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碘生物危害及其医学防护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国廉 叶常青 +3 位作者 谢国良 陈剑中 龚诒芬 吴德昌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37-346,共10页
放射性碘核素是核爆炸或反应堆事故时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重要核素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裂变碘核素和医用放射性碘(Na^(131)I)对狗、家兔、大鼠和小鼠的生物效应及碘化钾对阻断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裂变碘... 放射性碘核素是核爆炸或反应堆事故时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重要核素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裂变碘核素和医用放射性碘(Na^(131)I)对狗、家兔、大鼠和小鼠的生物效应及碘化钾对阻断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裂变碘和 Na^(131)I 所致狗甲状腺损伤效应的特点基本相似,即随甲状腺吸收剂量的增加,甲状腺吸碘功能[吸碘率R(%)和有效半减期 T_e(h)]降低;吸碘率R(%)和有效半减期 T_e(h)与甲状腺吸收剂量 D(Gy)(在0—450 Gy 范围内)可分别拟合成:R=e^(3.758-0.0216·D+1.358×10^(-5)·D^2,及 T_e=154.0/(1+0.1397·D^(-0.6362))。甲状腺损伤类型可分为5类:甲状腺吸收剂量小于10 Gy 时,腺体结构基本正常;10—30 Gy 时,滤泡解体,上皮细胞退行性变;1000 Gy 时,滤泡结构消失,纤维化、玻璃样变和钙化等。在本研究范围内,大鼠甲状腺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131)I 的剂量约为^(132)I 的6—8倍。狗受^(60)Co γ射线(0.5 Gy)全身照射和裂变碘(甲状腺吸收剂量1.0 Gy)内照射复合作用后,早期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晚期甲状腺重量与体重之比值明显缩小,提示二者存在着协同效应。健康成人口服诊断量 Na^(131)I(1.85 MBq)对人体无明显的影响。碘化钾(100 mg)的防护有效率约88%—97%,其防护效果与口服 KI 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 甲状腺 碘化钾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恩普 刘秀珍 +3 位作者 韩颖 刘明东 吴祖泽 毛秉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7-459,共3页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100850北京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马恩普,刘秀珍,韩颖,刘明东,吴祖泽,毛秉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52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是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多年来用液氮保存了外周...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100850北京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马恩普,刘秀珍,韩颖,刘明东,吴祖泽,毛秉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52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是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多年来用液氮保存了外周血、胎儿肝脏等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液氮 细胞移植 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的医学干预水平 被引量:6
3
作者 龚诒芬 朱茂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0-253,共4页
在内照射防护的实践中 ,确定体内污染的医学干预水平和医学处理是辐射防护和有关医学部门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有关出版物中提出的医学干预水平的建议 ,讨论了体内污染医学处理的代价利益 ,供有关部门处理放射性核素体内污... 在内照射防护的实践中 ,确定体内污染的医学干预水平和医学处理是辐射防护和有关医学部门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有关出版物中提出的医学干预水平的建议 ,讨论了体内污染医学处理的代价利益 ,供有关部门处理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体内污染 医学干预水平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味酸天狼猩红和偏光法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4 位作者 崔彩彬 崔雪梅 宋良文 熊呈琦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63-464,共2页
临床上采用放射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在核事故或核战争条件下均可能造成放射复合创伤。放射可引起创伤愈合延迟、不愈合、甚至癌变。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 临床上采用放射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在核事故或核战争条件下均可能造成放射复合创伤。放射可引起创伤愈合延迟、不愈合、甚至癌变。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1〕。胶原纤维的合成是创伤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胶原 染色法 偏光法 放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从玉文 毛秉智 +2 位作者 罗庆良 董波 陈惠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了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我们以^(60)Coγ线6.5Gy及8.0Gy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G-CSF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早晚及治疗持续时间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活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 为了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我们以^(60)Coγ线6.5Gy及8.0Gy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G-CSF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早晚及治疗持续时间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活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5Gy照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rhG-CSF(1.25—5.0μg/d)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其中以5.0μg剂量组效果最佳;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5.0μg/d)本所制备的rhG-CSF与美国AMGEN公司出售的优保津(rhG-CSF,Filgrastin)效价相当。在同样条件下,rhG-CSF(5μg/d×7d)照后3天和7天开始给药,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早于对照组,迟于照后当天给药组,但红细胞水平却比对照组低。8.0Gy照射小鼠于照后当天开始给药(rhG-CSF5.0μg/d),治疗3、7及12天的小鼠30天活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7天组效果最佳(P<0.05)。以上结果表明,对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rhG-CSF照后当天给药,剂量5.0μg/d,连续治疗7天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病 Γ线照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放射学的研究进展与教训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德昌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0-286,共7页
自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以来,原苏联政府及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洲共同体(CEC)等都对事故后果给与极大的关注、召开系列会... 自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以来,原苏联政府及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洲共同体(CEC)等都对事故后果给与极大的关注、召开系列会议、研讨事故后果,评定其对人群健康及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也认真地从多方面总结核电站事故的经验教训,下面就核事故的放射学后果的进展及从辐射防护上可吸取的教训概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放射学 核电厂 切尔诺贝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欣 郑文忠 +2 位作者 龚诒芬 李玮博 杨陟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建立的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装置,包括:细胞培养室、照射室和控制装置等3部分。细胞照射用的放射源为6个活度在(3.33-200)MBq范围内的238Pu电镀源,通过旋转放射源装置和非同轴转动准...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建立的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装置,包括:细胞培养室、照射室和控制装置等3部分。细胞照射用的放射源为6个活度在(3.33-200)MBq范围内的238Pu电镀源,通过旋转放射源装置和非同轴转动准直器提供了一个均匀性优于5%的辐射场。培养室内可通5%CO2的空气混合气体及保持室内温度为37.3±0.4℃。用金硅面垒探测器测得α粒子到达细胞表面的能量为3.94MeV,细胞核所受最大和最小剂量率分别为20和0.33cGy/min。用此装置研究了小鼠C3H10T1/2细胞的存活曲线和以60Coγ射线为参比的相对生物效能(RBE)。得到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为0.57Gy,在存活份额为80%、37%、5%时,相应的相对生物效能分别为11.3、6.6和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照射装置 吸收剂量 细胞存活曲线 相对生物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住宅和地下空间氡浓度的监测及防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于水 王功鹏 +2 位作者 骆亿生 樊飞跃 刘国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采用测量累积氡浓度的固体径迹图像分析方法。在一些住宅和地下空间内布放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对氡浓度进行了测量,对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了降低氡浓度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住宅 地下空间 监测 固体径迹探测器 降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源断续照射受照者细胞遗传学观察及辐射影响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英 刘秀林 +3 位作者 杨国山 葛世丽 金璀珍 姚波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10,共3页
本文报道 2 0 0 2年某单位放射源事故中受照者及相关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并对受照剂量进行了估计。根据染色体双着丝点 +环和微核结果结合临床资料 ,诊断受照者为亚急性轻 (中 )度放射病。 5
关键词 放射源断续照射 受照者 细胞遗传学 放射源事故 检测 辐射影响 评价 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M对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与基因-放射治疗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星 邢瑞云 +3 位作者 路萍 孙志贤 裴雪涛 吴祖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OSM对黑色素瘤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在基因 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用重组的人OSM基因表达质粒 (pO)和辐射诱导性OSM表达质粒 (pEO)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筛选OSM表达细胞 (pO 17和pEO 1) ,皮下接种C5 7BL/ 6小鼠 ,... 目的 :探讨OSM对黑色素瘤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在基因 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用重组的人OSM基因表达质粒 (pO)和辐射诱导性OSM表达质粒 (pEO)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筛选OSM表达细胞 (pO 17和pEO 1) ,皮下接种C5 7BL/ 6小鼠 ,观察和比较相同生长期内瘤体重量及给予60 Coγ 线局部照射后肿瘤抑制率的变化。结果 :在未照射实验中 ,pO 17和pEO 1细胞接种 2 0d后的瘤体重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在照射实验中 ,pEO 1细胞照射后 7d后瘤体重量的下降最为显著 ,肿瘤抑制率由未照射时的 33.8%提高至 48.1%。结论 :转基因分泌的OSM可对瘤细胞的体内生长产生抑制 ;射线可通过Egr 1R增强OSM表达的途径加剧肿瘤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基因-放射治疗 OSM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种基于GO的蛋白质功能分析策略(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栋 荔建琦 +5 位作者 欧阳曙光 吴松锋 王建 徐筱杰 朱云平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挖掘高通量实验数据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等级化结构化的词汇表GO(GeneOntology)和相关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功能注释,发展了一种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的表达谱(Expressionprofile)进行功能分析的策略.在... 挖掘高通量实验数据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等级化结构化的词汇表GO(GeneOntology)和相关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功能注释,发展了一种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的表达谱(Expressionprofile)进行功能分析的策略.在对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功能注释的基础上给出蛋白质表达谱中蛋白质功能的分布,同时给出感兴趣功能类别的统计信息.这有助于对表达谱蛋白质功能的整体理解和深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该策略已经成功应用胎肝蛋白表达谱研究中,用户可以通过访问网址http://www.hupo.org.cn/GOfact/使用或者下载我们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学 表达谱 GO 蛋白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bFGF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谷庆阳 崔彩彬 +3 位作者 高亚兵 熊呈琦 夏国伟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采用宏观、光镜、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等方法,动态观察外用bFGF对大鼠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rhbFGF对放射复合创伤(于伤后即刻行15Gy局部照射)... 采用宏观、光镜、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等方法,动态观察外用bFGF对大鼠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rhbFGF对放射复合创伤(于伤后即刻行15Gy局部照射)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①bFGF可促进放射复合伤口内肉芽组织的形成,伤后7天见bF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含量较对照创面明显增多;②bFGF可促进血管生成,伤后7天见bF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中较对照创面有明显增多的新生毛细血管网;③应用bFGF可间接增加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④bFGF可促进表皮重建,用药创面较对照创面提前约2天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灏 姜颖 贺福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9-399,共11页
在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可同时检测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大量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但这些变化不能与生物学功能的变化建立直接联系。代谢组学方法则可为... 在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可同时检测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下大量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但这些变化不能与生物学功能的变化建立直接联系。代谢组学方法则可为代谢物含量变化与生物表型变化建立直接相关性。代谢组学研究的目的是定量分析一个生物系统内所有代谢物的含量,进行全面代谢物分析需要分析化学技术的支撑,核磁共振和基于质谱的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代谢组学研究可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离不开化学统计学的应用,比如主成分分析、多维缩放、各种聚类分析技术以及功能差异分析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及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疾病代谢表型图谱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致死的机制;在临床条件下,这些代谢图谱可以作为疾病诊断、预后以及治疗的评判标准。代谢物组成的变化是毒物胁迫对机体造成的最终影响,利用代谢组技术可以直接反映毒物对机体的影响。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筛选过程可以快速完成,并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用药。此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还可以进行已知酶的新活性研究,也可以研究未知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质谱 化学统计学 临床应用 临床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所致V_(79)细胞DNA链断裂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德清 沈文梅 +4 位作者 田亚平 刘国廉 杨素霞 周淑珍 孙仲怡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1-313,共3页
报道黄芪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所致细胞DNA损伤的防护效能。结果表明在黄芪总黄酮浓度为0.4g·L-1时即有防护作用,当浓度为0.8g·L-1时对羟自由基所致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即有极显著的防护效果。
关键词 羟自由基 V79细胞 DNA损伤 黄芪总黄酮 FA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ARP活性及本底DNA链断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瑛 陈飞华 +2 位作者 周平坤 孙志贤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58,共6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是广泛存在于有核细胞中的多功能酶。当细胞DNA发生损伤时,PARP可作为细胞内的分子感受器,识别、结合到DNA断裂处,并被激活。激活的PARP可催化组蛋白H1、拓扑异构酶Ⅰ及Ⅱ、DN...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是广泛存在于有核细胞中的多功能酶。当细胞DNA发生损伤时,PARP可作为细胞内的分子感受器,识别、结合到DNA断裂处,并被激活。激活的PARP可催化组蛋白H1、拓扑异构酶Ⅰ及Ⅱ、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连接酶、Ca^(2+)/Mg^(2+)依赖的核酸内切酶及PARP自身等多种核内受体蛋白的聚ADP-核糖基化作用,传递损伤信息,引发损伤所致级联反应,最终决定细胞的命运:修复损伤或凋亡。因此,PARP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异常可能是导致细胞死亡失控的因素之一,癌变正是这种失控的一种后果。为了探讨PARP与细胞恶性变之间的关系,采集了14例健康供血员血样和4例初诊白血病病人血样,比较研究了白血病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ARP活性。同时,应用彗星法(comet assay)研究了细胞内本底DNA链断裂及染色质结构。研究发现,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异常高的PAPP活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检出大量的本底DNA链断裂。这一结果表明: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异常高的PARP活性和大量存在的本底DNA链断裂可能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白血病细胞 淋巴细胞 白血病 DNA链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富集同化无机硒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晶 朱茂祥 +3 位作者 陈婉华 杨陟华 谢应先 龚诒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以亚硒酸钠做为螺旋藻富硒的来源,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及其富硒量的影响,并采用^(75)Se标记的Na_2SeO_3示踪方法,对富硒螺旋藻含硒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硒浓度超过360μg/mL时,... 以亚硒酸钠做为螺旋藻富硒的来源,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及其富硒量的影响,并采用^(75)Se标记的Na_2SeO_3示踪方法,对富硒螺旋藻含硒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硒浓度超过360μg/mL时,螺旋藻的生长即受抑制,硒浓度为46μg/mL时,表现出促进螺旋藻生长的趋势,而硒浓度为184μg/mL时,螺旋藻可达到最高富硒量,平均为659.9ng/mg。富硒螺旋藻中结合在大分子上的有机硒达到70%以上,其中主要是含硒蛋白质,含量可达50%以上,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形式存在,分别占含硒蛋白的4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螺旋藻 同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蛋白质及多肽相关研究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邓新宇 姜颖 贺福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化学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完成或改变起到重要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对该领域研究形成了挑战。近年来相关技术有了很多突破,磷酸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文章将从磷酸化蛋白的检出、磷... 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化学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完成或改变起到重要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对该领域研究形成了挑战。近年来相关技术有了很多突破,磷酸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文章将从磷酸化蛋白的检出、磷酸化蛋白质和肽段的富集、生物质谱技术的改进以及磷酸化蛋白和多肽的定量与比较几个方面介绍该研究领域的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 磷酸化肽 生物质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化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中扬 李栋 +1 位作者 朱云平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4,共12页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可利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开始出现.这些数据为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模体、模块直到整个网络五个层次,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化研...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可利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开始出现.这些数据为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模体、模块直到整个网络五个层次,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化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侧重于探讨蛋白质相互作用、模体、模块直到整个网络对蛋白质进化的约束作用,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不同于随机网络特性的起源和进化等问题.总结了前人工作给学术界的启示,探讨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进化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9
作者 胡志远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手段.综述了流感嗜血杆菌、细菌、酵母、线虫。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制剂清除辐射所致自由基的ESR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强亦忠 王崇道 +3 位作者 邵源 孙存普 丛建波 吴可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1-376,共6页
本文以5′TMP作为DNA的模型,tNB作为自旋捕集剂,采用ESR 方法研究了DNA 受γ射线照射产生自由基,以及知母宁、槲皮素、单宁酸、海藻硫酸多糖、云芝多糖和螺旋藻等几种制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受照5′... 本文以5′TMP作为DNA的模型,tNB作为自旋捕集剂,采用ESR 方法研究了DNA 受γ射线照射产生自由基,以及知母宁、槲皮素、单宁酸、海藻硫酸多糖、云芝多糖和螺旋藻等几种制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受照5′TMP分子的自旋捕集ESR信号具有典型的特征性谱线,证实存在5′TMP自由基,且上述几种中药制剂均有捕集自由基的作用,其中尤以知母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宁 单宁酸 槲皮素 ESR 辐射防护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