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余靖 邸立军 +10 位作者 宋国红 车利 姜晗昉 祝毓琳 梁旭 贾军 张洁 杨化兵 王小利 周心娜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肿瘤内科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46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A组)或...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肿瘤内科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46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A组)或卡培他滨(B组)方案进行随机、对照临床治疗试验,A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塞替派60-65 mg/m2静脉滴注,B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日2次。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2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可评价疗效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1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2例。两组疗效分别为部分缓解9.52%vs.27.27%(2/21例,6/22例),稳定52.38%vs.31.82%(11/21例,7/22例),进展38.10%vs.40.91%(8/21例,9/22例),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90%vs.59.09%(13/21例,13/22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95%CI0.77-15.03)vs.8.3个月(95%CI4.01-12.59),1年生存率分别为88.2%vs.81%,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不良反应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5.45%vs.26.09%,中性粒细胞减少45.45%vs.21.74%,血小板减少9.09%vs.0%,手足综合征0%vs.13.04%,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解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西他赛 塞替派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乳腺癌上皮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EpCAM)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严颖 程建平 +2 位作者 邸立军 宋国红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目的:以上皮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为标志,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转移性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方法:以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7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及20例健... 目的:以上皮特异性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为标志,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转移性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方法:以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47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EpCAM mRNA的表达,并与原发灶病理特征、转移部位、疗效和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做相关分析。结果:化疗前和第1周期化疗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EpCAM mRNA阳性率分别37.8%和42.6%,20例健康志愿者均为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分析显示,第1周期化疗后,EpCAMmRNA阳性的患者与EpCAM mRNA阴性的患者相比,中位TTP明显缩短,分别为7.1个月和11.1个月(P=0.013)。亚组分析显示,一线和二线化疗的患者,TTP存在明显差别(P=0.018),而三线及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TTP无明显差别(P=0.471)。结论:转移性乳腺癌中,EpCAM mRNA的阳性率约为40%。第1周期化疗后,EpCAMmRNA阳性的患者中位TTP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循环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上皮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年轻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国红 任军 +3 位作者 邸立军 余靖 贾军 邵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可能一些亚组人群在其中获益。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于年轻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年龄≤40岁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16例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HPC,14例接受常规剂量化疗(standard dose chemotherapy,SDC)。HDC组:首先应用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和G-CSF 5μg/kg动员。采集外周血CD34+干细胞,然后行2个周期大剂量化疗,方案为15例接受了3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卡铂AUC=6,1例接受两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SDC组:多西他赛75 mg/m2+塞替派50~60 mg/m2,每21 d为1个周期,应用4~6个周期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HDC组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31.3%;SDC组部分缓解1例,有效率为7.1%。HDC组PFS为9个月(2.3~15.7个月);SDC组PFS为3.8个月(2.7~4.9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DC组OS为11.8~21.2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SDC组OS为6.8~16.0个月(中位生存期是11.4个月),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大剂量化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年轻转移性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 转移 大剂量化疗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改良药物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4
作者 胡玉婷 严颖 +2 位作者 祁力文 王惠君 王新春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3-386,共14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状Meta分析,旨在比较不同骨改良药物(bone-modifying agents,BMAs)对实体瘤骨转移癌症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总不良反应、颌骨坏死、肾功能损伤和低钙血症)发生率。方法:由两名研究员按照检索策略独立检索...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状Meta分析,旨在比较不同骨改良药物(bone-modifying agents,BMAs)对实体瘤骨转移癌症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总不良反应、颌骨坏死、肾功能损伤和低钙血症)发生率。方法:由两名研究员按照检索策略独立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 Trial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Zhi.com)、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维普数据库(Wipu)中骨改良药物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癌症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1月。并对不同用药频率(标准给药组和长间隔给药组)的不良事件结局进行亚组分析。利用R 4.3.3软件和STATA17.0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8项RCT,包含25489例患者,涉及11种干预措施。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累积排序概率(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probabilities,SUCRA)显示氯膦酸标准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在颌骨坏死发生率方面,SUCRA显示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标准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但与原研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方面,SUCRA显示唑来膦酸标准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低钙血症发生率方面,SUCRA显示利赛膦酸标准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但与排名第二的地舒单抗原研药标准给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标准给药组与长间隔给药组相比,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不同骨改良药物具有自身特异的不良反应。其中,由于纳入亚组分析的研究数量较少导致存在患者健康状况、合并用药情况和个体差异等问题。因此,延长BMAs给药频率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能够降低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但需更多的RCTs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良药物 实体瘤骨转移 多发性骨髓瘤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cyclinA2和PI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李惠平 +4 位作者 赵红梅 雷玉涛 王丽娜 王晶 刘雅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713-716,723,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 A2和PI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cl-2表达降低,而cyclin A2和PI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 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2低表达、cyclin A2和PI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 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2基因 细胞周期素A2 磷酸肌醇3激酶 实时聚合酶 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