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度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艺术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判力度、反思深度等多方面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呈现“奇观”“热点”“永恒”等多重现实,题材聚焦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扫黑除恶、教育难题、体育精神、职场不公及社会老龄化等,类型集中在悬疑、犯罪、喜剧等。总之,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以创作“回归”态势、占据市场“中心”位置,成为全年电影创作较为突出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中国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 市场产业 艺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短视频发展现状与出海热点分析
2
作者 周星 任晟姝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99,共6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特别是短剧与微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快速的传播速度,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特别是短剧与微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快速的传播速度,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开始规模化地进军海外市场。短剧和微短剧通过设计能够呼应时代发展以及人们心理需求的剧情,不仅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更触及内心的情感共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未来,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短剧和微短剧出海,需不断强化“三感”,即适应网感、升级剧感、巧设心感,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影像作品的认可,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剧 短视频 国际传播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廓清与辨析:中国艺术学理论疑难问题再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星 夏燕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版)》,将艺术学列为学科门类。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升格为学科门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学学科建设自我完善的体现。10年前,艺术学学科门类建立伊始,曾...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版)》,将艺术学列为学科门类。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升格为学科门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学学科建设自我完善的体现。10年前,艺术学学科门类建立伊始,曾围绕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展开相当激烈的辩驳,后来对艺术学理论学科以及门类艺术理论之间的关系作过多次研讨。可是,学界至今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对于学科认识观念上的问题——如何看待艺术学理论?或者说一般艺术学的逻辑理性和理论建构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本期“对谈”试图以厘清的方式重新审视这些复杂问题,包括艺术学理论与各门类艺术理论,乃至与各门类艺术学科的关系,明晰它们之间不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各具相对的独立性、自含性,相互间的认同需要有最大公约数的“共识”意识,这是承认艺术学理论学科合法性、权威性和现实性的需要。艺术学理论学科设立的初衷,一是建构起贯通艺术学各门类艺术领域的基础理论、交叉理论和应用理论体系;二是提升艺术学学科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独特性;三是确立整个艺术学学科的站位立场,明辨目标,形成具有一定意识形态导向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一般艺术学 艺术门类 艺术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丝路之窗到文化介质——以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的中国电影节为例
4
作者 任晟姝 胡天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4,共7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包括电影在内的诸多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十年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一周年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的2024年,中国电影节在...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包括电影在内的诸多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十年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一周年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的2024年,中国电影节在中国驻部分丝路国家领事馆、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等政府单位与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多点开花并蓬勃发展,通过展映类型多元与题材广泛的国产电影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介质。作为面向丝路国家全面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的丝路之窗,中国电影节在促进中国与丝路各国文化交流同时,也能深化多边电影产业合作与影像艺术的探讨。本文简要梳理了2024年已知的19个丝路国家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及其展映的56部影片,试图探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电影节在丝路共建国家的传播意义及可能存在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电影节 文化交流 2024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中的参与式传播运用探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49,共8页
参与式传播是以现代化理论为核心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热点,它通过一种自下而上、兼具草根性的社群对话与公众参与模式,融入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乡村治理实践中参与式传播主要运用参与式乡村发展传播评估和参与式乡村信息传播运作模式。植根... 参与式传播是以现代化理论为核心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热点,它通过一种自下而上、兼具草根性的社群对话与公众参与模式,融入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乡村治理实践中参与式传播主要运用参与式乡村发展传播评估和参与式乡村信息传播运作模式。植根于这两大模式,参与式传播在各地乡村建设中形成了一套以内生型自治组织为中心、各利益主体有效互动的参与式传播运作流程,搭建起立体化传播格局,致力于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集体参与是参与式传播调动村民全方位介入乡村治理的目的与手段,传播赋权是参与式传播理念嵌入乡村治理实践的内核与关键。参与式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乡村传播、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传播 乡村传播 西方 中国 传播赋权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视阈:中国电影第四次高潮论辩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星 任晟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共6页
建党百年给予我们全面审视中国电影成就的新视野。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介入电影,就一直注重电影的价值,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确立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和电影生产规制,使得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的凸显行列。也许需要论证中国... 建党百年给予我们全面审视中国电影成就的新视野。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介入电影,就一直注重电影的价值,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确立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和电影生产规制,使得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的凸显行列。也许需要论证中国电影迎来第四次高潮的现实,对此前的高潮回顾和其依据,当下高潮说的理由及其标准,也都凸显在我们面前。实事求是论,中国电影的第四次高潮似乎尚未被提出,但我们认为已经到了需要展开论证以对应现实需要的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价值体系 高潮 建党 电影 百年 新视野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境况与精神期求的真切表现——贵州电影《小等》的观影感言
7
作者 周星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5期1-3,共3页
电影是人类科技创造的产物,但声光化电背后所期待的又其实是生活梦幻展现。有时我们会忘却了创作的奇幻是为了揭示平凡的真实,而梦幻的展示也其实是更好的回到弥补性满足的现实。说到底,电影是影像生活的奇幻化放大,而观众"看到&qu... 电影是人类科技创造的产物,但声光化电背后所期待的又其实是生活梦幻展现。有时我们会忘却了创作的奇幻是为了揭示平凡的真实,而梦幻的展示也其实是更好的回到弥补性满足的现实。说到底,电影是影像生活的奇幻化放大,而观众"看到"的还是心底的期望。所以,无论大片小片,留在记忆中的都是有意味的影像,而意味来自于对生活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村题材 中国电影 生活境况 创作 影像 精神 计划生育 科技创造 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在望 愿景可期--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业的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本刊记者 常江 +3 位作者 胡智锋 石磊 杨天东 周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3,共11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和蔓延,已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并不意味着按下播放键,将那些因为疫情耽搁的事情重新捡起来。疫情是触发点、快进键,促使创新科技长期、持续性地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进行改变。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于电影...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和蔓延,已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并不意味着按下播放键,将那些因为疫情耽搁的事情重新捡起来。疫情是触发点、快进键,促使创新科技长期、持续性地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进行改变。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于电影业,是触及产业存亡的“危”,也是寻找产业腾飞的“机”。院线革命、网络电影弯道超车、制作云端化、放映体系重构、业态延伸、讲好中国故事等的讨论,都说明中国电影业的视野、周期、规模、迭代方式、速率、工业标准、传播策略、产业融合等,已被注入新的基因。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些新基因,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我刊诚邀影视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中国电影业转型发展入手,结合全球语境与本土话语实践,共同想象后疫情时代的电影新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业 疫情防控 转型发展 体系重构 本土话语 网络电影 触发点 弯道超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的中生代创作者:“我曾被扶持过”——导演陈正道访谈
9
作者 陈正道 任晟姝 孟硕(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25,共4页
一、跨专业出身:类型与自我表达的平衡任晟姝(以下简称“任”):陈导的创作履历非常丰富,不仅创作了30多部电影和剧集,还有很多由您监制的作品。您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高产的节奏呢?陈正道(以下简称“陈”):年轻时想要拍电影,是因... 一、跨专业出身:类型与自我表达的平衡任晟姝(以下简称“任”):陈导的创作履历非常丰富,不仅创作了30多部电影和剧集,还有很多由您监制的作品。您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高产的节奏呢?陈正道(以下简称“陈”):年轻时想要拍电影,是因为自己被电影深深地打动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正道 自我表达 创作力 跨专业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