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对中医证候、症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目的探讨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对中医证候、症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主症及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压痛及肿胀关节数、瘙痒程度(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SI评分和瘙痒VAS评分、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48/62),高于对照组[58.06%(36/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对中医证候、皮损、关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其作用可能是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展开更多
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理地选择慢性腰痛的复合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关于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2019年。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BPICOS原则提取文献中的内容,并对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的判定标准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共纳入研究830篇,以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最多,共178篇(21.4%),其他研究对象包括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3篇(12.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1篇(11.0%)、腰背痛患者89篇(10.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篇(8.7%)、腰椎管狭窄患者69篇(8.3%)、腰椎滑脱患者61篇(7.3%)。830篇研究中808篇(97.3%)具体表述了有效率的参照标准或自定义评判标准,其中参考最多的是不同版本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271篇(32.7%)。在复合结局指标中使用最多的是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疼痛、体征、工作生活能力这5项评判指标,常见以2~5项指标随意结合成三级或四级疗效评判标准,此外,常见的腰痛测量工具也被应用其中。结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中西医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在使用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定义、划分标准、评价项目等不统一,笔者认为有效率这一复合结局指标可通过核心结局体系(COMET)进一步规范,并提高其效度形成统一标准以供临床研究使用,以提高中西医临床研究的质量与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对中医证候、症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主症及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压痛及肿胀关节数、瘙痒程度(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SI评分和瘙痒VAS评分、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48/62),高于对照组[58.06%(36/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祛湿活血汤联合微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对中医证候、皮损、关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其作用可能是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文摘背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的疗效显著,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作为重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统一规范。目的系统回顾以有效率为复合结局指标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有效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为后期研究合理地选择慢性腰痛的复合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关于中西医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2019年。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BPICOS原则提取文献中的内容,并对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的判定标准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共纳入研究830篇,以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最多,共178篇(21.4%),其他研究对象包括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3篇(12.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1篇(11.0%)、腰背痛患者89篇(10.7%)、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2篇(8.7%)、腰椎管狭窄患者69篇(8.3%)、腰椎滑脱患者61篇(7.3%)。830篇研究中808篇(97.3%)具体表述了有效率的参照标准或自定义评判标准,其中参考最多的是不同版本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271篇(32.7%)。在复合结局指标中使用最多的是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疼痛、体征、工作生活能力这5项评判指标,常见以2~5项指标随意结合成三级或四级疗效评判标准,此外,常见的腰痛测量工具也被应用其中。结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中西医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在使用复合结局指标——有效率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定义、划分标准、评价项目等不统一,笔者认为有效率这一复合结局指标可通过核心结局体系(COMET)进一步规范,并提高其效度形成统一标准以供临床研究使用,以提高中西医临床研究的质量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