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v3蛋白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富民 孙晟 张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1-497,共7页
Vav家族蛋白是Rho家族GTPase的鸟嘌呤核苷酸转移因子.Vav3作为Vav家族蛋白的成员之一,由8个结构域组成,其结构的复杂性赋予其功能的多样性.它可通过调节Rho家族不同成员的活性参与对MAPK、PI3K-Akt、NF-κB等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在维持... Vav家族蛋白是Rho家族GTPase的鸟嘌呤核苷酸转移因子.Vav3作为Vav家族蛋白的成员之一,由8个结构域组成,其结构的复杂性赋予其功能的多样性.它可通过调节Rho家族不同成员的活性参与对MAPK、PI3K-Akt、NF-κB等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黏附、血管生成、免疫功能的调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Vav3表达的失调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提示Vav3具有原癌基因的活性.本文对Vav3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上下游的信号调节通路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v3蛋白 信号通路 肿瘤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龙金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p16^INK4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樊粉霞 卫玮 +1 位作者 柳惠图 张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1,共4页
利用记数法和Brdu脉冲标记法研究了紫龙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紫龙金(3,4mg.mL-1)处理可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提高BGC-823细胞中p1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含有p16INK4a启动子片段(-967^-165区域)... 利用记数法和Brdu脉冲标记法研究了紫龙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紫龙金(3,4mg.mL-1)处理可明显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提高BGC-823细胞中p1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含有p16INK4a启动子片段(-967^-165区域)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载体pGL3-Basic-p16N研究了紫龙金对p16INK4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紫龙金可能通过提高p16INK4a启动子活性而促进p16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龙金 p16^INK4a启动子 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PKCα反义RNA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向阳 柳惠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12-416,共5页
运用基因重组和基因转染技术 ,将 PKCα c DNA反向插入的重组质粒 p XJ41 - CKPα导入人肺癌 LTEPa- 2细胞 .经 Northern印迹 ,Western印迹等检验 ,表明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 PKCα反义 RNA的人肺癌细胞 (LT· AS4) .进一步研究了表... 运用基因重组和基因转染技术 ,将 PKCα c DNA反向插入的重组质粒 p XJ41 - CKPα导入人肺癌 LTEPa- 2细胞 .经 Northern印迹 ,Western印迹等检验 ,表明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 PKCα反义 RNA的人肺癌细胞 (LT· AS4) .进一步研究了表达 PKCα反义 RNA对人肺癌细胞 LTEPa-2增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表达 PKCα反义 RNA可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速率 ,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 ,G1 期细胞百分数增加 ,S期细胞百分数降低 ,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观察到与增殖相关基因 c- myc、Ca M和 Cyclin B1的表达水平均下降 .这可能是 PKCα表达被阻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Α 人肺癌细胞 反义RNA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拉嗪通过诱导p16^INK4a抑制BGC-823细胞增殖 被引量:2
4
作者 樊粉霞 张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0-955,共6页
为探索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抗肿瘤作用机制,对胃癌BGC-823细胞进行TFP(5、10μmol/L)处理后,利用计数法、BrdU脉冲标记法、Western印迹等方法从细胞形态、细胞增殖、S期细胞百分比以及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 为探索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抗肿瘤作用机制,对胃癌BGC-823细胞进行TFP(5、10μmol/L)处理后,利用计数法、BrdU脉冲标记法、Western印迹等方法从细胞形态、细胞增殖、S期细胞百分比以及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FP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时间计量效应关系;S期细胞比例下降;p16INK4a表达水平升高.为进一步研究TFP诱导p16INK4a表达的分子机制,本实验采用插入p16INK4a启动子片段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载体pGL3-Basic-p16INK4a(-967~-165 bp),研究了TFP在转录水平对p16INK4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FP能够提高p16INK4a的启动子活性.上述结果提示,TFP通过诱导p16INK4a表达抑制BGC-823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拉嗪(TFP) p16INK4a启动子 荧光素酶 胃癌BGC-82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蛋白酶体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5
作者 戴炜 李梦淼 张俊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5-739,共15页
Pup-蛋白酶体系统(Pup-proteasome system,PPS)是原核生物的一种翻译后蛋白质修饰降解体系,在去酰胺酶(deamidase of Pup,Dop)和蛋白酶体辅助因子A(proteasome accessory factorA,PafA)两种酶的作用下,原核生物类泛素蛋白(prokaryotic u... Pup-蛋白酶体系统(Pup-proteasome system,PPS)是原核生物的一种翻译后蛋白质修饰降解体系,在去酰胺酶(deamidase of Pup,Dop)和蛋白酶体辅助因子A(proteasome accessory factorA,PafA)两种酶的作用下,原核生物类泛素蛋白(prokaryotic ubiquitin-like protein,Pup)可以标记靶蛋白,并介导靶蛋白经蛋白酶体降解。在分枝杆菌中PPS参与氧化应激、营养缺乏、热激、DNA损伤等多种应激反应,并在金属离子稳态调控、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 system)的调节以及抵抗宿主免疫等过程中发挥作用。PPS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持留性和致病性直接相关,因此PPS中的PafA、Dop和蛋白酶体均是抗结核药物开发的新靶点,筛选针对PPS的小分子抑制剂将成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的一个新途径。此外,Paf A催化的蛋白质Pup化被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种新的邻近标记技术——基于Pup化的邻近标记技术(pupylation-based interaction tagging,PUP-IT),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Pup-蛋白酶体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该系统在抗结核药物和生物技术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p-蛋白酶体系统 DOP PafA PUP 蛋白酶体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BGC-823细胞中去甲斑蝥素抑癌作用机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秋菊 田志华 +6 位作者 孙晟 杨宁 王芳 黄凌云 彭安 柳惠图 张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4-1121,共8页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实验表明,去甲斑蝥素可引起人胃癌BGC-823细胞发生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进一步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出了去甲斑蝥素抑癌作用相关蛋白.研究显示,线粒体热...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实验表明,去甲斑蝥素可引起人胃癌BGC-823细胞发生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进一步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出了去甲斑蝥素抑癌作用相关蛋白.研究显示,线粒体热休克蛋白CH60、线粒体ATP合酶d亚单位、内质网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线粒体Hsp70的辅助因子GRPE1、SH3L3以及染色质组装因子1小亚基RBBP4参与了去甲斑蝥素的抑癌作用.研究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及p53的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并且去甲斑蝥素在引发内质网协迫之后,可通过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分析了去甲斑蝥素与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剂寡霉素A的联合用药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的抑瘤效果比单独用药的抑瘤效果显著,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ATP合酶功能抑制BGC-823生长.上述结果为优化去甲斑蝥素的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M期阻滞 细胞凋亡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生物类泛素蛋白Pup-蛋白酶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春军 林进 张俊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1-1098,共8页
真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制,参与细胞生理功能调控,因此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机制和功能研究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发现放线菌中存在原核蛋白酶体,但是对于原核蛋白酶体的功能和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了解甚少... 真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制,参与细胞生理功能调控,因此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机制和功能研究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发现放线菌中存在原核蛋白酶体,但是对于原核蛋白酶体的功能和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了解甚少.2008年,Pearce等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发现了原核类泛素蛋白(prokaryotic ubiquitin-like protein,Pup).在Dop、PafA、Mpa等辅助因子的作用下,Pup可以共价标记多种功能蛋白,并介导被标记蛋白质通过蛋白酶体降解,Pup-蛋白酶体系统的发现揭示了原核生物中一个崭新的蛋白质降解机制.Pup-蛋白酶体系统的靶蛋白涉及物质中间代谢、信号通路、毒性和抗毒性因子、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等多个方面,并且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相关,被认为是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靶点.本文就原核Pup-蛋白酶体系统的作用机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类泛素蛋白(Pup) 蛋白酶体 蛋白质降解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α对人正常肝和肝癌细胞中Ha-ra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怡 柳惠图 高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81-785,共5页
运用基因转染技术 ,将蛋白激酶C(PKCα)cDNA正向插入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J4 1 PKCα ,导入人正常肝细胞 (L 0 2 ) ,经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检验 ,表明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PKCα的人正常肝细胞模型 (LT3) ,用LT3和表达反义PKCα的人肝癌细... 运用基因转染技术 ,将蛋白激酶C(PKCα)cDNA正向插入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J4 1 PKCα ,导入人正常肝细胞 (L 0 2 ) ,经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检验 ,表明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PKCα的人正常肝细胞模型 (LT3) ,用LT3和表达反义PKCα的人肝癌细胞HT6为细胞模型 ,通过RT PCR ,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等分析和进一步运用自行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rasGL3,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 :过表达PKCα可以促进L 0 2细胞的增殖速率 ,并引起Ha ras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和Ha ras启动子活性升高 ;反之 ,表达反义PKCα的BEL 74 0 2细胞增殖被抑制 ,Ha ras基因转录水平下降 ,Ha ras启动子活性降低 .通过实验我们首次观察到 ,PKCα亚类对Ha ras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其对Ha ras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有关 ,PKCα可能参与了对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Α 人正常肝 肝癌细胞 HA-RAS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恶化程度胃癌细胞系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及Cx43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田志华 丁慧荣 +2 位作者 张宏 张伟 李振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8,0+2,共6页
以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不同恶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低恶化AGS细胞系、中恶化SGC-7901细胞系、高恶化BGC-82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恶化程度的胃癌细... 以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不同恶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低恶化AGS细胞系、中恶化SGC-7901细胞系、高恶化BGC-82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恶化程度的胃癌细胞系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探求其与胃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正常胃细胞系和低、中及高恶化胃腺癌细胞系中,细胞间的GJIC功能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弱(AGS、SGC-7901)或消失(BGC-823),且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调(AGS、SGC-7901)或缺失(BGC-823).这提示胃癌恶性程度与胃癌细胞的GJIC功能显著相关(P<0.05),GJIC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系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 间隙连接蛋白(Cx43)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 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A和PKC对HeLa细胞G_2/M/G_1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智慧 柳惠图 王端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4-267,共4页
为了研究PKA和PKC对HeLa细胞G2 →M期和M→G1期进程的影响 ,用PKA和PKC抑制剂分别处理同步的G2 期和M期的HeLa细胞后 ,测定了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PKA ,PKC与CDC2激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 ,PKAⅢ型抑制剂在促进HeLa细胞G2 /M /G1进程的同时 ... 为了研究PKA和PKC对HeLa细胞G2 →M期和M→G1期进程的影响 ,用PKA和PKC抑制剂分别处理同步的G2 期和M期的HeLa细胞后 ,测定了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PKA ,PKC与CDC2激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 ,PKAⅢ型抑制剂在促进HeLa细胞G2 /M /G1进程的同时 ,刺激了PKC的活性 ,反之 ,PKC的抑制剂GF 10 92 0 3X在阻抑HeLa细胞G2 /M /G1进程的同时 ,激活了PKA的活性 ,与其相关的CDC2激酶活性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实验表明 ,PKA和PKC分别负调和正调HeLa细胞G2 /M/G1进程 ,两者表现出拮抗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A PKC G2/M/G1进程 细胞周期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P15RS表达产物在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中定位的研究
11
作者 张小勇 张伟 +3 位作者 高萍 常智杰 孙一娜 柳惠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1-776,共6页
P15RS是在p15INK4b高表达的人黑色素瘤细胞MLIK6G1期中发现和克隆的新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可能在G1期作为增殖负调因子起作用.为了观察P15RS基因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了表达P15RS-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P15RS.用绿色荧... P15RS是在p15INK4b高表达的人黑色素瘤细胞MLIK6G1期中发现和克隆的新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可能在G1期作为增殖负调因子起作用.为了观察P15RS基因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了表达P15RS-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P15RS.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以人胃癌细胞BGC-823为实验模型,将pEGFP-P15RS转染BGC-823细胞.实验表明,P15RS基因表达产物在G1期、S期和G2期均定位于细胞核内,未见在核仁中分布,M期凝缩的染色体上未见.因此,P15RS可能定位在核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RS 人胃癌细胞 GFP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淘洗技术在研究白色念珠菌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万杰 张俊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39,共3页
离心淘洗技术是根据样品不同的密度实现样品分离。此技术能够分离不同种类的细胞,甚至是不同时相的细胞。利用野生型(SC5314)白色念珠菌以及具有假菌丝表型的突变体(cla4Δ和grr1Δ)为样品,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和离心淘洗收集不同的流速组... 离心淘洗技术是根据样品不同的密度实现样品分离。此技术能够分离不同种类的细胞,甚至是不同时相的细胞。利用野生型(SC5314)白色念珠菌以及具有假菌丝表型的突变体(cla4Δ和grr1Δ)为样品,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和离心淘洗收集不同的流速组分,经后续培养和血清诱导,证实离心淘洗技术能够分离得到G1期白色念珠菌细胞,从而实现同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假菌丝 离心淘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taxin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颂 姜望舒 +1 位作者 邱洋 张俊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Autotaxin(58-157位氨基酸)融合蛋白,制备抗Autotaxin的多克隆抗体。方法:构建pET-21 c-Autotaxin(58-157)重组表达质粒,转入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树脂纯化后...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Autotaxin(58-157位氨基酸)融合蛋白,制备抗Autotaxin的多克隆抗体。方法:构建pET-21 c-Autotaxin(58-157)重组表达质粒,转入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树脂纯化后,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Autotax-in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并用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Autotaxin(58-157)-His6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了特异性的抗Autotaxin抗血清。结论:成功构建pET-21 c-Autotaxin(58-157)表达质粒,原核表达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制备出高效价的特异性抗Autotaxin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TAXIN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反应与衰老相关疾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乐 丛羽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主要场所,当细胞经历缺氧、钙离子稳态失衡、糖基化异常或内质网内蛋白合成急剧增加时,就会造成腔内未折叠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引发细胞毒性.这时便会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通过增加内质网中分子伴...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主要场所,当细胞经历缺氧、钙离子稳态失衡、糖基化异常或内质网内蛋白合成急剧增加时,就会造成腔内未折叠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引发细胞毒性.这时便会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通过增加内质网中分子伴侣的数量、降低蛋白合成速率、加快未折叠蛋白降解来保护细胞,当刺激严重或时间过长则会引起细胞凋亡.这种反应就称为内质网应激反应,也叫未折叠蛋白反应.正常人体细胞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或受外界因素诱导逐渐进入一种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即细胞衰老.细胞衰老会伴随着各种生理生化的变化,如内质网的结果和功能的改变.内质网应激反应会随着细胞衰老而发生一些改变,与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因此深入研究内质网应激反应对于揭示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反应 细胞衰老 老年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taxin-LPA轴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楠 张俊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8-778,共11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结构简单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LPA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LPARs)结合参与调控细胞生命活动,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分泌型糖蛋白Autotaxin(ATX)...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结构简单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LPA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LPARs)结合参与调控细胞生命活动,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分泌型糖蛋白Autotaxin(ATX)具溶血磷脂酶D(lysophosphalipase D,lysoPLD)活性,能够催化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水解生成LPA,这是循环系统中LPA的主要来源.近几年的研究表明,ATX在成熟脂肪细胞中高表达,ATX-LPA轴与肥胖及肥胖个体的糖脂代谢紊乱有密切的关系,被认为是肥胖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ATX-LPA轴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X LPA 脂肪细胞 肥胖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H1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郭德良 曾灵芳 +4 位作者 桑建利 彭安 唐永政 何大澄 王永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31-33,共3页
提取弓形虫速殖子总RNA,RT-PCR扩增H11基因片段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诱导GST-H11融合蛋白大量表达,并经亲和层析柱纯化,通过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两种方法检测弓形虫特异性兔抗血清和人阳性血清,结果显示GST-H11融合蛋白检测两者... 提取弓形虫速殖子总RNA,RT-PCR扩增H11基因片段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诱导GST-H11融合蛋白大量表达,并经亲和层析柱纯化,通过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两种方法检测弓形虫特异性兔抗血清和人阳性血清,结果显示GST-H11融合蛋白检测两者血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提示H11融合蛋白可望用作诊断性抗原应用于弓形虫患者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重组表达载体 临床应用研究 融合蛋白 诊断 GST 特异性 阳性血清 基因克隆 总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D家族组蛋白赖氨酸转移酶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17
作者 王占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299,共3页
人源NSD家族蛋白由NSD1、 NSD2和NSD3等3个成员组成,都是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H3K36)的二甲基转移酶. NSD家族蛋白在真核生物中非常保守,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NSD3调控神经嵴细胞的基因表达[1]. NSD家族蛋白被人们关注的另一个... 人源NSD家族蛋白由NSD1、 NSD2和NSD3等3个成员组成,都是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H3K36)的二甲基转移酶. NSD家族蛋白在真核生物中非常保守,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NSD3调控神经嵴细胞的基因表达[1]. NSD家族蛋白被人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家族蛋白与人类的多种癌症密切相关,例如NSD2又被称为MMSET,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 多发性骨髓瘤 组蛋白赖氨酸 真核生物 基因表达 组蛋白H3 神经嵴细胞 N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