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钢板增强复合材料电池包上盖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居闯 曹清林 +2 位作者 邱睿 任明伟 郭平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为减轻车身重量,对金属电池包上盖进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采用黑阻燃玻璃纤维方格布预浸料和DP590钢板一体模压成型工艺,通过试验及微观分析优选酸碱清洗、喷砂、电泳涂层处理为钢板改性最优方案。对于总厚度为1.5 mm的玻璃纤... 为减轻车身重量,对金属电池包上盖进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采用黑阻燃玻璃纤维方格布预浸料和DP590钢板一体模压成型工艺,通过试验及微观分析优选酸碱清洗、喷砂、电泳涂层处理为钢板改性最优方案。对于总厚度为1.5 mm的玻璃纤维-钢板增强复合材料设计9组正交试验,采用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分别对9组不同的玻璃纤维-钢板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弯曲、拉伸仿真分析和测试试验,得到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两种方法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49%,仿真结果可靠。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确定了使结合强度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即模具温度为150℃,模压压力为12 MPa,钢板厚度为0.8 mm,钢板复合材料结构为1+1。试验样件的剥离强度、吸水性、阻燃、热变形温度、耐电压均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减重39.4%,满足轻量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 玻璃纤维 钢板 轻量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Si12/TiN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胶溪 黄凯 +5 位作者 武飞宇 孙宏波 阳代军 李曙光 葛学元 王淼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26,共7页
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Mg-Gd-Y-Zr镁合金表面制备了AlSi12/TiN复合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研究不同含量陶瓷强化相Ti N涂层的显微结构、熔覆层结合... 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Mg-Gd-Y-Zr镁合金表面制备了AlSi12/TiN复合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研究不同含量陶瓷强化相Ti N涂层的显微结构、熔覆层结合强度、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能力。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α-Mg、Mg_(2)Si枝晶、Al_(12)Mg_(17)、Al_(3)Mg_(2)金属间化合物以及Ti N强化相组成。由于存在强化的第二相和细化的晶粒,AlSi12/TiN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维氏硬度及结合强度分别达到0.45、210 HV0.1和40 MPa。此外,与镁合金基体相比,腐蚀电位提高683 m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可在Mg-Gd-Y-Zr镁合金表面制备结合强度高的Al Si12/TiN复合涂层,有合适含量强化相存在的涂层显著提高了基体表面的耐磨损与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结合强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算法永磁力矩电机偏心载荷转子位置误差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嘉龙 彭宝营 +2 位作者 侯明鹏 杨庆东 耿冬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7,共6页
针对永磁交流力矩电机转子受载荷之后会引起转子位置偏心误差加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永磁力矩电机转子偏心载荷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的方法。通过测量各种情况下永磁力矩电机在运转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利用遗传... 针对永磁交流力矩电机转子受载荷之后会引起转子位置偏心误差加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永磁力矩电机转子偏心载荷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的方法。通过测量各种情况下永磁力矩电机在运转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实验台运行的正弦轨迹数据为训练样本,三角波轨迹数据为测试样本。选取各种情形的正弦波轨迹数据和三角波轨迹数据进行仿真预测和验证。以各种情况的正弦波信号的指令位置、指令速度和电流作为模型的输入,以三角波信号的位置误差作为输出。结果表明,G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优于优化之前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交流力矩电机 转子偏心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NN的永磁力矩电机复杂轨迹进给位置误差预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嘉龙 彭宝营 +2 位作者 侯明鹏 杨庆东 耿冬冬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64,共4页
为了提高力矩电机转子位置的精度,考虑影响力矩电机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了力矩电机转子位置误差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实验台运行的正弦轨迹数据为训练样本,三角波轨迹运行数据为测试样本。选取40组正弦... 为了提高力矩电机转子位置的精度,考虑影响力矩电机位置精度的主要因素,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了力矩电机转子位置误差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实验台运行的正弦轨迹数据为训练样本,三角波轨迹运行数据为测试样本。选取40组正弦波轨迹数据和10组三角波轨迹数据进行仿真预测和验证。以正弦波信号的指令位置和指令速度作为模型的输入,以三角波信号的位置误差作为输出。结果表明建立的力矩电机转子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的精度要高于其他神经网络(BP、Elman),文中所建立的GRNN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力矩电机复杂轨迹进给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力矩电机 复杂轨迹 神经网络 误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位置误差迭代学习补偿控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嘉龙 彭宝营 +1 位作者 侯明鹏 杨庆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1-26,共6页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在执行具有重复特性的跟踪控制任务时,系统的位置误差也会出现周期性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线迭代学习补偿优化直线电机位置输入信号的控制策略。通过离线迭代学习,对直线电机系统的干扰进行迭代学习控制...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在执行具有重复特性的跟踪控制任务时,系统的位置误差也会出现周期性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线迭代学习补偿优化直线电机位置输入信号的控制策略。通过离线迭代学习,对直线电机系统的干扰进行迭代学习控制。对凸轮轴轨迹和正弦曲线轨迹进行迭代学习,实现对永磁直线电机运动轨迹的跟踪控制,减小直线电机的跟踪误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离线迭代学习控制产生的位置输入信号跟随误差较小,能很好地消除由于跟踪滞后造成的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迭代学习 位置误差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与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毕一凡 程宝发 朱祥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8,82,共6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进行了改性(GO-KCF),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PA6/GO-KCF)、聚酰胺6/纯碳纤维(PA6/CF)、聚酰胺6/石墨三种复合材料,对改性碳纤维的组成、热稳定性以及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弯曲性能和... 采用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进行了改性(GO-KCF),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PA6/GO-KCF)、聚酰胺6/纯碳纤维(PA6/CF)、聚酰胺6/石墨三种复合材料,对改性碳纤维的组成、热稳定性以及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弯曲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OH、—NH—、—CN—、O—Si—O等结构在GO-KCF中的存在,表明氧化石墨烯成功接枝到碳纤维表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氧化石墨烯改性后的碳纤维热稳定较好,质量损失率仅有3.5%左右;复合材料的断面SEM结果显示,GO-KCF有效改善了与PA6树脂基体的界面相容性,经过改性后的碳纤维能在树脂基体中构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能够起到传递外力载荷的作用;改性材料添加量都为11wt%时,PA6/GO-KC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了180 MPa,分别比PA6/CF和PA6/石墨复合材料高出38.5%和24.1%;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6/GO-KCF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优于PA6/CF和PA6/石墨复合材料;在9wt%添加量情况下,PA6/GO-KCF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了2.42 W/m·K,分别是PA6/石墨和PA6/CF的2.7倍和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碳纤维复合材料 氧化石墨烯 机械性能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层间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板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军 单忠德 +3 位作者 战丽 张群 范聪泽 梁美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斜纹3k T300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和0.3~0.5 mm短切碳纤维为主要实验原料,使用短切纤维铺放装置将短切碳纤维定量铺放在碳纤维布表面,并铺层得到5块层间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每块预制体含8层碳纤维布且每块预制体层间短切碳纤维铺放面... 以斜纹3k T300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和0.3~0.5 mm短切碳纤维为主要实验原料,使用短切纤维铺放装置将短切碳纤维定量铺放在碳纤维布表面,并铺层得到5块层间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每块预制体含8层碳纤维布且每块预制体层间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分别为5,10,20,30,40 g/m2,并增设一块层数为8层、层间不含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作为对照组。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方式浸渍预制体后高温固化,得到层间含不同面密度短切纤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短切纤维含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弯曲以及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为5 g/m2时,复合材料层板的拉伸、弯曲强度最好,在5~40 g/m2范围内,复合材料层板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环氧树脂 短切碳纤维 定量铺放 复合材料 层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筒子纱印染锁扣机器人运维巡检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乐 张倩 +3 位作者 杨万然 徐朝月 王维冠 侯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40,共7页
为达到筒子纱印染生产过程中对关键机器人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和低运维成本的要求,以筒子纱染色锁扣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锁扣机器人作业流程、巡检需求及常见故障,开展其智能巡检作业流程分析、系统方案及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接口... 为达到筒子纱印染生产过程中对关键机器人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和低运维成本的要求,以筒子纱染色锁扣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锁扣机器人作业流程、巡检需求及常见故障,开展其智能巡检作业流程分析、系统方案及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接口设计等研究,建立锁扣机器人运维巡检数据模型,搭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锁扣机器人运维巡检系统,实现锁扣机器人的设备实时数据监控、故障监测预警、设备综合效率分析及设备智能运维巡检,并进行现场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锁扣机器人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及维护便捷性,实现了设备运维安全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锁扣机器人 数据模型 智能运维巡检 实时监测 筒子纱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制造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研究
9
作者 李贝 韩伟 +1 位作者 田宇航 罗建强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7期135-139,共5页
为实现拖拉机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深度协同,提升拖拉机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拖拉机制造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新模式。针对产业集聚区域,构建了包含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研发协同管理、供应链网络协同销售管理、... 为实现拖拉机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深度协同,提升拖拉机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拖拉机制造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新模式。针对产业集聚区域,构建了包含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研发协同管理、供应链网络协同销售管理、数字化网络服务、财务协同管理等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形成了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为基础的有效产业链,对提升我国拖拉机制造业网络协同制造的效率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制造业 网络协同 发展模式 平台 产业链 集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动态模型预估的Q960E大梁钢SR-CGHAZ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10
作者 赵阳 刘旭明 +2 位作者 张楠 王军生 潘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3,共10页
为研究半挂车大梁在使役过程中Q960E亚临界粗晶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机理,通过动态应力测试耦合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者建立了一种准动态应力分析模型,以获取半挂车大量的动载疲劳应力,通过二次热模拟获得Q960E的亚临界粗晶热影响区(si... 为研究半挂车大梁在使役过程中Q960E亚临界粗晶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机理,通过动态应力测试耦合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者建立了一种准动态应力分析模型,以获取半挂车大量的动载疲劳应力,通过二次热模拟获得Q960E的亚临界粗晶热影响区(simulated reheat-coarse grained heat affected zone,SR-CGHAZ)并测试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冲击韧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分析了显微组织和马奥岛(martensitic-austenitic islands,M-A)形貌,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分析了亚结构和取向,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研究了疲劳裂纹扩展机理.结果表明,基于动态应力实测的准动态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在峰值应力为300 MPa,应力比R=0.05的条件下,SR-CGHAZ随着第1次热模拟冷却时间t_(8/5)的延长,M-A由点状向针状和短棒状转变,冲击韧性逐渐降低,伴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之增加,主要与马氏体板条束宽化,基体亚结构取向变化,大角度晶界密度降低,以及马氏体板条束间M-A转变为链状析出的VCr_(2)C_(2)型碳化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粗晶热影响区 疲劳 应力 裂纹扩展 Q960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11
作者 田宇航 张倩 李周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1期37-42,共6页
本文以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为目标,识别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内的核心主体企业,分析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主体收益,以传统Shapley值法为基础,引入合作意愿、合作风险、资源投入等影响因素,构建改进的AHP-Shap... 本文以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为目标,识别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内的核心主体企业,分析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主体收益,以传统Shapley值法为基础,引入合作意愿、合作风险、资源投入等影响因素,构建改进的AHP-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促进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供应链利益公平分配,调动参与者合作积极性,有助于维持供应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构建及运维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装备 网络协同 利益分配 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喷灌机喷头选型及配置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永胜 董晓丽 +5 位作者 严海军 董云雷 高江永 蔡振华 史海玲 崔康 《农业工程》 2021年第10期9-19,共11页
圆形喷灌机作为典型的节水灌溉装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喷洒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圆形喷灌机的灌溉质量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喷头类型及配置方式。分析了圆形喷灌机喷头从中压向低压方向发展演化过程... 圆形喷灌机作为典型的节水灌溉装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喷洒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圆形喷灌机的灌溉质量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喷头类型及配置方式。分析了圆形喷灌机喷头从中压向低压方向发展演化过程,对各种类型喷头主要性能与参数特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综述了各类喷头的结构特征与性能、配置方式等方面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圆形喷灌机喷头和配置方式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目前圆形喷灌机使用的喷头普遍为低压旋转折射式喷头,且国内外对于该类喷头的设计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亟待展开相关领域研究,促进该类型喷头的国产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规模化农业对大型喷灌机的巨大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喷灌机 喷灌 喷头低压 旋转折射式 配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K60镁合金中空型材挤压成形的有限元模拟及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丽丽 苑菁茹 +1 位作者 汪建强 李永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2076,共5页
运用HyperXtrude软件对ZK60镁合金中空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型材断面的温度场、速度场、位移场及应变场。由模拟结果可知,出口型材温度和速度呈平面对称分布,从型腔到挤压模具出口,温度呈梯段式下降。微观组织分析结... 运用HyperXtrude软件对ZK60镁合金中空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型材断面的温度场、速度场、位移场及应变场。由模拟结果可知,出口型材温度和速度呈平面对称分布,从型腔到挤压模具出口,温度呈梯段式下降。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ZK60镁合金中空型材的平均晶粒尺寸为8.9~23.1μm,顶面的晶粒最大,底边拐角处晶粒尺寸最细小,这是由于型材断面各位置的温度、速度和应变不同导致动态再结晶程度不同。型材的(0002)基面织构是向挤压方向偏转10~15°的基面取向,型材顶面和侧面的(0002)极密度差异较大,顶面的(0002)极密度值为19.3,侧面的(0002)极密度值为6.9。型材抗拉强度约为310 MPa,侧面的延伸率最高为18.9%,顶面的延伸率最低为13.4%,这是由于侧面的(0002)基面织构向横向分散,降低了(0002)极密度。顶面的延伸率较低是较大的晶粒尺寸、较强的(0002)基面织构以及第二相分布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0镁合金 挤压型材 数值模拟 显微组织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结构光的纺织圆柱件三维视觉定位方法
14
作者 任志墨 张文昌 +3 位作者 李贞逸 叶贺 杨春柳 张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235,共9页
为实现纺织行业生产中圆柱件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高精度定位,提出基于双目视觉与十字结构光的三维视觉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双目视觉标定确定左右相机的内参、外参及位置关系;其次针对十字结构光的成像特征提出基于空间直线的立体匹配算法完... 为实现纺织行业生产中圆柱件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高精度定位,提出基于双目视觉与十字结构光的三维视觉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双目视觉标定确定左右相机的内参、外参及位置关系;其次针对十字结构光的成像特征提出基于空间直线的立体匹配算法完成三维重建工作;进而利用结构光与工件边缘交点空间坐标拟合圆柱件端平面及端面圆,实现圆柱件的空间位姿定位;最后根据该方法进行三维抓取实验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引导机器人完成退绕盘的抓取工作,对圆柱件端平面定位误差小于0.2 mm,端面圆边缘定位误差小于1.0 mm,其精度效果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为机器视觉定位技术在纺织行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双目视觉 三维定位 机器视觉 结构光 纺织圆柱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ar Automata to the Evolution of Solidified Microstructure
15
作者 WEI Pengfei CHEN Yunbo +5 位作者 WEI Shizhong MAO Feng WANG Xiaodong CHEN Chong WANG Jinnan WANG Zidong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6-213,共18页
The performance of a material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its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phase. Discrete cellular automaton (CA) models are widelyused in materials science to simulate and predic... The performance of a material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its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phase. Discrete cellular automaton (CA) models are widelyused in materials science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microstructural growth. 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CA i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simulation,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computational procedures,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cent advances. Summarizes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cellular automata in understandi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s during solidification, and adds to our existing knowledge of cellular automaton theory. Finally, the research trend in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using cellular automaton theory is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a dendritic growth SIMUL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SOLI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铝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本构方程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倪炀 蔡玉俊 +2 位作者 董晓传 袁斌先 李国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在变形温度为440、460和480℃,应变速率为0. 001、0. 01和0. 1 s-1的条件下,依次沿0°、45°和90°的轧制方向,对7075铝合金板材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7075铝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受变形温度、... 在变形温度为440、460和480℃,应变速率为0. 001、0. 01和0. 1 s-1的条件下,依次沿0°、45°和90°的轧制方向,对7075铝合金板材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7075铝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受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轧制方向的影响,7075铝合金的抗拉强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且抗拉强度的增长率比较大;抗拉强度在轧制方向为0°时最高,45°时次之,90°时最低。通过对7075铝合金热拉伸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建立了在不同轧制方向上的Arrhenius型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高温变形 本构方程 应变速率 轧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VM算法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变载荷进给位置误差的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嘉龙 彭宝营 +1 位作者 侯明鹏 杨庆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466-6471,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精密进给过程中,受到齿槽效应、端部效应及摩擦力扰动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位置误差难以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永磁直线电机变载荷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的方法。通过测量各种情况...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精密进给过程中,受到齿槽效应、端部效应及摩擦力扰动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位置误差难以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永磁直线电机变载荷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的方法。通过测量各种情况下永磁直线电机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实验台运行的正弦轨迹数据为训练样本,三角波轨迹数据为测试样本。选取各种情形的正弦波轨迹数据和三角波轨迹数据进行仿真预测和验证。以各种情况的正弦波信号的指令位置、指令速度和电流作为模型的输入,以三角波信号的位置误差作为输出。结果表明,经过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建立的位置误差预测模型,在拟合和预测精度上要优于未经过算法优化的位置误差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遗传算法 支持向量机 误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晓军 战丽 +3 位作者 邹爱玲 李志坤 赵俨梅 王绍宗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强度的方式主要有改善树脂基体性能、增加法向材料和层间增韧等。层间增韧方法是一种将纤维、颗粒及薄膜等作为增强相嵌入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层间,以...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强度的方式主要有改善树脂基体性能、增加法向材料和层间增韧等。层间增韧方法是一种将纤维、颗粒及薄膜等作为增强相嵌入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层间,以达到层间增强效果的方法。采用层间增韧方法无须改变现有的工艺方法,实现过程容易,并且增强效果明显。综合成本、技术难度等方面因素,层间增韧方法为一种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层间增强方法。本文综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将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的研究分为纤维层间增韧、纳米材料层间增韧、颗粒层间增韧、薄膜层间增韧等,可为提升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及纤维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 层间增韧 纤维增韧 纳米材料增韧 颗粒增韧 薄膜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盘材质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汤忖江 陈蕴博 +3 位作者 左玲立 张洋 王金南 高崇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43-448,共6页
本文对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盘材质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高速列车钢质制动盘材质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核心性能、关键技术以及研究重点。加强高速列车制动盘材质高温性能、热疲劳性能、... 本文对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盘材质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高速列车钢质制动盘材质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核心性能、关键技术以及研究重点。加强高速列车制动盘材质高温性能、热疲劳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盘材质 高速列车 核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纱笼纱杆快速定位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文昌 单忠德 卢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为实现纺织印染过程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大尺寸纱笼上密集纱杆数字化精确定位问题,提出一种离线检测与在线检测相结合的数字化视觉定位方法。该方法将单目工业相机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离线检测单元在非生... 为实现纺织印染过程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大尺寸纱笼上密集纱杆数字化精确定位问题,提出一种离线检测与在线检测相结合的数字化视觉定位方法。该方法将单目工业相机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离线检测单元在非生产时间时对纱笼上的纱杆位置进行定位检测,并将纱笼上所有纱杆的位置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在线检测单元在生产过程中对纱笼上少数几个纱杆进行定位检测,结合离线检测的纱杆位置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纱笼的整体位姿偏移,然后根据纱笼位姿偏移计算得到所有纱杆的位置信息,从而引导机器人完成相应的取放作业。实验表明,该方法定位准确,鲁棒性强,生产中占用节拍少,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机器人 纱笼 纱杆 最小二乘法 离线检测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