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经营类型划分及森林质量提升措施初探——以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鹏 高志雄 +3 位作者 董云飞 凌威 付尧 邓高松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对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小班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依据选择树种(组)、生态脆弱性、林分现状3个因子划分经营类型,结合实验林场风景林的经营目标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森林质量提升措施。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类型划分 森林质量 提升措施 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实验林场创新发展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云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教学实验林场是林业院校教育实习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在坚持以教学实习及科研服务为工作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实验林场的资源优势,使教学实验林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学实验林场的创新发展,并通过协... 教学实验林场是林业院校教育实习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在坚持以教学实习及科研服务为工作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实验林场的资源优势,使教学实验林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学实验林场的创新发展,并通过协调工作中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间的关系,形成教学实验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验林场 生态文明 实习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林场与森林公园建设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云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分析了高校实验林场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管理好实验林场和森林公园、践行生态文明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实验林场 作用 森林公园 生态文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妙峰山林场地表潜在火行为及燃烧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连强 牛树奎 +3 位作者 陈锋 陶长森 陈羚 张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7,共10页
【目的】森林燃烧性是森林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着火后的火行为特征,分析可燃物火行为及燃烧性为妙峰山林场地表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及森林防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林场内12种主要森林类型调查数据和二类清查资料,选择地表潜在火行为... 【目的】森林燃烧性是森林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着火后的火行为特征,分析可燃物火行为及燃烧性为妙峰山林场地表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及森林防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林场内12种主要森林类型调查数据和二类清查资料,选择地表潜在火行为、火环境、可燃物理化性质及床层结构4大类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计算104个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并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进行了排序。【结果】(1)无风条件下104个小班中,各优势树种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有以下规律:针叶林普遍较大且地表火强度达到2 000 kW/m以上、蔓延速度3 m/min以上、火焰高度1.5 m以上,灌木林次之地表火强度700~2 000 kW/m、蔓延速度1.5~3 m/min、火焰高度1~1.5 m,阔叶林较小地表火强度700 kW/m以下、蔓延速度1.5 m/min以下、火焰高度1 m以下。(2)主成分分析表明,地表可燃物燃烧性与火行为指数正相关,与海拔因素负相关,与含水率负相关,与有效负荷量和床层高度正相关。(3)聚类分析表明,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分为5个等级:高燃烧性(Ⅰ)、较高燃烧性(Ⅱ)、可燃烧性(Ⅲ)、较低燃烧性(Ⅳ)、低燃烧性(Ⅴ)。各燃烧性等级的小班优势树种分别为:油松、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林,位于林场东南、西北部;油松、落叶松、侧柏与栓皮栎、五角枫等针阔混交林,主要位于林场西北部;栓皮栎、黄波罗、五角枫等阔叶纯林,集中于林场东南、西北部;山桃、荆条等灌木林及少数栓皮栎林、黄波罗等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林场东北部;荆条、山杏、鼠李、绣线菊等灌木,主要位于林场西南和中部。【结论】以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为主的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普遍较大,极易形成高强度地表火,易发生树冠火;燃烧性受到火环境、火行为和可燃物的影响,特别是可燃物有效负荷量、床层高度、海拔和含水率因子;高燃烧性和较高燃烧性小班多数位于林场北部、西北部,要注重对不同燃烧等级小班分类管理、科学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 地表可燃物 主成分分析 潜在火行为 燃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鹫峰地区侧柏人工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种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鹏 王新杰 +5 位作者 凌威 王勇 乔永 卢妮妮 张艳 郭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3,共8页
【目的】对北京鹫峰地区侧柏人工林草本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认识该地区侧柏林草本层物种组成、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关系。【方法】基于50个侧柏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 【目的】对北京鹫峰地区侧柏人工林草本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认识该地区侧柏林草本层物种组成、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关系。【方法】基于50个侧柏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和Gini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进行物种多样性计算,利用方差比率(VR)法,并结合以χ2检验为基础的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主要物种种间的联结性进行测度。【结果】侧柏人工林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较大,Pielou、Gini指数分别为0.809和0.807,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偏小,Simpson、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为0.591和1.137;VR为1.826,草本层主要种群间整体上表现出净的正关联;在草本层的28个种对中,有10个种对达到显著联结(3.841≤χ2<6.635),其中有3个种对达到极显著关联(χ2≥6.635),且在显著关联种对中,显著正关联的有70%,表明该草本层群落中主要物种处于稳定阶段;狗尾巴草(Setaria viridis)与牵牛花(Pharbitis nil)表现出极显著正联结,而与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表现出极显著负联结;AC值和PC值的计算结果与χ2统计量结果基本一致,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种对的关联程度,在以χ2检验为基础的同时,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测度物种种间的联结性更有说服力。【结论】北京鹫峰地区侧柏人工林草本层主要物种的关联性在整体上表现出净的正关联,说明该群落在向着顶极群落发展,群落结构及种类趋于完善和稳定,种间关系也趋于正关联,以求得物种间的稳定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种间关系 北京鹫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米锋 黄莉莉 孙丰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2-58,共7页
在对生态安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模型,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鹫峰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安全指数为0.8421,生态安全度较高。根据鹫峰国... 在对生态安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模型,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鹫峰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安全指数为0.8421,生态安全度较高。根据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生态安全情况,提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及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生态安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微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乔永 孙向阳 +2 位作者 李素艳 王勇 郭晓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33,共5页
为了解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微形态状况,在野外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和土壤显微技术,研究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下部和中上部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骨骼颗粒、有机质、孔隙、土壤形成物及微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样区内土壤骨... 为了解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微形态状况,在野外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和土壤显微技术,研究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下部和中上部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骨骼颗粒、有机质、孔隙、土壤形成物及微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样区内土壤骨骼颗粒均以石英为主,形成物主要以铁锰浓聚物为主;公园中上部土壤各分解状态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多级团聚体,孔隙分布均匀,微结构发育良好,结构稳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C层发现有铁锰浓聚物出现,经研究证实有古红土存在。样区下部土层较薄,土壤粗骨骼颗粒大小不一,表层缺少团聚体,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孔隙不匀,有机质形态单一,土层曾因植物造林运动和旅游开发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土壤微形态 古红土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分割的森林资源经营与评价——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卢妮妮 凌威 +6 位作者 郭倩 张艳 刘巧红 徐雪蕾 李静 王新杰 张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47,共7页
科学评价森林资源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基于生态位分割法研究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资源的生态特征,以期为鹫峰林分改造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栓皮栎(I=6.709 9,Bw=1.000 2)和元宝枫(I=1.653 0,Bw=0.880 1... 科学评价森林资源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基于生态位分割法研究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资源的生态特征,以期为鹫峰林分改造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栓皮栎(I=6.709 9,Bw=1.000 2)和元宝枫(I=1.653 0,Bw=0.880 1)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均较大,山杨(I=0.200 7,Bw=0.278 5)、构树(I=0.124 6,Bw=0.2715)和鹅耳枥(I=0.092 6,Bw=0.272 9)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较小。(2)以栓皮栎为代表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表现为海拔500 m以下大于500 m以上,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3)鹫峰多数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整体较大,52%的树种对生态位相似性在0.8以上;Pianka测度式表征的生态位重叠值(Pij)整体偏小,Pij<0.3的树种对占总数的66%。(4)树种的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生态位宽度之差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空间分割 生态位相似性 生态位重叠 国家森林公园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主要针叶林潜在火行为及冠层危险指数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陶长森 牛树奎 +3 位作者 陈锋 李连强 陈羚 张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2,共8页
【目的】树冠火作为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针叶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树冠火,其在林火蔓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针叶林潜在火行为大小和冠层危险指数的探究,以及其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了解树冠火危害大小及发生的条... 【目的】树冠火作为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针叶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树冠火,其在林火蔓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针叶林潜在火行为大小和冠层危险指数的探究,以及其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了解树冠火危害大小及发生的条件,为预防及扑救林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北京山区主要的针叶树种油松和侧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种林分可燃物的载量、理化性质、分布规律的调查,计算林分潜在火行为随风速变化的趋势,并利用树冠火发生和发展的气象因子临界指标来建立冠层危险指数。最终,结合该地区的气象资料,选取外业调查期间的2 d为例,计算冠层危险指数,判断2种林分可能发生树冠火的类型、时间、持续时长以及林分潜在火行为大小。【结果】2种林分的理化性质差距较小,但冠基高度上相差较大;在高风速(40 km/h)天气下,油松林发生连续型树冠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分别为17.0 m/min、16 079 k W/m,侧柏林发生间歇型树冠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分别为11.4 m/min、5 290 k W/m,油松林和侧柏林分别在风速为30、37 km/h时达到高强度火;油松林的冠层危险指数TI(torching index)和CI(crowning index)值随时间分别在17.1~29.6 km/h和33.9~38.8 km/h范围内波动,侧柏林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1.9~21.1 km/h和47.5~54.9 km/h,油松林在48 h内发生地表火、间歇型树冠火、连续型树冠火的时间占比分别为87%、9%、4%,其最高速度和火焰最大强度分别为17.5 m/min、8 598 k W/m,而侧柏林只能发生地表火和间歇型树冠火,其比例为56%、44%,最大潜在火行为指标分别为14.5 m/min、4 506k W/m。【结论】2种林分中,冠基高度是树冠火发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林分整体潜在火行为随风速变化明显,且能在5级风速下形成高强度森林火灾;侧柏林更易形成树冠火,油松林发生极高强度火灾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火行为 树冠火 冠层危险指数 树冠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生态林经营类型划分及经营措施研究——以北京某平原森林经营单位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志雄 彭华福 +3 位作者 张鹏 王少杰 夏治军 付尧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北京某平原森林经营单位各小班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根据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选择树种(组)、林种2个因子划分经营类型,共划分13个经营类型,结合北京平原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目标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为编制经营方... 通过北京某平原森林经营单位各小班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根据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选择树种(组)、林种2个因子划分经营类型,共划分13个经营类型,结合北京平原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目标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为编制经营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生态公益林 经营类型 经营措施 经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4
11
作者 徐雪蕾 孙玉军 +3 位作者 周华 张鹏 胡杨 王新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5%)、中度间伐(MT,25%~35%)和强度间伐(HT,40%~50%),并设置对照样地(CK,未间伐)。于2016年对样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key法多重比较进行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林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间伐3年后,未间伐、弱度和中度间伐的盖度分别为25.52%、52.81%和58.98%,林下植被均未能形成群落,强度间伐的盖度为100%,林下形成灌木蕨类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3年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林比未间伐林的表层土(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1.41%、39.31%和98.1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2.76%、51.27%和115.8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49.47%、25.59%和42.2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8.29%、112.23%和174.29%,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6.25%、-24.25%和16.27%,对表层土pH值、全磷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正相关,此外灌木的盖度还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草本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强,草本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与土壤pH值和物理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均低,林下植被未能形成群落,缺乏稳定性;间伐能够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林下植被能形成群落,可提高维护地力的能力,尤其是强度间伐;建议杉木人工幼龄林进行40%~50%强度的抚育间伐,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强度 林下植被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鹏 王新杰 +1 位作者 韩金 卢妮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0,14,共6页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50%、33%、25%、20%以及未间伐5个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析在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生长、树高生长以及蓄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50%、33%、25%、20%以及未间伐5个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析在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生长、树高生长以及蓄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间伐能够伐除小径阶的林木,直径分布曲线左偏型减弱。间伐强度为20%、25%、33%、50%的林分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是0.99、1.05、1.25、1.30 cm,比未间伐的生长量0.83 cm都高,且各个间伐强度下林木胸径生长由大到小依次为优势木、中庸木、劣势木;间伐强度为20%、25%、33%、50%强度间伐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分别是0.94、0.91、0.89、1.01 m,未间伐的生长量为0.92 m,差异均不显著。林分蓄积结构的分析发现,间伐后1 a,林分的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 林分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套种模式下草珊瑚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雪蕾 卢妮妮 +2 位作者 王新杰 王廷蓉 张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4,共4页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套种草珊瑚杉木林和不套种草珊瑚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套种与不套种草珊瑚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草珊瑚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良作用,套种草珊瑚后土壤含...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套种草珊瑚杉木林和不套种草珊瑚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套种与不套种草珊瑚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草珊瑚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良作用,套种草珊瑚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孔隙度分别提高了76.32%和62.41%,土壤密度降低了11.1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7.19%、14.78%、8.91%、23.11%、29.45%、11.33%,全钾质量分数降低了2.69%。2下坡位土壤含水率、密度和孔隙度分别比上坡位增加了17.41%、1.87%、4.29%;下坡位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比上坡位增加了4.74%、4.43%、9.07%、6.80%,全氮、全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比上坡位降低了8.07%、0.17%、31.28%。3下坡位草珊瑚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大于上坡位,分别增加了27.48%、53.16%、35.39%。4土壤密度、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与草珊瑚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与草珊瑚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草珊瑚 套种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Ⅲ)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建国 李吉跃 姜金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54,共9页
该文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RWC ̄(tlp)、ROWC ̄(tlp),Vs,Va,Va/Vs,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 该文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RWC ̄(tlp)、ROWC ̄(tlp),Vs,Va,Va/Vs,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3个针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4个阔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则均具有随季节和枝叶生长发育进程而变化的趋势;②7个供试树种的Vs及Va/Vs均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有较大的差异;③在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中,供试阔叶树种较供试针叶树种更为明显,其中栓皮栎和元宝枫、刺槐和火炬树、油松和白皮松的变化趋势分别基本一致;④依据供试树种各种水分参数的变化,应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综合评判树种的耐旱能力的结果由强至弱为:侧柏、白皮松、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火炬树和刺槐,这一结果与其苗木的研究结果及野外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性 水分参数 京西山区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Ⅱ)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吉跃 张建国 姜金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共9页
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膨压)、ε(细胞弹性模量)及RCV(细胞体积比)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膨压与叶水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膨压)、ε(细胞弹性模量)及RCV(细胞体积比)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膨压与叶水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参数α(保持最大膨压)和b(渗透调节能力)因树种不同及季节变化有较大的差异;(2)最大体积弹性模量(ε ̄(max))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树种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其中侧柏的ε ̄(max)值最小,白皮松的ε ̄(max)值最大;(3)和ε随RCV(细胞体积比)的变化因树种和季节不同而异,在与RCV的关系中,油松和侧柏呈“直线型”,白皮松和4种阔叶树种则呈“指数型”.ε与RCV的关系却有5种类型,即“山峰型”(如油松、侧柏、元宝枫、栓皮栋等),“S型”(如白皮松、生长初期的元宝枫)、“指数型”(如刺槐、火炬树及生长初期的栓皮栎)、“对数型”(如生长初期和落叶期的火炬树)及“直线型”(如落叶期的栓皮株和元宝枫).这些类型是反映树木渗透调节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性 水分参数 水势 膨压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半固定沙丘上2种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5
16
作者 毕超 周玉喜 +1 位作者 赵云杰 杨晓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39-44,共6页
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库布齐沙漠中典型半固定沙丘的沙地旋覆花、沙米2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沙地旋覆花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布数量变异较一年生植物沙米要大;沙丘上2种草本植物的总体分布格局基... 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库布齐沙漠中典型半固定沙丘的沙地旋覆花、沙米2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植物沙地旋覆花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布数量变异较一年生植物沙米要大;沙丘上2种草本植物的总体分布格局基本上呈现群聚状态,并从沙丘上部到沙丘下部逐渐减弱,2种间相互关系从沙丘上部到沙丘下部基本表现为从相互促进转变为相互竞争的趋势。沙米作为流沙上的先锋植物,在沙丘从流动到固定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建议在人工促进流沙固定的措施中,可以结合其他工程措施(如沙障等)进行人工沙米种子的撒播,以加速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沙地旋覆花 空间点格局 半固定沙丘 库布齐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河保偏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退化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云杰 杨丹青 毛菲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98-103,108,共7页
采用基于光谱混合分析(SMA)的地表覆盖指数对晋西北河保偏矿区1990—2006年土地退化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土地退化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矿区的土地退化风险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未利用地的开发... 采用基于光谱混合分析(SMA)的地表覆盖指数对晋西北河保偏矿区1990—2006年土地退化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土地退化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矿区的土地退化风险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工程实施是导致区内土地退化风险降低的主要原因;煤矿开采虽然对土地退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矿区发展所引发的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以及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能抵消这种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退化风险 光谱混合分析 河保偏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级别图的编制及在旱情分析中的应用
18
作者 马履一 吴强华 +2 位作者 林平 王勇 康惠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16-20,共5页
本文根据北京市观象台1841~1993年、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林场秀峰寺气象站和萝卜地气象观测点1992~1993年的降水资料,首次在我国编制了以图表方式直观分析任意年降水状况的"干湿级别分析图通用计算机程序",并指出北京市区199... 本文根据北京市观象台1841~1993年、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林场秀峰寺气象站和萝卜地气象观测点1992~1993年的降水资料,首次在我国编制了以图表方式直观分析任意年降水状况的"干湿级别分析图通用计算机程序",并指出北京市区1992和1993年偏旱,京西山地降水量低于市区同期和历年平均水平,尤其是1993年山地年降水量低于300mm,属特大干旱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干湿级别图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19
作者 程金新 王勇 +1 位作者 李云 王谦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92-297,共6页
综述了银杏遗传改良研究近些年来取得的进展,包括银杏性别鉴定的多种方法;通过选择、杂交、无性系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措施培育了大量具优良特性的栽培品种及品系;现代生物技术在银杏遗传改良的不同环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同时本文... 综述了银杏遗传改良研究近些年来取得的进展,包括银杏性别鉴定的多种方法;通过选择、杂交、无性系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措施培育了大量具优良特性的栽培品种及品系;现代生物技术在银杏遗传改良的不同环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同时本文也提出了银杏遗传改良中一些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遗传改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微管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细胞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亚茹 邓高松 +2 位作者 李云 姜金仲 孙宇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70-2576,共7页
秋水仙碱诱导染色体同源加倍的生物学机理与构成纺锤体微管蛋白密切相关。秋水仙碱作用于细胞的根本效应是改变细胞微管的状态,使微管解聚或停止组装;秋水仙碱作用于微管的方式是其分子结构中的A环与β微管蛋白354半胱氨酸结合、C环结合... 秋水仙碱诱导染色体同源加倍的生物学机理与构成纺锤体微管蛋白密切相关。秋水仙碱作用于细胞的根本效应是改变细胞微管的状态,使微管解聚或停止组装;秋水仙碱作用于微管的方式是其分子结构中的A环与β微管蛋白354半胱氨酸结合、C环结合在239半胱氨酸和N末端氨基酸;不同植物种类微管蛋白的处理效应有明显的差异。秋水仙碱的处理效应影响到细胞一切与微管活动有关的功能,具体表现为改变细胞的发育进程、阻断染色体的分裂及细胞器不能正常运动,除此之外,秋水仙碱还可以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本文主要综述了秋水仙碱作用于微管蛋白的机制及秋水仙碱处理的细胞效应等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结合 微管蛋白 细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