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
郑永和
王一岩
|
《科学与社会》
|
2025 |
0 |
|
2
|
在科学教育加法中统筹规划高质量中小学工程教育 |
苏洵
余舒雯
郑永和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4 |
6
|
|
3
|
科学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
魏锐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20 |
13
|
|
4
|
区校社协同发力,切实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
董艳
|
《今日教育》
|
2023 |
0 |
|
5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价值、挑战与路径 |
郑永和
王一岩
杨淑豪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8
|
|
6
|
教育情感计算的价值、困境与出路 |
王一岩
郑永和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4 |
2
|
|
7
|
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内涵、设置逻辑、实践原则与基础 |
董艳
夏亮亮
王良辉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3 |
64
|
|
8
|
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教育元宇宙的应用、挑战与展望 |
蔡苏
焦新月
宋伯钧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2 |
162
|
|
9
|
基础教育阶段拔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设计新思路 |
郑永和
卢阳旭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22 |
16
|
|
10
|
智能教育产品:构筑基于AIoT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
王一岩
郑永和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2
|
|
11
|
重视基础教育拔尖人才培养,解决我国“卡脖子”问题 |
郑永和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20 |
14
|
|
12
|
科学绘图: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的新路径 |
余舒雯
郑永和
王晶莹
|
《现代教育技术》
|
2025 |
|
|
13
|
新质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 |
王一岩
塔卫刚
赵芳芳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14
|
人机协同学习:实践逻辑与典型模式 |
王一岩
刘淇
郑永和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8
|
|
15
|
超视频学习:“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发展的新形态 |
刘士玉
杨杰
杨淑豪
郑永和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4 |
0 |
|
16
|
学生反馈素养论纲:内涵、模型与发展 |
董艳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1
|
|
17
|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构建 |
蔡翔英
许洁
董艳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2 |
12
|
|
18
|
智能学习干预:现实困境、实施原则与实践进路 |
王一岩
郑永和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