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2+)污染与小麦特征光谱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新会 迟光宇 +1 位作者 刘素红 杨志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水培条件下研究了Zn2+胁迫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体内Zn2+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可见近红外特征光谱的影响,并对3者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液Zn2+浓度的升高,小麦体内Zn2+含量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光谱反射率在... 水培条件下研究了Zn2+胁迫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体内Zn2+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可见近红外特征光谱的影响,并对3者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液Zn2+浓度的升高,小麦体内Zn2+含量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增加,红边“蓝移”(向短波方向飘移)强度逐渐增加,且相关性均较显著;同时,Zn2+胁迫使小麦叶片光谱在近红外波段降低,但Zn2+胁迫程度与反射率降低幅度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叶绿素 小麦 光谱 指示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建议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世梁 侯笑云 +2 位作者 张月秋 尹艺洁 王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土地整治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投资和力度规模持续加大,在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如... 土地整治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投资和力度规模持续加大,在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如何管控土地整治的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系统阐述了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整治不同生态效应所对应的生态风险因子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土地整治全过程分析的生态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的思路,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克服了以往生态风险研究更多侧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本身变化的局限性,并指出了土地整治生态风险所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好氧堆肥中的氮素转化与氮素损失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延梅 张相锋 +2 位作者 杨志峰 席北斗 刘鸿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4-56,共3页
试验采用静态好氧工艺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堆肥化处理,实验结果反映了厨余堆肥各形态氮的转化规律及其氮损失的数量和氨挥发的阶段。堆制期间,厨余堆肥全氮、有机氮的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铵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硝氮含量变化不大;堆肥结束后,... 试验采用静态好氧工艺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堆肥化处理,实验结果反映了厨余堆肥各形态氮的转化规律及其氮损失的数量和氨挥发的阶段。堆制期间,厨余堆肥全氮、有机氮的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铵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硝氮含量变化不大;堆肥结束后,厨余堆肥水溶性氮组分大量提高,堆肥有机氮90%以上以水溶态形式存在,水溶性总氮达到了堆肥全氮的81%;一次发酵前后,厨余堆肥全氮含量下降了26.3%,总氮损失率达50.0%。氨挥发是厨余堆肥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氨挥发主要集中在堆肥高温阶段的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氮素转化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整理风险与固碳功能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董玉红 刘世梁 +1 位作者 王军 侯笑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6-253,共8页
通过生态风险指数构建和碳储量服务模拟,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风险和固碳功能的影响,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在生态风险研究中的缺乏,利用土地整理前后生态风险变化和碳储量服务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探讨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价生态风险的... 通过生态风险指数构建和碳储量服务模拟,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风险和固碳功能的影响,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在生态风险研究中的缺乏,利用土地整理前后生态风险变化和碳储量服务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探讨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价生态风险的可能。以吉林省西部重大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InVEST模型分析碳储量服务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理使整理区的景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优势景观类型由盐碱地和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盐碱地和草地的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土地整理后,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景观损失度指数降低,其他景观类型的景观损失度指数增加。土地整理前后整理区生态风险等级以较低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为主,整理后低和较低风险区面积变化明显,其他等级风险区的面积变化不大。InVEST模拟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前后整理区总碳储量分别为990.82、1 145.22万t,总碳储量增加154.40万t,土地整理导致固碳功能的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区碳储量服务变化与生态风险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在生态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 生态 风险评价 Invest模型 固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世梁 安南南 王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0-1019,共10页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切入评价其服务的变化是土地整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土地整理工程类型、特点及其...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土地整理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切入评价其服务的变化是土地整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不同土地整理工程类型、特点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论述土地整理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展,从能值分析、物质量评价和价值量评价3个角度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对比三者的异同点及其相关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不同土地整理案例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计算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介绍生态评价在土地整理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性和景观生态设计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指出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田-沟-塘系统中砷锑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苏俐雅 郭泽玮 +5 位作者 刘连华 高翔 王子晗 刘宏斌 吴茂前 范先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49-2456,共8页
农业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砷(As)和锑(Sb)是动植物的非必需元素,但极具生理毒性和致癌性,且易被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富集。因此,深入了解稻作区内As和Sb的动态迁移特征对于重金属污... 农业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砷(As)和锑(Sb)是动植物的非必需元素,但极具生理毒性和致癌性,且易被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富集。因此,深入了解稻作区内As和Sb的动态迁移特征对于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As和Sb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特征及通过农田排水造成的潜在风险,选取中国长江流域典型稻作区,采取原位试验比较了一次性施肥(SBA)和分次施肥(STA)处理下水稻植株及田面水中As和Sb浓度的动态变化差异,并分析了整个水稻季沟渠和水塘水中As和Sb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BA处理增加了As在水稻根系中的积累,而STA处理使更多根部附着的As被输送至茎叶。相比As,Sb较易被根系吸收,但不易在根、茎、叶及谷中转移。长江流域稻作区田面水中As和Sb浓度在施肥或喷施农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在1—2周后降至较低水平。相比单一的稻田系统,稻田-沟-塘系统对As和Sb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在整个水稻生长季,随水流从田面、沟渠到水塘的运输,As和Sb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33.7%和28.1%。由此可见,该研究区稻田As和Sb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肥或喷施农药后1—2周,沟渠和水塘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稻田直接排水造成的重金属流失风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修缮和新建生态沟渠和水塘减少稻田直接排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稻田 沟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