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师时代的大师——追忆耶鲁大学平面设计系创始人阿尔文·艾森曼
1
作者 王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73,I0003,共5页
美国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奠基人阿尔文·艾森曼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设计师、学者,他为人处世的宽广胸襟和设计教育的远见卓识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阿尔文的设计精神对设计和设计教育而言依然具有坚实的冲击力... 美国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奠基人阿尔文·艾森曼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设计师、学者,他为人处世的宽广胸襟和设计教育的远见卓识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阿尔文的设计精神对设计和设计教育而言依然具有坚实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让我们再一次致敬阿尔文·艾森曼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文·艾森曼 耶鲁大学平面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教育 技术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友好城市视域下社区美育工作坊教具设计与教学反馈研究
2
作者 赵艺创 赵琦 王西托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3期70-73,共4页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致力于优先考虑儿童的需求和权利,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聚焦儿童友好城市视角下的社区美育工作坊美育活动,可以加强儿童对社区环境的认识和参与感。该文通过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嘿!走着瞧!”社区儿童友好设...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致力于优先考虑儿童的需求和权利,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聚焦儿童友好城市视角下的社区美育工作坊美育活动,可以加强儿童对社区环境的认识和参与感。该文通过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嘿!走着瞧!”社区儿童友好设计教育工作坊项目,展示社区美育工作坊如何通过创新教具设计和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进而凸显社区美育工作坊对儿童发展、社区参与和城市文化具有的积极影响,论证从儿童友好城市视角开展社区美育工作坊的重要性与可行路径,为未来相关项目提供借鉴,为社区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 社区美育 教具设计 教学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的时尚教育——以伦敦艺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亚芳 张弛 《中国艺术》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时尚产业就开始在可持续发展方向持续发力,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强化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时尚产业而言,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的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梳理总结了伦敦艺术大学可持续... 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时尚产业就开始在可持续发展方向持续发力,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强化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时尚产业而言,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的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梳理总结了伦敦艺术大学可持续时尚教育理念、框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校企合作等内容,以期为国内相关高校的教学提供思路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时尚 可持续时尚教育 伦敦艺术大学 未来时尚课程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设计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
4
作者 李文静 王敏 《中国艺术》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社会设计是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真实难题,需要将社会问题放在首位。文章从分析“社会设计”这一概念入手,阐释了现代设计关注社会问题的状况,明确设计作为人造物所应担负起的社会角色,探讨设计者的设计行为和活动在有意... 社会设计是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真实难题,需要将社会问题放在首位。文章从分析“社会设计”这一概念入手,阐释了现代设计关注社会问题的状况,明确设计作为人造物所应担负起的社会角色,探讨设计者的设计行为和活动在有意无意中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同时对社会设计在高等院校设计教学中开展的三个重点方向——关注人、关注环境和强调协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设计 设计的社会性 以人为本 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机构的自组织形态及其对设计教育的启示
5
作者 李文静 张艺楠 《中国艺术》 2021年第5期84-93,共10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设计机构组织形态的发展过程,以“自组织”概念对当下设计机构新形态进行界定。设计群体正在借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一种围绕共同设计目标、建立团队信赖、有效完成设计任务的有机组合方式,实现以设计推动社会创新。此外... 本文详细论述了设计机构组织形态的发展过程,以“自组织”概念对当下设计机构新形态进行界定。设计群体正在借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一种围绕共同设计目标、建立团队信赖、有效完成设计任务的有机组合方式,实现以设计推动社会创新。此外,在设计自组织形态出现后,设计教育呈现出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内容跨学科及学习路径分布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设计机构 协作机制 分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师卢迪作品之浴室筐设计
6
作者 卢迪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42,共1页
浴室筐设计说明:常规置物筐的制造工艺已日趋成熟,此浴室筐设计只是在原有的产品上去掉一小部分,既节省了材料又丝毫没有影响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反而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便利,运用少即是多的克制理念,以低调简约的美... 浴室筐设计说明:常规置物筐的制造工艺已日趋成熟,此浴室筐设计只是在原有的产品上去掉一小部分,既节省了材料又丝毫没有影响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反而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便利,运用少即是多的克制理念,以低调简约的美感为生活增添便利,其上半部分的内部空间足够摆放各种洗浴用品,而浴室筐的下半部外端还可以直接悬挂浴花,换洗的衣物,沐浴袋等常用物品,十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说明 常用物品 浴室 制造工艺 下半部 实用性 少即是多 内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师卢迪作品之二合一花瓶
7
作者 卢迪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1,共2页
二合一花瓶设计说明:这是一款花瓶的设计。在插入植物的一刻,植物本身化为了花瓶的“装饰”。两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二合一花瓶在它行使承载与展示各式植物的功能性的同时,花瓶的美与植物的美合二为一,将两者融合成一件艺术品,本设计... 二合一花瓶设计说明:这是一款花瓶的设计。在插入植物的一刻,植物本身化为了花瓶的“装饰”。两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二合一花瓶在它行使承载与展示各式植物的功能性的同时,花瓶的美与植物的美合二为一,将两者融合成一件艺术品,本设计强调环境与事物和谐共处的理念,其倡导理念重新塑造了花瓶与花朵两者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合一 设计说明 和谐共处 合二为一 重新塑造 浑然天成 花瓶 相互依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危机的当代设计展览
8
作者 李贝壳 《中国艺术》 2021年第6期80-85,共6页
本文以两所著名博物馆在2020年至2021年间推出的设计展览为例,通过分析其展览主题、展品与展陈方式等来探索当代博物馆如何通过设计展览承担起公共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展览呈现“生态危机”这一议题,为世人敲响警钟。
关键词 设计展览 生态危机 博物馆 公共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演变——以《设计研究》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唐苏 陈风明 王馨月 《中国艺术》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是一本国际领先的跨学科设计研究杂志,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设计认知视角。当前社会急需寻找一条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推进可持续设计的多元发展与实践,以及避免陷入研究的单一性,我们需要科学的理... 《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是一本国际领先的跨学科设计研究杂志,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设计认知视角。当前社会急需寻找一条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推进可持续设计的多元发展与实践,以及避免陷入研究的单一性,我们需要科学的理论模型。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和网络分析法对《设计研究》杂志近十年的主题聚类、高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再以“可持续设计”作为核心主题,阐述其多元视角的演化,即如何从单一的生态理念发展成多维度的设计理论及科学模型,并综合应用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杂志 可持续性设计 科学模型 文献计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角下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28
10
作者 许栋樑 任珊 王智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建立非遗动态影像库;进而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倡导形成“非遗挖掘与保护-非遗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源库建立-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最后从建立流动性博物馆、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制作数字化影像、开展新媒体非遗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探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持续策略。研究对于从新媒体视角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非遗 数字化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视觉增强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亚明 宁可可 赵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2,共4页
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容易受到噪声影响,且受传输带宽的限制,处理图像较为复杂,导致视觉增强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视觉增强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处理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获得边缘像素集,融... 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容易受到噪声影响,且受传输带宽的限制,处理图像较为复杂,导致视觉增强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视觉增强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处理人机交互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获得边缘像素集,融合区域特征,分层提取用户界面。采用均值滤波处理方法分析透射率,去模糊处理用户模糊界面。基于此,利用Retinex和小波变换图像增强方法获取去模糊后的视觉图像饱和度,计算亮度分量,增强处理去模糊处理后的视觉图像。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能够获取清晰用户界面,且噪声振幅在-1.5~0.8 dB范围内波动,说明使用该技术抑噪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嵌入式图形 用户界面 视觉增强 RETINEX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遗文化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与综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栋樑 邹卓桓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5,共7页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产业发展,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中国非遗文化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驱动机制,首先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发展和主要应用的领域,进而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提出非遗文...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产业发展,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中国非遗文化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驱动机制,首先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发展和主要应用的领域,进而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提出非遗文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特征和系统要素,最后以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建立了非遗文化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和驱动机制,得出结论,非遗文化创新生态系统体现为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核心层、以创新主体为要素的主体层和以创新环境为影响的环境层,整个系统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力、创新创意为源动力、产业发展为竞争力、政府引导为推动力、市场需求为拉动力开展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同共享和动态竞争,驱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应用于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创造性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创新生态 驱动机制 保护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友好理念下博物馆建设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跨领域融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冠杰 徐腾飞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58-162,共5页
自信息化时代以来,跨领域融合已成为主流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前沿技术之一,正对人类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博物馆作为承载人文历史和人类精神的载体,已经成为虚拟现实技术广泛运用的重要场所。随着儿童友好理念的推广,人们开始广泛... 自信息化时代以来,跨领域融合已成为主流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前沿技术之一,正对人类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博物馆作为承载人文历史和人类精神的载体,已经成为虚拟现实技术广泛运用的重要场所。随着儿童友好理念的推广,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儿童的博物馆体验。通过对优秀的博物馆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挖掘出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友好理念的核心价值,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和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和反思。前沿技术与传统事物的融合愈发紧密,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还赋予博物馆适儿化进程更多深刻内涵。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儿童友好理念下的博物馆建设与新兴技术的跨领域融合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儿童友好理念 适儿化建设 虚拟现实技术 跨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设计与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
14
作者 张弛 高鑫 杨洪君 《中国艺术》 2022年第3期90-95,共6页
再生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也是一种新的设计主张。它结合了对生态学和生命系统的深层思考,以保护地球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气候变化。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再生设计超越了永续设计原则,积极探索人类和自然的... 再生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也是一种新的设计主张。它结合了对生态学和生命系统的深层思考,以保护地球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气候变化。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再生设计超越了永续设计原则,积极探索人类和自然的多物种共存方法,以再生文化和生态学原理、生命系统思维为理论基础,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内容和标准,并从生态、气候、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出发,引导设计师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评估设计实践,以完成对生命系统的思考。本文对再生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相关教育实践,讨论再生设计如何被运用于设计实践之中,又如何被引入设计教育领域,以期为国内通用设计教育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设计 可持续设计 永续设计 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背景下设计与食物的多重“身份”--以V&A博物馆“食物:餐大于盘”展览为例
15
作者 李贝壳 韩英 关键 《中国艺术》 2022年第1期92-97,共6页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通过探讨“食物:餐大于盘”(Food:Bigger than the Plate)展览,从人与食物的互动关系、食品包装设计、饮食体验设计等不同角度,反思如何通过设...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通过探讨“食物:餐大于盘”(Food:Bigger than the Plate)展览,从人与食物的互动关系、食品包装设计、饮食体验设计等不同角度,反思如何通过设计达到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设计 可持续设计 绿色低碳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大众期刊中的科普与设计改良教育(1930-1940)
16
作者 王馨月 《中国艺术》 2021年第5期56-65,共10页
1930至1940年,一批以用科普知识教化民众、改良生活为宗旨的大众期刊先后创立。虽然这些期刊在内容上各有偏重,但总体都是以介绍西方社会环境、反观中国现状、呼号改良为主。这些期刊涉及领域广泛,除自然科学外,还在应用科学方面摘录了... 1930至1940年,一批以用科普知识教化民众、改良生活为宗旨的大众期刊先后创立。虽然这些期刊在内容上各有偏重,但总体都是以介绍西方社会环境、反观中国现状、呼号改良为主。这些期刊涉及领域广泛,除自然科学外,还在应用科学方面摘录了诸多西方家庭装饰陈设、物质生活常识和设计改良的短文。这一时期的科学化运动和新生活运动对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物质资源的匮乏,这些期刊鼓励民众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自己动手对物质生活环境进行创造和改良。学者、专业人士在这个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强调广义的科学精神与方法在创造物质文化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知识从专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小知识激发大众兴趣,引导大众主动创造,为大众现代设计意识启蒙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众期刊 科学化运动 自发设计 文化自觉 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