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市高校大学生消防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文蕾 潘树锋 +2 位作者 张敦键 蒋坤坤 胡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5-2236,共12页
目前现有国内关于高校消防安全的研究多数从制度、政策出发,结合高校总体情况进行对策分析,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研究相对较少,对在校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与行为现状的研究数据资料相对缺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行为情... 目前现有国内关于高校消防安全的研究多数从制度、政策出发,结合高校总体情况进行对策分析,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研究相对较少,对在校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与行为现状的研究数据资料相对缺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行为情况,依据知识-意识-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理论构建调查模型,对广东省珠海市2 6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群体消防安全知识、意识和行为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学习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珠海市在校大学生消防安全KAP总得分偏低(71.8±10.20),评价“及格”或“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比例在一半以上(62.9%),其中知识(67.5±13.06)和意识(59.0±21.95)得分相对较低,消防安全行为得分最高(88.6±8.07);(2)在意识(A)标准分得分上,男生总体得分高于女生(p<0.01);总得分及各维度标准分得分在年级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除知识(K)标准分得分外,其余得分专科大学生均高于本科大学生(p<0.05);知识(K)标准分得分和意识(A)标准分得分在专业分类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受教育程度、年级、参加线上及线下培训(知识、技能)、仅参加线上及线下培训或收到宣传资料(技能)、参加消防演练、感觉火灾离自己的距离及对消防安全的关注程度均为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大学生 消防安全 知识-意识-行为模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安全“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理论的城市新型风险分类研究
2
作者 崔文惠 刘雪敏 +8 位作者 岳清瑞 施钟淇 杨晓春 周琳 杨梓 蔡博文 岳一 周毅 许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1,共1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强大发展动力和支撑平台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治理带来一系列新型风险;然而,城市新型风险具有陌生性、高度不确定性、动态更迭等特征,传统城市风险的研究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型风...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强大发展动力和支撑平台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治理带来一系列新型风险;然而,城市新型风险具有陌生性、高度不确定性、动态更迭等特征,传统城市风险的研究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型风险治理的需求,亟需搭建城市新型风险的研究范式和知识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新型风险的概念演化和研究现状,剖析了当前城市新型风险治理面临的挑战;基于城市安全“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理论,构建了新型风险的辨识和分类框架,并从新型风险驱动因素的角度,提出了当前需要关注的7类新型风险,即气候变化风险、新材料风险、新能源风险、新信息技术风险、新生物医药风险、新空间结构风险、新业态风险。为积极应对城市新型风险带来的挑战,研究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科学理论研究;提升忧患意识,构建新型风险工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风险治理协同演进,统筹安全与发展;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以期更好推动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风险 城市安全 新兴技术 现代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典型区域生态安全变化特征及情景模拟——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3
作者 杨恒 陶军 刘世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6,共13页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安全评价“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铜仁市生态安全系统仿真模型,开展2005—2020年铜仁市生态安全评估,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阐明铜仁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设定自然增...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安全评价“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铜仁市生态安全系统仿真模型,开展2005—2020年铜仁市生态安全评估,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阐明铜仁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设定自然增长型、可持续发展型和资源衰竭型三类情景,模拟铜仁市2020—2035年的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铜仁市平均生态安全指数增加14.34%,其中80%的区县生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2015—2020年,除万山区和江口县外,其它8个区县生态安全指数降低,铜仁市生态安全平均指数降低7.18%。(2)林业增加值和环保资金投入是铜仁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城镇化水平、废水排放量是造成铜仁市生态安全指数下降的主要影响原因。(3)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铜仁市生态安全上升,资源衰竭型情景下生态安全下降。该地区实施旅游城镇化策略、平衡资源开发与保护、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等措施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生态安全 情景模拟 “压力-状态-响应”(P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应对措施下的北京道路拥堵时空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燕 杨赛霓 +4 位作者 汪伟平 周子滢 刘欢 焦振寰 石永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91,共7页
暴雨灾害给城市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挑战,道路交通由于直接暴露在户外、承载多种出行方式和海量刚需活动,需要重点关注与积极应对。该研究以北京五环内为研究区,使用精细的道路拥堵数据,从时空维度评价了2021年北京最大暴雨事件及多种应... 暴雨灾害给城市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挑战,道路交通由于直接暴露在户外、承载多种出行方式和海量刚需活动,需要重点关注与积极应对。该研究以北京五环内为研究区,使用精细的道路拥堵数据,从时空维度评价了2021年北京最大暴雨事件及多种应对措施下的交通状况。结果表明:①道路拥堵在常态下具有鲜明的日际、周际规律,而降雨和应对措施会导致极其显著的变化;②拥堵变化的时间序列呈现对勾形态,即暴雨当日拥堵缓解,而前后日拥堵加重,体现了应对措施的阶段性效果;③城市内部的拥堵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暴雨当日北部和东部地区的拥堵大幅缓解,而次日拥堵整体加重且高度聚集;④分时段分区域统计显示,早高峰和环线的拥堵变化最为强烈;⑤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应对措施的有效作用对象,证实了众多行业部门对于暴雨预警的积极响应以及弹性上下班建议的执行成效。研究发现,暴雨应对措施在局部上有效减轻了交通压力,但伴随的拥堵转移现象需要在实施应对措施前被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应对 城市道路交通 弹性出行 多源数据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1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变化研究
5
作者 杨岩岩 张国明 +5 位作者 洪畅 严平 哈斯 董苗 王一娇 周彦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和目视解译,并结合保护区周边4个气象站1970−2021年气温、降水、蒸散量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面积>1 km2湖泊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和目视解译,并结合保护区周边4个气象站1970−2021年气温、降水、蒸散量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面积>1 km2湖泊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1 a保护区的湖泊呈现扩张、稳定和萎缩3种变化趋势,但大部分湖泊处于扩张状态.其中:大型湖泊均呈扩张之势,并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节点,前期扩展缓慢,后期出现明显扩展增速;中型湖泊面积变化呈现扩张、稳定和萎缩3种趋势;小型湖泊面积变化呈现扩张和萎缩2种趋势;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湖泊自身的规模无关,只与其补给和支出平衡有关.2)沙子湖、小沙子湖是部分河段被沙埋的流经湖,多年湖面积变化较小,湖泊周围沙丘未出现大范围朝湖向移动.3)保护区湖泊的面积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和降水对湖泊面积的影响大于蒸发.保护区内湖泊属降雨和冰川融水补给型湖泊,且冰川融水的补给量大于降水.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控制下水资源演变过程,可作为进一步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泊面积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自然-社会属性的城市洪涝韧性评估
6
作者 徐宗学 舒心怡 叶陈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1,69,共8页
在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峻,韧性城市建设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城市洪涝多过程耦合模拟、社会响应机制和韧性评估的研究进展,以山西省晋城市西河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将场次暴雨洪涝水文水动力过程... 在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峻,韧性城市建设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城市洪涝多过程耦合模拟、社会响应机制和韧性评估的研究进展,以山西省晋城市西河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将场次暴雨洪涝水文水动力过程与系统涌现特征纳入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韧性演化框架,实现融合自然-社会属性的洪涝韧性动态评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延长,排水系统负荷显著增大,人口和建筑物风险持续上升,城市洪涝韧性增量呈现不断下降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自然-社会属性 洪涝韧性评估 系统涌现特征 多主体建模 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灾害风险防范:现状、挑战与科学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崔鹏 王岩 +6 位作者 张国涛 张正涛 雷雨 王昊 王姣 郝建盛 朱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益加剧,灾害活动出现新特点和新趋势,灾害风险急剧增加,防灾减灾面临新的挑战。文中从气候驱动因子跨圈层致灾特征、灾害活动的海-陆时空联动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气候驱动下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与活动特征,阐述...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益加剧,灾害活动出现新特点和新趋势,灾害风险急剧增加,防灾减灾面临新的挑战。文中从气候驱动因子跨圈层致灾特征、灾害活动的海-陆时空联动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气候驱动下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与活动特征,阐述了气候变化灾害风险出现的新常态与新挑战,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成效与局限。面对灾害风险的新态势与新挑战,为了加强灾害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能力,提出了5个关键科学问题:气候变化对圈层过程的影响及致灾机制、极端天气驱动的巨灾预测与风险演化、巨灾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机制与风险评估、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灾害风险动态防控体系、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社会建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 风险防范 灾害演化 气候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沿海城市台风灾害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费伟 王莹 +1 位作者 吴吉东 刘旭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频繁遭受台风灾害,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灾害韧性理论框架、定量评估方法和提升路径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系统复杂性,比较了传统防灾和韧性防灾的差异,并提出了灾害韧性的定义。...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频繁遭受台风灾害,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灾害韧性理论框架、定量评估方法和提升路径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系统复杂性,比较了传统防灾和韧性防灾的差异,并提出了灾害韧性的定义。进一步对比指标体系法、情景分析法和函数构建法在实际评估中的优缺点,分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韧性提升的适应性,并构建了沿海城市台风灾害韧性防灾减灾框架。针对当前研究中韧性理论框架不一致、台风复合灾害韧性评估机制不清晰、多灾种评估方法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在灾害数据共享机制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社交媒体等新型数据源,解决数据空白问题,探索多元途径提升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韧性 韧性评估 海岸洪水 台风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脱贫县破纪录极端天气事件研究
9
作者 陈思达 刘凯 +1 位作者 李博浩 汪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7-339,共13页
脱贫地区作为高脆弱性地区,往往承受着更高的自然灾害致贫返贫风险,而目前有关我国脱贫县未来面临的破纪录极端天气危险性认识不足。文中基于NEX-GDDP-CMIP6全球降尺度气候情景的22个模式数据,结合8个极端天气指标,探讨中国832个脱贫县... 脱贫地区作为高脆弱性地区,往往承受着更高的自然灾害致贫返贫风险,而目前有关我国脱贫县未来面临的破纪录极端天气危险性认识不足。文中基于NEX-GDDP-CMIP6全球降尺度气候情景的22个模式数据,结合8个极端天气指标,探讨中国832个脱贫县和其他县极端天气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极端高温威胁。1950—2014年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呈快速增加趋势,在高排放情景下(SSP3-7.0),2040年中国84.82%的县份暖夜日数(TN_(90p))破纪录概率将突破80%,到2050年83.40%的县份暖昼日数(TX_(90p))破纪录概率将突破80%。脱贫县面临更严重的极端高温威胁,高温热浪(HW)破纪录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县,同时TX_(90p)破纪录概率将于2030—2040年间超过50%,早于其他县10年。胡焕庸线西部脱贫县历史复合干旱-热浪(CDHW)增长速率是其他地区的10余倍,未来破纪录概率是东部脱贫县的1~2倍。其中,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及云南南部的脱贫县是CDHW破纪录概率高值区;胡焕庸线沿线区域(南北两翼)、海南岛、黄渤海沿岸区及新疆西北部拥有更高的连续洪水-热浪(SFH)破纪录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脱贫县受破纪录极端天气威胁更高。为有效防范应对极端天气,提出了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巨灾保险、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胡焕庸线 脱贫县 破纪录概率 极端高温 极端降水 复合极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杨有田 吴吉东 +1 位作者 许映军 郭进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49,83,共6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该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征,探讨了库坝群段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风险应对挑战。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库坝群...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该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征,探讨了库坝群段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风险应对挑战。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库坝群段的自然灾害呈现复合性和系统性特征,超强地震、巨型滑坡、超标准洪水等极端事件可能引发灾害链;防灾减灾面临多源动态风险识别不足、联合调度与应急响应机制待完善、气候变化适应性滞后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坝群 梯级水库 多灾种风险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知识的甘肃省积石山震后损毁道路提取
11
作者 李佳欣 吴吉东 +3 位作者 吴玮 马大庆 许映军 彭如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5,共7页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活动影响区域广、发生频次多、发生强度大。道路作为“生命线”起着物资输送、人员运送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快速准确地获取道路损毁位置与程度,对及时疏通生命线和开展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震后损...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活动影响区域广、发生频次多、发生强度大。道路作为“生命线”起着物资输送、人员运送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快速准确地获取道路损毁位置与程度,对及时疏通生命线和开展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震后损毁道路遥感识别中存在的阴影干扰强、断裂漏检率高、碎片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OpenStreetMap(OSM)先验知识的损毁道路分层提取框架,并以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为典型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构建“矢量约束-影像分割-拓扑修复-损毁检测”4层技术体系,实现了复杂地形区域损毁道路的快速定位,为提高救援速度和减少人员财产损失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损毁提取 变化检测 先验知识 地震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向散射特性的SAR遥感水体提取
12
作者 彭如意 李佳欣 +2 位作者 吴吉东 许映军 王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168,共6页
基于阈值分割法在SAR遥感影像中提取水体是水灾遥感监测的常用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运算复杂度低等优势。阈值确定是该类方法的关键,已有人工及自动阈值确定方法存在时效性差、水体分布适应能力弱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从水体... 基于阈值分割法在SAR遥感影像中提取水体是水灾遥感监测的常用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运算复杂度低等优势。阈值确定是该类方法的关键,已有人工及自动阈值确定方法存在时效性差、水体分布适应能力弱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从水体微波散射特性的角度分析了基于SAR遥感影像提取水体时最佳分割阈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成像条件、极化方式、水面粗糙度和入射角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SAR成像条件与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回归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法进行水体提取;最后,采用高分三号SA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成像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提取精度可达94.8%。提取过程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有效提升遥感水灾监测的精度和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散射特性 阈值分割 水灾监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DEX数据的黄河上游未来极端降水变化预估
13
作者 刘梓萱 毛睿 +2 位作者 施翠翠 赵怀群 王雪雁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库坝群作为流域生态屏障和水资源调配的枢纽,其安全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的挑战。极端降水事件通过灾害链生效应,严重威胁区域安全和经济发展。聚焦黄河上游地区,基于协调的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数据,采用线性... 库坝群作为流域生态屏障和水资源调配的枢纽,其安全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的挑战。极端降水事件通过灾害链生效应,严重威胁区域安全和经济发展。聚焦黄河上游地区,基于协调的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数据,采用线性缩放法、分位数映射法、Q-Q调整法和方差校正法对降水数据进行校正,评估了4种方法对降水数据的校正效果,采用最优校正结果分析了变暖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4种校正方法中,Q-Q调整法总体校正效果最优,基于Q-Q调整法校正未来时期的CORDEX数据,预测极端降水指数表明:2006—2099年在RCP2.6情景下,极端降水指数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时期一致,整体变化幅度较小,仅表现出轻微增大;在RCP8.5情景下,多个极端降水指数显著上升,增强区域主要集中于青海省中部、内蒙古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CORDEX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水平重塑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14
作者 江越 曹娟娟 陈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9,共8页
论文探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的影响,通过地区异质性加以验证,并从生产端、消费端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产业升级、消费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加剧区域碳排放,而地区经济提升有助于... 论文探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的影响,通过地区异质性加以验证,并从生产端、消费端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产业升级、消费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加剧区域碳排放,而地区经济提升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碳排放加剧;从机制分析看,中介效应中消费提升大于产业升级,消费结构发挥了“遮掩效应”,产业结构发挥的中介效应有限且可以忽略,说明升级消费结构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碳排放加剧;从不同区域看,产业升级中介效应显著性较差,消费提升在西部分组发挥中介效应大于中部、东部分组,说明在经济更加不发达的区域,居民生活消费过程中绿色产品、服务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其消费结构虽然升级,但地区碳排放量并没有因此有效减少。因此,人口老龄化加剧了碳减排的难度,而提升地区经济能够缓解碳排放,且在更不发达地区改善作用更明显;通过优化地区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水平能够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经济发展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模拟的台风“摩羯”致灾危险性评价
15
作者 王振国 逯敬一 +6 位作者 康燈杰 费伟 冯旭光 高治国 杨小鹏 王少华 张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6,共9页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摩羯”在海南岛上,>12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122 km^(2),>13级风的覆盖面积为630 km^(2),>14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01 km^(2),重灾区主要位于文昌市、海口市;2)2411号“摩羯”台风风能整体高于1409号“威马逊”台风,文昌市地区“摩羯”台风风能总量超过“威马逊”台风13倍左右,约50万kJ;3)重灾区房屋倒塌、农业渔业损毁以及基础设施系统性功能受损,显示出此次台风风灾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趋强趋频,建议基于台风风能估算结果提升抗风设计标准和基础设施韧性,尤其是农村住房、农业设施及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风能 致灾危险性 台风“摩羯” 巨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富才 闫逸晨 +4 位作者 李聆宇 黄靖玲 胡成 许映军 童行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从经济条件、人口情况、社会保障与发展、基础设施和灾害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计算了各区县地质灾害内在韧性得分,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数得到了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结果.结果表明... 从经济条件、人口情况、社会保障与发展、基础设施和灾害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计算了各区县地质灾害内在韧性得分,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数得到了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城区高、郊区低的趋势,其中海淀、朝阳区地质灾害韧性水平最高;2)朝阳、密云、怀柔地质灾害易发性总体水平最高,城6区中除了朝阳区以外,其他城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水平较低;3)朝阳区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较高,但地质灾害易发性偏高,仍具有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怀柔、密云、门头沟和房山的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较低,并且地质灾害易发性水平较高,在突发地质灾害时具有高风险,需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做好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避难场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与成员双重视角下危化品安全生产政企互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雯 孟耀斌 李盛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163,共7页
为解决当前政企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现实困境,从组织和成员2个维度构建政企双方演化博弈模型,深入探究危化品安全生产的协同演化路径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成员对自身收入、晋升、身心健康等核心利益的关切及损益的敏感度... 为解决当前政企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现实困境,从组织和成员2个维度构建政企双方演化博弈模型,深入探究危化品安全生产的协同演化路径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成员对自身收入、晋升、身心健康等核心利益的关切及损益的敏感度远高于其对组织可能蒙受损失的关注;若事故发生概率低、事故造成的预估损失较少,企业相关部门会因此低估事故造成的损失而存在较多的投机行为,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企业员工和企业家采取策略均会收敛于“重视安全生产”;随着安全成本的增加,企业会出现从重视安全投入到轻视安全投入的策略转换,组织的转换速度更快;不论从组织的角度还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因严格监管可能导致的外来投资流失而带来的压力,都会促使政府方面做出宽松监管的决策。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危化品安全生产政企博弈机制及推进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危化品 安全生产 政企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DDIES-2D模型的北京城区暴雨洪涝模拟及验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伊萌 杨赛霓 +3 位作者 王运涛 刘晓燕 张馨文 朱羽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110,92,共5页
针对极端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严重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利用CADDIES-2D洪水模型,基于不同年份或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输入数据,模拟了北京五环内城区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降雨后的内涝情况,并将其结果与FloudArea模型和BUW... 针对极端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严重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利用CADDIES-2D洪水模型,基于不同年份或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输入数据,模拟了北京五环内城区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降雨后的内涝情况,并将其结果与FloudArea模型和BUW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别基于2010、2017年的10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模拟,平均误差均为0.10m,模拟精度高且鲁棒性强;基于10、20、30m分辨率输入数据的模型模拟平均误差分别为0.10、0.16、0.18m,随着数据粒度变粗尽管模型存在一定精度损失,但结果仍较为可靠,且运行时间大幅降低;CADDIES-2D模型模拟精度优于FloodArea模型、稍逊于BUW模型,但相比于BUW模型,CADDIES-2D模型对地下管网资料要求低且在不同地区的迁移性较强,在缺乏精细建模资料时依然可提供较为准确的二维洪水模拟结果。可见CADDIES-2D模型鲁棒性强、运行效率高且对建模资料要求低,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雨洪模拟与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模拟 CADDIES-2D 北京城区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思媛 陈笑娟 +4 位作者 陈小雷 陶军 许映军 周杰 张化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1,共9页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区位作用。省内强对流天气多发,雷电活动有时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该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从地闪空间分布和时间聚集程度两个维度选取气象致灾因子与环境致...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区位作用。省内强对流天气多发,雷电活动有时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该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从地闪空间分布和时间聚集程度两个维度选取气象致灾因子与环境致灾因子,以人口、经济、铁路、防雷安全监管对象为主要承灾体,利用历史灾情和不同土地利用下防护能力描述易受灾程度,继而对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城区雷电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达19.38%、49.92%;②极高风险地区主要位于人类活动强烈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部地区以及历年来发生雷电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③极高风险区内承灾体较密集,GDP、人口、防雷安全监管对象分别达0.74亿元/km^(2)、0.12万人/km^(2)、0.20个/km^(2);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具有良好的显著正相关关系(R2=0.5229),可为当地防雷减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河北省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韧性的研究演变及多维度展望 被引量:8
20
作者 丁元慧 周强 +3 位作者 刘峰贵 陈琼 马伟东 周源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全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导致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而迫切,提升灾害响应、防御与适应能力是减轻灾害风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对“Resilience”一词有多种翻译,不利于灾害韧性的深入研究与概... 全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导致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而迫切,提升灾害响应、防御与适应能力是减轻灾害风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对“Resilience”一词有多种翻译,不利于灾害韧性的深入研究与概念推广。该文通过对“Resilience”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韧性”一词最接近原词所表达的内涵,并对韧性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明晰了灾害韧性的含义。从能力取向、过程取向、结果取向、整合取向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内涵,梳理了个人(心理)、基础设施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灾害韧性的研究主体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从时空特征显现、实践化发展与韧性转型方面对未来灾害韧性的研究进行多维度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灾害韧性 研究演变 内涵 多维度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