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iteWise^(TM)评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地下水污染环境足迹研究
1
作者
刘鹏
桑春晖
+3 位作者
张红振
肖萌
孟豪
李香兰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8,共11页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具开展环境足迹评估。结果表明,采用ISCO技术修复7.38万m^(3)污染含水层,温室气体(GHG)排放1261 t CO_(2)-eq、总能耗16876 GJ、硫氧化物(SO_(x))排放4096 kg、氮氧化物(NO_(x))排放2678 kg、可吸入颗粒物(PM_(10))排放912 kg,其环境足迹主要来自材料过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使用,施工电能消耗造成了较高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异系数低于10%,不确定性来源主要包括ISCO冗余设计以及国内外机械效率和排放因子等方面差别较大。SiteWise^(TM)工具对中国污染场地ISCO修复工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未来研究工作中应考虑机械类型与效率、排放因子和计量单位等进行本土化更新,以更适用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足迹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生命周期分析
温室气体
原位化学氧化(IS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桑春晖
杨欣桐
+4 位作者
张红振
肖萌
刘瑞平
孟藤藤
李香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5-2915,共11页
在界定评估边界、细化数据清单和系统构建评估流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环境足迹分析计算工具Spreadsheets fo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alysis(SEFA),以山东某氰化物污染地块为例,基于实际获取数据,进行环境足迹的定...
在界定评估边界、细化数据清单和系统构建评估流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环境足迹分析计算工具Spreadsheets fo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alysis(SEFA),以山东某氰化物污染地块为例,基于实际获取数据,进行环境足迹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工程污染土方量74948m^(3),材料消耗量2249t,固废产生量4.19t,水资源消耗量2714m^(3),废水产生量2481m^(3),能源消耗量4274万MJ,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2463t CO_(2)-eq.原位化学氧化相对原地异位化学氧化的环境影响更小,去除每千克氰化物的能源效率和GHG排放强度分别为6415MJ/kg和339.11kg CO_(2)-eq/kg,约占异位化学氧化的25%.案例结果表明,SEFA能够快速、高效地定量评估氰化物污染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上游原材料的使用导致的间接排放是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设备使用时长和材料用量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化学氧化
异位化学氧化
过硫酸钠
绿色可持续修复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五五”时期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3
作者
王枫
李香兰
+3 位作者
董璟琦
王一鹏
张红振
何孟常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近年来,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在法规完善、技术创新和重点区域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五”时期将面临更高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产业转型要求。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挑战主要包括复合污染类型多样、污染源复杂和长期治理成本高昂等。从...
近年来,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在法规完善、技术创新和重点区域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五”时期将面临更高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产业转型要求。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挑战主要包括复合污染类型多样、污染源复杂和长期治理成本高昂等。从新重金属污染物防控对策、物质流与生命周期管理、重金属环境风险系统防控和治理体系协同性等方面,提出“十五五”重金属污染防控专题对策建议,梳理了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议。“十五五”期间,源头管控、绿色修复、减污降碳、多介质污染防控及动态风险监测、绿色经济等重点任务的实施,可支撑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显著削减和生态效益提升,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制度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新重金属污染物
绿色修复
风险评估
“十五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湿地土壤碳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谢舒雅
李香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6-1524,共9页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功能与固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中国滨海湿地最重要的入侵物种之一,与本土植被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长...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功能与固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中国滨海湿地最重要的入侵物种之一,与本土植被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长迅速、传播速度快等生物特性,威胁盐沼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本土植被的生存,并随之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碳固存、碳分解、横向碳迁移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碳收支过程。植被光合碳同化后以凋落物、根系残留物及其分泌物等形式将有机碳输入到土壤中,土壤碳同化过程生成无机碳酸盐实现土壤无机碳(SIC)固定。该文概述了互花米草和本土植被的光合碳同化能力差异、互花米草入侵滨海湿地引起的植被源土壤有机碳变化以及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土壤无机碳储量的影响;探究了互花米草入侵滨海湿地后土壤垂直方向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排放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并分析了互花米草入侵在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等形式进行的滨海湿地土壤横向碳迁移中产生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未来互花米草入侵在土壤碳收支方面的研究方向:建立滨海湿地野外观测网络以扩大研究尺度;重视与加强互花米草入侵下土壤碳固定和分解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发展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量化和预测互花米草入侵后果;制定和实践因地制宜的滨海湿地生态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海岸带蓝碳
互花米草
土壤
温室气体
横向碳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田污染钝化修复环境影响定量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
13
5
作者
肖萌
孟豪
+4 位作者
董璟琦
张红振
周通
吴龙华
李香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71-3581,共11页
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对云南省怒江州污染农田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染农田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最终归类为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资源,其中全球变暖影响是主要的环境影响.整个钝化修复过程中,药剂...
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对云南省怒江州污染农田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染农田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最终归类为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资源,其中全球变暖影响是主要的环境影响.整个钝化修复过程中,药剂生产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是碳排放热点阶段,碳排放量分别为2103,2091t,修复单位方量污染土的碳排放量为87.80kg.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单一评分为949.94kPt,是环境影响较低的污染农田修复技术.本文定量评估了农田污染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评分和碳排放量,为对比不同修复技术环境影响提供数据基础,推动农田污染场地修复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修复
稳定化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
碳达峰和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iteWise^(TM)评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地下水污染环境足迹研究
1
作者
刘鹏
桑春晖
张红振
肖萌
孟豪
李香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
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22YFC3703300)资助。
文摘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具开展环境足迹评估。结果表明,采用ISCO技术修复7.38万m^(3)污染含水层,温室气体(GHG)排放1261 t CO_(2)-eq、总能耗16876 GJ、硫氧化物(SO_(x))排放4096 kg、氮氧化物(NO_(x))排放2678 kg、可吸入颗粒物(PM_(10))排放912 kg,其环境足迹主要来自材料过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使用,施工电能消耗造成了较高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异系数低于10%,不确定性来源主要包括ISCO冗余设计以及国内外机械效率和排放因子等方面差别较大。SiteWise^(TM)工具对中国污染场地ISCO修复工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未来研究工作中应考虑机械类型与效率、排放因子和计量单位等进行本土化更新,以更适用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足迹评估工作。
关键词
氯代烃
生命周期分析
温室气体
原位化学氧化(ISCO)
Keywords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Greenhouse gas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桑春晖
杨欣桐
张红振
肖萌
刘瑞平
孟藤藤
李香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山东大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5-2915,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803900,2022YFC3703301,2022YFC3703304)。
文摘
在界定评估边界、细化数据清单和系统构建评估流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环境足迹分析计算工具Spreadsheets fo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alysis(SEFA),以山东某氰化物污染地块为例,基于实际获取数据,进行环境足迹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工程污染土方量74948m^(3),材料消耗量2249t,固废产生量4.19t,水资源消耗量2714m^(3),废水产生量2481m^(3),能源消耗量4274万MJ,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2463t CO_(2)-eq.原位化学氧化相对原地异位化学氧化的环境影响更小,去除每千克氰化物的能源效率和GHG排放强度分别为6415MJ/kg和339.11kg CO_(2)-eq/kg,约占异位化学氧化的25%.案例结果表明,SEFA能够快速、高效地定量评估氰化物污染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上游原材料的使用导致的间接排放是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设备使用时长和材料用量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参数.
关键词
原位化学氧化
异位化学氧化
过硫酸钠
绿色可持续修复
碳排放
Keywords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ex-Situ Chemical Oxidation
sodium persulfate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storation
carbon emissions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五五”时期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3
作者
王枫
李香兰
董璟琦
王一鹏
张红振
何孟常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No.2024YFC3713300)。
文摘
近年来,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在法规完善、技术创新和重点区域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五”时期将面临更高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产业转型要求。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挑战主要包括复合污染类型多样、污染源复杂和长期治理成本高昂等。从新重金属污染物防控对策、物质流与生命周期管理、重金属环境风险系统防控和治理体系协同性等方面,提出“十五五”重金属污染防控专题对策建议,梳理了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议。“十五五”期间,源头管控、绿色修复、减污降碳、多介质污染防控及动态风险监测、绿色经济等重点任务的实施,可支撑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显著削减和生态效益提升,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制度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新重金属污染物
绿色修复
风险评估
“十五五”时期
Keywords
composite pollution
emerging heavy metal pollutants
green remediation
risk assessment
“15th Five-Year”period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湿地土壤碳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谢舒雅
李香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6-152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703300)。
文摘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功能与固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中国滨海湿地最重要的入侵物种之一,与本土植被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长迅速、传播速度快等生物特性,威胁盐沼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本土植被的生存,并随之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碳固存、碳分解、横向碳迁移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碳收支过程。植被光合碳同化后以凋落物、根系残留物及其分泌物等形式将有机碳输入到土壤中,土壤碳同化过程生成无机碳酸盐实现土壤无机碳(SIC)固定。该文概述了互花米草和本土植被的光合碳同化能力差异、互花米草入侵滨海湿地引起的植被源土壤有机碳变化以及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土壤无机碳储量的影响;探究了互花米草入侵滨海湿地后土壤垂直方向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排放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并分析了互花米草入侵在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等形式进行的滨海湿地土壤横向碳迁移中产生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未来互花米草入侵在土壤碳收支方面的研究方向:建立滨海湿地野外观测网络以扩大研究尺度;重视与加强互花米草入侵下土壤碳固定和分解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发展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量化和预测互花米草入侵后果;制定和实践因地制宜的滨海湿地生态管理方案。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海岸带蓝碳
互花米草
土壤
温室气体
横向碳迁移
Keywords
coastal wetlands
coastal blue carbon
Spartina alterniflora
soil
greenhouse gas
lateral carbon transfer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4.4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污染钝化修复环境影响定量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
13
5
作者
肖萌
孟豪
董璟琦
张红振
周通
吴龙华
李香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
学部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中国
科学
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71-358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807504,2022YFC3703304)。
文摘
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对云南省怒江州污染农田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染农田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最终归类为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资源,其中全球变暖影响是主要的环境影响.整个钝化修复过程中,药剂生产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是碳排放热点阶段,碳排放量分别为2103,2091t,修复单位方量污染土的碳排放量为87.80kg.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单一评分为949.94kPt,是环境影响较低的污染农田修复技术.本文定量评估了农田污染钝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影响评分和碳排放量,为对比不同修复技术环境影响提供数据基础,推动农田污染场地修复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低碳修复
稳定化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
碳达峰和碳中和
Keywords
green and low carbon remediation
stabilized materials
life cycle assessment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iteWise^(TM)评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地下水污染环境足迹研究
刘鹏
桑春晖
张红振
肖萌
孟豪
李香兰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
桑春晖
杨欣桐
张红振
肖萌
刘瑞平
孟藤藤
李香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十五五”时期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王枫
李香兰
董璟琦
王一鹏
张红振
何孟常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湿地土壤碳收支的影响
谢舒雅
李香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农田污染钝化修复环境影响定量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肖萌
孟豪
董璟琦
张红振
周通
吴龙华
李香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