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探讨与分析
1
作者 刘佳 王力明 +3 位作者 杨明 杨志超 王宝成 邵鹏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2,共8页
新污染物因具有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潜在风险而受到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我国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作了全面部署。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新污染物环境... 新污染物因具有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潜在风险而受到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我国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作了全面部署。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实践,形成“企业数据填报、可疑企业排查、可疑企业复核和填报数据审核、反馈、上报”的工作流程,从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宣传培训、技术保障等方面对工作流程进行深入阐述。同时,建立“调查行业分析+行业专家判断+现场复核+采样检测”创新性的调查方式,确保原辅料、产品等环节排查无遗漏,科学确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企业名单,准确核实化学物质,从而保证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剖析了北京市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的调查对象难确定、企业数据填报混乱与管理缺位、调查物质清单获取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整合数据、动态更新,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与监管以及创新调查方式等具体对策。本研究可为北京市以及全国其他省区市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环境信息 统计调查 工作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生物碱类成分差异研究
2
作者 刘珊珊 牛闯 +6 位作者 杨慧颖 马骏骏 向书芹 徐双双 钱冲 王尉 张梅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0-1911,共12页
建立了川贝母正伪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HPLC-MS/MS测定川贝母正品及常见伪品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差异化合物,通过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库匹配及文献质谱信息鉴定... 建立了川贝母正伪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HPLC-MS/MS测定川贝母正品及常见伪品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差异化合物,通过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库匹配及文献质谱信息鉴定差异成分,结合差异成分在各样本中的分布情况确定定量鉴别指标。分别鉴定了松贝和平贝母、青贝和新疆贝母、炉贝和伊犁贝母中20个差异化合物。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可作为松贝和平贝母的定量鉴别指标,西贝母碱和西贝母碱苷可作为青贝和新疆贝母以及炉贝和伊犁贝母的定量鉴别指标。HPLC-MS/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阐明川贝母与其常见掺伪品的成分差异,明确定量鉴别指标,为后续川贝母正伪品的定量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HPLC-MS/MS 生物碱 差异化合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邹文奇 王佳敏 +4 位作者 王建凤 张裕祥 冯月超 刘艳 高峡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7-1098,共12页
近年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其广泛分布及潜在生态与健康风险引发了大量研究。微纳米塑料颗粒的合成技术不仅在环境污染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材料科学、药物递送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微纳... 近年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其广泛分布及潜在生态与健康风险引发了大量研究。微纳米塑料颗粒的合成技术不仅在环境污染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材料科学、药物递送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微纳塑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乳液聚合、溶液/沉淀聚合、机械粉碎及微流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系统解析其原理、调控策略与适用场景。乳液聚合通过界面稳定机制实现高单分散颗粒的可控制备,其衍生技术(如Pickering乳液聚合、光诱导聚合)可赋予颗粒表面功能化特性;机械粉碎技术通过多尺度力学作用模拟环境微塑料的碎片形貌,但需结合湿法研磨或表面改性提升分散稳定性;微流控技术依托微尺度流体操控实现多级结构颗粒的精准调控,在复杂功能材料构建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当前相关研究仍面临制备-环境形貌匹配度低、规模化稳定性不足及毒性评估标准缺失等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塑料 制备技术 微流控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拉曼在微塑料检测中的参数优化与适用性研究
4
作者 王佳敏 邹文奇 +2 位作者 汤庆峰 刘艳 高峡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026,共16页
微塑料污染因其广泛的环境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测试方法(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受限于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难以满足复杂微塑料的高效检测需求。为此,通过系统优化显微拉曼光谱法的关键参数,并综... 微塑料污染因其广泛的环境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测试方法(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受限于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难以满足复杂微塑料的高效检测需求。为此,通过系统优化显微拉曼光谱法的关键参数,并综合评价其对不同属性微塑料的适用性,通过实验对比物镜放大倍数、激光波长、激光强度、积分时间、累计次数及基底等参数,分别建立了单点与自动检测模式下的最优条件组合:1)单点测试时,推荐的测试条件为物镜放大倍数20X、激光波长532 nm、激光强度10 mW、积分时间5 s、累计次数3次。2)自动检测时,推荐的测试条件物镜放大倍数20X、激光波长532 nm、积分时间2 s、累计次数1次、以金膜为基底。进一步验证表明,显微拉曼可检测最小尺寸为2.4μm的微塑料,并适用于多种成分、颜色及形态的微塑料精准识别。显微拉曼光谱技术亦可以实现对水体中微塑料成分、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多种特性的分析。研究成果为复杂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参数优化方案与技术支撑,推动了微塑料污染监测与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拉曼光谱法 微塑料检测 参数优化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技术中的应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和莉颖 李辉 +3 位作者 刘卫卫 邹涛 黎爽 杨朔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6,共7页
选用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离子交换膜,详细考察对比不同膜片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含水量、离子交换容量、离子选择透过性、面电阻等理化性质,系统评价不同膜片在盐浓缩电渗析技术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流延法和拉伸法均相膜结构相对... 选用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离子交换膜,详细考察对比不同膜片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含水量、离子交换容量、离子选择透过性、面电阻等理化性质,系统评价不同膜片在盐浓缩电渗析技术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流延法和拉伸法均相膜结构相对致密且均一,孔径分布集中在10 nm以下,元素分布均匀,具有较低的面电阻和能耗,较高的离子选择透过率、电流效率和盐通量;且拉伸法均相膜横向致密、纵向疏松的结构更有利于降低面电阻和能耗,增加电流效率和盐通量。热压法异相膜具有多相结构,膜较厚,且含有一些大孔(<6μm),面电阻和能耗约是均相膜的2倍,同时离子选择透过率、电流效率和盐通量均较低。所选用离子交换膜均能达到在电渗析脱盐应用中对材料热稳定性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结构设计、制备工艺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离子交换膜 微观结构 脱盐性能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的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婷 李冰宁 +4 位作者 刘玲玲 安浩月 王胜楠 赵崇妍 武彦文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94-2000,共7页
针对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3P-MOAH)检测方法缺失及基质干扰严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步净化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和氨基柱净化技术,有效去除油墨中烷烃矿物油... 针对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3P-MOAH)检测方法缺失及基质干扰严重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步净化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和氨基柱净化技术,有效去除油墨中烷烃矿物油、1~2环芳烃矿物油及烯烃干扰组分。优化后的氨基柱梯度洗脱程序(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系)实现了3P-MOAH的在线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定量下限达1.0 mg/kg,回收率为82.3%~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6%~9.7%。该研究为油墨中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的定量检测提供了实用化解决方案,可为油墨及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油墨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 三环及以上芳烃矿物油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测试方法比较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庆峰 王佳敏 +5 位作者 李琴梅 高峡 邓平晔 邵鹏 魏炜 王红燕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包括碎片、纤维、颗粒、发泡等不同形貌类型。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塑料进入农田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土壤动植物生长等均产生不利影响,损害土壤健康...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包括碎片、纤维、颗粒、发泡等不同形貌类型。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塑料进入农田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土壤动植物生长等均产生不利影响,损害土壤健康,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开展微塑料研究,构建准确的分析方法是重要基础和前提。该文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测试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分析目检法、扫描电镜/能谱法、热裂解气质联用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研究微塑料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不仅能够对微塑料颜色、尺寸大小进行形貌表征,而且能够对其组成成分进行谱图鉴别,是土壤微塑料分析鉴别的理想方法。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微塑料在新疆农田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微塑料形状主要为薄膜状(35.2%),颗粒状(27.8%)和纤维状(22.5%);粒径<200μm(44.2%), 200~500μm(32.5%), 500~1 000μm(12.8%), 1 000~5 000μm(10.5%);材质以聚乙烯(60.2%)、聚丙烯(18.3%)、聚氯乙烯(8.6%)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塑料 目检法 扫描电镜/能谱法 热裂解气质联用法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光法测试聚合物薄膜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赵瑾 高梦岩 +4 位作者 崔芃 陈宇迪 张梅 邹涛 翟磊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5,共7页
电子与微电子领域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导热聚合物薄膜材料的研究,然而适用于薄膜材料的导热性能分析技术及测试方法仍缺少系统研究。闪光法是最具代表性的瞬态法导热分析技术,本文系统介绍了闪光法的基本原理、测试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等,... 电子与微电子领域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导热聚合物薄膜材料的研究,然而适用于薄膜材料的导热性能分析技术及测试方法仍缺少系统研究。闪光法是最具代表性的瞬态法导热分析技术,本文系统介绍了闪光法的基本原理、测试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等,并以导热聚酰亚胺薄膜材料为代表,详细分析了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厚度、表面质量、前处理条件、仪器参数设置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闪光法测试聚合物薄膜材料不同方向导热性能的应用。结果表明:样品的厚度准确性、表面质量、透明性均会影响测试结果,采取溅射镀金和喷涂石墨的预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测试准确性。同时,测试仪器的参数设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会影响温度-时间曲线形状及拟合结果,需要根据聚合物薄膜样品的特性来选择适宜的测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 闪光法 聚合物薄膜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在禽畜养殖中的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甄少波 李晨 +3 位作者 刘奕忍 王鹏杰 张炎 杨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虾青素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因特殊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目前,虾青素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缓解炎症等生物学功能,在水产、禽畜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虾青素的结构特性... 虾青素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因特殊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目前,虾青素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缓解炎症等生物学功能,在水产、禽畜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虾青素的结构特性、来源和在禽畜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虾青素在禽畜养殖中更广泛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禽畜养殖 生长性能 色素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蓝铜矿矿物学及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翠香 陈宇迪 +1 位作者 邹涛 杨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2-1378,共7页
蓝铜矿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它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是一种次生矿物,因此蓝铜矿的出现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床的标志。国内学者对蓝铜矿的谱学研究比较少,且对世界不同著名产地蓝铜矿矿物学与谱学特征对比是空白区。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 蓝铜矿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它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是一种次生矿物,因此蓝铜矿的出现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床的标志。国内学者对蓝铜矿的谱学研究比较少,且对世界不同著名产地蓝铜矿矿物学与谱学特征对比是空白区。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粉晶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2块中国产地蓝铜矿矿物样品(安徽六峰山、广东阳春)与2块外国产地蓝铜矿矿物样品(老挝、澳大利亚)的成分、结构及谱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能谱元素分析结果显示4块矿物样品的主要元素为C、O、Cu三种元素。X衍射结果表明除产于安徽六峰山矿物外,其他3种产地矿物X衍射物相分析结果均为蓝铜矿Cu_(3)(OH)_(2)(CO_(3))_(2)。产于安徽六峰山矿物除了主物相蓝铜矿的衍射峰外,在其他位置也检测出衍射峰,表明产于安徽六峰山的矿物含有第二物相孔雀石CuCO_(3)·Cu(OH)_(2)。从同步热分析仪热重曲线可以看出主要有两个失重台阶,300℃之前的失重可能是蓝铜矿中含有小部分的孔雀石的分解失重,而300~600℃的失重对应的是蓝铜矿的分解失重。从红外光谱上看主要的红外峰为蓝铜矿的特征峰,四个不同产地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结合蓝铜矿的外观特征,可为不同产地蓝铜矿的产地鉴定和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铜矿 能谱分析 X衍射物相分析 同步热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结构聚酰胺热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佳敏 史迎杰 +4 位作者 白云 邹文奇 王美慧 高峡 郝新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8-1347,共10页
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仪(STA-FTIR-MS)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聚酰胺56(PA56)与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阐明PA56与PA6、PA66在热分解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及热裂解机理特... 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仪(STA-FTIR-MS)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聚酰胺56(PA56)与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阐明PA56与PA6、PA66在热分解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及热裂解机理特点。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计算反应活化能(Ea),并进一步通过热裂解实验对PA6、PA66、PA56的热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6、PA66、PA56在氩气中的热降解过程均为一步反应,热降解活化能数值PA6>PA66>PA56,均大于185 kJ/mol,表明三者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PA56相比PA6、PA66热稳定性更好。三者的断裂方式相似,均以酰胺键的α位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热降解动力学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光谱技术对可生物降解材料中添加PE/EVA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尚超男 谢艳丽 +7 位作者 高峡 周雪晴 赵振东 马佳鑫 崔芃 魏晓晓 冯玉红 张名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80-3386,共7页
以海南禁塑名录(第一批)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目标物,按不等质量梯度分别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熔融共混,进行复合物中PE和EVA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以海南禁塑名录(第一批)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目标物,按不等质量梯度分别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熔融共混,进行复合物中PE和EVA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以期为市场监督禁塑组分的违规添加提供数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聚类分析,对PE-PBAT、EVA-PBAT、PE-PLA和EVA-PLA二元共混体系中的68个自制样品进行目标物鉴别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将所有光谱数据采用化学计量法分析研究,其聚类分析法可将样品分为3类,全波段下A=14,R^(2)X(cum)=0.997,Q 2(cum)=0.992。FTIR解析以峰形和峰位置筛选定性特征峰,以峰强变化筛选定量特征峰,其中PE-PBAT和EVA-PBAT体系有定性特征峰2918和2850 cm^(-1),定量特征峰2918,2850,1714和727 cm^(-1);PE-PLA体系有定性特征峰2918,2850和718 cm^(-1),定量特征峰2918,2850和1747 cm^(-1),另外1460 cm^(-1)谱带的强弱与组分比例不相关的特点可用于辅助定量;EVA-PLA体系包含定性特征峰2918,2850,1237和718 cm^(-1),定量特征峰2918,2850和1740 cm^(-1),红外定性分类结果与化学计量分析一致。进而探究峰强度比与禁塑组分含量的相关性,Spectrum Quant软件建立的定量模型表示:PBAT基共混材料的2918/727峰强度比与PE或EVA含量存在高度相关性,PE-PLA共混材料中2918/1460峰强比与PE含量存在高度相关性,EVA-PBAT共混材料中2918/1740峰强比与EVA含量有高度相关性;盲样验证显示残差值在±2.7%内。FTIR技术在禁塑组分PE和EVA定性定量分析中方法可靠,可实现简便快捷的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聚类分析 定性定量检测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检测技术进展及国内外标准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佳敏 高峡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6-946,共11页
微塑料污染作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相关检测标准体系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微塑料污染监管有效推行的关键因素,其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已迫在眉睫。该文旨在对国内外微塑料相关检测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概述了微塑料常用... 微塑料污染作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相关检测标准体系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微塑料污染监管有效推行的关键因素,其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已迫在眉睫。该文旨在对国内外微塑料相关检测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概述了微塑料常用检测方法,并对不同标准在界定微塑料尺寸范围及成分方面的差异与共性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以期为微塑料的研究、标准化工作和监管提供更为精准和一致的参考依据,推动微塑料定义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促进微塑料标准体系的完善,为推动微塑料领域科研的发展、微塑料污染问题的监管和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标准 成分 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志贺氏菌快速检测免疫磁分离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静雯 陈尔凝 +3 位作者 康福英 洪甜 富迎辉 杜美红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采用Protein A磁珠与志贺氏菌混合血清制备抗志贺氏菌多靶标免疫磁珠,建立了25 mL志贺氏菌免疫磁分离体系,并通过测定代表性食品(牛奶、水果、面包)中志贺氏菌生长曲线,设计食品样品前处理可行性技术方案,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 采用Protein A磁珠与志贺氏菌混合血清制备抗志贺氏菌多靶标免疫磁珠,建立了25 mL志贺氏菌免疫磁分离体系,并通过测定代表性食品(牛奶、水果、面包)中志贺氏菌生长曲线,设计食品样品前处理可行性技术方案,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整合进行了食品中痕量志贺氏菌快速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多靶标免疫磁珠能同时捕获福氏、宋内氏、鲍氏、痢疾氏等4种志贺氏菌,捕获效率为35%~94%,非特异性小于1%(金黄色葡萄球菌10%除外),1~2×10^(1)CFU志贺氏菌在25 mL纯牛奶、25 g梨/面包+25 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基础中,通过6 h培养+免疫磁分离的策略可获得10^(2)CFU/mL以上的志贺氏菌,将志贺氏菌检测样品前处理时间由48 h缩短至8 h内,并能够满足后续检测技术检出限的需求,实现了食品中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食品检测 志贺氏菌 免疫磁分离 捕获效率 Protein A磁珠 多价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特征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小鼠体内氧氟沙星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凤 王泽昊 +2 位作者 张艺楷 刘艳 冯月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8-1173,共6页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结合代谢组学及特征分子网络(FBMN)技术,分析氧氟沙星在小鼠肌肉、结肠、肝脏、肾脏、回肠及内容物中的代谢产物。依据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利用代谢组学软件Progenesis...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结合代谢组学及特征分子网络(FBMN)技术,分析氧氟沙星在小鼠肌肉、结肠、肝脏、肾脏、回肠及内容物中的代谢产物。依据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利用代谢组学软件Progenesis QI鉴定出小鼠体内氧氟沙星的2种代谢产物,分别为N-氧化产物和培氟沙星;在FBMN技术下,依据可视化结果鉴定出5种代谢产物,其中两种与QI鉴定结果相同,另外3种分别为脱羧产物、脱羧后N-脱烷基化产物、脱氨后开环脱羧产物。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分析了小鼠体内氧氟沙星的代谢产物。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需标准品等特点,在其他代谢产物的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代谢产物 高分辨质谱 特征分子网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致小鼠肺部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志斌 刘艳菊 +6 位作者 郭青云 杨峥 钟震宇 李俊芳 单云芳 孟玉萍 王欣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0-291,共12页
柴油车尾气暴露对动物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其长期或短期暴露的健康风险受到关注,然而柴油车尾气长期暴露引起的生物毒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自制暴露箱模拟柴油车尾气环境,研究了每日不同暴露时间条件下(0.5、1和2 h),长... 柴油车尾气暴露对动物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其长期或短期暴露的健康风险受到关注,然而柴油车尾气长期暴露引起的生物毒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自制暴露箱模拟柴油车尾气环境,研究了每日不同暴露时间条件下(0.5、1和2 h),长期暴露(95 d)对雄性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长期暴露于柴油车尾气对成年雄性小鼠肺组织损伤的生物毒性及机制,评估柴油车尾气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亚慢性暴露箱内柴油车尾气PM_(2.5)中,有机碳(OC)浓度最高,占所测PM_(2.5)总化学物质浓度的51.95%;其次是元素碳(EC),占45.78%;再次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占1.29%和0.95%;暴露箱内NO_(2)浓度为3.705 mg·m^(-3),CO浓度为104.087 m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标准。(2)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3个柴油暴露组肺充血均比对照组严重,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质增生明显,损伤程度随时间呈梯度加重。(3)TUNEL染色实验结果显示,1 h柴油暴露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 h柴油暴露组。(4)与对照组相比,1 h柴油暴露组和2 h柴油暴露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升高,说明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引起小鼠肺部炎症损伤;1 h柴油暴露组和2 h柴油暴露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2 h柴油暴露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说明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可引起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5)与对照组相比,3个柴油暴露组的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及Bcl-2/Bax指数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柴油暴露组Bax和Bcl-2表达及Bcl-2/Bax指数均异常。这说明,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会导致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导致细胞凋亡率升高,且存在时间效应。进一步探讨机制发现,柴油车尾气亚慢性暴露会导致小鼠肺组织LDH活性显著异常,T-AOC、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造成细胞凋亡,引起凋亡蛋白Bax和Bcl-2表达水平出现异常;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这可能与柴油车尾气中高浓度NO_(2)、CO和多环芳烃(PAHs)等有毒气体及其细颗粒物中高浓度的OC、EC等污染物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尾气 小鼠 亚慢性暴露 炎症反应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糟卤微胶囊产品在储藏及烹饪过程中的气味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甄少波 杨帆 +1 位作者 刘奕忍 刘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79,86,共6页
香糟卤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味卤汁,由于酒精浓度较高,其风味物质会随着酒精一同挥发,导致香糟卤味道变淡,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感官享受。香糟卤微胶囊化技术能有效延缓其风味释放,为了研究微胶囊后香糟卤在储藏及烹饪过程中... 香糟卤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味卤汁,由于酒精浓度较高,其风味物质会随着酒精一同挥发,导致香糟卤味道变淡,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感官享受。香糟卤微胶囊化技术能有效延缓其风味释放,为了研究微胶囊后香糟卤在储藏及烹饪过程中的气味释放变化及稳定性,文章通过储藏实验及加速实验,利用鸡蛋模拟不同烹饪条件,分析关键气味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性。结果发现,香糟卤微胶囊更适合在室温下储藏,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释放速率逐渐下降;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关键风味物质的释放,85℃条件下微胶囊产品中8种风味物质的释放率在75%以上;除乙醇和乳酸乙酯外,微胶囊产品中其他风味化合物浓度均显著高于香糟卤,香糟卤微胶囊产品在烹饪中有利于食材对其气味化合物的吸收。该结果为香糟卤微胶囊产品在食品烹饪过程中增进风味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糟卤 微胶囊 包埋率 风味化合物 烹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接结构的Ⅰ型界面断裂韧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霞 倪虹 +2 位作者 张梅 刘伟丽 高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胶接结构相对机械连接有诸多优势,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连接更为适用。胶接技术具有重量轻,连接件数目少,不引入新的孔损伤,抗疲劳性能好且能获得气动光滑面等突出优点,是复合材料连接结构设计中的优... 胶接结构相对机械连接有诸多优势,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连接更为适用。胶接技术具有重量轻,连接件数目少,不引入新的孔损伤,抗疲劳性能好且能获得气动光滑面等突出优点,是复合材料连接结构设计中的优选方案。其中,胶接界面性能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胶接结构Ⅰ型界面断裂韧性测试的加载速率入手,将所有方法分为三大类,动态冲击加载、疲劳裂纹扩展和准静态裂纹扩展。其中,准静态裂纹扩展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也是最能体现裂纹扩展过程的一种方法。本文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在胶接结构界面断裂韧性准静态加载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重点介绍了裂纹尖端识别方法,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以及以粘聚区模型(CZM)为代表的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胶接结构Ⅰ型界面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总结,最后对胶黏剂材料、厚度以及表面处理方式对胶接结构性能的影响机制做了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接结构 Ⅰ型断裂韧性 加载速率 胶层厚度 粘聚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与生物学评价
19
作者 洪甜 李静雯 +3 位作者 李仁爱 陈尔凝 赵璐璐 杜美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分选的细胞高度特异性快速分选技术,在免疫学、干细胞学、肿瘤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合阐述了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讨论了近几年出现的几项基于磁性细胞...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分选的细胞高度特异性快速分选技术,在免疫学、干细胞学、肿瘤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合阐述了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讨论了近几年出现的几项基于磁性细胞分选的新技术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磁性细胞分选产品生物学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了10项与磁性细胞分选产品相关的生物学评价技术参数:得率、纯度、无菌、细胞毒性、细胞形态、活率、细胞的光散射特性、细胞的荧光抗体标记能力、细胞活化、细胞增殖,该评价技术参数的提出对磁性细胞分选规范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细胞分选 生物学评价 细胞分选技术 磁性材料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聚乳酸制品中7种有机磷酸酯的迁移量
20
作者 杜成 刘佳 +4 位作者 丁雅伦 王建凤 冯月超 刘艳 高峡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1-1977,共7页
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7种有机磷酸酯(OPEs)迁移量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迁移液pH值、淋洗液体积以及洗脱液种类,结果表明,7种OPEs在0.05~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pH 4.0、10 mL上样、5... 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7种有机磷酸酯(OPEs)迁移量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迁移液pH值、淋洗液体积以及洗脱液种类,结果表明,7种OPEs在0.05~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pH 4.0、10 mL上样、5 mL超纯水淋洗和5 mL乙酸乙酯洗脱的条件下,汗液基质中7种OPEs迁移量的回收率为81.6%~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5%;在pH=4.0、10 mL上样、5 mL甲醇洗脱时,唾液基质中7种OPEs迁移量的回收率为84.1%~110%,RSD不大于14%。2种基质中7种OPEs的检出限均为0.08 mg/kg。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聚乳酸(PLA)制品(吸管、毛巾、衣服)及模拟阳性样品检测,实际样品未检出目标物,而模拟阳性吸管、毛巾和衣服样品中,只有吸管样品中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有迁移,迁移率为3.75%。该方法在PLA制品中OPEs迁移量分析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磷酸酯 汗液 唾液 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