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膜质微区来源于全细胞膜,即包括质膜和细胞器膜.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器膜如高尔基体膜也有膜质微区,因此分离了猪心肌浆网膜的膜质微区.首先获得了没有质膜污染的猪心肌浆网,用去污剂TritonX-100处理该肌浆网,获得了去污剂不溶的质膜微区(SR-DRM),该微区富集胆固醇和鞘磷脂.质膜微区的标记脂和蛋白质:神经节苷脂GM1和Caveolin-3也在该区富集.同时还研究了心肌浆网Ca2+-ATPase(SERCA2a)的分布,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SERCA2a分布在膜质微区,并且有正常的生理功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肌浆网膜上有膜质微区的存在,进一步证明膜质微区不仅存在于细胞质膜,也普遍存在于细胞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浆网 CA^2+-ATPASE 膜质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树种红花玉兰在华北地区的最适光环境(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杨 贾忠奎 +2 位作者 陈发菊 桑子阳 马履一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珍稀树种红花玉兰对其华南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华北地区却生长不良。通过对红花玉兰在华北地区一个生长季内对三种光照水平(100%、70%、40%全光照)的光合和生长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70%全光照条件下,红花玉兰幼苗的净... 珍稀树种红花玉兰对其华南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华北地区却生长不良。通过对红花玉兰在华北地区一个生长季内对三种光照水平(100%、70%、40%全光照)的光合和生长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70%全光照条件下,红花玉兰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株高、基径、根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均达到最高水平。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比叶重量、叶片厚度和密度显著降低,表观量子效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m/Fo(Fo为初始荧光)、Fv/Fo、Fv/Fm、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叶柄角度均显著增大。说明70%全光照最适于一年生红花玉兰幼苗在华北地区的生长,全光照和40%全光照条件下幼苗则因光量的过剩和不足而生长不良。因此建议将红花玉兰栽植在林缘或林窗地带,可为这一珍稀濒危树种在华北地区的引种提供有利的适生光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 光适应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北极地区自然灾害多尺度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嘉豪 黄季夏 +2 位作者 杨林生 王利 尹圆圆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4,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剧烈,导致北极地区自然灾害情况加剧,但有关北极地区精细尺度的自然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较为缺乏。基于紧急灾难数据库,利用自然灾害数量、死亡人数、总受影响人数及总直接经济损失四个受灾指标,采用时空统计方法,从总...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剧烈,导致北极地区自然灾害情况加剧,但有关北极地区精细尺度的自然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较为缺乏。基于紧急灾难数据库,利用自然灾害数量、死亡人数、总受影响人数及总直接经济损失四个受灾指标,采用时空统计方法,从总体、国别及一级行政区多个尺度研究1980—2020年环北极地区的受灾情况,并通过空间相关性量化不同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1980—2020年间环北极地区的自然灾害数量先增后减,其中,在1990—2009的20年间是六种灾害高发期,均占据41年总灾次的60%以上,在2000年总灾次达到峰值22次。同时,灾害的破坏性愈加强烈,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成倍数增加;(2)环北极地区受灾呈两极化,灾害数量和灾害种类与国土面积和海岸线长短紧密相关,俄罗斯与加拿大受灾最为严重,且成灾体量与人口密度高度一致。洪水与风暴灾害是环北极地区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两者占据总灾次的66.9%,滑坡与干旱两者仅7.3%。(3)自然灾害在一级行政区具有显著的“环状”格局和集聚特征,且在时空尺度上具有连续、低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极地区 气候变暖 自然灾害 多尺度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旭 赵京京 +2 位作者 闫峻 方国飞 黄季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106,共11页
【目的】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松材线虫的传播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不仅为制定灾害防控方案、评价灾害控制效果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能够科学指导各地区有效防... 【目的】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松材线虫的传播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不仅为制定灾害防控方案、评价灾害控制效果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能够科学指导各地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方法】本研究通过创新性的结合,构建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基于市场经济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综合应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动态当量因子法,对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在省级尺度上的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评估结果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结果】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总成灾面积达85524 hm2,造成经济损失约19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华东地区为松材线虫病灾害重灾区,总计成灾面积43883 hm2,造成经济损失101亿元,占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的52%,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占9%,间接经济损失占43%。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全省经济损失总计为4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4亿元。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在各地区都表现出间接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两者相比平均为4.6倍。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森林物质资源损失、防治费用和无效营林费用损失,单位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1800、1783和17302元/hm2。间接经济损失包括调节服务价值损失、支持服务价值损失和文化服务价值损失,单位面积间接经济损失平均分别为77981、70057和7741元/hm2。【结论】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华东、华南地区为重灾区,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表现为省级尺度的灾害空间聚集中心。松材线虫病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为间接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省级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