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与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毕一凡 程宝发 朱祥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8,82,共6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进行了改性(GO-KCF),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PA6/GO-KCF)、聚酰胺6/纯碳纤维(PA6/CF)、聚酰胺6/石墨三种复合材料,对改性碳纤维的组成、热稳定性以及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弯曲性能和... 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进行了改性(GO-KCF),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PA6/GO-KCF)、聚酰胺6/纯碳纤维(PA6/CF)、聚酰胺6/石墨三种复合材料,对改性碳纤维的组成、热稳定性以及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弯曲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OH、—NH—、—CN—、O—Si—O等结构在GO-KCF中的存在,表明氧化石墨烯成功接枝到碳纤维表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氧化石墨烯改性后的碳纤维热稳定较好,质量损失率仅有3.5%左右;复合材料的断面SEM结果显示,GO-KCF有效改善了与PA6树脂基体的界面相容性,经过改性后的碳纤维能在树脂基体中构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能够起到传递外力载荷的作用;改性材料添加量都为11wt%时,PA6/GO-KC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了180 MPa,分别比PA6/CF和PA6/石墨复合材料高出38.5%和24.1%;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6/GO-KCF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优于PA6/CF和PA6/石墨复合材料;在9wt%添加量情况下,PA6/GO-KCF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了2.42 W/m·K,分别是PA6/石墨和PA6/CF的2.7倍和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碳纤维复合材料 氧化石墨烯 机械性能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83铝合金气胀成形恒应变速率压力加载方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齐飞 陈东 +3 位作者 李蕙宇 李永兵 周英丽 刘晨枫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5,共7页
采用国产工业态5083铝合金,通过气胀成形方式试制高铁车窗零件。对5083铝合金原始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晶粒尺寸为24μm,远大于国外细晶材料的晶粒尺寸,很难进行超塑成形,因此选择合适的成形参数(成形温度、应变速率、压力加载曲... 采用国产工业态5083铝合金,通过气胀成形方式试制高铁车窗零件。对5083铝合金原始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晶粒尺寸为24μm,远大于国外细晶材料的晶粒尺寸,很难进行超塑成形,因此选择合适的成形参数(成形温度、应变速率、压力加载曲线)来弥补材料在超塑性能上的不足。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对试样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小于475℃,伸长率普遍小于100%;当温度为550℃时,伸长率受应变速率影响变化剧烈,不适合作为成形温度。因此选择气胀成形的温度为525℃,应变速率为6. 56×10-4s-1。通过对成形过程中圆角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得到了圆角成形的恒应变速率压力加载方式,并研究了当圆角两边夹角角度变化时恒应变速率压力加载曲线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气胀成形 恒应变速率 气压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半球零件超塑成形的有限元模拟
3
作者 李运硕 周雨威 +2 位作者 熊成悦 孙燕 李永兵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2,共7页
建立TC4钛合金半球零件超塑成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恒温条件下正向气胀和先反向后正向气胀成形对半球零件壁厚的影响;基于温度场修正的Backofen本构方程,模拟了在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半球零件的超塑成形并分析了其壁厚分布。试制出TC4钛... 建立TC4钛合金半球零件超塑成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恒温条件下正向气胀和先反向后正向气胀成形对半球零件壁厚的影响;基于温度场修正的Backofen本构方程,模拟了在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半球零件的超塑成形并分析了其壁厚分布。试制出TC4钛合金半球零件,通过实测壁厚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先反向后正向气胀成形工艺有利于半球零件壁厚的均匀分布,降低了零件的壁厚最大减薄率;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半球零件壁厚均匀程度较恒温条件下低;相比于恒温条件,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半球零件壁厚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更接近,平均相对误差为4.7%,半球零件中心点处壁厚的相对误差也仅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成形 TC4钛合金 壁厚分布 数值模拟 非均匀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毕一凡 程宝发 徐冲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期13-15,31,共4页
选用2种阻燃型环氧树脂体系(SCR1251A/B和HC3314A/B),制备了2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分别记为C-S,C-H),对比了两者的性能。结果表明:C-S和C-H的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45.4%,42.4%,两者密度几乎相同,说明SCR1251A/B树脂在碳纤维中的流动性好... 选用2种阻燃型环氧树脂体系(SCR1251A/B和HC3314A/B),制备了2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分别记为C-S,C-H),对比了两者的性能。结果表明:C-S和C-H的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45.4%,42.4%,两者密度几乎相同,说明SCR1251A/B树脂在碳纤维中的流动性好于HC3314A/B树脂;C-S和C-H在0°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均相差较小,C-S的泊松比约为C-H的2倍;与C-H相比,C-S的压缩强度提高了100.9%,压缩模量提高了57.4%,弯曲强度提高了73.1%,弯曲模量提高了19.7%,面内剪切强度提高了55.3%,面内剪切模量提高了111.1%,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型环氧树脂 碳纤维 力学性能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尺寸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湿热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明伟 自雅娴 +5 位作者 张莹 周玉敬 邱虹 刘刚 白华 胡晓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8-216,共9页
通过Hummers法获得两种尺寸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模压成型制备GO改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O/CF/EP),并对复合材料进行湿热处理,利用层间剪切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微观形貌分析室温干态和湿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结果... 通过Hummers法获得两种尺寸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模压成型制备GO改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O/CF/EP),并对复合材料进行湿热处理,利用层间剪切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微观形貌分析室温干态和湿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GO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室温干态时两种尺寸GO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改善效果基本相同;随GO含量增加,小尺寸GO使复合材料的湿热层间剪切强度下降更快,GO含量为0.1%(质量分数,下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改善作用较好,而GO含量为0.2%时对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更好。随GO含量增加,GO-EP复合树脂基体的放热峰向低温移动,小尺寸GO使复合树脂的凝胶时间变短。微观形貌分析表明,GO的存在有利于增加复合材料破坏时的裂纹扩散路径,从而更有助于材料耗散裂纹尖端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 环氧树脂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