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电池火灾爆炸风险九度分析模型及安全防范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季梅 陈宁 姚晓晖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提出九度分析模型,从技术本体、致灾能量、风险受体以及管控能力等方面系统地刻画了锂电池火灾爆炸风险的特征。以手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这3个主要的个人终端应用领域为例,利用该模型得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火灾爆炸风险最高。基于... 提出九度分析模型,从技术本体、致灾能量、风险受体以及管控能力等方面系统地刻画了锂电池火灾爆炸风险的特征。以手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这3个主要的个人终端应用领域为例,利用该模型得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火灾爆炸风险最高。基于锂电池火灾爆炸成灾过程分析,从技术本体约束、风险致因能量控制、能量释放路径屏蔽及风险受体防护4个方面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为锂电池技术的安全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其他新能源技术的风险分析与安全防范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锂电池 火灾爆炸风险 九度分析模型 安全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道路塌陷事故影响因素关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钱重阳 孔庆欣 +2 位作者 王彤彤 陈宁 陈计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为分析北京市道路塌陷事故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关系,以2011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1345次城市道路塌陷事故为基础,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ArcGIS核密度分析、Apriori关联算法方法构建城市道路影响因素间关联关系,实现对事故发生时间、空... 为分析北京市道路塌陷事故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关系,以2011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1345次城市道路塌陷事故为基础,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ArcGIS核密度分析、Apriori关联算法方法构建城市道路影响因素间关联关系,实现对事故发生时间、空间、事故原因之间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塌陷事故与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道路塌陷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内的部分区域,城区分布及道路位置与事故成因有较强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和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塌陷事故 影响因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近理论吸声带宽极限的微穿孔板分离式构型研究
3
作者 蒋从双 户文成 +2 位作者 盖晓玲 赵俊娟 李贤徽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0-177,199,共9页
微穿孔板(micro-perforated panel,MPP)吸声结构是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领域的基本声学结构,具备可观的理论吸声带宽极限。该研究设计了3组接近理论吸声带宽极限的MPP传统式构型,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峰值吸声系数和有效吸声频程的影响。针对... 微穿孔板(micro-perforated panel,MPP)吸声结构是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领域的基本声学结构,具备可观的理论吸声带宽极限。该研究设计了3组接近理论吸声带宽极限的MPP传统式构型,分析了几何参数对峰值吸声系数和有效吸声频程的影响。针对3组传统构型因几何参数苛刻而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难题,提出将MPP分离为支撑部件和吸声部件,在大孔基板上复合微缝薄膜构建微裂缝吸声板。建立了其声阻抗理论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孔缝内外声学行为和结构的传递阻抗,讨论了薄膜振动的影响以及结构的机械强度。试验验证了微裂缝板的吸声性能,理论、仿真和试验结果一致性良好。研究表明,采用分离式设计的微裂缝吸声板兼具接近理论极限的吸声性能和良好的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板(MPP) 微裂缝板(MRP) 吸声性能 分离式设计 大孔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罩泄漏率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史盈 宫国卓 +3 位作者 金叔宾 陈倬为 户文成 汪彤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76,共6页
泄漏率是衡量口罩防护效果的核心指标,本文回顾了当前口罩泄漏率评估的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发现泄漏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随后进一步对比分析口罩的内外向泄漏率,强调制定外向泄漏率标准化测试方法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未来口罩泄... 泄漏率是衡量口罩防护效果的核心指标,本文回顾了当前口罩泄漏率评估的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发现泄漏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随后进一步对比分析口罩的内外向泄漏率,强调制定外向泄漏率标准化测试方法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未来口罩泄漏率评估的发展方向,旨在实现对口罩泄漏率全面、科学的评价,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泄漏率 COVID-19 试验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芯曲梁负刚度结构承载能力和吸能特性研究
5
作者 江伟 任连岭 +2 位作者 刘彦琦 宋春芳 卢春燕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7,共12页
为了提高由2个曲梁平行布置所组成的双曲梁负刚度结构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夹芯曲梁负刚度结构,设计思路为在双曲梁负刚度结构的上、下曲梁之间阵列夹层直梁,对其承载能力和吸能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采用3D打印技术与硅胶复模工艺制... 为了提高由2个曲梁平行布置所组成的双曲梁负刚度结构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夹芯曲梁负刚度结构,设计思路为在双曲梁负刚度结构的上、下曲梁之间阵列夹层直梁,对其承载能力和吸能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采用3D打印技术与硅胶复模工艺制备了负刚度结构模型,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夹芯曲梁负刚度结构与双曲梁负刚度结构的压缩力学响应,同时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其次,仿真分析了夹芯中夹层直梁的结构参数(宽度、间距、高度和角度)对夹芯曲梁负刚度结构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夹芯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双曲梁负刚度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夹层直梁间距和角度相比,增加夹层直梁宽度和高度可以显著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曲梁 负刚度结构 准静态压缩 承载能力 能量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铁线地下段普通道床振源随机性研究
6
作者 汪友晗 廖英英 +1 位作者 张培杰 张厚贵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9-314,共6页
长期以来对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常采用HJ453的链式公式进行初步预测。其中,振动源强的选取对最终的预测结果、控制措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揭示作为参考基准的普通整体道床振动源强选取原则,选取北京地铁... 长期以来对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常采用HJ453的链式公式进行初步预测。其中,振动源强的选取对最终的预测结果、控制措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揭示作为参考基准的普通整体道床振动源强选取原则,选取北京地铁某条线路4个测试条件相似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统计假设检验后,振动源强仍然满足正态分布特征,表明采用一定置信系数的统计数据表征振动源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便在线路条件、行车速度、隧道埋深、车辆运营状态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不同普通整体道床振动源强仍然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表明工程类比法获取的小样本振源数据不能作为环评预测唯一的参考依据;如采用现行标准的均值来进行预测,传统采用80 dB的振动源强作为普通整体道床的参考数值可获得偏于保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现场测试 振动源强 数据分布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常态演练推动地方森林消防队伍应急能力提升——以北京市区级森防队伍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睿 王培怡 +2 位作者 陈筱青 张鹏 武英达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基于对北京市区级森林消防队伍年度应急演练现状的深入调研,针对演练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侧重不明、演训不分、实战贴合性不强及评估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系统提出了涵盖年度演练计划科学制定、演练方案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以及演练后全面评... 基于对北京市区级森林消防队伍年度应急演练现状的深入调研,针对演练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侧重不明、演训不分、实战贴合性不强及评估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系统提出了涵盖年度演练计划科学制定、演练方案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以及演练后全面评估与反馈机制构建的工作建议。旨在通过规范化、常态化的应急演练流程,强化预案验证,提升队伍专业技能,优化跨部门协作机制,从而全面增强地方森林消防队伍的应急响应与救援能力,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森防队伍 应急演练 演练计划 评估和反馈 救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安全风险特征及对风险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超 翁文国 +2 位作者 陈勇 代宝乾 秦挺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0,共8页
为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规范性,分析城市安全风险特征,提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首先,分析风险的定义和内涵,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的因果链模型,提出城市安全风险分类;然后,结合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特征,分析4类城市安全风险... 为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规范性,分析城市安全风险特征,提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首先,分析风险的定义和内涵,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的因果链模型,提出城市安全风险分类;然后,结合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特征,分析4类城市安全风险的特征;最后,结合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实践,提出通用性的及针对4类风险的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启示。结果表明:城市安全风险表现为传统风险累积、新兴风险涌现、复杂风险加剧、极端风险频现的特征。应建立通用性的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框架,以及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措施,并将其融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风险 风险管理 传统风险 新兴风险 复杂风险 极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和基础对建筑物地铁振动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婧 宋瑞祥 +3 位作者 刘必灯 邬玉斌 吴琼 杨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4,共8页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用地日益紧缺,建筑物与地铁线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临近地铁的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对于建筑结构开展抑制地铁振动的优化设计渐趋必要。以某临近地铁的待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用地日益紧缺,建筑物与地铁线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临近地铁的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对于建筑结构开展抑制地铁振动的优化设计渐趋必要。以某临近地铁的待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基础形式(桩筏基础和筏板基础)及不同地基类型(非挤土地基和挤土地基)建筑物的地铁振动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筏基础抑制地铁振动的能力略优于筏板基础,基础形式变化对建筑物室外振动的影响不显著,且不会改变建筑物室内振动水平随楼层升高的变化规律,基础形式不同使建筑室内振动分布发生变化,但变化的规律性不显著;非挤土地基抑制地铁振动的能力明显优于挤土地基,地基类型变化亦不会改变建筑物室内振动水平随楼层升高的变化规律,但对建筑室外和室内振动响应的影响都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振动控制 地基基础 建筑结构 振动响应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模糊聚类语义分割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10
作者 曾宇 姚琨 秦勤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声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但公开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的文字和图片无法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首先提出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超像素方法,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语义分割以获取声功能区信息。接着采用简单线... 声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但公开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的文字和图片无法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首先提出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超像素方法,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语义分割以获取声功能区信息。接着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构建超像素,提取声环境功能区划图特征矩阵,基于K-means++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语义分割超像素粒化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图,并以声功能区面积占比计算结果偏差为评价指标,分析超像素尺度对分割结果的影响。然后基于不同图像特征矩阵构建方法和聚类中心初始化方法,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高斯混合模型聚类、K-medoids聚类语义分割声环境功能区划图,最后比较不同组合方案的声功能区面积占比计算结果偏差,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彩色图像分割 模糊C均值聚类 简单线性迭代聚类 K-mean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泡沫铝无规则入射的吸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盖晓玲 陈祥 +3 位作者 徐颖 刘磊 蔡泽农 赵佳美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通过混响室对不同厚度的开孔泡沫铝在不同背腔深度下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获得了不同厚度的泡沫铝板在不同腔深下的吸声系数。研究表明在频率低于630 Hz时,不同厚度泡沫铝板的吸声系数随着背腔深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在630~5 000 Hz频率范... 通过混响室对不同厚度的开孔泡沫铝在不同背腔深度下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获得了不同厚度的泡沫铝板在不同腔深下的吸声系数。研究表明在频率低于630 Hz时,不同厚度泡沫铝板的吸声系数随着背腔深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在630~5 000 Hz频率范围内,当泡沫铝材料的厚度大于4 mm,背腔深度大于40 mm时,不同厚度泡沫铝板的吸声系数均大于0.6。计算了不同厚度的开孔泡沫铝材料在不同背腔条件下的降噪系数,为泡沫铝材料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泡沫铝 混响室 吸声系数 降噪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超材料板的带隙特征与隔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兵飞 郝杨杰 +3 位作者 赵寰宇 肖伟民 盖晓玲 骆岩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0-277,共8页
通过设计槽形双环共振单元,构造正方点阵、三角点阵双层超材料板,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他们的弯曲波低频带隙,而局域共振产生负的动态质量密度的频率段与带隙很好地吻合。对于相同晶格常数和材料组分条件下,在弯曲波带隙频率范围分析正方点... 通过设计槽形双环共振单元,构造正方点阵、三角点阵双层超材料板,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他们的弯曲波低频带隙,而局域共振产生负的动态质量密度的频率段与带隙很好地吻合。对于相同晶格常数和材料组分条件下,在弯曲波带隙频率范围分析正方点阵、三角点阵双层超材料板的双环旋转角β、声波入射角θ对隔声量STL的影响。与常见同质量均质双层板比较,这种新型双层超材料板具有频率低、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在减振降噪工程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双层超材料板 弯曲波 低频带隙 点阵类型 隔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段组合减振道岔振动特性及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杰 杜飞 +2 位作者 张培杰 廖英英 张厚贵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7-4519,共13页
车辆段内列车频繁运行导致的振动问题严重影响了上盖建筑的居住舒适性。由于车辆段内轨道主要由有砟轨道道岔群组成,有砟道床系统本身的几何不平顺劣化及道岔各部位刚度不平顺导致的低频冲击振动成为车辆段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难点问题... 车辆段内列车频繁运行导致的振动问题严重影响了上盖建筑的居住舒适性。由于车辆段内轨道主要由有砟轨道道岔群组成,有砟道床系统本身的几何不平顺劣化及道岔各部位刚度不平顺导致的低频冲击振动成为车辆段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难点问题之一。为解决上述问题,护砟型弹性轨枕及减振型道砟垫的组合减振方案被提出并应用于某车辆段中。为明确护砟型弹性轨枕及减振型道砟垫的组合减振方案下试车线道岔段有砟道床的振动特性及传递规律,以采用组合减振的西安某地铁车辆段为例展开现场测试分析,通过频域内的可重复性试验验证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道岔的入岔、岔心及出岔3个断面的钢轨、轨枕、地面测点进行时域、频域、最大Z振级以及传递损失分析。此外,通过与无减振车辆段的类比确定了组合减振措施的减振量及工作频段。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无实施减振措施的车辆段测试结果相比,组合减振措施最大的减振效果在最大Z振级指标上达到了17.9 dB,除此之外,在1/3倍频程上组合减振措施的工作频带为5~315 Hz;钢轨及轨枕振动水平相当,表明提高扣件刚度和使用弹性轨枕让钢轨及轨枕形成整体化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效果;道岔岔心的振动水平大于入岔及出岔断面,岔心和出岔引起的地面垂向振动的主要频率为12.5~125 Hz,且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入岔断面Z振级的增加也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地铁车辆段及上盖建筑的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段 现场实测 道岔 弹性轨枕 道砟垫 组合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DBN的室内燃气泄漏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良海 梁艺苑 +1 位作者 张淏彬 白永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7-1345,共9页
为有效分析并评估室内燃气泄漏风险,运用蝴蝶结模型对室内燃气事故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利用模糊集理论改进动态贝叶斯模型,弥补因数据缺失带来的误差,实现风险评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而构建一种基于蝴蝶结(Bow-Tie,BT)模型模糊动态贝... 为有效分析并评估室内燃气泄漏风险,运用蝴蝶结模型对室内燃气事故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利用模糊集理论改进动态贝叶斯模型,弥补因数据缺失带来的误差,实现风险评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从而构建一种基于蝴蝶结(Bow-Tie,BT)模型模糊动态贝叶斯网络(Dynamic Bayesian Network,DBN)的室内燃气事故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依据该模型得到的关键风险因子能够为居民燃气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同时,该方法能够分析原因事件失效后各事故后果发生概率在各时间片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动态风险评估 蝴蝶结模型 模糊集理论 动态贝叶斯网络 燃气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冷库螺杆压缩机几何特征及型线优化研究
15
作者 王涛 齐强 +3 位作者 董艳 张德海 蔡迎军 展登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针对大型冷库系统用螺杆压缩机的型线设计与优化问题,建立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数学模型,为螺杆压缩机型线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广泛采用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基于本文采用的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方法,发现GHH型线的接触线不... 目的针对大型冷库系统用螺杆压缩机的型线设计与优化问题,建立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数学模型,为螺杆压缩机型线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广泛采用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基于本文采用的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方法,发现GHH型线的接触线不连续。采用圆弧-圆弧包络线共轭曲线对代替原始GHH型线中的圆弧-圆弧共轭曲线对,实现接触线的连续,提出修正的GHH型线。进而以修正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分析节圆半径、齿高、双边长度等型线参数对接触线、啮合线、泄漏三角形等型线几何特征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泄漏三角形的面积与节圆半径、导程呈线性正相关,与齿高、双边长度呈线性负相关,其中双边长度对泄漏三角形的面积影响最大。具体地,当节圆半径由48 mm增大至60 mm时,面积利用系数由0.462减小为0.427,接触线长度由174.5 mm增大至182.2 mm,泄漏三角形面积由1.7 mm^(2)增大至8.2 mm^(2)。结论本文建立了转子型线几何特征快速计算数学模型,对GHH型线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螺杆转子接触线的连续,揭示了型线参数对型线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为转子型线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压缩机 接触线 啮合线 泄漏三角形 GHH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富才 闫逸晨 +4 位作者 李聆宇 黄靖玲 胡成 许映军 童行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从经济条件、人口情况、社会保障与发展、基础设施和灾害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计算了各区县地质灾害内在韧性得分,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数得到了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结果.结果表明... 从经济条件、人口情况、社会保障与发展、基础设施和灾害管理5个方面构建了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计算了各区县地质灾害内在韧性得分,并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数得到了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北京市地质灾害韧性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城区高、郊区低的趋势,其中海淀、朝阳区地质灾害韧性水平最高;2)朝阳、密云、怀柔地质灾害易发性总体水平最高,城6区中除了朝阳区以外,其他城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水平较低;3)朝阳区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较高,但地质灾害易发性偏高,仍具有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怀柔、密云、门头沟和房山的地质灾害韧性水平较低,并且地质灾害易发性水平较高,在突发地质灾害时具有高风险,需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做好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避难场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邻近高层住宅建筑振动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钦娥 何蕾 +2 位作者 邬玉斌 宋瑞祥 户文成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248,共7页
通过有限元法建立轨道-隧道-土体-建筑大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考虑轮轨激励的频率特性,结合源强原位测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建筑不同房间、楼板不同位置、不同楼层的振动分布规律,结合楼板的模态分析,重点研究不同房... 通过有限元法建立轨道-隧道-土体-建筑大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考虑轮轨激励的频率特性,结合源强原位测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建筑不同房间、楼板不同位置、不同楼层的振动分布规律,结合楼板的模态分析,重点研究不同房间振动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同一楼层不同房间振动差异受楼板一阶固有频率与输入源强卓越频率重叠关系影响,不同房间的振动水平仿真结果差异达到15.1 dB;当房间楼板一阶固有频率远低于源强卓越频率时,房间楼板振动极值点出现在房间楼板中央以外的位置,反之则出现在楼板中央;振动随楼层高度的增加表现为波动变化规律,不同房间的最大值可能出现的位置为首层、中间层或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住宅建筑 室内振动 楼板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公共安全评估分析
18
作者 刘泳妍 谢昱姝 +1 位作者 代宝乾 何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0,共7页
为使城市综合风险变化情况可视化,利于决策者快速准确做出应对措施,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水平从综合风险及综合韧性2个方面进行动态分析,将影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因素归类为5个子系统并确定权重,运用Vensim软... 为使城市综合风险变化情况可视化,利于决策者快速准确做出应对措施,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水平从综合风险及综合韧性2个方面进行动态分析,将影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因素归类为5个子系统并确定权重,运用Vensim软件构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某市为例,收集2010-2021年指标数据进行系统模拟仿真,动态分析该市综合风险及韧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市综合风险水平整体逐年降低、综合韧性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及2020年受系统关键因素的影响,出现高风险、低韧性的现象。研究结果对于从动态角度评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安全 风险评估 灰色关联度分析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火车站地下换乘大厅安检设施对疏散安全的影响
19
作者 胡成 丛威青 +5 位作者 王祺轩 李俊梅 马静 李畅 陈树 王依林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2,共7页
铁路客站地下换乘大厅作为多种交通方式汇聚的区域,其复杂的空间布局与高度密集的人流对紧急疏散构成了挑战,特别是地铁换乘铁路时新增的二次安检设施,可能显著影响疏散效率。本文以北京某站地下换乘大厅为案例,分析安检设施对疏散出口... 铁路客站地下换乘大厅作为多种交通方式汇聚的区域,其复杂的空间布局与高度密集的人流对紧急疏散构成了挑战,特别是地铁换乘铁路时新增的二次安检设施,可能显著影响疏散效率。本文以北京某站地下换乘大厅为案例,分析安检设施对疏散出口空间的占用情况,并结合换乘客流特性、空间功能区划及疏散安全标准,构建了针对性的疏散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模拟典型疏散场景,量化评估了安检前后的疏散时间变化。结果显示,未设安检时疏散时间满足安全要求(5.38 min),而增设安检后疏散时间均超出了标准(>6 min),表明安检设施挤占疏散通道,会影响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为此,提出缩减商业面积、优化人流引导、辅助携带大件行李乘客及调整安检区域布局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地下换乘大厅 二次安检 安全出口 疏散安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20
作者 丛威青 胡成 姜传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4-172,共9页
为从长周期视角厘清铁路客运站地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以北京市铁路客运站区为例,回溯其过去近20年的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程,着重分析2019年改革前后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变化,借以辨析揭示变革优化背后的共性特征和趋势。研究... 为从长周期视角厘清铁路客运站地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以北京市铁路客运站区为例,回溯其过去近20年的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程,着重分析2019年改革前后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变化,借以辨析揭示变革优化背后的共性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后,仍然存在路地位置颠倒和属地管理分散等深层次体制问题,2019年北京改革解决部分应急体制问题,但2021年北京西站“5·1”旅客大规模滞留事件则凸显新体制下偏应急机制层面的问题,包括站区缓冲空间狭小、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先期处置能力不足,以及统筹市级力量先天不足等。综合北京和上海、成都等地实践经验看,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的逻辑主线是动态跟踪解决铁路与属地、属地城市政府所建立的站区综合管理机构与车站所属具体行政区域之间的2个矛盾,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综合协调、属地为主、铁路配合为特征的统一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铁路客运站区统筹协调指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区 应急管理体系 改革发展逻辑 应急体制 应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