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秀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第11期9-10,共2页
2016年,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落实核心素养的方式包括教育评价落实,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 2016年,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落实核心素养的方式包括教育评价落实,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同年,教育部提出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变高中招生录取的"唯分是从"为"多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测 基础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 国家 学生发展 学习内容 招生录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监测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浩 刘笑笑 辛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为基础教育监测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监测中的题库建设与智能化组卷、智能化测评与诊断、智能化阅卷、智能化分析决策与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基...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为基础教育监测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监测中的题库建设与智能化组卷、智能化测评与诊断、智能化阅卷、智能化分析决策与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基础教育监测的背景下,当前还面临着处理教育的复杂性和算法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促进智能技术与监测过程的创新融合、教育监测人才队伍的缺乏与培养等方面的挑战。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监测,未来我国在拓展多学科评估的基础上,需开发新型测评工具,构建组卷、测评、阅卷与决策的四维一体化监测体系,刻画学生个性化画像,加强各级层面的监测技术培训,促进基础教育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监测 应用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构建过程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勉 张平平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4,共8页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以使构建的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能够实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全面性与指向性相统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对代表性横断数据和纵向追踪数据均有显著预测力和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影响因素 监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独特性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玉丹 韦小满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8,共5页
民族教育质量监测与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相比,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监测目标、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工具、结果反馈等五个方面。在工作中,应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正确认识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和作用;加强制度建设... 民族教育质量监测与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相比,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监测目标、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工具、结果反馈等五个方面。在工作中,应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正确认识民族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和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科学的民族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加快培养民族教育质量监测专业人才,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基础教育“学业过剩陷阱”的再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启蒙 董瑶瑶 刘坚 《教育家》 2023年第41期9-11,共3页
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在学研究生年增长比例常年保持在9%以上,基础教育更是前后历经八次课程改革,最近十多年PISA测试的表现连年全球遥遥领先。但在诺贝尔奖百年史上,也只有11位华人获奖,由我国本土培养的诺奖... 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在学研究生年增长比例常年保持在9%以上,基础教育更是前后历经八次课程改革,最近十多年PISA测试的表现连年全球遥遥领先。但在诺贝尔奖百年史上,也只有11位华人获奖,由我国本土培养的诺奖获得者屈指可数。虽然诺贝尔奖并不完全代表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实力,但的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着重大问题。无论是“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还是近期火爆全网的“颜宁之问”,这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灵魂三问”,无不时刻刺激着教育工作者的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教育 钱学森之问 基础教育 教育工作者 高校数量 高等教育 诺贝尔奖 本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业质量的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设计--以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14,共5页
学业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业质量作为独立的模块,为深化义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在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设计与实施中,要关注学业质量组织结构的整合性与实践性,将测试工具结构从“学科内容”... 学业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业质量作为独立的模块,为深化义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在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设计与实施中,要关注学业质量组织结构的整合性与实践性,将测试工具结构从“学科内容”的单一取向逐渐转向“主题—情境—活动”的复合取向;学业质量呈现的是“关键而典型”的表现,测试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真实语文学习表现为中心”,围绕核心测试任务设计具体试题;充分理解学业质量的“综合性”与“进阶性”,丰富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合理标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学业质量 学业水平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元分析方法学质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薇 凡正成 杨淑婷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6期25-34,共10页
元分析被视为指导教育实践与制定教育政策的“最佳证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元分析的研究结论一定是可靠的。基于此,文章试图分析发表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期刊中关于元分析的研究质量,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纳入39篇元分析文献;接着... 元分析被视为指导教育实践与制定教育政策的“最佳证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元分析的研究结论一定是可靠的。基于此,文章试图分析发表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期刊中关于元分析的研究质量,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纳入39篇元分析文献;接着编制了包含25个题项的元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随后对39篇文献进行文献编码与资料提取。研究发现,虽然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元分析的发表数量和研究质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但研究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纳入研究的元分析文献普遍存在概念泛化、文献检索不充分、关键研究过程缺失、忽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问题。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为规范元分析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元分析 方法学质量 报告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班级观察在师幼互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楠 张云运 +2 位作者 Nguyen Thi Phuong 李莉 赵晓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过程性质量指标之一,也是科学、大规模评估需突破的难点。自动化班级观察是多模态数据驱动的教育研究新范式,为师幼互动质量评估提供了新方向。自动化班级观察已经覆盖了情感支持、课堂组织、教学支... 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过程性质量指标之一,也是科学、大规模评估需突破的难点。自动化班级观察是多模态数据驱动的教育研究新范式,为师幼互动质量评估提供了新方向。自动化班级观察已经覆盖了情感支持、课堂组织、教学支持等多个师幼互动领域,其中以情感支持领域的评估最为成熟;自动化评估也综合采用了面部表情、语音、眼动等多种数据模态,目前语音数据应用得最为广泛。自动化班级观察有助于推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和大规模评估,但仍面临数据可靠性、质量和伦理等挑战。未来我国可以从制定评估指标、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建设视频资源数据库、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完善规范标准等五个方面着力,借助自动化班级观察的应用驱动学前教育质量智能化评价的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幼互动质量 自动化评估 班级观察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解读:理解与运用
9
作者 李倩 《江苏教育》 2022年第49期69-72,共4页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一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突出特色便是建构核心素养型的课程内容体系与学业质量标准。语文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为重要维度,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业...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一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突出特色便是建构核心素养型的课程内容体系与学业质量标准。语文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为重要维度,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在检验教学目标适切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念、提升评价任务与评价量规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学业质量 教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幼儿全面性教育实施质量的家庭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佳洋 刘文利 《江苏教育》 2020年第88期30-32,共3页
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其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开展方式、教育形式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特点。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会对性教育实施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一、了解幼儿的性发展特点幼儿的性发展与身体发育、... 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其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开展方式、教育形式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特点。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会对性教育实施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一、了解幼儿的性发展特点幼儿的性发展与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了解幼儿的性发展特点有助于解答幼儿是否需要性教育、性教育从何时开始、如何开展性教育等疑问。与此同时,只有了解幼儿的性发展特点、顺应幼儿的性发展规律,才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符合其年龄段的全面性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性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性教育 家庭教育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模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变革探索--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应用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雪 李文硕 +1 位作者 王雅薇 张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研究旨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探索大模型在题目生成、测量学分析、自动评分和过程性评价等关键教育测量与评价领域的变革和应用。通过对大模型的应用实例进行综合论证、分析,意在揭示其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效能,从而推动... 本研究旨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探索大模型在题目生成、测量学分析、自动评分和过程性评价等关键教育测量与评价领域的变革和应用。通过对大模型的应用实例进行综合论证、分析,意在揭示其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效能,从而推动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教育测量与评价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教育夏令营儿童心理行为动态研究
12
作者 李银华 谭琳 +2 位作者 王鹤 吕春贺 曾晴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为探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自然教育课程对儿童心理发展与自然联结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纵向研究和观察法对参加7天自然教育夏令营的11名5~11岁的儿童进行心理追踪测量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7天自然教育课程期间... 为探索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自然教育课程对儿童心理发展与自然联结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纵向研究和观察法对参加7天自然教育夏令营的11名5~11岁的儿童进行心理追踪测量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7天自然教育课程期间,儿童积极情绪始终保持在中高水平;自然教育对儿童自然联结有增进作用;在问题解决课程中,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交力有所提高,优良的自然教育课程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行为品质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缺失 自然教育 心理健康 自然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育卷入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期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共同调节作用 被引量:45
13
作者 郭筱琳 周寰 +2 位作者 窦刚 刘春晖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3,共9页
本研究以379名四到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父母报告的教育卷入行为,并通过学校获得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发现,小学生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 本研究以379名四到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父母报告的教育卷入行为,并通过学校获得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发现,小学生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育卷入的三阶交互作用显著。对三阶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1)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且教育期望较高时,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有负向预测作用;(2)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但教育期望较低时,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3)当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时,无论其教育期望高或低,父母教育卷入对学业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牵制了其教育期望是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卷入 学业成绩 教育期望 学业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因素对其教育卷入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韦唯 吴艺方 +1 位作者 任萍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0,共9页
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同时,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将提升父母的教育卷入作为教育干预的重要手段,以促进受干预儿童的学业成功和心理发展。识别出可能影响父母教育... 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同时,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将提升父母的教育卷入作为教育干预的重要手段,以促进受干预儿童的学业成功和心理发展。识别出可能影响父母教育卷入的因素是有效增强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关键性环节。本研究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男孩和女孩父母教育卷入的相关预测性因素,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预测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教育卷入水平,女孩父母的工作时间显著负向预测其教育卷入水平。在考虑了独生情况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父母心理因素中的父母角色活跃信念、学校效价、感知到的知识技能和感知到的时间精力仍然能够显著预测男孩父母和女孩父母的教育卷入水平。本研究表明,相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是父母教育卷入更为重要的预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卷入 社会经济地位 心理因素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代教育对孙辈和祖辈的影响:双刃剑效应 被引量:42
15
作者 卢富荣 宋煜静 +2 位作者 刘路培 方选智 张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33-1741,共9页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已成为“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隔代教育对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双刃剑”效应。生物进化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理解隔代教育对孙辈的...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已成为“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隔代教育对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双刃剑”效应。生物进化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理解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角色紧张和角色强化理论可以加深隔代教育对祖辈影响的认识。未来研究应明确隔代教育的定义和类型,控制边界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并进一步推进隔代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教育 身体健康 心理发展 双刃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春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本研究考察了529名大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并探讨了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倾向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总体较好,流畅性分数较高,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分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2)班级类型、学科类别的主效... 本研究考察了529名大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并探讨了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倾向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总体较好,流畅性分数较高,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分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2)班级类型、学科类别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和年龄主效应均不明显;(3)大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与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性问题提出 信息素养 批判性思维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的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檀慧玲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2,共6页
批判的教育政策分析是伴随着批判教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张任何教育政策研究都必须研究和分析隐含于显性模式中有关科学和社会本质的隐性假设,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和揭示教育政策中可能隐含的对不平等的维护,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当... 批判的教育政策分析是伴随着批判教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张任何教育政策研究都必须研究和分析隐含于显性模式中有关科学和社会本质的隐性假设,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和揭示教育政策中可能隐含的对不平等的维护,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有选择地借鉴和采纳一种严肃而审慎的、批判的教育政策分析范式和取向,有利于教育政策研究首先在理论上克服传统教育政策分析模式的不足,同时在实践中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教育政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茜 尹珮 《今日教育》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中,需要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总体性设计。总体的和各学段、各学科的培养目标和任务,都尚需明确。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中,需要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总体性设计。总体的和各学段、各学科的培养目标和任务,都尚需明确。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准 素养 学业 课程教学体系 学科专业 综述 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孝道观念冲突与青少年子女抑郁的关系
19
作者 郭筱琳 张艺凡 +1 位作者 关岳琳 罗良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0,共13页
孝道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子女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孝道观念可能存在冲突,其对子女的心理意义尚未可知。本文探讨了亲子孝道观念冲突与青少年子女抑郁的关系,并关注不同亲子性别组合间的差异。基于对332... 孝道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子女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孝道观念可能存在冲突,其对子女的心理意义尚未可知。本文探讨了亲子孝道观念冲突与青少年子女抑郁的关系,并关注不同亲子性别组合间的差异。基于对3321名青少年及其父亲和母亲的间隔2年的问卷调查纵向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果:(1)当父母和子女孝道观念不存在冲突时,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的水平对子女抑郁不具有预测作用。(2)当父母和子女孝道观念存在冲突时,与父亲在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上的冲突对儿子的抑郁水平有消极预测作用,与父亲及母亲在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上的冲突对女儿的抑郁水平有消极预测作用。这表明,当亲子间在孝道上不存在冲突时,孝道本身的类型及水平与子女抑郁无关,但儿子与父亲以及女儿与父母在孝道上的冲突则可能诱发子女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观念冲突 青少年抑郁 性别差异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对儿童性教育的有效方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爽 刘文利 《江苏教育》 2018年第24期56-57,共2页
很多父母都能认识到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言... 很多父母都能认识到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父母可以与儿童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父母双方应该共同承担家务和养育子女的责任;回答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性问题,如针对男孩的问题,妈妈不要说“去问爸爸”,针对女孩的问题,爸爸也不要推脱给妈妈,父母都有责任了解更多的性知识,以便回答儿童提出的各种与性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性教育 有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